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社論:用愛與奉獻點燃社會光明火炬

看板Ptt-Charity作者 (請Q我 謝謝您)時間15年前 (2009/03/22 12: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匈牙利籍的新竹縣天主教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葉由根 神父,日前因病辭世,享壽九十九歲;教友們眼眶泛紅、語帶哽咽, 不捨地述說葉神父將畢生奉獻給弱勢孩子們的感人事蹟。我們相信, 全台各地還有很多的「葉神父」,他們在社會蒼茫、無依的角落,默默點起盞盞燈火, 讓台灣這個寶島即使面對再多的挑戰與打擊,仍能堅苦卓絕、屹立不搖。  來台奉獻超過半世紀之久的葉神父,期間竟然只回過匈牙利兩次, 並將內政部所頒發的外僑永久居留證掛在房間牆上,視為莫大的榮耀。 他取名「葉由根」,意為「由此生根」,並將生命奉獻給弱勢孩子, 替弱勢兒童建立安身立命的家園,教友們感性地表示:「因為愛,葉神父早就認定台灣是 他的根。」   葉神父展現了「歡喜做、甘願受」的人間大愛,用行動證明「愛是無私的付出、 是無條件的奉獻,有了愛與奉獻,生命就會圓滿」。 更說明人的形骸雖逝,愛卻堅韌綿延。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 卻可以決定生命的熱度,因此當物質性的有形生命消失,而精神性的永恆生命卻長存, 如果人人均能如此匯聚小愛為大愛,整個社會必將充滿光明與希望。   在台灣寶島各角落有太多的「葉神父」,他們將一生奉獻給台灣, 陪伴無數貧民、弱勢或原鄉孩子成長。 例如尖石鄉那羅部落的「方濟幼稚園」裡,瘦得只有四十公斤的趙修女, 以柔弱卻堅毅的身軀,每天身兼園長與廚工照顧幼兒, 「趙姆姆」成了那羅部落的精神標竿;九十三歲西班牙籍老神父宋恆毅, 講得一口標準泰雅語,傳教足跡遍布新竹縣五峰、尖石鄉各部落,來台五十多年, 陪伴原住民度過最窮困的年代;羅東聖母醫院前院長七十五歲的呂道南神父, 五十年前隻身來台奉獻,曾獲醫療奉獻獎,現在因病已無法言語及正常行動。   知道有這些來台動輒超過一甲子、半世紀的外籍友人在台灣各角落, 為貧困無依的孩子或弱勢人群服務,讓人自然感到一股溫暖由全身蔓延開來, 同時觸發內心最原始、最純粹、最深沉的感動;在較為混亂的時代中, 人們常感嘆大環境的不穩定,人心找不到歸屬,缺乏安全感, 如何才能尋獲安樂與平靜,並讓自己喜悅圓滿? 葉神父的實例,告訴我們答案就是「愛與奉獻」。   慈濟證嚴法師常說:「化小愛為大愛。」法師一再開示「愛本來就無窮無盡, 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聖嚴法師也曾表示:「最可靠的富裕,是奉獻。」 他說,「一己的生命是短暫的、享受是有限的,唯有奉獻永遠無限。 一個人可以為一家的幸福而奉獻,可以為一個團體的幸福而奉獻, 可以為一個國家、整個世界人類的幸福而奉獻,這才是永恆之路。 所以經常思考如何奉獻,會覺得自己非常富裕。」   佛光山今年的主題是「生耕致富」,「生」包含生活、生意、生機, 「耕」就是耕耘。「生耕」是指在生活中耕耘、勤奮努力,耕耘生活也耕耘心靈, 如此必能獲得外在與內在的豐收富足、圓滿喜樂。 所以,不論是天主教、基督教或是佛教,各種宗教都一再告訴我們, 唯有愛與奉獻才能富足。 基督教談神愛世人,是一種無悔付出的大愛;佛教求慈悲,是一種無怨奉獻的大愛。 所以愛是一種成全,人因成全了愛,才真正擁有了愛。   現階段的台灣,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衝擊,造成眾多民眾因失業陰影的驚擾而感到無奈, 此時特別需要一個出口,就是「愛與奉獻」,能化小愛與大愛, 就可以重新體現生命本質,淨化內心世界。 人們常說的結緣,「緣」就是愛;「結善緣」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所發出的愛與奉獻, 「廣結善緣」就是大家都來做「點燈人」,替台灣社會在蒼茫處點燈, 用愛帶給他人光亮,自己心中就歡喜,有了歡喜,方為最大的財富。   我們始終相信,台灣是一個有愛也值得奉獻的地方, 不管是宗教界或慈善團體的熱心佈施, 抑或是諸多「葉神父」在窮鄉僻壤發願為貧困無依的群眾奉獻心力, 再加上社會大眾人人都能擁有陽光般燦爛的心情, 讓大愛如同美麗花朵處處在社會上綻放,即使面對再寒冷的金融風暴, 我們的社會一樣能夠擁有如和煦春天般的溫暖美好。 -- 你知道每年全球有多少人死於飢餓嗎?美國的「The Hunger site」 http://www.thehungersite.com/clickToGive/home.faces?siteId=1 網站上只要網友 每天上網按一次,他們就會聯合世界企業家,捐給世界各地饑民一碗食物, 光是去年一整年,「The Hunger site」就送出了4,800萬碗食物給世界各地需要的 饑民.只要連上網路,動動你的滑鼠,加入首頁,每天擊點一次就可以幫助一個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00.109
文章代碼(AID): #19nRlUAb (Ptt-Ch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