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傳統紀實攝影為藝術?>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BB)時間15年前 (2009/02/03 22:37), 編輯推噓2(2010)
留言1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JMphoto (Jerry)》之銘言: : 另外對於ssuchun版友,我想我做以下幾點詢問就好~避免火藥味太濃..... : 1.我是由相機被製造的目的去討論攝影客觀的本質(欲達到的本質) : 2.如果拍照不能達到客觀,那是否稱得上「紀實」? : 3.「紀實」是否隱含記錄「事實」的存在?(這樣類似的討論不少...) : 4.當然我十分同意您說的,攝影是不可能客觀的~ http://www.wretch.cc/blog/allsee/20212354 這篇文章中有對Jerry的上述四個詢問提出一些說明。 我將二之1的文章節錄如下: ==================================================================== 1、利用紀錄攝影寫實的「真實感」 To look is to forget the name of the things. Then you are seeing. (Paul Val'evy) 「紀錄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視相機為影像紀錄工具,為現實世界中 的人、事、地、物,留下目擊的影像紀錄(Visual Records)。攝影者扮演觀察 者的角色不便介入事件,因此整個影像製作的過程,愈中性(或說愈客觀)愈好, 那影像表達才可能愈透明(Transparence),因為影像表現的方式愈透明,「事 實的真相」得以愈接近原本現實的方式被表呈(Present)出來。 對紀錄攝影者而言,「每一張照片都是過去存在過的,從某一個角度所看到的某一 刻的事實」;但假如用純邏輯的思考方式,除非對過去曾存在過的每一個角度,所 有時間的事實,都有完整的紀錄,任何一個「從某一個角度所看到的某一刻的事實」, 是不具任何意義的。但傳統認知裏,認為一個專業的影像作者的重責大任就是,必 須選擇某特定的角度與時刻,按下快門所紀錄下來的影像,足以代表陳述整個事件 的原委,如此對攝影者的期望在筆者認為是過於樂觀的。  照片因為攝影術精確描寫的特質,觀者常會將「影像」誤解讀為「實物」本身, 閱讀影像的過程就暫停下來,而忘了繼續探索影像作者在影像佈局中的象徵意義或 其它深層的聯想。所以對大多數藝術攝影的作者而言,抽離具象以減少影像本身的 透明度,來增加觀者直接閱讀影像的困難度;拉長觀者的閱讀時間,然後利用時間 換取觀者的想像空間,進而更深入影像的核心,為製造「藝術攝影」的基本法則。 雖然紀錄攝影不可能完整紀錄事實的真相,但紀錄式攝影「寫實」的面貌卻是深入 民心的,絕大多數的閱聽人面對寫實的攝影影像時,那種不由自主的相信照片等於 真實的認知,是近百年文明社會所建構出來的思考慣性。以如此接近現實的方式所 被表呈出來影像,比起其他如捏造攝影(Fabricated Photography)或電腦影像等, 是更具說服力的。 運用此種極具說服力的影像,來傳達一些非客觀紀錄本質的攝影作品,是頗為冒險 的實驗,視相機為影像創作工具,刻意扭曲現實世界中的人、事、地、物,留下類 似目擊其實是主觀創作的影像作品,其手法有如文學創作中「魔幻寫實」。 當現實經過攝影的方式而成為影像之後,真實已經不復存在,每一個影像才可能放 在視覺語彙的系統中去閱讀、分析與欣賞。 : 另外我想小小抱怨一下~您說的「看的作品太少」之指稱,是建立在什麼標準之上而言呢? : 我想也許在論述的脈絡下去討論問題(例如Boyen),才會讓事情更簡單,不是嗎? : 點到即止,其他的我就不回應了~Sorry : (在下真的非常不擅於在網路上筆戰....) : 發這篇原文是為了在台灣傳統攝影分類的思考上做一些挑戰,也希望可以釐清某些界線 : 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31.211

02/04 11:58, , 1F
推一下~
02/04 11:58, 1F

02/04 20:16, , 2F
這是很好的論述,徹底說明了攝影對於客觀記錄事實的
02/04 20:16, 2F

02/04 20:17, , 3F
「不可能性」,所以所謂的紀實攝影或者報導攝影嚴格
02/04 20:17, 3F

02/04 20:18, , 4F
來說都並非真實的呈現!但拍攝這些照片的人似乎都認
02/04 20:18, 4F

02/04 20:19, , 5F
為自己背負著「記錄歷史」的使命~
02/04 20:19, 5F

02/04 20:20, , 6F
而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得到掌聲,大多是因為未經時
02/04 20:20, 6F

02/04 20:21, , 7F
空考驗,在共同的語言文化下而能帶給觀者情感而已
02/04 20:21, 7F

02/04 20:26, , 8F
這也正是在下大膽做分類的原因 淺見~
02/04 20:26, 8F

02/04 20:33, , 9F
"「記錄歷史」的使命"這應該是你個人的感受吧!?
02/04 20:33, 9F

02/04 20:38, , 10F
圖片的訊息傳遞如果必須建立在共同的語言文化下,那
02/04 20:38, 10F

02/04 20:45, , 11F
訊息的傳遞必會如死水一般,試問我們閱覽電影、書報
02/04 20:45, 11F

02/04 20:47, , 12F
網路等訊息皆受自身文化支配而限制其情感的理解?
02/04 20:47, 12F
文章代碼(AID): #19Y5QufQ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