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大學校長:博士要總量管制

看板Policy作者 (鐵提督萊茵哈特)時間12年前 (2011/09/16 11:33), 編輯推噓2(2012)
留言1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wii360 (work man)》之銘言: :  台灣人才留不住,海外畢業的博士生也不願回台貢獻所學,黃煌輝直言,海外人才 : 是因為在台灣根本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們才要到國外就業。 ^^^^^^^^^^^^^^^^^^^^^^^^^^^^^^^^^^^^^^^^^^^^^^^^^^^^^^^^^^^^^^^^^^^ 其實是因為在台灣的薪水太低 所以才要到國外就業 這我在國外見過太多案例了 人家在美國拿的薪水是台灣3~4倍 工作量 時間又正常 一周40小時 又沒有台灣那種惡劣的日式上下尊卑環境 (老闆 資深員工可以人身攻擊 辱罵新進員工) 工作上又尊重專業 不會叫你做一大堆不該是你幹的工作 誰要回台灣?? 大多數回台灣的原因是因為工作簽證到期 或是家人在台灣 :  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則認為,外籍學生在台灣讀完書後,不能留在台灣工作,也是 : 人才流失原因之一。她說,外籍生的人才培育很重要,留在台灣工作可以學習台灣企業文 : 化,等外籍生回國後,再把台灣企業帶回該國,對台灣的國際化很有幫助。  對於台灣 : 產業和學術界人才出現斷層,吳妍華舉例,台灣很多生物科技企業沒有研發能力,不會聘 : 用那麼多博士畢業生,導致很多生命科學領域的博士生只能繼續留在學術界當博士後研究 : 員。她痛心地表示,這根本是浪費人才! ^^^^^^^^^^^^^^^^^^^^^^^^^^^^^^^^^^^^^^^^^^^^^^^^^^^^^^^^^^^^^^^^^^^^^^^^^^^ 不一定巴 美國這幾年生物領域的博士班畢業生主流也是做博士後 如果真的能夠做出不錯的研究 或是訓練養成也不一定是浪費人才 :  吳妍華也直指,大專院校的研究經費低,也是導致人才培育失衡的主因之一。大學 : 研究經費來自教授和政府機構申請計畫,但計畫經費有限,沒有辦法供應大學培育人才所 : 需。吳妍華憂心地說,台灣沒有培育人才、又不創新,國家小、資源又有限,再這樣下去 : ,台灣會完蛋! ^^^^^^^^^^^^^^^^^^^^^^^^^^^^^^^^^^^^^^^^^^^^^^^^^^^^^^^^^^^^^^^^^^^^^^^^^^^^ 台灣不是沒有培養人才 而是薪水太低留不住人才 又無法有效率的監督產量 (在台灣念過大學的 因該會理解我的意思 很多養老教授 不教課也不做研究) 如果台灣沒有培育人才 今天在美國哪來那麼多台灣的學人 工程師 博士(含生)?? 留不住人 當然就無法創新 科技研究主因還是人 儀器設備次之 我個人猜測 過幾年台灣的某些領域大學排名會開始洗牌 因為資金運用上 國立大學比較難用大手筆去挖人 反而某些私立學校由於生財有道 加上資金運用比較自由 管理上也比較沒有公務員那種鐵飯碗制度 所以反而真的用大錢從美國挖年輕有研究產量的學者回台灣 數年之後 當研究成果逐漸浮現後 台灣社會才會真正體會到"人力"是資產而不只是成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25.64.95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95 (09/16 12:05)

09/16 13:45, , 1F
要台灣企業體認人材是資產而不是成本,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
09/16 13:45, 1F

09/16 13:45, , 2F
國際間產業重新洗牌的危機感,才能讓它們覺悟
09/16 13:45, 2F

09/16 15:08, , 3F
台灣勞工對企業而言是費用 從不是資產 但是對於一些
09/16 15:08, 3F

09/16 15:08, , 4F
真正的能夠做事的人要把他當成神主牌 而非芻狗
09/16 15:08, 4F

09/16 16:34, , 5F
國科會繼續讓那些人把持 大學要洗牌難啦
09/16 16:34, 5F

09/16 18:37, , 6F
不要說科技業,你看王品,鼎泰豐是怎麼對待員工,同樣是員工,
09/16 18:37, 6F

09/16 18:38, , 7F
好的公司把他們當做資產,反而是比較差的公司才把他們當作費
09/16 18:38, 7F

09/16 18:39, , 8F
用.純粹公司經營的心態問題,最後還是會反映到獲利
09/16 18:39, 8F

09/16 18:45, , 9F
基本上台灣的企業經營不善,本身要負最大的責任,甚麼事都想
09/16 18:45, 9F

09/16 18:45, , 10F
馬上看到成效,這種心態如果是對的,全世界企業都賺錢了
09/16 18:45, 10F

09/16 18:57, , 11F
反過頭來說,某公司股價兩百元的時候員工就是資產,股價二十
09/16 18:57, 11F

09/16 18:59, , 12F
員的時候源工就變成費用,這種邏輯對嗎?仍然同樣的一批人啊!
09/16 18:59, 12F

09/16 19:00, , 13F
追根究柢就是公司炒短線心態經營的問題.
09/16 19:00, 13F

09/17 00:33, , 14F
生財有道的除了企業財團挺的某幾間 外加文化 其他很難
09/17 00:33, 14F
^^^^^^^^^^^^^^^^^^^^^^^^^^^^^^^^^^^^^^^^^^^^^^^^^^^^^^^^^ 只要有一間 就可以好好打好幾間"頂尖國立大學"的臉 大家過幾年就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社會有一種"me too"情節 只要有一間成功 就會有人想要照抄效法 只怕沒有人敢去做第一個(因為太冒險)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24.225.64.95 (09/17 07:52)
文章代碼(AID): #1ESiDmqk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