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柏林聽阿巴多紀實

看板Philharmonic作者 (廖文帝)時間15年前 (2009/05/26 14:36), 編輯推噓10(1003)
留言13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Liebe Leute! 愛樂社的大家,好久不見~~~ 閒話少說。今晚(5/24)的曲目為 上半場 舒伯特《羅莎蒙劇樂》選曲 (Rosamunde, D797) 馬勒 《少年魔法號角》管絃樂歌曲三首 (Des Knaben Wunderhorn: Lob des hohen Verstandes, Wo die schoenen Trompeten blasen, Rheinlegendchen) 下半場 德布西 《海》(La Mer) 指揮 阿巴多 樂團 柏林愛樂 獨唱 次女高音 Angelika Kirchschlager 合唱 (舒伯特劇樂部分)柏林廣播合唱團 (Rundfunkchor Berlin) 柏林愛樂的網站上說,阿巴多每年會回去柏林指揮一次,已然成為一項優良傳統。 而今年呢,正是這星期五六日連三場。久仰阿巴多大名(在社上他的粉絲們的耳濡目染 下…),又加上今天的曲目恰恰合我的胃口,當然無論如何都要到現場「拜聽」了。管 弦樂我並非內行,但今晚聽了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近兩個小時的演出,實在是感動不已 ,或者說震撼不已,不禁要為文抒發心得,聊作本人最近「復出」之作,一笑(當然野 人獻曝成分居多,盼行家指正)。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柏林愛樂廳驚人的音響效果(德文所謂“Akustik”)。比起柏 林另外一家主要的演奏廳—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柏林愛樂廳整體的聆 聽效果實在是好得太多:今晚我原本坐的位置是在愛樂大廳(Grosser Saal)最頂端的 「特別座位」(Sonderplatz)(旁邊就是所謂「站票位置」[Stehplatz],雖然他們都 搬了椅子來坐),可以說是懸在高空裡邊陲中的邊陲,可是當阿巴多一下指揮的動作, 獨唱一開口,那樂團渾厚的音色、清晰的德文咬字(是的,我真的清清楚楚聽到ist中的 兩個子音!)竟像「戴耳機」似地繚繞在耳際,真的把我著實下了一跳。之前買票時, 售票處的小姐一直跟我說,坐在那邊一樣可以聽得清楚 (kann man auch schoen hoeren),我還老大不相信呢,因為對照之前在柏林其他音樂廳的經驗,位置一坐偏, 聲音難免就會「糊掉」,就連上次在柏林音樂廳聽《布蘭詩歌》,明明是甚佳的坐位, 「視野」極好,正對樂團,只因離演奏中心稍遠,合唱的清晰度就不甚佳。話說回來, 掛著華麗吊燈、壁上鑲有繆司的歐洲老音樂廳(柏林音樂廳建於普魯士時期),就以 「聽」而論,當然是無法和根據聲學特殊設計、極具現代感(環形坐位設計!)的柏林 愛樂廳媲美的,同樣的,菩提樹大道上古雅的德意志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之於西柏林的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亦然(不過, Staatsoper的票卻比 Deutsche Oper的難買得多,可能是因為前者名氣太響亮吧,雖然 就我看來,裡面的設施可能因前東德時期疏於管理,真有點老舊不堪了)。古蹟還是比 較適合參觀合照的。 今天演出的效果,也可以說是相當完美,唯一可以稍稍挑剔的(唉,只能挑軟的下 手了)恐怕就是獨唱Kirchschlager的音量似乎稍小,有點被樂團蓋過去,且在某些樂 段的結尾(如 Rheinlegendchen的最後一句)好像沒法使上全勁,聽來就沒這麼「過癮」 ,不過她的音色甜美(很適合唱《羅莎蒙》中醉人的 Romanze 一曲),歌曲的詮釋也頗 佳,主要還是今晚伴奏的加持(馬勒的三首歌曲我只聽過原始鋼琴版,今晚才聽到管旋樂 配器的版本,耳目一新,配得好,尤其是用小號來點 Wo die schoenen Trompeten blasen的題),我還是相當欣賞。此外今晚的合唱也唱得非常不錯。 接著就不免要談談柏林愛樂的音色了:厚實卻又精煉、多層次且渾然一體,獨奏部分 (不管是長笛小號單雙簧管)極為出色!我最讚嘆的尤其是在曲中最「激情」、最需要 「火力全開」的樂段,整個樂團音色(尤其是弦樂部)被指揮充分飽滿卻又完全不突兀 地整體提升上去,過程輕輕鬆鬆,聽來真有「觸電」的感覺,《羅莎蒙》的 Entre-Act 就是這樣動人地被演出的。德布西的《海》亦復如是。(感覺上,我在柏林其他地方聽的 樂團和柏林愛樂還是有明顯實力的差距) 在此先打個岔,前面說了,我原本是坐在樂廳極為邊陲處,但是由於下半場是純管弦樂 ,中場休息時就空出原來合唱團占據的的「舞台坐位」(Podiumsplatz)(原本也是可 買的一種票,不過因為今天曲目安排,不售),一看到此,我當然也跟著許多人一樣移 往那邊。所謂「舞台坐位」,正是坐在樂團後方(可以看到樂譜),正對指揮的位置, 沒錯!下半場我的視角來個大轉變,坐在阿巴多的正前方,可以好好觀察他指揮時的風 采。話說老先生身材削瘦,指揮時(如我在社上聽到的)雙手會微微輕顫,而我自己的 感覺是,隨音樂他身體的擺動及雙手的姿勢頗像一個 默劇演員,在樂曲高潮處,還會 特別蹦出特別激動雀躍的神情。 坐在樂團後方,自然聽覺效果也不太一樣。首先,當然是聽打擊樂部分特別地爽, 我就坐在打鼓敲鑼的斜後方啊!《海》第三樂章〈風與浪的對話〉(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結尾的高潮處真是超級震憾的!與此相對的,我坐在這邊,更意外聽到 這首精妙、難以捉摸的曲子許多我之前沒有察覺到的「極細微聲響」,讓我特別驚喜, 例如第一樂章〈海上的黎明到中午〉(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r)是以輕敲鼓數秒 開頭的,(我以前還覺得奇怪,以為唱片前幾秒沒灌好,怎麼會「沒聲音」),第二樂 章的最後收尾處有輕輕「刮鐵片」(不清楚是啥樂器)的聲音,此外還三角鐵、鐵琴等 自然也聽得分外清晰。總體而言,整個弦樂部演奏海浪迴旋、暴漲潮退的音色真是美得 讓人發顫,吹奏部木管樂器也相當渾圓飽滿——第二樂章〈波浪的遊戲〉(Jeux de vagues)一向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高中有一段時間是我的指定晚安曲),當阿巴多指揮 近令人迷幻的收尾處,他凝神攤開雙臂,速度漸緩,音量漸弱,音色更趨於精妙…海漸 漸平息了,時間也仿若靜止不動。 Standing Ovation,全場起立喝采、致敬! 文帝 柏林 5/26晨 PS. 旁邊的德國小弟(他今晚是來捧他拉低音大提琴爸爸的場),問我坐在「舞台坐位」 感覺如何。Cool natuerlich, 但唯一的缺點,恐怕是燈光打在身上,有一點熱,aber wir haben sowieso La Mer sofort, 我接著道, das macht nicht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5.178.229.89

05/26 14:59, , 1F
恨哪 為何我聽不到...
05/26 14:59, 1F

05/26 15:24, , 2F
文帝好久不見
05/26 15:24, 2F

05/26 15:34, , 3F
啊 prc記得你好像有開過阿巴多的社課
05/26 15:34, 3F

05/26 16:32, , 4F
若是pr噓坐那個位置大概就會衝出去親阿巴多
05/26 16:32, 4F

05/26 18:44, , 5F
旁邊的德國小弟會用德文叫他派大星
05/26 18:44, 5F

05/26 19:47, , 6F
A_A
05/26 19:47, 6F

05/26 22:26, , 7F
那是蟹老闆的眼睛
05/26 22:26, 7F

05/26 23:30, , 8F
文帝的德文教學時間
05/26 23:30, 8F

05/26 23:43, , 9F
期待下一次德文教學時間!
05/26 23:43, 9F

05/27 00:04, , 10F
樓上消失好久了!
05/27 00:04, 10F

05/27 00:29, , 11F
XD 為什麼是德文教學時間~~~~ 大家需要翻譯嗎
05/27 00:29, 11F

05/27 17:12, , 12F
我要聽什麼是德文教學時間
05/27 17:12, 12F

05/28 20:26, , 13F
好幸福......
05/28 20:26, 13F
文章代碼(AID): #1A6utNU8 (Philharm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