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改善精神病 靠家人關懷(新聞報導)

看板Psychiatry作者 (陽光宅女的一生)時間14年前 (2010/04/17 17:1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莫庚翰 30歲的李先生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從20歲左右發病後,不僅變得社交退縮,不願意 參加聚會,原本優異的學業成績也無法持續,更遑論當兵或工作了。 不僅如此,因為家人都需要上班,李先生白天都獨自在家,在無人督促下,李先生的服藥 順從性並不好,藥物常是有一餐沒一餐的吃,使得症狀也變得時好時壞;嚴重時,不僅沒 辦法維持個人清潔,甚至會出現暴力行為。10年下來,家人對於李先生的狀況幾已束手無 策。 一般民眾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印象,多是來自於報章雜誌、電視的報導,包括:具有嚴重 的妄想和幻覺、胡言亂語、行為混亂、無故傷害他人或自殘,嚴重者甚至是社會的不定時 炸彈。 但由於藥物進步、副作用減少,其實患者只要能夠穩定服藥,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 狀是可以改善,甚至消失的。 然而,治療並非只靠藥物。雖然持續服藥是必要的,但是,症狀穩定之後的生活安排、職 能復健,對於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人際互動及生活品質,更是不可或缺。 職能治療的內容包羅萬象,必須考量患者的自身情形及參與意願,進而給予不同的職能治 療方式。參與活動的地點可以是慢性病房、日間病房、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某些 患者也可以選擇參加庇護性工廠、支持性就業,甚至一般性就業。 個案藉由參與復健治療的過程中,學習維持基本的個人衛生、控制自己的脾氣、與他人溝 通合作、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以及對於自己的工作負責。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 許多困難,這時便需要仰賴家人、醫療人員的關心及協助;同時對於積極進入職場的患者 ,更需要以平等態度,適時給予機會。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以上轉載自奇摩健康新聞慢性病版 自由時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7/78/241o8.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96.129 ※ 編輯: alinewu 來自: 123.204.96.129 (04/17 17:54)
文章代碼(AID): #1BoNqEYm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