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墾丁垃圾大戰

看板PingTung作者 (蝴蝶)時間8年前 (2015/07/30 22:47), 編輯推噓5(508)
留言13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東縣恆春鎮長去年一當選,就自詡為「周處」,要除恆春「三害」, 所謂的三害是指「墾丁國家公園」、「核三廠」、「軍方」。 因為國家公園的設立,他們認為限制開發,地方不能發展,是為一害。 核三就不用說了,他們怕核安事故 軍方,他們認為演習射向海的的砲彈,都把魚嚇跑了,害他們捕不到魚。 墾丁國家公園的垃圾,原本都清運至鎮上的「屏南轉運站」垃圾場,並一年支付 「代處理費」100多萬給恆春鎮公所 這個轉運站並不是掩埋場,而是垃圾暫時集中地,這要再運到枋寮的崁頂焚化廠火化的。 這個垃圾場也不是鎮公所獨有,而是屏東縣環保局經營的,只是委托鎮公所管理。而 且這個轉運站也提供附近的牡丹、滿州、車城等鄉鎮處理垃圾。 這個鎮長,五月份發一份公文,「告知」墾管處,自104年7月1日起不再「代處理」該 處載運之垃圾。 這項變故讓墾管處緊急向環保局求助,環保局表示轉運站實際上是環保局的人在裡面 過磅計費的,而且收的費用還比鎮公所便宜許多,因此協調仍載運至屏南轉運站,只 是對口改向環保局接洽而已。 7月1日墾管處很順利地載垃圾至屏南轉運站,但六月份端午節時,墾管處一部垃圾車 遭民眾違規越過車道撞翻送修,該這段期間轄區景點之垃圾只好拜託滿州鄉公所與車 鄉公所支援垃圾車清運。鎮長知道墾管處仍順利清運垃圾後,於7月9日派員阻擋墾 管處垃圾車進入屏南轉運站,知道滿州鄉公所與車城鄉公所也在幫墾管處清垃圾,竟 也禁止兩個公所垃圾車進入。接著乾脆只給恆春鎮自已公所清潔隊進出屏南轉運站, 周邊各鄉鎮數日無法轉運垃圾下,引發垃圾大戰之新聞報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6176 http://m.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72962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500750 這件事搞得環保局局長局長及縣議員前來協調,鎮長才以提高回饋金之條件允許各鄉鎮垃 圾車進入。但不給墾管處放行。理由是墾管處未承諾部落劃出國家公園範圍。事件之後, 恆春鎮公所並函文要求墾管處每逢颱風過後須三日內清除海灘垃圾,否則以廢清法開罰。 擺明惡整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這麼熱門的景點,遊客製造之垃圾量驚人,墾管處無法就近進入屏南轉運站,距離超 過70公里外的崁頂焚化廠太遠。墾管處得在有限預算下減少清運次數,垃圾行駛速度又不 能太快,園區垃圾處理變得無法及時及機動。 墾管處這個業務的承辦人無奈又氣憤,於是在「恆春半島公共事務討論社團」臉書發文 指責鎮長行逕。結果被鎮長向地檢署提告「妨害名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253.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ingTung/M.1438267652.A.EA8.html

07/30 23:03, , 1F
最好國家公園不能開發 嘛都嘴上講講而已...
07/30 23:03, 1F

07/30 23:03, , 2F
看看那些精美的大飯店...
07/30 23:03, 2F

07/30 23:04, , 3F
and自栩"周處"...那他應該除的第三害是自己啊...
07/30 23:04, 3F

07/30 23:23, , 4F
看不大懂...
07/30 23:23, 4F

07/31 00:17, , 5F
小心言論阿阿阿阿!
07/31 00:17, 5F

07/31 03:43, , 6F
所以轉運站是環保局管的吧? 這樣擋路沒犯強制罪嗎?
07/31 03:43, 6F

07/31 03:44, , 7F
不然乾脆不清理 把清理費拿來繳 搞到業者受不了自己清
07/31 03:44, 7F

07/31 09:53, , 8F
五腥級鎮長
07/31 09:53, 8F

07/31 10:45, , 9F
國家公園是三害?沒有公園哪來的觀光人潮,是想破壞自然成如
07/31 10:45, 9F

07/31 10:45, , 10F
何才肯霸休,,,可惡的___
07/31 10:45, 10F

07/31 12:08, , 11F
國家公園範圍內有分區用地,真正的保護區在滿州
07/31 12:08, 11F

07/31 17:51, , 12F
可是周處.....第三害是自己欸XDDDDDDDDDDDDDDDDD
07/31 17:51, 12F

07/31 21:39, , 13F
沒有保護 那來的美麗風景 沒有美麗風景 那來的貪婪半島
07/31 21:39, 13F
文章代碼(AID): #1LkZa4we (Ping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