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典樂迷的對話~ 以小提琴為例

看板Philharmonic作者 (太瘦了)時間15年前 (2008/09/02 00:0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是小弟幾年來接觸古典音樂的心得,跟各位做小小的分享. 讀者有任何 意見都歡迎提出,但如果只是丟下一句: 內容太主觀! or 這是你自己的看法! 那就大可不必了,因這裡已開宗明義的說: 這些都是我個人主觀的偏見. PART A 談論小提琴家及小提琴的音樂,得先界定討論的範圍(及理由) 1.只討論錄音,現場一律不作為評判的依據. 我認為音樂會是不可重現的,當場聽得爽, 不表示再聽還是覺得好,僅隔一日的同場音樂會,效果未必相同. 即使過後描述得天花 亂墜,旁人還是無法回到現場感受,遠不及錄音可反覆驗證,甚至交叉比對來得可靠. 因此把現場作切割是較保險的作法. 2.不討論版權有疑問的錄音. 這裡指的是風衣版而非被盜的正版錄音. 問題不在違法, 而是無版權代表這份演奏未獲演奏家認可,故不作判斷的依據,不免有人質疑: 演奏家若自己不認同這樣的演奏,為何要把這套搬上台? 這個情況很複雜,還可能跟"1."搞在一起,暫時不想解釋,倒可以說說不免出現的例外 A.如果怕風衣版錄到演得很爛的壞了名聲,這可以理解,但萬一錄到的到的是名演呢? 答:這問題讓有買的人自己考量. B.少數錄音原先並不是風衣版,而是有人對版權有意見,以致成為無版權, 或者有意見 的人自己掛了,別人幫他授權(兒子?),算嗎? 答:不知道 Orz C.現場錄音算不算? 答:現場錄音只要是演奏者自己認同且出版了,就等於一般錄音, 再者所謂現場,也不是完全未經修補,多是從幾場音樂會湊出來的,沒什麼特別. 最後,我只有CDP,故對某些仍只有LP的錄音或DVD,只能說抱歉了. 綜合以上,簡單說 本文討論的範圍只限於: 有版權的CD. PART B 往下探一步,用錄音評斷演奏家,馬上要面臨的就是音響的問題. 講到音響,反動派就自己跳出來了! 別急別急,我很清楚這些人除了高聲疾呼 "回歸音樂的本質" 這種自己都解釋不清的屁話外,還有數套振振有辭的"理論": 1.貝多芬時代哪需要什麼音響,古典樂照樣蓬勃發展,甚至,他還是個聾子咧~ 2.大演奏家,大指揮家根本就沒有,也不需要百萬音響! 3.那麼愛原音重現,每天去音樂廳就好啦,或者乾脆蓋私人音樂廳嘛,音響再怎樣 都比不上現場演奏的啦. 4.我去過哪戶人家,坐擁百萬音響,卻播放寥寥數片CD而已,演奏又爛,只顧說什麼 唉喲錄音好發燒哦~,顯然發燒友只是錢太多想炫耀,對音樂根本什麼都不懂. 5.某某某(樂界名人,樂評或大老)聽了一輩子音樂,才用隨身聽而已,照樣下筆千言 著作等身. 反正"音"都一樣嘛. 此等謬論真是不勝枚舉,我也懶得多打,不如趕緊幫他們清醒清醒. 1.作曲家,演奏家並不需要音響,需要音響的是(以錄音為媒介)的愛樂者. 而這幾種 人有時(甚至經常)不成交集. 2.勤跑現場甚至自建音樂廳,依然無法重現過去的音樂,你砸錢(或任何方法)能重現 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貝九? 3.音樂會能時間隨你? 任意重播某段落? 調整音量? 甚至服儀不整? 翹腳哈菸? 4.少數發燒友或許對音樂的了解較粗淺,但怎樣聽音樂並獲得感動是他的選擇,取笑 他人並不會抵銷掉音響工程師的努力和成果. 最後,為什麼平平聽音樂,有人非得用Hi-End(Hi-Price)設備,有的(音樂工作者)卻是 普通設備甘之如飴? 不妨先看看音響設備將造成音樂重播的哪些差異. 1.音. 沒錯,在硬體設備的限制下,樂譜上有,也被實際奏出來的音,不是都能聽到的, 器材在細節跟頻寬的重播能力將直接影響到這部份. 2.音色. 不用多說,光看那些高舉"高價音響無用論"旗幟的天兵天將們至今猶不敢 大方說出口的,就是"音色無用論". 音色在古典音樂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儘管在 實戰上不同音響發出的聲音好像也是五花八門(囧),但是理想的設備的確更能呈現 出多采且豐富的音色. 3.音場. 跟主題偏離較多,略過. (這是最簡化的了,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什麼是"音響二十要" XD) 好,既然有差,為何很多樂評家不把音響當回事? Who konws? 我也真想明白這些人心裡是如何看待"音樂重播"這件事. 許多愛樂者辛辛苦苦建立起 不錯的系統,尚且憂慮是否曾誤判CD中的東西,偏偏也有人竟"自信"到僅憑瞎子摸骨... 就能鐵口直斷??! @o@" 兩者之別,其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你不知道音響很貴嗎? 學生族群,上班族如何如何,哪消費得起啊! 鼓吹 高價音響,根本就是XX主義,OO思想的走狗~! " 此言差矣,音響的確昂貴,但本文用意不在鼓勵(或抵制)消費,筆者更不會說: 一定要 如何如何的系統才能聽古典音樂,大家可自行做選擇; 再者,消費不起(或更可能是不願 消費)高價音響,跟否定其存在價值的人,可是完完全全兩回事哦!! ps1.人類還是要停在單聲道,黑白電視的時期嗎? 請諸君思考之. ps2.音響本身是另一個話題,不多談,本段僅強調兩種流派思想與實踐上的巨大差異. PART C 判斷小提琴家的優劣,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標準 1.發出聲音的能力. 這不是傳統上講的"技巧",總不會發出音符需要技巧,在音符上展現音色就不用?! 非得加以區隔才行. 按樂譜發聲,乍看是職業演奏家最基本的要求,實際上則沒這麼 簡單. 首先有的曲子技巧甚為繁複,很少能毫無瑕疵演奏完畢的,加上小提琴本身 是個容易出錯的樂器,就算經過剪接,各種錯音,漏音,走音,雜音依然屢見不鮮. 但是小白們永遠是不甘寂寞的,非得出來鬧幾個笑話才高興.例如 "能出唱片的都是很厲害的,受人尊敬演奏家了,怎能恣意批評呢?" "你有什麼資格評斷大師啊? 你拉得比他好嗎?" 啥? 演奏家都很強? 閣下耳朵長繭還是腦袋生蛆了? 我還告訴你強中自有強中手咧! 把神鳥跟弱雞放在同個水平,炒埋一碟,喵的我看最厲害的就係你! 胡扯能力最高! 後者更蠢,聆聽者能否判斷優劣,與本身的演奏能力何干? 不懂下廚,就一定吃不出 美食跟餿水是不同的東西嗎? 2.控制聲音的能力 一般樂迷慣用的"音色"這個詞其實是誤用,因為它原義是"泛音",而小提琴音色 卻和很多別的相關,例如抖音(揉弦)實際上是改變音高(pitch). 控制聲音的能力主要是靠運弓跟揉弦(當然硬體的選用也有關係). 運弓的速度, 角度,位置,揉弦的使用與否,頻率快慢,幅度大小都反應著演奏家控制聲音的能力. 個人的觀點是,用運弓控制聲音是較高段的技巧,靠揉弦較容易,而揉弦少優於多, 快優於慢,幅度小優於幅度大. 3.詮釋樂曲的能力 我只想補充,除了個人"感覺,偏好"以外,還有少數客觀的依據(常被忽略), 是在聽之前就能感受到演奏者的品味和詮釋手法的,例如: 樂器(古樂?) 譜的版本(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用原版譜或刪改譜?) 是否完整演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第三樂章) 裝飾奏使用與否(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結束前) 裝飾奏的選擇 PART D 有了以上標準,終於可以開始研究了. 關於描述音樂的形容詞,(也是樂評常見的 形容詞),我姑且分成三類 1.物理類 幾乎很少發生爭議的. 快/慢,強/弱,粗/細,敏捷/遲疑... 2.非物理類 雖不像第一類如此直覺,但往往和其有關聯性,且多數人不會產生太大的疑異. 深度/膚淺,沉重/輕浮,急躁/穩定,嚴謹/隨性,歡愉/悲苦,豪放/拘謹,華麗/樸實... 3.不知所云類 這是最令我頭痛,甚至吐血的一類,不幸的是,愛用這種詞的寫手還真大有人在. 德意志的精神... 法式浪漫... 大不列顛情懷... 怎說讓人吐血? 請問德意志的精神是什麼? 跟日爾曼精神是一樣的東西嗎? 不一樣又差在哪裡? 再請問你是說現在的德意志精神? 巴哈時的德意志精神? 還是納粹的德意志精神? 什麼?! 德意志是德國? 是東德還是西德? 還是上面哪個詞兒都一樣? 反正就是老子說了算的"德意志的精神"?! 我呸! 有人趕緊站出來澄清,其實德意志精神不是莫名從天上掉下來,是可以描述的,指 的是很嚴謹的,嚴肅的,一絲不苟的...好像很有道理? 那我請問台灣演奏家配俄羅斯 曲目,用上面所謂"嚴謹,嚴肅,一絲不苟"的拉法,你會不會(更精確的問:你敢不敢) 對CD下標題是 : 德意志的精神 (?) 就是不敢!! "哦哦,不一樣不一樣,那是歪果人受文化教育影響,無法真正演繹出德意志精神, 絕不是因為寫手們都很瞎啦~ " Really? 說起來閣下光聽CD就能辨別出演奏者的文化教育背景?! 真抱歉,敢如此 拍胸脯保證的,我這輩子還沒見過咧! 可別為了圓小謊,去吹更大的謊! 說穿了,原先講得煞有其事的什麼德意志的精神,不過是騙騙稿費的附會之詞罷了. 法式浪漫也一樣,從來沒人有解釋法式浪漫跟浪漫有什麼不同,跟義式,西班牙式浪漫 又差在哪,反正只要是法國演奏家配法國曲目,"血統正確",就可大大方方取來用, 至於精不精確? Who Cares? 反正也沒人質疑,看得人迷糊,寫的人更迷糊, 大家都是差不多先生. (嚴禁轉載,待續...) -- 拒聽閹過的布拉姆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48.244

09/02 08:03, , 1F
推推
09/02 08:03, 1F

09/03 21:05, , 2F
推 機埋歸機埋 但中肯
09/03 21:05, 2F

09/04 20:44, , 3F
推推
09/04 20:44, 3F
※ 編輯: sevenfeet 來自: 218.166.154.91 (12/12 16:08)
文章代碼(AID): #18l1E0Rb (Philharm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