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學的元素 第八章 關於功利主義的論戰 8.5

看板Philo-04作者時間19年前 (2004/12/05 19:42),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8.5 功利主義的答辯(The Defense of Utilitarianism) 以上這些加起來是對於功利主義源源不絕的指控。這個起初看起來很具說服力,且很 符合一般人常識的理論,現在看起來是站不住腳的。它不合於一些很基礎性的道德觀念, 像是正義和個體的權利等,而且它也似乎不足以顧及回顧性的理由所帶來的限制。它會使 我們必須放棄我們的正常生活,同時瓦解掉我們所關心的個人人際關係。這些指控會迫使 許多哲學家放棄這樣的理論並不令人意外。   然而仍然有許多的思想家相信功利主義在某種形式之下應該可以說是真理。在回應之 前對於功利主義的一些攻擊,有三個主要的答辯被提出來。 一、虛幻的例子是無關緊要的(Fanciful Examples Don't Matter) 在這個答辯當中,是認為那些反功利主義的論證很多都是用虛幻的前提,而與真實世界沾 不上邊。這些關於人權、正義以及回顧性理由的論證都共用一個策略。他們都是舉出一個 例子,然後宣稱功利主義在這個環境之下,會要求人進行某些行為,像是作假見證、侵犯 別人的權利或是毀約。而他們宣稱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因此他們就下了功利主義觀點 中的是非是有問題的。   但是這個策略只有在我們同意這樣的行為的確會帶來最好的結果時才有用。可是為什 麼我們會同意這樣的觀點呢?但是在真實世界當中,作假見證卻不會帶來比較好的結果。 假設說在麥克洛斯基的例子當中,那些「功利主義者」試圖用誣陷無辜人的方式來平息暴 動。他很可能不會成功,因為他的謊言很快就會被拆穿,而這樣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再 來就是即使他成功了,真正的罪犯仍然逍遙法外,而有再犯的可能性﹔更進一步來說,真 正犯案的團體很有可能在之後被逮到,這個撒謊的人就會陷入極大的麻煩當中,而人們對 於破案的信賴度也會跟著消失。在這個教訓當中,我們看到人們可能會以為一個行為會帶 來最好的後果,但是我們是無法確定的。事實上,經驗通常會告訴我們,誣陷一個人通常 不會帶來叫好的效益。   這樣同樣的抗辯也對於其他反功利主義的論整有效。像是侵犯個人人權、毀約或是說 謊都有不好的結果。只有在哲學家的幻想裡面有一些例外。在真實世界,偷窺狂通常都會 被抓到,就像史特瑞警官等人被抓到了一樣,而受害者也可苦。在真實世界,當人們說謊 時,其他的人會受到傷害,而說謊的人的信用也會跟著受損﹔而當人麼毀約或者無法回報 別人時,他們會失去朋友。   因此任何要求我們侵犯別人權利、說謊或是毀約的指控都與功利主義不相符,對於這 點功利主義也能說明為何它們是被禁止的。更進一步來說,如果不是功利主義的話,為何 我們會有這些限制的理由都成謎。什麼可以比說一個行為本身就因為他自己,而不因為它 所產生的結果是對的呢?什麼可以比宣稱人們有人權,而卻不說明人權所伴隨的好處更不 智呢?事實上功利主義並不會與一般人的常識互相違背,更進一步來說,功利主義就是一 種常識性的理論。   這是第一項對於反對聲浪的答辯。這樣的答辯有效嗎?事實上很不幸地它所伴隨的問 題多過於好處。當它能確實說明「大多數」作假見證的行為都不會在真實世界帶來好的結 果時,它們卻不能有效地說明「全部」的行為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很顯然的,多少有在 進行不符合道德常識的情況之下會帶來最佳結果的行為。因此,至少有一些真實生活的經 驗用功利主義的方式去處理是會與一般人的常識違背的。更進一步來說,即使反功利主義 的論證必須要倚賴一些虛幻的例子,這些例子的威力卻不因為其本身虛幻而有所減少。它 們能夠說明功利主義在一些假設狀況中,是會帶來一些令人無法接受的後果,而這是一個 點出理論問題的有效辦法。因此這一個答辯,是相當弱的。 二、功利原則是一個選擇規則的指引,而不是對於個別行為的指引。 這樣的抗辯承認說古典功利主義是與一些常識相背的,而企圖建立一個與我們常識相符的 系統。他們的方法就將那些會引起問題的理論修正,而讓剩下的部分維持。到底哪些是古 典功利主義的問題呢?   古典功利主義的問題就在於,它認為每一個獨立的行為都應該用功利原則來衡量。如 果在考量到是否要作假見證時,古典功利主義會要我們在衡量對錯時,完全針對這個特定 的謊言來看﹔同樣地,在要衡量是否要遵守諾言時,也要人針對這個特定的諾言來看﹔而 對於每一個事件也要這樣。這就是造成這麼多麻煩的癥結,也就是那個要求人們為了達到 最好的結果,不惜進行任何爭議行為的論點。   因此修正過的功利主義會宣稱說,個別的行為不再受限於功利原則。相反地我們首先 要問哪些規則在功利主義的原則之下是最理想的。什麼樣的規則使用在這個社會當中,會 使整個社會有較好的發展?而獨立的行為,會依照這些規則來判定是非。這個新的修正被 稱之為「規則功利主義」(Rule-Utilitarianism) ,而為了與原本理論的加以區分,我們 通常將原本的稱為「行為功利主義」(Act-Utilitarianism)。他們宣稱一個道德上不正確 的行為就是這樣的行為   就是那些違反所有理性的人所支持的道德原則的行為,也就是那些希望下半輩子   仍然能夠帶在這個社會裡面的。   規則功利主義在反駁反功利主義的論點時一點困難都沒有。而行為功利主義卻在面對 麥克洛斯基的例子時,會遇到必須作假見證才能帶來最佳後果的窘境,因為它是針對個別 事件作判斷的。可是規則功利主義卻不會那樣想,他們會問「什麼是能帶來最多快樂的規 則」?設想兩個社會,一個秉持「不得作假見證」的規則,另一個卻不然。在哪一個社會 人麼會過得比較快樂?從功利的觀點來看,第一個社會才是比較幸福的。因此,那些禁止 作假見證的規則應該是要被接受的,而在運用這個規則時,我們可以確定在麥克洛斯基的 例子當中,人們不會去誣陷一個無辜的人。   相似的推論可以確立禁止侵犯個人人權、禁止說謊等等的規則。一些規則是人際關係 的準則,像是對朋友的信、對子女的愛等等,也可以被這樣建立。我們會因為遵守這樣的 規則會帶來最好後果而願意認同它們。而在這樣的規則背豎立之後,我們對於個別的行為 則無須採用功利的原則。個別的行為應該完全取決於之前豎立的規則。   因此規則功利主義不會背上違背常識的指控。整個理論在透過將重心從行為的合理化 轉向規則的合理化,使它整個合於我們的直覺。 三、「一般常識」根本就不值得信賴。 最後,一小群當代的功利主義者對於反功利主義者有比較不同的回應。這些人的論點就是 古典功利主義的確與一些直覺像是正義、個人人權等等不合,但是這些人的回應是「那又 怎麼樣」。在1961年澳籍的哲學家J.J.C.斯馬特(Smart) 出版了一篇名叫功利主義倫理系 統輪廓(An Outline of a System of Utilitarian Ethics)的專論。在這本書當中,斯馬 特宣稱:   確實地功利主義會帶來一些與一般道德不相容的結果,但是我要強調一般道德也   是與功利主義一樣地不相容。這也就是說,我就是不認同一般用檢視是否符合既   有理論的方法。 畢竟我們的道德常識,是不一定可靠的。它有可能包含許多非理性的成分,像是來自於父 母家長的偏見、宗教以及社會風俗。我什麼我們要堅持說我們的直覺一定是正確的呢?為 什麼我們會只因為不符合我們的直覺,就要拒絕一個直得稱許、符合理性的道德理論呢? 或需該修正的不是理論,而是我們的直覺。   在這樣的觀點之下,我們重新去面對麥克洛斯基要求作假見證的例子。麥克洛斯基認 為要誣陷一個無辜的人是不正義的,也就是不對的。可是這樣的看法是對於那個被誣陷的 人比較有利的,但是那些在暴動中死於非命或是受傷的人怎麼辦?當然我們會希望永遠都 不要遇到這種狀況,這種狀況實在是太慘烈了。但是如果我們要在這兩個狀況中做出選擇 :a使得一個無辜的人被定罪、b容許好幾個無辜的人死於非命,這不難讓人明白即使第 一個選擇很不好,但是比較可以被接受的吧?   然後再考慮到那些反功利主義的論點,認為功利主義會要我們放棄看電影、買新車、 新電視的一般生活來救助那些快死亡的小孩。相信維持我們的一般生活的重要性比不上救 助那些快餓死的孩童是超出常情的嗎?   在這樣的觀點之下,行為功利主義絕對是佔得住腳而不需要被修正的,而將規則的重 擺在優點之上的規則功利主義則是對於整個理論不必要的稀釋。關於規則功利主義有一個 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個規範是否有任何的「例外」。在社會規範被建立之後,是否這些 規範無論如何都要被遵守?絕對有那種違背規則,但是甚至會帶來極大的效益的案例。那 時要如何是好呢?如果規則功利主義者宣稱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違背這些規範,那 不正是回到了行為功利主義的主張嗎?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他們認為不可以進行任何被禁 止的行為,就如同斯馬特所說的,會形成盲目的教條崇拜。什麼樣的功利主義會為了堅持 規則而容許世界毀滅呢?   行為功利主義不認同於這樣的教條崇拜。它卻是一種要求我們放棄那些可能是錯誤的 道德直覺的極端主張。在這樣的觀點之下,它的確是符合一個好的哲學應有的典範,那就 是挑戰那些很可能被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 如果我們要顧及那些斯馬特宣稱是「一般常識性的道德直覺」的話,或許會有除了功 利之外的規範因素。但是斯馬特在提醒我們「一般常識」是不值德信賴的事情上是正確的 。這也很可能是功利主義最大的貢獻。一般常識的道德直覺的缺陷,在我們重頭到尾思考 過一遍之後,是非常明顯的。很多白人都認為與黑人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分隔線,因此白 人的議題就來得比黑人的重要。那些相信自己直覺的人,很可能會認為一個合宜的道德規 範,必須要包涵這一個「事實」。在今天對於這一類的意見我們可以完全忽視,但是誰知 道我們是不是還存有許多非理性的偏見於我們的一般道德常識當中?瑞典社會學家米達爾 (Gunnar Myrdal)在他的書美國難題(An American Dilemma)當中提醒我們:   目前必定還存有無數個還無法被發現的謬誤,因為整個西方文化的迷霧仍然包圍   著我們。文化影響著我們的心靈、身體以致一切。它影響到我們所提出的疑問﹔   影響到我們所探尋的事實﹔決定著我們對於事實所下的解釋﹔指引著我們對於這   些解釋與結論所產生的反應。 舉例來說,或許未來我們的後代在看待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在自己家裡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卻容許第三世界的人們受苦時,感到噁心。或者對於我們屠殺並且食用那些毫無反抗能 力的動物的行為感到反感。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會發現功利主義者其實是先知先覺,卻 因為指出謬誤而飽受批評。 -- 我覺得最後一段,好像犯了1.4當中,滑坡論證的毛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2.242.236

211.72.242.236 12/05, , 1F
早知道要分兩篇了 這次只有1000
211.72.242.236 12/05, 1F
※ 編輯: imp1026 來自: 211.72.242.236 (12/05 23:15)

140.112.239.100 12/05, , 2F
滑坡是一個神奇的東西,無所不再又無所在,
140.112.239.100 12/05, 2F

140.112.239.100 12/05, , 3F
無時無刻又每時每刻
140.112.239.100 12/05, 3F

211.72.242.236 12/05, , 4F
我也能說搞不好功利主義會帶來世界末日
211.72.242.236 12/05, 4F
文章代碼(AID): #11ilG8I- (Philo-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