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自我暗示/自我肯定

看板Psychiatry作者 (晨星)時間15年前 (2009/02/21 17:0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aike.baidu.com/view/43265.htm 自我暗示 目錄 ‧自我暗示概述 ‧自我暗示運用的原則 ‧自我暗示的作用 ‧自我暗示的三個層次 ‧形象預演方法 ‧自我暗示概述 自我暗示又稱自我肯定, 是對某種事物的有力、積極的敘述。 這是一種堅定和持久的表達方式。 使我們正在想像的事物進行肯定的練習, 能讓我們開始用一些更積極的思想和概念, 來替代我們過去陳舊的,否定性的思維模式。 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技巧, 一種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期望的技巧。 自我暗示可以默不做聲地進行,也可以大聲的說出來, 還可以在紙上寫下來,更可以歌唱或吟誦, 每天只要十分鐘有效的肯定練習,就能抵消我們許多年的思想習慣。 我們越經常性地意識到我們正在告訴自己的一切, 選擇積極、擴張的語言和概念, 我們就越能夠容易地創造出一個積極的現實。 肯定可以是任何積極的敘述, 它可以涉及到我們願意改善自己的任何方面。 如: "我是一個聰明,漂亮的人"   "在我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我是出類拔萃的"   "我是最棒的"   "我具有強大的行動力"   "我能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等等 ‧自我暗示運用的原則 1.始終要用現在時態而不是將來時態進行暗示: 如,我們不說「我將來會得到幸福的愛情」; 而最好說「我現在獲得了幸福的愛情」,這並非是自欺欺人, 而是基於這樣的事實:事物都是首先被人想到,然後才在現實中顯現。    2.要在最積極的方式中進行,肯定我們所需要的,而不是不需要的。 不能說"我再也不偷懶了";而是要說"我越來越勤奮,越來越能幹", 這樣做可以保證我們總是創造最積極的思想形象。 3.語句越簡短,就越有效。 「肯定」應該傳達出強烈情感的清晰的陳述, 情感傳達得越多,給我們的印象越強。 那種冗長,充滿理論性的肯定喪失了情感上的衝擊力,變成了一種"智商遊戲"。 4.選擇完全合適自己的肯定。 對一個人有效的肯定,對另一個人也許壓根無效。 我們所進行的肯定應該是使自己覺得積極、擴張、自在、或是支撐性的, 如果不是這樣,就試著改動言語,直到感覺合適為止。    5.進行自我肯定,是在創造新的事物。 並不是試圖取消、改變既有的事物─這樣會引起既存現實的衝突和掙扎。 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是, 接受並處理那些已經存在的現實,同時創造自己確切具體的希望, 那麼就會獲得最幸福的新機會。 6.自我肯定並不意味著要牴觸或努力改變自己的感受或情緒, 接受並體驗自己所有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包括所謂否定性情感,而不是試著排斥它們, 自我肯定的時候,會幫助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活觀念, 使我們從此可以有越來越多的快樂體驗。    7.在進行肯定時, 盡可能努力創造出一種相信它們已經真實存在的感覺, 這樣將使肯定更加有效。 ‧自我暗示的作用   《世說新語·假譎》篇有一段故事。 曹操領兵出征,走錯了路,找不到水。士兵們渴得似乎嗓子冒煙了、 曹操看到這種情況,便用馬鞭指看前方說,前面就是一片大梅林。 士兵們一聽,想到梅子的酸味,頓時流出了口水,也感到不口渴了。 於是隊伍繼續向前,一口氣又走了幾十里路,找到了水源。 這就是膾炙人口的"望梅止渴"故事。 曹操利用語言暗示的作用,收到了止渴的效果,這在心理學上屬於"他暗示"。 炎夏季節,當你口渴得厲害想到前面就能買到酸梅湯, 也能起到緩解口渴的作用,這在心理學上屬於"自我暗示" 在第22屆奧運會上,日本運動員具志堅每次比賽前,總要緊閉雙目,口中唸唸有詞。 體操決賽中,美國體操明星麥克唐納、康納斯等相繼出現失手, 唯獨具志堅一路發揮正常,最後奪得全能冠軍。 比賽結束後,有記者問他,上場前口中默念的是什麼?具志堅笑而不答。 一時之間,具志堅的"咒語"成了許多人關注的謎。 其實,具志堅默念的內容無甚要緊,即使他祈禱上帝,未見得上帝真會保佑他, 重要的是,他的這種"默念",起了積極的自我暗示作用。 為什麼通過言語的自我暗示,就能起到安定情緒等作用呢? 這是因為,言語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一定的外界事物和生活現象的代表。 例如"酸梅"這個詞,代表著生長在樹上,酸的梅。 吃酸梅會流口水,這是一切動物都具有的本能。 巴甫洛夫稱之為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 而聽到、見到"酸悔"這個詞也會流口水, 則是人類所特有的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 這就是用言語自我暗示,影響生理功能而起到治療作用的科學依據。    當然,自我暗示,並不僅僅限於語言,其它如感覺、意念、想像也有同樣的作用。 在練習氣功中,想像氣從胸部下沉到腹部,或者想像細雨灑身, 或者想像自己身處鳥語花香的境地,都會對人的生理功能有良好影響。 同樣道理,人的信念, 對疾病的預防,往往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已經為大量醫療的實踐所證明。 有人還把這個道理滲透到文藝作品中去, 經過文藝加工,不僅讀來易懂,而且十分動人。 美國作家歐·享利的名篇《最後一片葉子》, 敘述了兩個年輕的女畫家到華盛頓市去寫生,其中一個叫瓊西的得了肺炎。 她躺在旅館的床上,忽然注意到窗外長春籐上的最後一片葉子, 從此便認定這片葉子是她的生命的象證,葉了一落,她就要死了。 有一天晚上,暴風驟雨突然來臨,她想那片葉子一定保不住了,於是哭得很傷心。 但是,第二天拉開窗戶一看,那片葉子依然如故。 於是,她十分高興,病也暫時有所好轉。 其實那片葉於本來已經被吹落。她看到的那片葉子是一位老畫家為她畫在牆上的。 這個故事只是小說中的一段情節,不是真實的病例。它對科學知識作了藝術的誇張。 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人們對自身的感覺、自身的信念,如果無條件加以接受,就具有自我暗示的作用, 就會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而且對疾病的預防也有重大的影響。    自我暗示是一種常用的心理調整方法,具有下列心理效應: 第一,鎮定作用。 人的心理十分複雜,經常要受外界情境的影響。 尤其是在對抗、競爭的條件下, 對手創造一個好成績,或工作做到你前面去了,會造成你的內心緊張。 本來你完全有實力超過他,因為心理上的緊張,反而束縛了你的潛在能力的發揮。 自我暗示在這時就能起到排除雜念,鎮定情緒的作用。 第二,集中作用。 這同鎮定作用密切相關。 一件事情,尤其是一定難度的事情的成功,總是離不開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缺乏心理訓練的人,常常是到了注意力應該高度集中的時候,卻出現心猿意馬的情況。 怎麼辦?學會自我暗示,興許能減少你的苦惱。    第三,提醒作用。 一位大文豪說,當你想和別人吵架,並準備好某些詞語時, 請你在嘴裡默念:"我一定不要讓這些詞語出口!" 只要這樣做,大多是吵不起來的,這也是一種自我暗示的方法, 它可以提醒人們不去做某種事情。 另外,當你準備做某件事情,而出現心理障礙如膽怯、緊張時, 自我暗示也能起到了強化的作用。 自我暗示的用處很多,範圍也很廣, 只是開始時,往往效果不明顯。 這不奇怪。人的心理調整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把原有的心理活動納入自己所期望的軌道,需要具有心理約束力。 凡事開頭難,效果也有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 只要我們持之以恆,不以途遠而怯之,不以效微而廢之, 日久天長,自我暗示一定能成為我們進行心理調整的得力助手。 ‧自我暗示的三個層次   按照心理學和相關學科的分類,這些暗示和自我暗示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即日常所說的狹義的「語言文字系統」的暗示。   當十個人都非常真實地重複一句話「你有病,不正常,很厲害,需要去檢查」。 結果會是什麼呢?你真的覺得自己有病。 然後,真的去醫院檢查了,而且很可能就檢查出疾病。    語言不僅對他人有暗示作用,還有自我暗示的作用。 一個人如果故意對他人說心情不好,他見一個人就說「我心情不好,別碰我」, 說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    語言有著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力量。 當我們講自信積極時,在前面加一個「我」字,「我勇敢,我成功」, 這就是語言上的自我暗示。    第二個層次是「肢體、表情」的暗示。   人們交流不光通過語言,還通過我們的形體動作和表情。 動作和表情也是語言,叫做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    如果我對你揮拳頭,這個動作表明威脅。 如果我對你鼓掌,表明對你歡迎和鼓勵。 如果你在台上演唱,大家不斷地鼓掌, 這是大家給你肯定讚揚的暗示,這會使你信心倍增。    這些表情動作都是語言,叫肢體語言,表情語言。 肢體和表情語言對人有非常強烈的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 微笑的表情給我們帶來好的心情。 我們每天多一點微笑,那麼每天就會快樂一點。 因為,微笑是一個良好的暗示。 第三個層次是「環境」的暗示。 我們是生活在各種各樣的語言、暗示包圍之中。 廣義來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大自然每天都在暗示我們。 當我們見到大海,我們受到大海的暗示,心胸不由得開闊; 我們見到高山,受到高山的暗示,不由得感到莊嚴而寧靜。 環境暗示是不可抗拒的, 不僅在自然環境中是這樣,在社會環境中,社會文化同樣對我們有暗示作用。 當你在黃土高原上生活,你的心態也是跟黃土高原一個調子。 我們在這個世界中生活,大自然和社會文化融為一體, 於是,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的暗示。 暗示無所不在。「暗示」就像人類的影子,只要有思維存在的地方,就會有暗示的存在。 ‧形象預演方法   形象預演是指我們用想像力在腦海中按照自己的意圖/目標, 事先勾勒出一幅目標進行、實現的情景/畫面。    1.想像自己喜歡的事物。   2.置身於一個舒適的地方。 躺著或坐著,使身體完全放鬆,放鬆身上每一個細胞。 3.開始想像與自己願望中一模一樣的事物。 如果是一輛小車,就想像自己在駕著車,看著它,享受它,並把它顯示給朋友們看。 如果是一個情景或事件,就想像自己身在其中, 每一件事都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發生,還可以想像人們在說什麼, 或其它使這件事顯得真實的細節。 4.把以上形象或念頭保持在自己頭腦中, 在內心對自己做一些十分積極的,肯定的陳述。 5.在說過這些肯定的話後,我們即將結束自己的想像; 結束時,對自己說一段堅定的話:   「我設定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積極的思想和行動使我成功。」    ‧自我暗示的成功例子   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 從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 使他的思想、行為與自己的意願相符合。 暗示分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行為暗示、環境暗示、言語暗示等。 從作用上講,有積極暗示與消極暗示之分。 如孩子上床睡覺前,母親關照他:「玩了一天,當心尿床。」果然被母親說中了。 這屬於消極的言語暗示。 有個人特別怕下水井的蓋子,生怕掉下去。 後來心理指導者讓他在接近井蓋時用「男子漢區區井蓋何以害怕!」 的話語鼓勵自己,然後站在井蓋上講十遍,跳十次,結果這種緊張消失了。 這就是積極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對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時甚至會創造奇跡。 二戰前蘇聯一位天才的演員N·H·畢甫佐夫 ,平時老是口吃,但是當他演出時克服了這個 生理的缺陷。 所用的辦法就是利用積極的自我暗示, 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講話和做動作的不是他, 而完全是另一個人—劇中的角色,這個人是不口吃的。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個人可以突然變得耳聾眼瞎。 這種視力的喪失不是因為視神經受損, 而僅僅是由於大腦管理視覺的那個區域的機能受到擾亂。 這種病人的治療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 當我們要參加某種活動前或面臨競爭之時, 注意不要受到消極的環境暗示,言語暗示和他人的行為暗示, 而應適當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產生勇氣,產生自信, 爭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172.137

04/09 22:54, , 1F
看到這篇文章對我幫助一定很大 謝謝原PO
04/09 22:54, 1F
文章代碼(AID): #19dyJNfh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