[討論] 103/06/06 南部開講-醫療自經區 重點整理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Rick)時間10年前 (2014/06/10 21:07), 編輯推噓8(802)
留言1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我們是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 在這波服貿與自經區的論戰當中,我們站在反對的一方發表了許多論述 日前我們有成員參與了公共電視南部開講的節目 在此整理節目中各方團體的發言供大家參考 醫勞小組的ptt帳號是medlabor,歡迎大家來信討論 我們自有立場,紀錄難免偏頗,還請大家海涵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Labor http://ptssouth.blogspot.tw/2014/06/1030606_8.html 103/06/06 南部開講-自經區大鬆綁? 搶百億醫療商機?排擠國人醫療資源? 自經區該開放國 際醫療?醫療該不該商品化? 衛福部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整體計劃中,負責規劃國際健康產業,重點是以「醫療」為火車 頭,帶動健康相關產業,如:生技、製藥、醫材、資訊、復健及養生等,打造世界級的優質 健康服務聚落,創造臺灣健康醫療新局面、優質產品輸出及增加國人的工作機會,將最好的 醫療人才留在台灣。把醫療當成產業者大力贊成,但反對的民間團體認為,開放國際醫療無 法解決目前醫療困境,更會造成國內核心醫療人力流失,基層醫護恐更血汗,醫療階級權貴 化,衝擊本國人就醫權益及惡化健保資源的配置。 國際醫療是台灣一定得走的方向?如果是方向之一,那政府的政策該如何調整?政府要如何 讓民眾信任,對於民間團體提出的疑慮,已經做好相關配套措施?目前台灣的醫療問題若不 先解決,醫療專區恐怕造成問題更嚴重?台灣是否該發展觀光醫療值得國人深思。 來賓: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講座教授 楊志良 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 洪子仁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余尚儒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陳宥任 第一段VCR: 台北桃園台中高雄四國際機場設立國際健康行銷中心。台灣這幾年推動國際醫療已有初步產 值,去年台灣國際醫療服務人次達23萬人次,貢獻產值約130億,再加上醫美產值年年增加 上看千億,衛福部初步規劃,全台將從兩處自由經濟園區試辦「國際醫療產業」, 而且以 中小型醫院為主,每家醫院約兩百床,除了可提供外籍病患疾病治療,也有健康檢查、美容 醫學、生技製藥,甚至銀髮族及養生等產業進駐,達到全球行銷,在地服務的目的。 衛福部長邱文達(曾任台北醫學大學校長、私立醫院協會理事長):市場稍縱即逝、影響國際 競爭力à醫療優勢:質優價廉 馬英九總統:籌碼所剩不多,要盡快 醫事司司長李偉強:1.醫療作為催化劑帶動七百多億醫材2.發展健康產業,發展醫材 主持人問洪子仁總經理:請問國際醫療是台灣該走的路嗎? 洪:1.泰國以國際醫療帶動金融風暴後的經濟復甦,新加坡及馬來西亞2000年後加入,台灣 2007年開始,日本及韓國2009年開始。以良好的醫療品質吸引旅客,並刺激內需。 2.民眾滿意健保,醫療服務完善 主持人問楊志良前署長:楊前署長支持國際醫療專區,與政府推行之前店後廠不同,有甚麼 看法? 楊:1.倘若是國際醫療專區,只作選擇性手術,應不致影響健保。 2.台灣醫療供過於求,人材及資金需要出口 3.不應前店後廠,會讓民眾感到差別待遇 關於前店後廠,可參考http://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376414571.A.CB0.html 第二段VCR:醫療商品化問題 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自經區會發生排擠效應 李偉強司長:自經區僅兩百床 鄭雅文老師與滕西華發言人:自經區內為營利導向醫療 高雄醫學大學國際長鄭丞傑:不輸入病人就輸出醫師 私立醫院協會秘書長吳明彥:只有服貿和自經區才能留住台灣人才 主持人問陳宥任執委:國際醫療已經蓬勃發展,是否有設置專區必要? 陳:前店後廠政策會排擠到現有資源,最稀缺的資源是開刀房,而國際醫療病人一直以來都 是開刀房的第一順位。住院數、門診數都是其次,開刀房才是重點 主持人問余尚儒醫師:國際醫療把醫療視為商品,是否應繳交更多稅金? 楊前署長搶答:國際醫療應繳營利事業所得稅,(轉頭對洪總經理)你們新光要繳稅 余:1.正名:並非國際醫療,而是醫療觀光 2.日本醫師會(相當於台灣醫師公會)2010年開記者會反對混合診療(只准全自費或全健保), 3.理由是當某些自費服務成為社會共識時,公共保險將會放棄提供這些醫療服務,而導致醫 療階級化 洪子仁總經理:1.日本總理開放醫療簽證,政府支持醫療觀光2.台灣實施國際醫療在住院數門診數等數字上並未出現排擠效應 主持人表示:以前小規模開放的數字難以保證未來不會影響 主持人問楊前署長:衛福部主動推動醫療商品化,是否過頭? 楊:1.反對公立醫院及財團法人醫院等具公益性質醫療機構辦理醫療觀光 2.但可接受其中醫師進入專區報備支援3.應開放自經區解決醫療人才過剩問題 余:若為必要之惡,是否應由政府全權負責經營 楊:政府效率差 主持人問楊:財團法人已經在作國際醫療? 楊:現有財團法人要作就另行投資 洪:台灣醫事人力成長速度高於人口成長速度 主持人問:那為何血汗醫院?四大皆空? 楊:四大皆空問題在醫院,因為健保並未直接給付給醫事人員 余:既然給付給醫院會有問題,是否政府收歸國有? 第四段VCR:血汗醫院 國際醫療重點推動項目將瓜分醫事人力,惡化五大皆空問題 主持人問余:舒緩本國人力過剩問題又開放外籍醫事人員是否自相矛盾? 余:1.事實上急診壅塞、醫護過勞的狀況益發嚴重 2.自由市場的醫療產業只會加重分配不均,無法解決血汗醫院問題 陳:無法接受衛福部戮力推動國際醫療。 1.過去向衛福部陳情要求醫師納入勞基法,得到的答案是為了台灣民眾的就醫權益,醫師必 須過勞。 2.但現在卻把我們當作醫院賺取醫療觀光暴利的便宜人力 3.推動國際醫療下台灣民眾就醫權益未受損是因為醫護加倍付出 4.衛福部這樣的作法是把賺錢當作第一優先,民眾就醫權益及醫護勞動權益擺旁邊 洪:1.健保規模固定,民眾不願多繳保費 2.引入國際資金,可擴大醫療產業,解決血汗醫院 3.醫療觀光不是商品化、階級化,是差異化,是現在台灣醫療已存在的現實 主持人問楊:台灣有錢人是否也會進入自經區就醫? 楊:1.人民有選擇就醫場所的權利 2.台灣醫院有結餘,衛福部應強迫財團法人教學醫院聘足人力,否則評鑑不合格 3.醫院協會應主動保證人力充足,才能得到民眾的信任 主持人問陳:血汗醫療是現況,國際醫療是否會導致現有人力更加過勞 陳:1.醫改會報告指出,住院醫師工時最長可達145小時,民眾資訊不對等無從得知 2.意圖拓展醫療產業市場,應先檢討現有業務是否真的作得足夠好。急診室壅塞、血汗醫院 問題未解決,沒有立場作醫療觀光 主持人問楊:台灣醫界制度有很多問題,年輕醫師何去何從? 楊:1.不同意過勞文化為訓練一部份的說法,這影響基本人權和醫療品質 2.衛福部應規定醫院承擔更多責任,聘用足夠人力,才能解決血汗醫院問題,才能提升醫療 品質 主持人問洪:國際醫療繼續走下去,政府有哪些該調整的地方 洪:1.急診壅塞與醫療觀光無關 2.醫療觀光不會影響醫療專業核心價值 主持人問余:政府面對民間團體質疑應如何作? 余:1.懷疑醫療觀光不會影響醫療核心價值的說法 2.古巴也作國際醫療,但是國家負責營運、管理 總結來看 主持人反對醫療商品化及階級化,也關心血汗醫院問題 楊前署長反對目前的前店後廠,贊成設立專區讓商業的歸商業 余醫師認為政府如果認為觀光醫療是必須發展的項目,應全權負責經營管理 陳執委認為前店後廠已經開始出現排擠效應,在血汗醫院問題未解決前政府沒有立場推動觀 光醫療 洪總經理認為觀光醫療是世界潮流、民眾就醫權益不會被影響、擴大市場才能解決人力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57.7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2405660.A.B9C.html

06/10 21:10, , 1F
高調推 要轉八卦板者 請注意轉錄規則 以免陣亡~~~
06/10 21:10, 1F

06/10 21:31, , 2F
台灣醫療供過於求,人材及資金需要出口 ←供過於求??
06/10 21:31, 2F

06/10 21:32, , 3F
台灣醫事人力因血汗醫院問題有許多人提早退休或未執業
06/10 21:32, 3F

06/10 21:34, , 4F
因此看起來閒置的有照人數會很多
06/10 21:34, 4F
yommy1108: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06/10 21:36

06/10 22:16, , 5F
!!
06/10 22:16, 5F

06/10 22:20, , 6F
06/10 22:20, 6F

06/10 22:27, , 7F
醫勞小組辛苦了! 推!
06/10 22:27, 7F

06/10 22:30, , 8F
質優價廉…醫療要國際化價廉算是優勢嗎?
06/10 22:30, 8F

06/10 22:41, , 9F
謝謝 高調推
06/10 22:41, 9F

06/10 23:04, , 10F
觀光醫療沒人在走價廉路線的....
06/10 23:04, 10F
文章代碼(AID): #1JbmCSkS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