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s of Seeing(觀世之道)導讀節錄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敗裸殺)時間18年前 (2006/03/18 23:52),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本書麥田出版翻成「觀看的方式」,版主查到博客來特價中, 有興趣可以買來看。 全文昨天讀書會有發,這裡僅節錄一些和攝影有關的段落。 在閱讀之前, 請先記住核心的概念為 「觀看的角度不同,會讓你看到不同東西。」 所以,怎麼看一張「照片」,或是「作品」, 用什麼「角度」,依什麼「態度」去看,這是很重要的。 可以的話,請跳出單一的「沙龍審美觀」, 重新檢視您的所有作品,也許,這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 觀看先於語言,兒童學說話,先觀看,後辨認,再說話。正是 觀看確立了我們在周圍世界的地位。但是我們所見到的和我們所知道 的,常常是並未一致的。像是我們每天看到太陽下山,但是我們知道 太陽不是下山了,而是因為地球在正在自轉轉離太陽。這種觀看和語 言之間的鴻溝在瑪格麗特的【The Key of Dream】中做了一番討論。 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受到知識和信仰的影響,因此,觀看不是 一種對外在刺激所做的機械式反應,而是一種選擇性的行為,我們只 看見我們想注意到的東西。能觀看後不久,我們也會意識到別人也能 觀看我們,他人的視線與我們的相互接觸,於是我們確信自己置身於 一個可以觀看也被觀看的世界中。視覺的這種交互關係比對話的更為 根本。 每一個影像都是一種觀看方式,一張照片也是如此,當我們觀看 一張照片時,多少可以察覺到攝影師是從無數可供選擇的景觀中,挑 選了眼前的這個角度。每一個影像都體現了一種觀看方法,但是我們 對影像的理解和欣賞,還取決於個人獨具的觀看方法。 然而,當影像作為藝術品展出時,人們觀賞的方式會受到一整套 有關藝術的舊有看法所影響。像是將藝術視為是:美態、真理、天才 、文明、形式、地位、品味等。以往的藝術,常常被人搞的神秘莫測 ,為了鞏固那些懂得觀賞藝術的階級的利益和統治的合理性,藝術作 品常常被神秘化為並非一般人都可以親近和理解的作品。像是弗蘭斯 。哈爾斯的作品【Regentesses of The Old Men’s Alms House】被 藝術家解析時,用「構圖」這個概念解釋,考慮畫作的構圖是順理成 章的事,但是如果構圖被說成是圖畫本身的情感關鍵,就是把影像激 發起的感情,從單純的生活體驗,轉向冷漠的「藝術欣賞」的層次。 我們一般人之所以會受畫作感動,並不是他有什麼高超的藝術手法, 而是因為我們接受了畫家的觀看方式,我們接受它,只是因為他與我 們觀察人物、姿勢、臉部表情的方式相近。此外,有一些人針對弗蘭 斯。哈爾斯【Regents of The Old Men’s Alms House】中一個男子 進行深入的分析,分析他到底是一個醉漢、面部痲痺的人還是一個有 品味的人,基本上這樣的討論,都只會使我們遠離作者繪畫時情感上 的對立和衝擊(窮困潦倒的畫家,要幫政府救濟部的官員畫人像,力 求客觀和個人情感上的矛盾)。 @@@@@@@@ 在相機或是其他複製技術並未發明前,繪畫的獨特性一度是那幅 畫所所屬之地獨特的組成部分(像是在教堂的壁畫是因為他在教堂所 以獨特,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也因為他在羅浮宮中所以獨特),繪畫 雖然可以流通,但是卻不可能在兩個地方同時出現。但是照相機的發 明,使複製繪畫成為簡單的事,因此,就破壞了圖畫的獨特性,圖畫 的意義也因此起了變化,圖畫的意義增加並裂成多重含義。而正由於 複製的技術的普及,也因此改變了原作的地位,在這樣的過程中,神 秘化的過程再度出現,原作的涵義不在於它所表達出的獨特內容,而 在於那獨特的存在(它是唯一的原作)。「物以稀為貴」變成是它的 價值標準,而這價值是以市場的價格所肯定和衡量的,它的市場價格 也就是其精神價值的反映。像是達文西的【Virgin of the Rocks】 的真品存放在英國國家美術館中,而在導覽目錄中,有關這幅畫作的 條目是最長的一項,排的滿滿的有十四頁,其中的說明並沒有涉及畫 像的涵義,而只涉及當初委託畫作者是誰、法律爭端、歷年收藏者等 ,這些資料無非只是想說明這幅畫就是達文西的真跡,而羅浮宮那幅 只不過是複製品。此外達文西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Anne and the Young John the Baptist】(這才是這幅畫作的正確名稱, 課本上為錯誤)這幅畫,突然聞名於世,也是因為有一位美國人願意 出價250萬英鎊予以收購。如今這幅畫,孤零零的掛在一間像小教堂 的房間內,並用防彈玻璃保護著,這幅畫也因此獲得一種新的感染力 ,這並非由於它神聖的涵義,或是它表現出的豐富內容,而只是因為 它的市場價值。而這樣一種神聖化的現象,也反映在一般人對於參觀 博物館的看法上,據統計資料顯示,一般人認為對藝術的興趣和教育 程度間是呈現正比的關係,博物館中擺滿了神聖的遺物,把一般人拒 諸門外,由上層社會的人士不論在物質上或是精神上所獨占。 複製技術也使圖畫中的某些細節可以脫離整體,使原來寓言人物 的形象,成了一幅姑娘的肖像,像是【Venus and Mars】。此外,一 些畫作介紹的影片,會擷取畫作的局部一一加以說明,說明時有一連 續性,這樣的陳述也變成一種不可逆轉具有順序性的觀看方式。但是 圖畫本身擺在眼前時,我們是同時間內一覽無遺的,而不是具有連續 性的部分觀看(觀看的方式不同畫作的意義也會不同),像是【Proc ession to Calvary】這種結構複雜的巨作。 總而言之,現代的複製手法摧毀了藝術的權威性,將他從宮殿、 博物館和貴族家的收藏閣樓中搬了出來,有史以來,藝術第一次的成 為一種曇花一現、異地同現的、有形無實的、唾手可得的、沒有價值 的、自由自在的物象。古代藝術,今非昔比,我們並非要去緬懷過去 或者是歌頌現在,只是一種新的影像語言已經出現,我們要去探究的 是,是誰在使用這種新的語言?目的何在?而這又觸發了下列問題: 複製的版權掌握在誰手上?藝術品的出版所有權由誰掌控?美術館和 博物館的整體政策又該如何?本文的目的無非只是想點出這些破在眉 梢的問題。 @@@@@@@@@@@@@@@@ 接下來雖然和攝影無直接相關,不過很有趣的。 特別,對照「網路攝影圈」內的風波。 當然,前提是真的存在有這個「網路攝影圈」的話, 這個話題很有趣,但不適合在網路上談。 根據終於遭受質疑但絕未動搖的傳統習俗,女性的社會風度同男 性有本質上的區別,男人的風度建基於他身上的潛在力量,讓人聯想 起男人有能力對付你或是有能力為你效勞。相反的,女人的風度展現 在自我的注視和界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上。女人總是不斷的注視自己 ,當她走過房間或為喪父而悲哭時,也不會忘懷自己的行走或是慟哭 的姿態,從孩提時代開始,她就學會不時觀察自己。女性把自己既視 為觀察者也是被觀察者。她必須觀察自己的行為,因為她知道自己也 總是被男性所觀察的對象,男性對她的印象,將會是別人評判她一生 成就的關鍵,別人對她的印象也會取代她原有的自我感覺。男性觀察 女性,女性則注意自己被別人觀察,她把自己變成是一種被觀察的視 覺對象、一種景觀。 在歐洲油畫的一個類別中,女性曾是主要及一再出現的主題,那 個類別就是裸體畫。如同受到許多畫家青睞的【Susannah and the E lders】系列,旁觀者眼中的裸像,往往成為畫作中的實際主題,我 們加入了長者的行列,一起偷窺蘇珊娜,而她也轉而注視我們這些瞧 著她的人。此外在同一畫家另一幅同名的畫中,蘇珊娜被偷看的同時 ,她也正在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她自己也加入了觀賞者的行列中。 鏡子常作為女性愛好虛榮的象徵,但這是一種極為虛偽的說法, 你畫裸女是因為你愛看她,你在她手上放一面鏡子,稱之為是虛榮, 於是你一方面從繪畫她的裸體上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卻在道德上譴責 她。像畫作【Vanity】中也可以看到鏡子。在【The Judgement of P aris】中又多了一個因素:審判。帕里斯把蘋果賞給他眼中最美麗的 女子,因此美貌具備了競爭性,而裁判則是畫中的男子或是畫家自己 。【Nell Gwynne】表面上是一幅維納斯和邱比特的畫像,但是其實 是國王的情婦的畫像,作品表現出她溫順的看著觀賞者,標誌著她屈 從於主人的情感要求,國王展示這幅畫,作品中表現出的服從性,令 觀看者稱羨不已。 歐洲傳統藝術中,裸像和裸體有所不同,在肯尼斯克拉克的<裸 像>一書中,認為裸體只是脫光衣服,而裸像則是一種藝術形式。裸 體是自我的呈現,裸像則成為公開的展品。在一般的歐洲裸像畫中, 主角是觀賞裸體的人,他從不出現,他是作品前的觀賞者,而且被假 定是男子,畫中的一切是因為有他在場而出現,也是因為他,畫中的 人才擺出裸像的姿態。【Venus. Cupid Time and Love】畫中,是邱 比特親吻維納斯的圖畫,但是維納斯撩人的姿勢,並不是因為要回應 邱比特的吻,而是擺給賞畫的男人看的,為的是要引起觀看者的性慾 ,而和維納斯自己的性慾毫不相干。在【LA Grand Odalisque】畫中 ,這名女性故作撫媚,向觀察她的男人做出回應,雖然她與他素不相 識,但是她作為觀察者,正在奉獻自身的女色。有時候,畫中還會出 現一名男性情人,可是畫中的女人眼神難得投向他,她經常旁顧或是 把視線越出畫面,秋波投向看畫的人或是畫作的擁有者。像是【Bacc hus. Ceres and Cupid】。這種諂媚男子的荒唐現象,在十九世紀公 開的學院派藝術中,到達了頂峰,【Les Oreades】中可以看到一堆 裸體的女子展現自己的身體。 在歐洲的裸像藝術中,畫家、觀賞者、收藏者,通常都是男性, 而畫作的對象往往是女性,這不平等的關係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文化中 ,以至構成眾多女性的心理狀況。她們以男性對待她們的方式來對待 自己,她們像男性般審視自己的女性氣質。畫作中描繪女性和描繪男 性的方式大相逕庭,這並非是因為男女氣質有別,而是「理想」的觀 賞者通常是男性,而女人的形象則是用來討好男人的。 ~~~~~ 以上所提到的畫都是名畫,網路搜尋一下都找得到。 搭配圖來閱讀笑果百倍。 尤其是【Les Oreades】,推薦度滿點。 其實書上都有,有興趣買來看看,不但比什麼技術書便宜, 還能拓展視野,筆者對本書的推薦度也是滿點。 -- 「看新聞,不要只看它說了什麼;更要看它,沒說什麼。」 新聞 後媒 http://blog.webs-tv.net/virosa 攝影 文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92.23

03/19 00:50, , 1F
要合買嗎?! 會比較便宜~ 如果湊到十本的話
03/19 00:50, 1F

03/20 00:30, , 2F
抱歉,請問Les Oreades到底是哪一幅畫呢? 我把這個關鍵字丟
03/20 00:30, 2F

03/20 00:30, , 3F
到google或yahoo找圖片找到一大堆不一樣的圖,不知道哪幅才
03/20 00:30, 3F

03/20 00:31, , 4F
是正確的??? @@" 不知哪位可以幫小弟解惑一下....感謝^^
03/20 00:31, 4F
文章代碼(AID): #1472octN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