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科學園區

看板Policy作者 (氣蓋山河)時間16年前 (2008/03/23 23:50),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馬總統的政見中,多次提到科學園區 不知曾幾何時,科學園區似乎變成振興經濟的靈丹妙藥 彷彿只要有科學園區,就可以再創台灣錢淹腳目的繁榮景氣 可是其實新建的科學園區中,很多都已經像是龍山寺地下街那樣荒廢掉了 因為過度擴張卻沒有足夠的廠商進駐 科技業的公司一間又一間地成立,可是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會在四年內倒閉 只要新公司的紅單子一貼出來,大家就爭著要進去 即使薪資低廉、工作超時繁重,很多人還是拼著命在往這個坑跳 我想馬總統應該很清楚這個問題,他大概也不會真的再去興建科學園區 所以姑且把這條政見當作是單純在吸引選票 我只是個唸電機的大三生,拋磚引玉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台灣半導體業當初會起來的原因跟大陸一樣:人工便宜 而且清洗面板的化學藥劑都是高污染酸鹼 在已開發國家的環評通常不會通過,所以廠商會另外選擇在開發中的國家設廠 曾經台灣陷入一片PC的火熱市場,電腦商場一家接著一家開 但是那片榮景很快就過去了,而當時兩三家比較有遠見的廠商選擇投入研發工業電腦IPC IPC的單價並不高,一台飛機中,各種器材都是天價,惟獨IPC只要幾千塊 廠商通常不會特別殺價,而是要求品質,因此IPC都能保持不錯的毛利率 這也是台灣目前科技業出口的大宗之一 但是科技業中有個比較糟糕的現象就是很喜歡買技術 買技術,壓低成本,然後賺取差價利潤 我無意貶低「壓低成本」這件事,那也是很厲害的技術 我在做專題的時候常常驚嘆於台灣工程師的努力和鬼才 但是,拋去高竿的技術層面不談,我們做的始終是二代產品,取代性太高 企業所謂的研發通常都只是贊助學校研究經費 跟聘用工程師比起來,學生是很便宜的勞動力沒錯 可是,這個教授剛帶一批學生做出一點玩意兒來,這批學生就畢業了,然後又換下一批 這種研發進度緩慢又沒效率,常常我們先起頭,反而被國外後來居上 十個成功的計畫中,有一個真的能用就很不錯了 要成立研發部門,培養一批能征善戰的工程師是很耗費成本的事 理工通常分工分得很專精的,同樣都是電機,積體電路跟半導體是截然不同的學問 他們必須先從基本的開始研究,然後才能對這個領域有完全的了解,進而進入研發創新 創新,才是最能賺錢的;專利,才是最有價值的 我相信企業主都了解這個道理,但他們可能也很難說服董事們做賠本買賣 在培養工程師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穩賠不賺 而賠了以後,能不能研發出什麼玩意兒又是未知數 幾年前,隨著Google進入台灣,才算是敲醒了警鐘 Google徵才方式迥異於台灣企業,他並沒有所謂的員工限制 相反的,他想要搶下所有的人才,只要能通過Google多重面試的人他們都想要 就算只是把人擺在那邊納涼也好,他都要先搶下來 這種方式,讓其他企業有了危機意識,開始招攬人才,進而投入開發 但是,也有很多企業不去搶人,反而向政府說台灣人才欠缺,需要引進國外人才 這件事也曾經引起不小的波動,自不待言 科技業競爭激烈、進步神速、汰換之快,是空前絕後的 馬總統說要大力發展科技業的同時,也該仔細考慮發展的方向 一眼要看國內,另一眼也要看國外,否則仍是閉門造車 --          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千萬人之務          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         至於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其一己之力以服一人之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11 ※ 編輯: BruceMac 來自: 140.112.244.11 (03/23 23:51)

03/23 23:52, , 1F
企業要怎麼轉型呢?政府要如何幫助呢?科科~
03/23 23:52, 1F

03/23 23:52, , 2F
這答案目前好像還沒明確...
03/23 23:52, 2F

03/24 00:18, , 3F
台灣人向錢看 短視近利 這才是要改變的
03/24 00:18, 3F

03/24 00:32, , 4F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是地震颱風+政治造成的不安全感導致....
03/24 00:32, 4F

03/24 14:47, , 5F
學生畢業后不就成工程師了啊,沒有問題啊。很快畢業也不怕
03/24 14:47, 5F

03/24 14:48, , 6F
啊,只要教授和他手下的教師研究人員隊伍在就行了。
03/24 14:48, 6F
文章代碼(AID): #17vdn5rh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