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曝光量與光的波動性

看板Physics作者 (Bian)時間7年前 (2017/01/18 11:11), 編輯推噓5(5032)
留言3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看到一個高中物理考卷 其中有一題的選項是這樣的 當曝光量很小時,干涉條紋不明顯, 故此時呈現光的粒子性。此選項為正確選項 我疑惑的是 1.解釋是說曝光量小表示落在底片上的光子數目少,可以看到一顆一顆的光子,所以粒子 性明顯->意思是任何一種光,只要"照度"低就可以呈現粒子性嗎? 不是應該是頻率高的 能量大的 粒子性才看的到嗎? 例如伽瑪射線之類的 2.曝光量小有可能可以達成嗎? 假設以機械作動來開關快門 真的可以達到極少數光子的曝光量嗎? 還是這只是一種想像實驗呢?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97.1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ysics/M.1484709116.A.2E4.html

01/18 11:17, , 1F
這種藉由干涉條紋來判斷波動性或粒子性的說法都是不精確的
01/18 11:17, 1F

01/18 11:18, , 2F
事實上 以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 根就沒有古典所描述的"粒子"
01/18 11:18, 2F

01/18 11:21, , 3F
量子力學實驗中最重要的發現是 在這個宇宙裡所有的物質都
01/18 11:21, 3F

01/18 11:22, , 4F
是"波" 古典力學只是一個近似理論 "粒子"也只是一種近似
01/18 11:22, 4F

01/18 11:24, , 5F
你很容易能設計一種實驗 有干涉現象但沒干涉條紋
01/18 11:24, 5F

01/18 11:28, , 6F
就你的問題是不管光強或頻率如何 這些光子都會同時走兩個
01/18 11:28, 6F

01/18 11:29, , 7F
這不是古典力學中用"粒子"的概念能解釋的
01/18 11:29, 7F

01/18 11:31, , 8F
有無干涉條紋只是後來波疊加後的現象而已
01/18 11:31, 8F

01/18 11:34, , 9F
這個波疊加後的結果為何 不會改變過去光子同走兩個狹縫的
01/18 11:34, 9F

01/18 11:35, , 10F
事實 這是目前量力中最為人接受的一種"假說"
01/18 11:35, 10F

01/18 11:38, , 11F
這種說法為什麼還是一種"假說" 是因為沒有直接的實驗證據
01/18 11:38, 11F

01/18 11:40, , 12F
這也是量子力學最神祕的地方:一個能量有限不可分割的光子
01/18 11:40, 12F

01/18 11:41, , 13F
或其他基本"粒子" 可以同時有機率的出現在兩個以上的位置
01/18 11:41, 13F

01/18 11:42, , 14F
物理學家用波函數的概念引入這樣的假說 但卻沒能有直接的
01/18 11:42, 14F

01/18 11:43, , 15F
實驗證據 所以我個人認為量力目前的問題是"實驗問題"而非
01/18 11:43, 15F

01/18 11:44, , 16F
"理論問題"
01/18 11:44, 16F

01/18 12:00, , 17F
這30年來實驗物理學家對單光子的產生和量測已經在實驗室重
01/18 12:00, 17F

01/18 12:02, , 18F
複無數次了 絕非想像實驗
01/18 12:02, 18F

01/18 15:59, , 19F
不要跟高中近物太認真,顯然出題者常常自己一知半解
01/18 15:59, 19F

01/18 16:07, , 20F
謝謝大家的回答 我是當下看的很困惑@@
01/18 16:07, 20F

01/18 20:06, , 21F
其實也可以反過來說,壓根兒就沒有所謂的波,所有的波都是
01/18 20:06, 21F

01/18 20:06, , 22F
粒子 XP
01/18 20:06, 22F

01/18 20:07, , 23F
古典力學裡面的波也沒辦法解釋能量為什麼是一包包的啊
01/18 20:07, 23F

01/18 20:09, , 24F
不過原文有一個地方大錯特錯:就算你一次只送一顆光子過去
01/18 20:09, 24F

01/18 20:09, , 25F
照樣會有干涉。
01/18 20:09, 25F

01/18 20:11, , 26F
正是這樣我們才說每個光子都是波。要不然的話,光的本質就
01/18 20:11, 26F

01/18 20:11, , 27F
單單是粒子而已。
01/18 20:11, 27F

01/18 20:13, , 28F
這個想像實驗裡一顆光子在屏幕上只有一個落點,但那是因為
01/18 20:13, 28F

01/18 20:15, , 29F
你測量的正是光子的位置,所以你在測量的時候才把光子釘死
01/18 20:15, 29F

01/18 20:15, , 30F
在一個點上。
01/18 20:15, 30F

01/18 20:16, , 31F
在你做測量之前,單顆光子的分布的確仍然是照著干涉條紋
01/18 20:16, 31F

01/18 20:16, , 32F
那要怎麼看到這個呢?多做幾次就可以了。
01/18 20:16, 32F

01/18 20:17, , 33F
仍然一次只送一顆光子過去,測量位置,記錄下來,重複。
01/18 20:17, 33F

01/18 20:18, , 34F
很多次以後,你就會看到這些光子的落點明顯描出干涉條紋
01/18 20:18, 34F

01/18 20:21, , 35F
波動性並不是來自許多光子之間的互相干涉。就算只有一顆光
01/18 20:21, 35F

01/18 20:21, , 36F
子,它也能自己干涉自己。
01/18 20:21, 36F

01/22 23:48, , 37F
之前也卡過這裡 後來直接把單顆光子當成波就釋懷了
01/22 23:48, 37F
文章代碼(AID): #1OVjpyBa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