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與美國槍殺學生

看板PresidentLi作者 (找尋你 呼喚你)時間20年前 (2004/03/18 01:1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64memo.com/disp.asp?Id=8739    李敖與美國槍殺學生 秋實 一、美國也開出坦克,槍殺學生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日,天安門廣場上的血跡尚未幹透,東土官府的大屠 殺以及隨後的大搜捕,正受到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人民和政府強烈 譴責。這時候,臺灣一位自稱為“第一流歷史學家”的李敖先生,匆忙發 表一篇題為《美國槍殺學生記錄》的文字,大揭美國血腥鎮壓學生內幕, 聲稱美國沒有資格批評東土官府的屠殺。文中,李敖先生這樣描述一九七 O年發生在美國肯特大學的槍殺學生案: (64memo.com-1989) 當尼克森在那年四月三十日下令進軍柬埔寨之後, 激起了肯特大學學生們的滿腔怒火,從五月一日 到三日,連續舉行了多次抗議示威的集會。他們 首先喊出了首先喊出了“打倒尼克森!”的響亮 口號,他們在街頭點起火來,把一部美國憲法丟 進火裏燒了,表示再也不受美國的所謂“民主”、 “自由”的欺騙和愚弄了。他們還放了一把大火, 燒掉了為美國擴張政策服務的“預備軍官訓練隊” 的辦公大樓,大樓裏面的軍用物品被燒得之剩下 一片瓦礫。 (64memo反貪倡廉-89) 美國政府派了大批全副武裝的軍警前去鎮壓,甚 至動用直升飛機向學生投擲催淚彈。激怒的學生 同軍警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戰鬥,結果把軍警趕 出校園。 (64memo.com-2004) 美國政府當然不肯罷休。在五月四日上午,當學 生不顧禁止集會的命令、敲響校鐘,數千名學生 立刻從四面八方奔向操場、參加抗議集會的時候, 美國政府出動了坦克、出動第一零七裝甲騎兵團、 第一四五步兵團、出動了大批國民警衛隊和警察, 前去鎮壓。面對頭代鋼盔、受拿槍刀的軍警,學 生們毫不畏懼,沒有人相信政府會開槍,他們指 著軍警高聲叫罵 (64memo.com/2004) 突然間,軍警動手了。他們首先扔出了大量的催 淚彈,趁著彌漫的硝煙,列著隊形衝向學生。學 生用石頭土塊還擊,有的還把尚未爆炸的催淚彈 揀起來,扔回去。在學生們的反抗下,指揮者指 使軍警列成隊形,端起步槍,排槍齊放,當場打 死男女學生四名,打傷十名,然後又用刺刀戳傷 學生多人。接著,又進行了大搜捕,九百名軍警 佔領了學校。死難者的鮮血染紅了肯特大學校園。 一個目擊者憤慨地說:“這是有組織的謀殺。” 二、“他們有什麼資格批評我們!” 如此渲染一番之後,李敖先生話頭一轉,將話題扯到天安門血案上,扯到 當時美國人對東土官府血腥屠殺學生的譴責上。李先生認為這些譴責純屬 “苛責”: (64memo.com - 2004) 如今自己槍聲專美於前,卻滑稽苛責中國人於後, 美國人的厚臉皮,可真夠瞧得呢。 第二天,李敖先生得知那位調集軍隊並下令鎮壓學生的鄧小平大人,也發 表了跟他見解相似的講話,更是禁不住的得意和興奮。他又發一文,詳細 摘引了鄧小平的話: (64memo中華富強/89) “而在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美國各地也發生 許多學生遊行及騷亂,他們除了動員警察及軍隊 外,還有其他救命丹嗎?還不是逮捕了人民,也 流了血。他們是鎮壓學生及人民,而我們是鎮壓 反革命暴亂分子。他們有什麼資格批評我們!” 對這段話,李敖不僅深表欣賞和贊同,而且更加以發揮,進一步表示,跟 美國比,鄧小平領導下的東土官府,做得其實並不算過分。並且再次強調 他前文所述美國“也開出坦克”這一細節: (64memo.com / 2004) 一旦天安門式的情況擺不平,由正常情況轉入非 常情況,原形就會更畢露。這種原形畢露的時候, 中國美國其實都是一樣的。所以美國在非常情況 下也開出坦克,也槍殺學生,與中國並無不同; 且在人口比例上與人權保障的教養上,美國人開 出坦克,槍殺學生,其罪尤在中國人之上。 這些文字,李敖先生想來自認為是足以代表其思想和水平的佳作妙品,所 以十年之後的一九九九年,當他精選舊作,編輯《李敖禍臺五十年慶祝十 書》的時候,又將他們通通都收錄了進去,打算藏之名山,傳之後世。 我就是從這套《五十年慶祝十書》中,讀到上述文字的。李敖先生在這裏 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偏向,太顯而易見了,我不想作任何評論。我覺得,象 李先生這樣目空一切,自封為“第一流歷史學家”,卻喜歡戴著政治有色 眼睛書寫歷史,始終進不了嚴肅學術圈子的人,筆下所言究竟有幾分真實, 倒不難想像。 (64memo中華富強 - 2004) 我感興趣的是另外一件事:當年美國社會在出現類似天安門式的非常情況 時,其“原形畢露”的樣子究竟是怎麼個樣子的?上至總統、聯邦司法部、 FBI,中至州長、市長、市議會,下至學校當局、老師、學生、執勤官兵, 外至社會主流媒體、輿論等等,社會各方面在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後的 反應究竟是怎樣的?他們與中國大陸當年的反應,究竟有什麼不同? 我的結論與李敖恰恰相反,中美兩國對於類似事件的反應,不是“並無不 同”,而是大有不同,相差不止十萬八千里。假如我們想避免天安門式的 悲劇重演,可以向美國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鄧小平、李敖之說,井蛙 觀天而已。 (64memo祖國萬歲-2004) 為了看清此點,且讓我把前面李敖先生那四段區區六百餘字的史實敘述拿 出來,一段一段對比著真實歷史,慢慢清點一下這筆流水帳,附帶也欣賞 一下這位自封“一流歷史學家”的一流敘史功夫。 三、“自由”“民主”的欺騙和愚弄? 李敖的第一段,敘述學生對尼克松四月三十日宣佈進軍柬埔寨的反應,其 中有這樣一個“火燒憲法”的戲劇性情節: (64memo祖國萬歲'89) [學生們] 在街頭點起火來,把一部美國憲法丟 進火裏燒了,表示再也不受美國的所謂‘民主’、 ‘自由’的欺騙和愚弄了。 此節在我所查證的有關資料中均不載。當時倒是有一個為憲法舉行葬禮的 集會,五月一日中午十二時在肯特大學校園內舉行。集會由一群歷史系研 究生組織,大約有500名教員和學生參加。他們認為尼克松的決定,無視 憲法對總統權力的限制,無視宣戰權屬於國會的規定,未經國會同意即擅 自對另一個主權國家開戰,實際上等於謀殺了美國憲法。作為象徵,與會 者決定將一部憲法下葬,並哀悼憲法的死亡。他們提議,下周一(即五月 四日)正午,再舉行一次集會,抗議美國參與越戰並入侵柬埔寨。整個過 程進行得平和有序,既未上街,更不存在李敖所述街頭放火的情節。 而且,集會的基調是要求維護美國憲法的至高權威,要求維護美國自由民 主制度的基礎不受行政當局肆意侵害。看起來,與會者似乎沒有李敖先生 那麼高的覺悟,並未把他們對尼克松總統的不滿,上升為對美國整個制度 的懷疑和否定;更沒有將尼克松總統個人對選民的欺騙和愚弄,看作是美 國自由民主制度本身對他們的欺騙和愚弄。 (Memoir Tiananmen - 2004) 安葬憲法公告 (64memo.com'89) 要理解這些老師學生的反應,有必要先了解當時的大背景。 兩年前尼克松在總統競選中,向選民信誓旦旦,承諾結束越南戰爭。然而 他上臺不久的1969年,卻出動龐大的B─52機群,對柬埔寨動東部的“胡志 明小道”狂轟爛炸,實際上將戰爭擴大到了柬埔寨境內。此舉被許多人看 作是對選民的欺騙和愚弄,立刻引發了席捲全國各地的抗議浪潮。參議院 也嚷嚷著只有國會才有宣戰權,並通過一項議案,要求美國軍隊在7月份 之前停止對柬埔寨的轟炸行動。而尼克松卻自恃有廣大持保守立場人士的 支持,對此不予理會,仍舊自行其事。美國社會陷入了深刻的分裂之中。 四、“非法割據”白宮廣場 (64memo.com - 1989) 抗議最為激烈的一群,自然非大學生莫屬。1969年5月9日至10日,十萬多 學生直搗首都華盛頓。就像20年後中國學生“割據”天安門廣場一樣,美 國大學生們也“割據”了白宮前的廣場,日夜據守在那裏。市區公共汽車 一輛挨一輛並排起來,組成屏障,將這片地方變成了一個武裝兵營。 尼克松總統的最初反應也象東土領導人一樣傲慢,對抗議者不屑一顧,並 且私下裏稱他們為“遊民”。然而作為民選首腦,他畢竟不能表現得太無 動於衷。周五晚上,他擺出和解姿態,親自來到林肯紀念堂,同睡在那裏 的學生談話。 (六四檔案 - 2004) “我對此事的感覺同你們一樣深切,”他對他們 說。為了能談到一塊兒,他大談美國的足球活動, 並問其中一個學生──一個加利福尼亞人──他 是否喜歡沖浪運動。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的 一名記者小姐寫道:“兩個美國會晤了,但馬上 便在一種互不理解的狀態中彼此越離越遠了。” 總統出面以後,白宮前的“非法割據”,不久就和平結束。而大學校園裏 的罷課浪潮卻持續不斷,數百所高校教室空無一人,形成了美國歷史上前 所未有的一次自發性全國學生總罷課。 (六四檔案 / 89) 第二年,學生們的不滿尚未平息,尼克松總統又宣佈派遣地面部隊進入柬 埔寨。大學裏的激烈反應,自在意料之中。但向來平靜且沒有鬧事傳統的 肯特大學,竟會由此鬧出人命慘案,卻是誰也沒想到的。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六四檔案'89) 好文! ─淮夷─ [0 bytes] ─5/29/2003 07:16 [Click:21] 從保釣到保鄧保共 ─胡漢四─ [534 bytes] ─5/28/2003 15:46 [Click:114] 六四後,用肯特大學慘案說事的,不光一個李敖。 (64memo反貪倡廉-1989) 紐約著名親北京僑領花俊雄先生,也在一個六四問題研討會上, 拿這個例子來證明老美也打學生。他說,出動坦克對付示威群眾,不是解放軍的專利發明 。 老美,早就捷足先登。 (六四檔案/89) 參加討論的林培瑞先生,當年也是反戰人士,但他認為,肯特大學事件和北京發生的 事件,沒有多少可比之處。 (64memo中華富強-2004) 花先生也是老保釣人士,大家保來保去,最後殊途同歸──都成了鄧和共的保皇派。 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 共產黨=中國=人民=必須保護對象。 (64memo反貪倡廉/2004) 保釣人士搞不懂:為什麼對一個數學公式,得出無數不同結果? 五、午夜騷亂 (64memo祖國萬歲-1989) 肯特大學坐落在俄亥俄州東北部的一個大學城──肯特市。學校與城鎮相 連,城不大,幾萬人口中,兩萬是大學生,其中85%又都是本州附近各大高 中的畢業生,可以說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地方性學院。此校一向十分安靜, 每年的大事,就屬足球賽了。每當獲得一次球賽勝利時,學生們會在校內 公共草坪上聚集歡呼,鳴響勝利鐘。周末的時候,學校有同學舞會,幾個 街區以外的鬧市區,還有連片的小酒吧,可供閒聊喝啤酒,乃是學生們常 去的所在。 (六四檔案'89) 1970年5月1日星期五,是這年的第一個春暖之夜。鬧市區北水街 (North Water Street)上的酒吧區,照例聚集了成百的學生,在那裏狂飲啤酒。 與往常不同的是,有人樹起了反戰標語,還有一些人手裏拿著酒瓶,在街 上繞圈子喊口號。剛開始氣氛還算平和。巡邏的警車從那條街上經過了好 幾次,雖然每次都遭到學生們起哄,卻也沒有別的事發生。 快到11點半,許多人開始從酒吧出來,在大街上跳舞。當警車第4次或第5 次通過的時候,一些人向警車投擲啤酒瓶玻璃瓶,警車沒有理睬,徑直開 走,沒再回來。此後就亂象大生了。更多人來到街上,在街上狂呼亂舞, 故意堵塞了街道。一個發怒的司機開大油門,似乎是要向他們沖去。幾個 喝醉了的學生乾脆爬上汽車,打碎了汽車的玻璃,並且在街上放火燒了一 些垃圾桶。又有人沿途去砸那些被他們認作是“政治性目標”的商家,包 括銀行、電氣公司等等。43家櫥窗被砸爛,一家珠寶行遭到搶劫。一群騎 摩托車的飛車族,據說他們與學生毫無關係,也乘機在街上橫沖直撞。 市長勒魯伊‧薩特羅(Leroy Satrom)得報,宣佈肯特市進入緊急狀態,下 令全市從晚6點到晨8點之間實行宵禁。在這段時間內,不得出售酒類、槍 支、彈藥、汽油等等。市長並且召集全體警察,親自趕赴現場。當警察勒 令所有酒吧停止營業,將喝酒的人通通趕出來,街頭一下子聚集了成百上 千人,局勢更難控制。警察們動用了催淚彈和電棍,才將人群驅散,將酒 吧區鬧事的學生趕回校園。 (64memo祖國萬歲 / 2004) 六、向國民警衛隊求援 第二天,5月2日星期六上午,市府官員與大學校方以及州地方武裝──俄 亥俄州國民警衛隊的一位代表,舉行了一次聯席會議。校方不同意向國民 警衛隊求援,認為本地警力就足以控制任何可能局勢。但是市長、市府官 員以及國民警衛隊代表都十分擔憂局勢失控,決定先請國民警衛隊待命, 視情況再決定正式求援與否。 (64memo.com - 89) 在舉行這個會議的同時,肯特大學的許多學生來到市區,主動幫助清理昨 晚鬧事現場。整個白天,在平靜中度過。 (Memoir Tiananmen-89) 然而薩特羅市長的心情,卻越來越不安。不安的原因,是各方面都向他報 告一個傳言:已經有激進革命分子進入了肯特校園,他們要摧毀校園內的 “預備軍官訓練隊”辦公樓,並且攻擊大學與城市的其他目標。 這個傳言不能不叫人緊張。當時激進革命分子在美國十分活躍,製造了不 少恐怖事件。幾個月前,威斯康星大學的一個激進分子,就在數學研究中 心放了一顆炸彈,炸塌了一片樓牆,炸死一位物理學家,炸傷四人,造成 6百萬美元損失。 (64檔案-1989) 以肯特市和他所在的波特縣(Portage County)現有的警力,對付學生鬧事 固然不成問題,但是用來對付武裝的激進革命分子,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薩特羅市長不僅憂心激進分子的暴力攻擊,而且還擔心,就算沒有攻擊, 假如任由這些傳言散布而不作反應的話,本市商業也將會遭到沉重打擊。 下午5時,薩特羅市長經過一番考量,終於接通州長辦公室電話,正式向 州長詹姆斯‧羅茲(James Rhodes)提出請求,要求派國民警衛隊來,“協 助恢復肯特市與肯特大學的法律與秩序”。這項請求同時以書面形式送達 俄亥俄州國民警衛隊司令官。羅茲州長當即口頭授權國民警衛隊出動肯特 市。這項決定,並未通知學校當局。 (64memo.com-1989) 3個多小時以後發生的事情,似乎證明薩特羅市長的求援決定,還算有點先 見之明。 (64memo祖國萬歲-2004) 七、校園大火 5月2日這天,對市長決定毫不知情的學校當局,仍舊同意反戰學生傍晚在 校園公共草坪舉行集會。集會於晚上8點舉行,剛開始時約有300多名學生 參加。一些人發表了言辭激烈的演說。參加者對著教職員和校警高喊: “一二三四,我們不要你們那個吊戰爭!” (64memo反貪倡廉 - 1989) 很快,激烈的言辭變成了行動,集會演變成了混亂的遊行,行動失去控制。 學生們沖散了一個舞會,遊行到宿舍區,加入了更多學生,變成2000多人 的隊伍,浩浩盪盪地回來,穿過公共草坪,包圍了草坪西面ROTC(後備軍官 訓練隊)的房屋。 (Memoir Tiananmen - 89) 這所ROTC房屋,乃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所建的老舊單層木板房,不少窗戶都 破了。它被用作征兵訓練的辦公樓,自然成了絕佳的反戰目標。學生們向 房子投擲石塊和垃圾,點燃了美國國旗。有人企圖點燃ROTC房屋的窗帘布, 不果,又把點著的鐵路照明用火把,從窗口投進。8點30分左右,房屋終於 起火。與此同時,現場一位攝影師遭毆打,相機被搶走,膠卷被扯出曝光。 晚9時左右,消防隊員抵達現場,示威者用石塊砸他們,又用大砍刀把水龍 軟管剁斷,以致救火無法進行。9點17分,肯大校警與波特縣警察趕到,用 催淚彈將人群驅散,才令火勢得到控制,並保護消防隊員離開現場。然而, 消防隊離開不久,人群再度聚攏。10點過後,ROTC房屋突然再度起火,烈 焰飛騰。等消防隊於10點20分之前再度趕到之際,房屋已經在示威者的歡 呼聲中,化成了灰燼。 (64memo.com / 89) 10點30分,第一批增援的400名國民警衛隊員抵達校園。他們用催淚彈和刺 刀驅趕人群。至11點,示威者被完全驅散,校園重歸於平靜。凌晨3時,在 確認局勢已得到完全控制,沒有任何新的動向之後,警察解散回家,國民 警衛隊員除留下少數人站崗巡邏外,其餘的在校園內紮營休息。 第二天是星期日,整個白天在平靜中度過。晚上從8點開始,陸陸續續又有 1000餘名學生聚集,他們向市中心進發,要用違抗宵禁令的方式,抗議宵 禁,並且要求國民警衛隊撤出學校,赦免昨晚被捕的學生等等。他們在途 中受到警察與國民警衛隊員攔阻。軍警動用了直升飛機照明,投擲了催淚 彈,經過長達三小時的衝突,最後於12時左右,將示威學生全部驅趕回學 校。至凌晨1點,校園再度寂靜。 (64memo.com'89) 5月4日星期一,太陽升起的時候,駐紮在肯特校園的850名國民警衛隊員, 除少數人巡邏警戒以外,絕大多數人都在校園內的體育館與足球場中安睡。 八、坦克、騎兵、步兵團? (六四檔案 - 1989) 對於上述短短三天的經過,李敖的描述很有些別出心裁──他編造了一個 並不存在的學生“把軍警趕出校園”的情節: (64memo.com/89) 美國政府派了大批全副武裝的軍警前去鎮壓,甚 至動用直升飛機向學生投擲催淚彈。激怒的學生 同軍警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戰鬥,結果把軍警趕 出校園。 (64memo.com-89) 有此情節作為鋪墊,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面一個更加天方夜談的李敖版 故事:“當然不肯罷休”的美國政府,於5月4日上午調集大批軍隊,對學 生集會進行大規模鎮壓: (六四檔案'89) 美國政府當然不肯罷休。在五月四日上午,當學 生不顧禁止集會的命令、敲響校鐘,數千名學生 立刻從四面八方奔向操場、參加抗議集會的時候, 美國政府出動了坦克、出動第一零七裝甲騎兵團、 第一四五步兵團、出動了大批國民警衛隊和警察, 前去鎮壓。 (64memo.com - 89) 這一段完全是捕風捉影,不過摸到一點點風,就憑想像胡編亂造,簡直錯 得離譜。下面僅舉兩點最大的事實錯誤。 (64memo.com'89) 第一,5月4日這天,國民警衛隊方面出動驅散學生集會的隊員,共計99名, 其中53人來自第145步兵團A連,25人來自該團C連,另有18人來自第107裝甲 騎兵團的G中隊,由坎特伯雷準將(Gen Canterbury)、法欣格上校(Col Fassinger) 和瓊斯少校(Major Jones)三人率領。隨行的只有一輛吉普車,沒有任何 坦克。此外在現場的就是一些校警和縣警,但他們未參與任何驅散行動。 與此相比較,李敖的描述,把“第一零七裝甲騎兵團”和“第一四五步兵團” 整個兒全加上還不夠,還要又是“出動坦克”,又是“大批國民警衛隊和警 察”的添鹽加醋,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時空錯亂,錯把1969年的肯大公共草坪, 當成了1989年的北京長安街。 (64檔案'89) 第二,所謂“美國政府當然不肯罷休”,也完全是想當然。李敖先生大概又 是把美國政府,錯想成那個將屠殺市民學生視作理所當然的東土官府了。 事實上,5月4日的驅散學生和平集會,不是出於美國任何一級政府的指令, 乃是出於執勤官兵和大學校方對於局勢的誤判。 (64memo中華富強 - 89) 當年,從5月4日肯大槍擊案發生後第三天開始,陸續就有100名聯邦調查局 警員進駐肯特大學與肯特市。他們之來的目的,不是李敖說的所謂對學生進 行“大搜捕”,恰恰相反,他們要追查的主要不是學生,而是各級官員和 國民警衛隊在槍擊事件中的責任。此後在長達8年多的時間裏,美國聯邦法 庭又對上至州長下至開槍士兵的槍擊案責任者,進行一系列刑事及民事調 查訴訟。其中不能不問到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5月4日,究竟是誰下令或 者請求出動國民警衛隊驅散學生集會的? (64memo.com - 89) 調查結果令人驚訝:從州到縣到市,沒有一級政府下達過這樣的指令或者 向國民警衛隊提出過這樣的請求。國民警衛隊表示,他們是應校方請求而 出動的。現場最高指揮官坎特伯雷準將,在法庭接受盤問時說,那天上午 肯大校長羅伯特‧懷特(Robert White)曾向他表示,擔心學生示威可能演 變成暴力衝突,希望能想辦法制止。但是懷特校長出庭作證,卻堅決否認 有過這樣的談話,強調校方只是發過通知阻止學生舉行集會,從未向國民 警衛隊提出過驅散集會請求。 (64memo.com-1989) 這個問題之所以變得如此敏感與重要,原因乃在於,驅散學生集會的法律 依據,並不如當初想像的那麼穩固。當初無論是學校當局,還是國民警衛 隊,都錯誤地認為肯特大學已經處於戒嚴狀態,因此任何公眾集會,無論 是否和平舉行,都已經被法律所禁止。這樣,周一上午,學校當局就連續 散發了一萬兩千多張布告通知,阻止學生舉行早先規劃的集會。而執勤的 國民警衛隊員,則不惜用強力驅散當天那個一開始相當和平的集會。 然而事實上,從法律上講當時肯特大學並非處於戒嚴狀態。戒嚴,這個被 認為是強行驅散和平集會的最有力法律依據,其實是不存在的。 在這一點上,學校當局與國民警衛隊,都對當時局勢作出了一個極為錯誤 的判斷。這也是一個帶來嚴重人命後果的悲劇性誤判。 九、政客與誤判 (六四檔案-1989) 究竟誰應當對這樣的誤判負責?事後來看,第一個該負責的是州長羅茲。他 當時正在角逐本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提出的政綱恰好就是“法律與秩 序”。肯特大學的局勢,在他看來正好可以利用一下。 星期日上午,他飛到肯特市,召集了一次記者招待會。在會上,他用最壞的 惡棍來形容那些在肯特校園鬧事的人。他說,“我們將採用執行一切法律手 段把他們從肯特大學趕出去……他們比褐衫黨、共產黨、夜間騎土和自衛團 都更壞。他們是我們在美國包庇的最壞的一類人。”他以相當肯定的語氣表 示,他將要請求法庭下達戒嚴令。 (Memoir Tiananmen - 1989) 實際上,這些話不過是競選作秀,說了就忘了。他根本就沒有向法庭提出戒 嚴令請求。但是他的話卻在肯特校園各方面都造成了極為廣泛的誤解,以為 當時已出於戒嚴狀態。 (六四檔案 / 2004) 問題不僅僅只是造成誤判,羅茲之語的最大問題,是在國民警衛隊官兵中造 成了對於學生的敵意和恐懼,這才是導致槍擊悲劇的最大因素。 不過說一句公道話,國民警衛隊員的敵意和恐懼,並非僅僅來自羅茲。司法 部長米切爾同樣激烈攻擊校園裏的好鬥分子,把他們叫作匪幫;尼克松總統 和阿格紐副總統也是如此,阿格紐的被廣泛引用的一句話是,“年輕的一代 中的鬧事者只是一伙流氓,他們不配享有美國青年的稱號。”薩特羅市長在 肯特大學發表了不少刺激性的講話,而國民警衛隊的羅伯特‧坎特伯裏準將 的講話則簡直就是有意煽動敵意。 (64memo.com - 89) 政客們既然種下了如此之多的惡根,星期一中午的惡果,看來就在劫難逃了。 上星期才知道,我的一個朋友是那個學校那個年代的畢業生 ─搬運工─ 上次她說有當時美國很亂,有暴亂、炸彈爆炸等事件,讓我很驚訝,看了QS的文章原來是 真的。周末問問她一些細節。 學生也得看幹什麼。美國政府是左右交替執政,後任不背前任的包袱。實際很穩定有效。 ─令胡沖─ [0 bytes] ─5/30/2003 01:19 [Click:27] (六四檔案'89) 又有錯 ─QS─ [662 bytes] ─5/29/2003 21:57 [Click:91] (64memo.com/2004) 再改 ─QS─ [3362 bytes] ─6/6/2003 08:42 [Click:53] 秋兄,給我們講講國民警衛隊的職能吧,和正規軍有啥不同? ─北京小左─ [0 bytes] ─5/29/2003 21:30 [Click:41] 美國 National Guard 源自殖民地時期的民兵組織屬於後備軍人性質具有本州和聯邦的雙 重任務 ─freecn─ [120 bytes] ─5/30/2003 08:27 [Click:47] (64memo反貪倡廉 / 89 ) 能夠被征召為正規軍‧如打阿富汗伊拉克都有國民兵參與‧ (64memo中華富強-89) http://www‧ngb‧army‧mil/about/ 好像是這樣。 ─AlphaQ─ [168 bytes] ─5/29/2003 23:27 [Click:96] 正規軍不能對國內使用,只能對外。國民衛隊雖然也是武裝力量,但是可以用來維持秩序 ,彈壓暴亂。比如洛杉磯暴亂就是國民衛隊來的。 (64memo.com'89) 我是瞎猜著說的,可能不太準確。 (64memo中華富強/2004) 先簡單說一句,國民警衛隊有類似於中國武警的職能 ─QS─ [1586 bytes] ─5/29/2003 22:51 [Click:94] 協助地方救災和控制社會動亂 (64memo中華富強'89) The Army National Guard is the oldest military for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traces its origins to the trained bands in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that da te from 1636‧ There are Army National Guard units in all 50 states, the Distr ict of Columbia, Puerto R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 Most Arm y National Guard members are assigned to combat units‧ (64memo.com'89) The Army National Guard is both a federal and a state military force‧ The gove rnors of the states command the Army National Guard during peacetime‧ Units of the Army National Guard often assist state or local officials in dealing with natural disasters and civil disorders‧ On the order of the president, the Arm y National Guard can be called to federal duty and its units made part of the A ctive Army‧ (64檔案 / 89) 小左好。這個我還真說不上來 ─QS─ [94 bytes] ─5/29/2003 22:01 [Click:71] (六 四檔案/89) 不過問題很重要,不知本壇有沒有專家來答覆? (64memo祖國萬歲-1989) 我現在有些忙,須得過幾天才能抽空查查看。謝了 十、勝利鐘旁 (64memo.com/2004) 5月4日星期一,肯特大學仍舊正常上課。一大早,家長們照常驅車將他們 回家過周末的孩子送回學校,其中就有丁卡樂(Dean Kahler)的父母。前 兩天的騷亂,本來已經使得他們十分猶豫。但是轉念一想,肯大畢竟是校 園而不是大街,一旦開始上課,這些以藍領學生為主的孩子們,應當不會 鬧出什麼危險來。抱著這種想法,卡樂夫婦開車45分種送兒子到學校,臨 下車還再三叮囑。丁卡樂很輕鬆地揮揮手:放心吧,我會離國民警衛隊遠 些,不惹麻煩,會很安全的。 (64memo.com-89) 丁卡樂保證遠離國民警衛隊,有的孩子卻主動去接近他們。那天上午,有 人看見歷史系那位文靜靦腆,長著秀麗的杏仁眼兒,笑起來如春花般燦爛 的19歲女生愛麗笙(Allison Krause),跟一位警衛隊員打招呼。她把一束 鮮花插在他的槍管裏,而他則報以友好的微笑。“插滿鮮花要比填滿子彈 美好地多。”她溫柔地對大兵說。 (64memo.com/89) 這天在十分和平的氣氛中開始。無論是丁卡樂,還是愛麗笙,抑或其他11 位受害學生,都沒有想到,不過幾個小時以後,國民警衛隊的子彈,竟會 射入他們的身體。 (六四檔案 / 89) 但是校園中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今天中午在公共草坪有一場集會。這是上 周五中午舉行反戰集會時定好的。雖然學校下令禁止,但反戰學生顯然已 準備將禁止令置諸不理。 (六四檔案-2004) 上午11點,有學生開始在公共草坪的勝利鐘旁聚集。隨著勝利鐘敲響,人 越聚越多,很快就達到了3000多人。愛麗笙和她的男友巴裏(Barry Leving), 還有其他大約500人核心示威者,環繞在勝利鐘周圍。有人在演講,號召大 家罷課。在他們四周,另有約1000多名被稱為“cheerleaders”的支持者, 為之搖旗吶喊。草坪另一頭,燒塌的ROTC樓廢墟上,站著99名頭帶鋼盔手 執M─1步槍的國民警衛隊員。 (64memo.com-1989) 再外面,周圍的小山和道旁,又有1500多位看熱鬧的旁觀者,丁卡樂也在 其內。他和他的幾位室友,從懷特樓下課出來,爬上公共草坪旁的毯子山 (Blanket Hill),一面俯瞰草坪上黑壓壓的人群,一面聽旁人高談闊論什 麼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共產主義,一面心下納悶,鬧不明白這主義那主 義的,跟入侵柬埔寨和國民警衛隊撤出校園有什麼關係。 11點50分,國民警衛隊找校警要來一隻手提話筒,對著學生喊話,但是音 量在噪雜聲中顯得很弱小,沒有任何反應。於是三個隊員和一位校警跳上 吉普車,在人群旁來回行使,不斷喊話:注意,命令你們立即解散!立即 離開此地!注意,這是命令,立即解散! (64memo反貪倡廉 / 2004) 回答他們的是一片有節奏的叫罵聲。“權力歸於人民,操你個臭豬玀!” “一,二,三,四,不要你們的吊戰爭!”“罷──課!罷--課!”一些 學生做出侮辱性的手勢,向吉普車扔石頭。石頭擊中車上一個大兵,幸好 沒造成傷害。吉普車再次喊話無效,然後就在學生們的叫罵歡呼中,在石 塊追擊中退了回去。 (六四檔案-2004) 十一、13秒瞬間 於是坎特伯裏準將下令展開驅逐。5發催淚彈射向人群。一些學生往後奔 逃。另一些學生看來早有準備,立即掏出面具、手帕或濕毛巾蒙住口鼻。 有人撿起催淚彈就向警衛隊員方向扔回去,立刻招來一片喝採。“操你個 臭豬”、“豬們滾出校園”的叫罵,更是彼伏此起。 12點15分,警衛隊員們上好刺刀,裝滿子彈,組成隊形向集會學生進逼, 同時再次施放催淚彈。學生們往後奔逃,大部分人退往東北角的毯子山。 警衛隊員緊隨而來,上了毯子山後兵分兩路。一路由C連中的23人組成, 在瓊斯少校率領下,從毯子山後繞泰勒樓(Taylor Hall)西北方向驅散小 股人群。他們遇到的敵意較少,始終沒有開槍。 (六四檔案/89) 其餘73名警衛隊員,組成另一路,由坎特伯裏準將和法欣格上校率領,轉 向西南,由泰勒樓和約翰遜樓(Johnson Hall)之間驅逐大隊學生。這片地 方本來擠滿旁觀人群,見到警衛隊沖來,大部分人只是向兩邊閃開,讓他 們從中間通過。等國民警衛隊員沖下山腳,來到一個足球操場中間,忽然 發現自己被包圍了。前面有兩排柵欄擋住,兩邊都有學生向他們扔石塊, 有人喊“殺死他們!” (64memo中華富強'89) 的確,警衛隊員動武採取粗暴的驅散行動,讓許多學生異常憤怒。丁卡樂 本來只是袖手旁觀,這時也禁不住撿起石塊向警衛隊員扔去。附近建築工 地上,有200多塊磚頭被搬走。人群中不時聽到人叫:再運石頭來啊!愛 麗笙的男友巴裏參加了扔石塊。愛麗笙自己的褲子口袋裏,也有石頭碎末。 警衛隊員向人群發射催淚彈,但由於風向緣故,沒什麼效果。一顆催淚彈 被學生扔回去,軍警撿起來再扔向學生,又被學生再次扔回,軍警又扔過 去,學生再扔回來。這場精採的“網球賽”,令得學生們高聲大笑,喝採 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是警衛隊員則顯得萬分緊張,有人蹲下來向學生瞄準, 但沒有開槍。 (64檔案 / 89) 對峙了一會,國民警衛隊員們一面向毯子山退去,一面不安地回頭張望。 原先在山上的學生閃向兩邊,大群學生追隨在軍警後面。12點25分,退到 山頂的70多名警衛隊員中,有28人突然轉身開火,有人掃向空中,有人打 往地上,也有人射向人群。槍聲持續12‧53秒,共計發射61到67彈。 13位學生躺在血泊裏。愛麗笙和其他三人被打死,丁卡樂和另外8名學生 被打傷。 (64memo.com - 1989) 十二、為什麼開槍? 慘案發生當天,坎特伯裏準將為國民警衛隊辯護,提出了三條理由:(1)有 人打冷槍;(2)催淚彈用完了;(3)學生們離警衛隊員太近,他們投擲的石 塊,構成了致命威脅。然而,隨後美國聯邦調查局以及專門為此而組成的 總統特別委員會,立即對開槍事件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徹底推翻了這三 條理由。 (64memo祖國萬歲'89) 沒有人對國民警衛隊開過槍。在肯大這幾天的衝突中,從未發現鬧事者使 用過槍支武器。聯邦調查局還用金屬探測器對現場作了嚴密搜索,找出來 的子彈,證明全部來自國民警衛隊員。 (64memo.com / 89) 第二條理由同樣不成立。現場好幾位警衛隊員,在調查盤問中證實,他們 身上還留有共計近十發的催淚彈。 (64memo.com / 89) 至於第三條,學生和國民警衛隊員都有人給出了相互矛盾的證詞。一些警 衛隊員聲稱當時“石頭飛來遮天蔽地”、“學生以威脅姿態進逼”等等。 也有學生認為當時大兵們確實有生命危險。 (64memo.com/2004) 但是絕大多數學生,也包括一些警衛隊員,在作證時都不認為士兵們受到 致命威脅。聯邦調查局對當時照片分析顯示,離國民警衛隊最近的學生也 在60碼開外,與坎特伯裏所謂“學生離得太近”的說法不符。被打死的四 名學生,頭部中彈的20歲男生米勒(Jeffrey Glenn Miller),與軍警相距 270碼;19歲少女愛麗笙身體左側中彈,她與軍警相距330碼;20歲女生蘇 爾(Sandra Scheuer),在赴教室上課途中左背部中彈,距軍警390碼;19歲 男生施羅德(William Schroeder),遠遠旁觀時被一顆子彈穿透脖子,他 離軍警390碼。受傷的9名學生所在位置,最近的在60碼外,最遠的有750 碼之遙。 (64memo.com/2004) 聯邦調查局報告敏銳地指出,不僅現場士兵中有45人並未開槍,而且開槍 的士兵在接受盤問時,沒幾個人曾特別指出自己開槍是因為覺得生命受到 威脅。相反,他們只是簡單地說,因為聽到或看到別人開槍,就以為已經 下達了開槍命令,是以開火。一般只在敘述末尾,才提到生命受威脅的話, 像是一種事後的總結。 (64memo祖國萬歲/89) 沒有人提到,現場有誰下了開槍命令,也不知道是誰開了第一槍。看起來, 開槍是完全自發、並且迅速相互感染的突然行動。 (64memo反貪倡廉/89) 在美國,國民警衛隊源自殖民地時期的民兵組織,與國防部管轄的正規軍 不同,有些民兵性質,戰時可以由總統征招對外作戰,和平時期則歸州長 全權指揮,負有協助地方搶險救災和控制騷亂的職能。因此,當年出動肯 特大學的國民警衛隊,都接或多或少受過一些控制騷亂訓練。 然而,出動前念給大家的條例,關於開槍的規定頗有相互矛盾。其“武器” 一章第二條規定:“嚴禁不加區別地開火。只可對已確認目標作單點射擊。” 但是在這一條之下的第三款又說:“在任何情況下,只要確信生命受到暴 力威脅,或者當騷亂者無法用其他任何合理手段加以驅散時,就可以開槍。” 這最後一句看來會造成混亂,使得警衛隊員們對於何時可以開槍,很容易 作出過寬的判斷。 (64memo.com'89) 不管條例上對開槍條件怎麼說,聯邦調查局長達千頁的調查報告最後認為, 開槍是缺乏正當理由的。總統特別委員會的結論更是直接了當:在當時情 況下,“槍擊是不必要、沒有理由、且不能原諒的。” 在美國司法獨立的體制中,聯邦調查局和總統委員會的結論,只代表行政 分支的看法,不是法庭判決。1974年聯邦檢察官正式對開槍士兵提出刑事 訴訟,但是法庭審理未能認定開槍者的謀殺罪。 (64memo反貪倡廉 - 2004) 30年後,法欣格上校請求人們理解現場士兵們的恐懼:“不錯,他們受過 訓練,但是訓練並不能把他們的恐懼感統統抹沒。我們不能不許他們感到 害怕,那也是沒有道理的。” (64memo.com - 1989) 十二、人性 幾乎從第一聲槍響開始,現場指揮官坎特伯裏準將和法欣格上校,就不斷 高喊“息火!”並且跳到一些開槍士兵面前,把他們的武器往上抬。A連 中士詹姆斯(Robert James),一開始還以為下達了開槍命令,向空中開了 幾槍,等看到有人想人群開槍,就把自己槍裏的子彈全部卸掉。C連中士 羅胡(Richard Love)也向空中開了一槍,一眼瞥見有人向人群射擊,一時 不敢相信,從此未發一彈。A連士兵赫希勒(William Herschler),錯亂中 將一梭子子彈全部打光,隨後就精神崩潰,在救護車送醫途中,口中不停 地哭,“我打中兩個孩子”,“我打中兩個孩子”。 如果說,在開槍之前,關於國民警衛隊士兵們是否受到生命威脅,以及在 多大程度上受到威脅,還大可爭議的話,那麼,緊接著開槍之後,他們所 受生命威脅之大,幾乎是毫無疑問的。13秒瞬間造成四死九傷的慘劇,一 下子使得現場所有人驚呆了:“天啊,這簡直是屠殺!”學生們一下子憤 怒到了極點,如痴如狂,沖上去要跟大兵們拼命。士兵們又緊張又害怕, 縮成一團,且避且走退到公共草坪,再無退路。四周都有暴怒的人群緊追 上來,與之形成對峙。 (六四檔案'89) 毫無疑問,一旦人群再往前衝,士兵們必定會再度開槍。一場導致大批學 生死亡的大規模流血衝突,眼看就要爆發。 (64memo反貪倡廉-2004) 這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擋住學生的,是以弗蘭克(Glenn Frank)教授為首 的一批教職員工。他們先是請求國民警衛隊不要動手,由他們去勸說學生。 接著又懇求學生們不要無謂地犧牲自己生命。神情惶急的弗蘭克教授,在 學生們包圍中連續勸說20分種,直說得口幹舌燥,最後總算勸得大家伙兒 離開公共草坪。 (64memo.com/89) 當時弗蘭克的兒子阿蘭(Alan Frank),也是肯大學生,當時正在草坪上。 事後阿蘭說:“無疑地他救了我的命,也救了其他數百人的性命。” 當人群離開公共草坪的時候,留在槍擊現場的人們正紛紛救死扶傷。救護 車鳴著凄厲的笛聲,不斷將死傷者運往醫院。 (六四檔案 - 2004) 開槍之時,有位肯大新聞系學攝影的四年級學生約翰‧費羅(John Filo), 正對著士兵拍照片。子彈打在地上,他還以為是空彈。看到一個士兵用槍 向他瞄準,他還傻乎乎地喊:“我不過想照張像!”等看到子彈把旁邊的 雕像打下一塊來,嚇得撒腿就跑。途中看到米勒躺在血泊中,他的14歲女 友瑪麗(Marry Veccho)在旁哭泣呼救,也顧不上停。直到跑過幾步之後, 才猛然想起:“你在幹啥呀!這不正是你的工作嗎?”於是轉過身,將瑪 麗悲傷呼喊的形象攝入鏡頭。 (64memo.com'89) 這張照片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成了學生反戰運動的定格象徵。 十三、開槍,刺人、大搜捕? (64memo反貪倡廉 - 1989)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李敖對這段歷史的天才描述: 突然間,軍警動手了。他們首先扔出了大量的催 淚彈,趁著彌漫的硝煙,列著隊形衝向學生。學 生用石頭土塊還擊,有的還把尚未爆炸的催淚彈 揀起來,扔回去。在學生們的反抗下,指揮者指 使軍警列成隊形,端起步槍,排槍齊放,當場打 死男女學生四名,打傷十名,然後又用刺刀戳傷 學生多人。接著,又進行了大搜捕,九百名軍警 佔領了學校。死難者的鮮血染紅了肯特大學校園。 一個目擊者憤慨地說:“這是有組織的謀殺。” 這一段,錯得最厲害的是這兩句:“指揮者指使軍警列成隊形,端起步槍, 排槍齊放,當場打死男女學生四名,打傷十名,然後又用刺刀戳傷學生多 人。接著,又進行了大搜捕……”短短兩句,就有四大錯。第一,所謂 “指揮者指使軍警列隊開槍”,與史無征;第二,“打傷十名”,數字不 對;第三,開槍之後“又用刺刀戳傷學生多人”,不知所據何來?第四, “又進行了大搜捕”,言過其實。 (Memoir Tiananmen - 1989) 事實上,槍擊案發生以後,聯邦和地方各級政府立即對事件展開調查。聯 邦政府的調查側重於政府和國民警衛隊的責任,而地方政府則傾向於為自 己和國民警衛隊開脫,誇大學生鬧事的嚴重性。這裏並不存在東土那樣的 單面搜捕與審判。像這樣各級政府之間相互制衡的過程,反映了美國社會 的一大特點,我們下次再講。 (64memo中華富強 / 89)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海納百川 (http://www‧hjclub‧com) ─────────────────────────────────────── 施暴於人民 , 又有何不同呢? ─yubar─ [3056 bytes] ─7/3/2003 09:33 [Click:3 0] 1‧ 兩個事件 , 當然不會完全一樣,不過完全沒有可比性,那倒也未必,這裏面是有相 同的部分的。 都同樣碰到「學生運動及騷亂」,並且都出動軍隊,朝學生開了槍,流了血。儘管事件的 成因、情節及規模程度不相同,但是施暴於人民 , 又有何不同呢? (64memo祖國萬歲 / 89 ) 2‧ 肯特大學事件 , 李敖是依照1970年美國「Newsweek」的報導 , 及香港版「這就是 美國」來加以敘述的。而該文作者依據的是什麼呢? 政府行政部門的調查報告嗎? (64memo 中華富強 / 2004) 3‧ 「第二天他又發一文,詳細摘引了鄧小平的話: (六四檔案'89) “而在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美國各地也發生許多學生遊行及騷亂,他們除了動員警察 及軍隊 外,還有其它救命丹嗎?還不是逮捕了人民,也流了血。他們是鎮壓學生及人民,而我們 是鎮壓 反革命暴亂分子。他們有什麼資格批評我們!”對這段話,李敖不僅深表欣賞和贊同,而 且更加以發揮,進一步表示,跟美國比,天‧安‧門做得其實並不算過分。」 (64memo.com/ 89) 贊同是屬實 , 但李敖沒有「深表欣賞」啊!! 這個作者寫起文章來 , 很不老實。 (六 四檔案'89) 什麼「集會的基調是要求維護美國憲法的至高權威,要求維護美國自由民主制度的基礎不 受行政當局肆意侵害。看起來,與會者似乎沒有李敖先生那麼高的覺悟,並未把他們對尼克 松總統的不滿,上升為對美國整個制度的懷疑和否定;更沒有將尼克松總統個人對選民的欺 騙和愚弄,看作是美國自由民主制度本身對他們的欺騙和愚弄。」 (64memo祖國萬歲'89) 呵呵!! 李敖那裏有那層意思呢?? (六四檔案 - 2004) 還說什麼李敖「更加以發揮,進一步表示,跟美國比,天‧安‧門做得其實並不算過分。 」 呵呵!! 李敖那裏有那層意思呢?? (六四檔案 - 1989) 4‧ 這個作者的大腦觀念裏 , 在這個事件中 : 「尼克松總統」跟「美國政府」的意涵似乎是不一樣的。 「地方政府的作為」似乎不宜稱做「美國政府的作為」。 「州長的責任」似乎不宜算做是「地方政府的責任」。 「地方政府的責任」似乎也不宜稱做「美國政府的責任」。 「可用以御外敵的國民警衛隊」似乎也不宜算做是「軍隊」。 5‧ 他說:「當年,從5月4日肯大槍擊案發生後第三天開始,陸續有300名聯邦調查局警員 進駐肯特大學與肯特市。他們之來的目的,不是李敖說的所謂對學生進行“大搜捕”,恰 恰相反,他們要追查的,是各級官員和國民警衛隊在槍擊事件中的責任。」 (64memo.com'89 ) 真怪了 , 李敖文中根本不曾提過什麼「300名聯邦調查局警員進駐肯特大學與肯特市」這 回事 , 不知該作者在做什麼白日夢呢? 6‧ 「12點25分,退到山頂的70多名警衛隊員中,有28人突然轉身開火,有人掃向空中, 有人打往地上,也有人射向人群。槍聲持續12‧53秒,共計發射61到67彈。」 (六四檔案-20 04) 太妙了! 尤其是「槍聲持續12‧53秒」, 計算到小數點第二位 , 真太神了!! 厲害! ! 7‧ 「5月4日這天,國民警衛隊方面出動驅散學生集會的人員,共計91名」 「草坪另一頭,燒塌的ROTC樓廢墟上,站著99名頭帶鋼盔手執M─1步槍的國民警衛隊員。 」 「警衛隊員緊隨而來,上了毯子山後兵分兩路。一路由C連中的23人組成,在瓊斯少校率領 下,從毯子山後繞泰勒樓(Taylor Hall)西北方向驅散小股人群。他們遇到的敵意較少, 始終沒有開槍。其餘73名警衛隊員,組成另一路,由坎特伯裏準將和法欣格上校率領,轉 向西南,由泰勒樓和約翰遜樓(Johnson Hall)之間驅逐大隊學生。」 (64memo中華富強/89 ) 91? 99? 96? ??? (64memo反貪倡廉-1989) 8‧ 李敖同一本書還有「美國的偽善」、「美國自處之道」、「美國派兵攻擊老兵婦孺」 、「美國人權臭蟲」這幾篇文章 , 都是有關聯性的 , 建議有這些文章的人 , 把它們貼 上來吧。 (64memo中華富強'89) 好看!希望您有時間多寫。 ─AlphaQ─ [0 bytes] ─6/3/2003 09:53 [Click:32] (六 四檔案 / 2004) 繼續頂! ─淮夷─ [0 bytes] ─6/3/2003 08:01 [Click:33] 64memo.com-2003 http://www.64memo.com/asp/asp/catalogStatus.asp?Id=8739 秋實,「李敖與美國槍殺學生」,見 海納百川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198091 .asp,2003年5月28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126.245.199

推 140.135.12.6 03/19, , 1F
請問... 後面還有嗎?
推 140.135.12.6 03/19, 1F
文章代碼(AID): #10M8X8kv (President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