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孫維新:科學發現的喜悅與哀愁

看板Physics作者 (土木系用書大清倉)時間15年前 (2008/12/11 14:1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632977.shtml 【聯合報╱孫維新】 2008.12.07 03:00 am 十一月廿八日晚間在「展望」系列中聽了王道還兄的精彩演講:「一文錢 難倒英雄漢」,他以伽利略和達爾文為例,討論科學家的貧富狀況對他們 處世態度的影響,也提到了伽利略在翡冷翠製造望遠鏡,獻給梅迪奇親王 的故事。演講結束後我上了午夜的飛機,翌日中午就抵達了翡冷翠。到了 旅館放下行囊,馬不停蹄前往翡冷翠西邊的另一個城市-比薩。兩個多小 時之後,我已經站在比薩斜塔前面,隔著草坪,欣賞也憑弔這個傳說中伽 利略曾經做過物體落地實驗的地方。 傳說中,伽利略曾經爬上斜塔,從頂樓陽台上朝下丟東西。這個聽起來十 分缺乏公德心的行為,其實是個劃時代的物理實驗,主要在彰顯一個事實 :無論物體輕重,從同一高度落地的時間是一樣的。當時的人們直覺地認 為重的東西像是石塊、鉛球掉得快,而輕的東西像是紙片、羽毛要飄飄盪 盪好一陣子才落地。這是因為空氣浮力的關係,如果沒有了大氣,無論輕 重,從同樣高度鬆手,都會同時著地。因為決定落地時間是「重力加速度 」,而在地球表面,每個物體所感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樣的。 落地實驗 斜塔傳說何其動人 花了十五歐元買了入塔的門票,一路盤旋而上,到了頂樓陽台俯身下望, 遙想當年比薩城的市民群集塔下,仰望這位當時已頗有名氣的科學家,試 圖藉著簡單的實驗,破除長久以來深植人心的迷思,這個畫面何等動人! 不過遍查正史,卻從來沒有伽利略登上斜塔進行實驗的紀錄,唯一類似的 記載來自伽利略忠心耿耿的學生維維安尼以小說形式撰寫的傳記。正史上 記載伽利略是在實驗室中光滑的斜面上進行輕重物體下滑的實驗,物理意 義一樣,但是戲劇性就差多了。 其實不需要真的做實驗,只要在腦中思考就知道結果:試想我們手上有兩 個球,一個十公斤的大球和一個五公斤的小球,假設真的是大球掉得快, 小球掉得慢,那現在用一條線把兩球相連,手一鬆,一定是大球在下,拉 著上方的小球往下掉,兩球互相牽制,大的快不了,小的慢不了,結果這 個連著的兩球掉落的速度,應該慢於單獨的大球,但快於單獨的小球。此 時我們逐漸將線縮短,到最後兩球結合,成為一個十五公斤的更大的球, 一個十五公斤的球怎麼會比十公斤的球掉得慢?矛盾出現了,因為前提就 是錯的!輕重不同的球不應該有不同的速度。 公布真相 遠比發現真相更難 討論再多,不如一見。阿波羅十五號的太空人在沒有大氣的月球表面,左 手拿著一隻羽毛,右手拿著一個榔頭,雙臂平伸,兩手一鬆,羽毛和榔頭 同時墜地。太空人雀躍萬分,說:「畢竟伽利略是對的!」看到影片中的 這一幕,課堂上的學生發出驚嘆,從此以後,他們的觀念在這一件事上再 也不會有錯。 自然科學的突破,多半來自傑出心靈超越日常直覺的敏銳觀察,但有了突 破之後,常常困難才開始。因為要顛覆世人心中的定見,遠較爬上斜塔往 下丟東西困難得多。但科學工作者與生俱來無可抗拒的使命有二,第一是 發現「真相」,第二是將「真相」公諸於世,這是科學工作者最大的喜悅 ,但在一個「下士聞道,則大笑之」的年代,同時也會帶來最深沉的痛苦 與無奈。不過轉念想想,凡事不都如此?我在蒼茫暮色中告別了斜塔,走 向夜幕降臨的比薩市街。 (作者為台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2008/12/07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37.82

12/12 00:11, , 1F
還要小心別人會偷走你的真相!
12/12 00:11, 1F

12/12 12:55, , 2F
這文寫的真好
12/12 12:55, 2F

12/12 17:44, , 3F
孫維新老師的talk都講的不錯
12/12 17:44, 3F
文章代碼(AID): #19GB3XcS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