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全民] 解悶,救台灣! ◎新新聞封面故事

看板PeopleSeries作者 (為了目標堅持下去)時間18年前 (2006/03/30 12:58),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heevan 信箱] 作者: cheevan.bbs@ptt2.cc (cheevan.bbs@ptt2.cc) 標題: [全民] 解悶,救台灣! ◎新新聞封面故事 時間: Thu Mar 30 12:58:14 2006 作者: goshian (神的孩子) 看板: AAAAAAAA 標題: [全民] 解悶,救台灣! ◎新新聞封面故事 時間: Thu Mar 30 11:48:19 2006 ※ [本文轉錄自 goshian 看板] 作者: goshian (神的孩子) 看板: goshian 標題: [全民] 解悶,救台灣! ◎新新聞封面故事 時間: Thu Mar 30 11:47:40 2006 解悶,救台灣! 封面故事 新新聞第995期   看膩政客嘴臉、名嘴相爭,換個口味笑看社會瘋癲   假人說真話,真作假時假亦真   有人說,台灣沒有自己的文化,電視播放的,都是抄襲國外的節目;也有人說,   台灣人很可憐,政局紛亂,弄得民不聊生,每天看到的新聞報導都是政客們爭相   奪利的嘴臉,讓人不禁掩面嘆息。   不過,「全民大悶鍋」顛覆了這兩種看法。政治模仿秀──這種特殊的節目形式   受到日本、新加坡的媒體注意,也躍上CNN的報導,可說是「為國爭光」;對   台灣老百姓來說,經由郭子乾等藝人詮釋後,「假人」說「真話」,「政治人物   」的言語舉止,反而更無所遁形。   「把公眾人物變成卡通人物,讓大家去笑一笑,這也是一種幽默。」製作人孫樂   欣瞄了一眼右前方電視機正在播放的新聞畫面,神情嚴肅地說了這一句話。孫樂   欣認為台灣人生活太苦悶,連電視節目也充斥了一堆嚴詞批評的政論節目,讓人   喘不過氣來,因此孫樂欣反其道而行:「我覺得大家其實都想輕鬆,那就盡量做   輕鬆一點的東西。」   第一次和孫樂欣見面的人大概很難想像,眼前這位二十八歲的愛笑大男孩,就是   紅遍海峽兩岸的節目「全民大悶鍋」的製作人。孫樂欣在十五歲時,就前往美國   唸書,在取得傳播管理學位後,又回到台灣從「全民亂講」的小助理開始幹起。   生活為題材,引全民關注   談起「全民大悶鍋」,孫樂欣認為,「全民大悶鍋」不祇是搞笑而已,而是還要   透過節目傳達些什麼,「幽默我覺得是一定要有,但不能祇是單開玩笑,要不然   那就去看電視笑話冠軍就可以了」。   「再悶,日子還是得過。」從這個觀念開始發想,孫樂欣將節目定位在討論一些   生活面的事情,以及傳達小老百姓的心聲,「我們就會去找一些可能平常會忽略   的事情。」他發現,雖然在台灣,政治占了很大的新聞報導部分,但生活也有很   多小狀況也是會讓人覺得很煩悶,例如說,民生物資在漲,但是薪水都不漲,那   這個問題就值得在節目上討論,然後轉一個彎,讓演員們以詼諧的角度,點出問   題的嚴重性。   「雖然怎麼談都會很悶、很悶。因為談完一個小時之後,你的薪水還是不會漲,   汽油明天還是會漲價。可是你不能不去討論,因為它是一個社會現象。」孫樂欣   認為,大悶鍋應該成為一個另類型態的「民意論壇」,甚至可以引導全民一起來   關注這個話題。為了加強這個意念,製作單位製作了一個綠色表皮的大鍋子,把   「悶鍋」變成「物化」,安排當天最「悶」的人,或是話題人物坐在鍋子裡面,   刺激觀眾能更深刻地瞭解其中的涵義。   創芒果亂報,諷國內媒體   曾在美國CNN有線電視台實習過的孫樂欣對於台灣的新聞媒體亂象也有很深的   感觸,「台灣記者每天都會想辦法去挖一些非常麻辣的事情,弊案、貪污等案件   。尤其是蘋果日報的記者,他們不是等新聞來,而是主動挖新聞。相較之下,美   國的新聞感覺就很無聊。」他笑著表示。   尤其,蘋果日報在來台初期,以拍死人照片、清涼照以及偷拍照為主,但民眾卻   愛恨交織,一邊看又一邊罵。又譬如說,該報的「今日我最美」單元,其實是記   者在路邊拍到一個美女,這就是把偷拍文化延伸到民眾。資深製作人王偉忠敏銳   地觀察到這個特殊的社會現象,因此觸發了「全民大悶鍋」的當紅單元「芒果亂   報」的製作原型:「全民大悶鍋」以蘋果日報的老闆黎智英開編輯會議、挑選新   聞的模擬情況,來做對於蘋果日報扭曲新聞價值、走向「新聞煽色腥」風格的另   類嘲諷。「你在戲謔它,你可以說你是在修理它,因為他把新聞變得很荒謬。」   孫樂欣好笑地說,雖然場景和台詞是劇組人員一切憑空想像捏造的,但是意外地   還得到了不錯的回響。「他們(蘋果日報)的記者也常常跟我們說,(劇情)很   好笑,也跟他們實際開會的時候很像。」   不打落水狗,避免反效果   不過,「全民大悶鍋」雖然擴大了新聞的討論範圍,倒也不是百無禁忌,什麼話   題都會開講。像孫樂欣就非常堅持「不打落水狗」的原則,「還要去補一針?不   必呀!觀眾看完也不會覺得好笑,祇會覺得你幹嘛這樣」。他還幽默地做了節目   的「SWOT分析」:「如果真的要謾罵、講髒話的那種,也輪不到我們,因為   各台的節目都比我們罵的還難聽,也罵不過。」孫樂欣認為反而這樣做祇會有反   效果,更是得不償失。   「媚俗不是壞事,但是要看是媚什麼俗。如果全台灣都在追著澎恰恰,你也跟著   追,那就不好了。那這個時候反而是我們要反省的時候。」孫樂欣這句話說得很   語重心長,他認為現在有太多咄咄逼人的新聞媒體。   事實上,「全民大悶鍋」可以說是「全民亂講」的一個延伸。兩者之間,卻有那   麼一點不一樣。孫樂欣坦白地表示,「全民亂講」時期的侷限性就是「政治無解   」。「長期談政治,會瀕臨到一個死角,因為它就是無解。台灣的政治就是無解   ,沒有任何一個人當選總統後,他會改變這個現況。」意識到這個癥結點的嚴重   性後,王偉忠和孫樂欣才開始思考節目該如何轉型。   沒想到,轉變型態後的「全民大悶鍋」,擴大了收視族群,從「亂講」時期祇侷   限於青壯年族群收看,更下拉到青少年觀眾,甚至還形成一股流行文化旋風,每   人都會嚷嚷上口:「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直接帶你住套房!就這麼   簡單嘛!」也讓台灣媒體充斥著討論政治議題之外,多了一點討論其他議題的創   意空間。   談笑批時事,胸襟更寬廣   創意空間之外,「全民大悶鍋」帶給台灣社會的,還有更重要的意義,就是當台   灣的社會在政治紛擾中,不斷被選舉和惡鬥所動員,早已進入了最廉價的「化約   」主義,一切問題都被化約成立場,政治變成了不斷亢奮的戲碼,並在亢奮中一   事無成。整體台灣,也就面臨著任何好事也做不出來,任何壞事也無法抵擋的困   境之中。   這樣的困境有解嗎?「全民大悶鍋」既不「冷嘲」,也不「沉默」,而是透過深   刻的幽默,為台灣的政治批評帶出一種「會心一笑」而不帶激情的冷靜,而幽默   ,在民主成熟的西方一向會獲得他人極高的讚賞,因為幽默的人顯示了高度的智   慧、自信,與適應環境的能力,在談笑間有警示的作用,不露骨的自衛與反擊。   幽默並不是諷刺,它或許帶有溫和的嘲諷,卻不刺傷人。愈是開放而富裕的社會   ,人們愈富有幽默感;愈是閉鎖的環境,愈難讓幽默存在,並不是人們沒有這分   智慧,而是沒有這分胸襟;當社會開始有了幽默文化,才可能會有更寬廣的胸襟   ,從這個角度去觀察,「全民大悶鍋」,其實也正在為台灣發展出完滿健全的民   主人格,貢獻了一份難得的心力。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第九九五期《新新聞》) -- 愛我 趁青春年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22.122.109 -- 愛我 趁青春年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22.122.109 yuwenc: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3/30 12:14 coolblood:轉錄至看板 gigifansclub 03/30 12:19 Domo:轉錄至看板 Memory 03/30 12:31 Panreen:轉錄至看板 thestral 03/30 12:38 sapphirelyx: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3/30 12:47 jjjkkk: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3/30 12:50

03/30 12:55,
借轉,謝謝!
03/30 12: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92.205

03/30 15:39, , 1F
跟下篇是不同期的?
03/30 15:39, 1F
文章代碼(AID): #14AsMEhn (People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