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挑戰101 隔熱紙

看板Physics作者 (號暱稱)時間15年前 (2009/05/01 20:33), 編輯推噓5(5024)
留言2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就在剛才的挑戰101 第一題 汽車車窗貼的隔熱紙 是餵了要防止太陽的哪一種輻射 來降低車內溫度? 1.紫外線 2.紅外線 3.可見光 答案是 2.紅外線 ㄜ...我怎麼覺得 答案是3 太陽的紅外線 被大氣吸收了不少 再者 玻璃也會阻擋紅外線 何必要貼呢 而且貼了隔熱紙 車內的確變暗了不少...(有些隔熱紙在車外看會像鏡子一樣) 所以 3比2好不是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55.197

05/01 21:05, , 1F
擋可見光挺恐怖的 環境光弱一點(晚上) 不就看不到了
05/01 21:05, 1F

05/01 21:10, , 2F
若是外面沒燈光的話 車子裡的確是會比較快天黑的..
05/01 21:10, 2F

05/01 21:10, , 3F
印象中隔熱紙 有金屬薄膜 或許是對紅外光區吸收比較大
05/01 21:10, 3F

05/01 21:13, , 4F
我猜啦 金屬厚度跟甚麼金屬決定擋哪區光線吧
05/01 21:13, 4F

05/01 21:15, , 5F
測過Ag 似乎厚度增加吸收會紅移 不過才測兩個厚度
05/01 21:15, 5F

05/01 23:44, , 6F
如果只擋可見光,不擋紅外線,是不會有降低車溫的效果.
05/01 23:44, 6F

05/01 23:45, , 7F
可見光比紅外線還不能使物體加溫.
05/01 23:45, 7F

05/02 01:27, , 8F
太陽輻射 大多落在可見光範圍 而且 大氣吸收效應
05/02 01:27, 8F

05/02 01:27, , 9F
使得底達地面的太陽紅外線不多了 若可見光加熱效果不如
05/02 01:27, 9F

05/02 01:28, , 10F
紅外線 那麼地面應該比大氣冷才對 事實上是相反的
05/02 01:28, 10F

05/02 01:29, , 11F
所以...可見光似乎才是加熱的主因? 再者 玻璃已經會
05/02 01:29, 11F

05/02 01:30, , 12F
吸收以及反射紅外光了 何需要隔熱紙插手呢?
05/02 01:30, 12F

05/02 01:36, , 13F
再者 若隔熱紙真的是只隔紅外線 那麼事情將更加嚴重
05/02 01:36, 13F

05/02 01:37, , 14F
就跟最近很夯的全球暖化一樣 車裡的溫室效應將更加嚴
05/02 01:37, 14F

05/02 01:37, , 15F
重吧?
05/02 01:37, 15F

05/02 21:31, , 16F
紅外線就是拿來加溫的...因為很容易轉換成熱能...
05/02 21:31, 16F

05/02 21:32, , 17F
所以你去復健...會照紅外光目的就是熱敷...
05/02 21:32, 17F

05/02 23:07, , 18F
你回去看看溫室效應是怎樣吧,溫室氣體讓紅外線留在地球.
05/02 23:07, 18F

05/02 23:13, , 19F
目前3M開發擋紫外線的隔熱紙,如果以E=hv的話,是選紫外線
05/02 23:13, 19F

05/02 23:16, , 20F
再來就是你那奇怪的論點,佛(我找不到字)氯碳化物造成臭氧
05/02 23:16, 20F

05/02 23:17, , 21F
層破洞使大量紫外線進入地球,夜晚散熱時以紅外線的型式輻
05/02 23:17, 21F

05/02 23:18, , 22F

05/02 23:18, , 23F
射,結果被溫室氣體瘋所在地球裡,這才是溫室效應.
05/02 23:18, 23F

05/03 00:49, , 24F
我同意f大解釋的溫室效應 所以 正因如此 才更不應該
05/03 00:49, 24F

05/03 00:50, , 25F
使用阻擋紅外線為主的隔熱只不是嗎? :) 另外 若不
05/03 00:50, 25F

05/03 00:50, , 26F
考慮吸收與輻射強度 紫外線的能量的確很大 不過
05/03 00:50, 26F

05/03 00:51, , 27F
若是考慮太陽輻射的情形(6000K黑體輻射) 與臭氧的吸收
05/03 00:51, 27F

05/03 00:52, , 28F
我想紫外線在地面造成的加溫 似乎不是首要考量了
05/03 00:52, 28F

05/03 16:33, , 29F
(給上面的f君) 氟(ㄈㄨˊ)
05/03 16:33, 29F
文章代碼(AID): #19-kmpq4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