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閉關自守 vs 海禁 vs 禁教 vs 鎖國

看板PinYi-his作者 (Departed)時間16年前 (2008/03/14 00:3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本來是不想比較這三個詞彙的 可是顯然很多學生以為他們都一樣… 閉關自守 「閉關自守」,出自《史記.張儀列傳》。意思是指封閉關口,不與別國往來,現在多指 與外界隔絕。 中國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因此,一向不重視對外貿易。統治者總認為國民與洋人雜處必 生事端,所以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一段長時期,對外國人在中國的活動,都有嚴格的限制。 這種把對外活動限定在一個小範圍內,不讓國民與別國來往的政策,稱為「閉關自守」。 中國閉關自守之局應當是乾隆之時, 因為雍正僅是禁教,並沒有禁止商人來華做生意,當時仍是四口通商之局面。 直至乾隆年間僅開放一口通商,此時才有對商人的限制出現,也較像日本鎖國時期僅開放 長崎一地給特定商人貿易的狀況。 因此,我們只能說閉關自守的意思類似於鎖國。 但實質上他們仍然是有所差異的。 海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部將湯和平定割據東南區之方國珍、張士誠,敗軍餘眾逃竄 海上,避居海島。明初有「片板不得入海」之海禁,洪武廿一年(西元1388年),嚴厲海 禁政策,規定瀕海百姓不得擅自下海與番國買賣,違者處以極刑, 並強迫島嶼居民一律內遷大陸。 明代海禁可分為初期與中期, 初期之禁乃是防備海上反抗勢力再度捲土重來,而中期乃是防備倭寇。 一六五七年(永曆十年、清順治十三年)六月十六日,下「申嚴海禁敕諭,命令浙江、福 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督撫遵照。 其令文曰:「鎮海逆鄭成功等,竄伏海隅, 至今尚未剿滅; 必有奸人暗通線索,貪圖厚利,貿易往來,資以糧食。若不立法嚴禁, 海氛何由廓清。自今以後,各該督撫鎮,著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 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賊貿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發;即將貿易之人,不 論官民,俱行奏聞處斬,貨物入官,本犯家產盡給告發之人。其該管文武各官,不行盤詰 擒緝,皆革職,從重治罪。地方保甲,通同容隱,不行舉首,皆處死。凡沿海地方,大小 賊船可容灣泊登岸口子,各該督撫鎮務要嚴飭防守。各官相度形勢,設法攔阻,或築土霸 ,或樹木柵,處處嚴防,不許片帆入口,一賊登岸。如仍前防守怠玩,致有疏虞,其專汛 各官,即以軍法從事,該督撫鎮一併議罪。爾等即遵諭力行。特諭。」 顯然,清代海禁所針對的目標即是一般所熟知的明鄭政權。 為了封鎖在台灣的明鄭政權,清廷更是陸續頒發了禁海、遷界之令,務必使海外政權無法 得到大陸沿岸的經濟支持。再者,加上明鄭軍隊在沿海諸多島嶼缺糧之際,時常劫掠沿岸 諸多村落,行為和明代中葉的倭寇無異,更使得沿海民眾心向滿清。明鄭軍隊之行徑更使 「有鷗汀無國姓」之語出現,亦可得知他們逐漸失去陸地上民眾的支持,最終只能退守台 灣。 禁教 雍正年間,傳教士介入皇位爭奪戰。雍正展開嚴厲的禁教,規定在北京的傳教士,除司欽 天監等職務者,餘皆逐出中國。雍正十三年(1735年)教廷禁止耶穌會士的在華工作,乾 隆年間對於教士、教徒更是嚴加控制,傳教活動幾乎消失。 此事件間接導致中國閉關自守的局面,但仍有跟國外進行貿易。 雍正皇帝所禁之人為傳教士,非商人。 鎖國 鎖國政策指關門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外交政策。一般多指日本在1635宣布鎖國到 1853美國艦隊強行打破的壓力下被迫開放。而中國在講此一時期的同時,多半所說的是乾 隆時期,因為雍正時期僅關閉關自守,但雍正五年時已解除對南洋貿易的禁令。直至乾隆 年間的閉關自守,僅開放廣州一口通商,不許與國外貿易,才是所謂鎖國之始。 其實日本鎖國有一個相當大的問題也是宗教, 自從葡籍傳教士沙勿略到日本傳教之後,使得相當多的貴族、平民改信天主教,日本內部 原本的信仰受到相當大的挑戰。因此在1635年,江戶幕府提出了禁教令,後來更決議和西 、葡斷交。 當然,這跟荷蘭商人為了壟斷日本當地貿易而提出的造假文件也是有關的。 大致如此 請同學不要再搞錯了XDDDDDDDDDDD 雍正真的沒有鎖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32.208

05/07 17:54, , 1F
05/07 17:54, 1F
文章代碼(AID): #17sLQgoD (PinYi-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