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產品提案

看板P_Management作者 (tony)時間14年前 (2009/12/06 09: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產品提案 以一個公司的產品線來說,新產品提案大抵分為兩類, 一種是全新產品,另一種是產品改善。 新產品提案是最難做的。 尤其是公司從來沒有賣過的商品,即便新產品是從原有商品延伸出來, 即便產品規劃可以證明新產品的市場性,對公司老闆來說, 都是必須經過內心掙扎的重大改變。 我們很難想像,微軟也曾經為了要不要支援TCP/IP,發生過嚴重爭執, 甚至差點放棄了這個改變世界的通訊協定。 1988年,一位微軟的新進員工,Henry Sanders , 查覺到Novell IPX已經不再適合未來的網際網路,而TCP/IP會是更好的選擇, 於是積極向微軟高層鼓吹這種想法,可惜不被重視。然而Sanders並沒有放棄, 他將自己定位在TCP/IP協定的推動者,不斷收集更多的資料,去證明他的想法, 並且試著將Unix的TCP/IP協定,轉移到Windows平台。 逐漸的,從公司的內部,一直到公司高層,開始發覺,環境確實改變了, 而Sanders的努力,也終於讓微軟高層認同。 在1995年,微軟正式推出包含32位元 TCP/IP核心的Windows 95,而Novell, 我們都已經知道它們的故事了。Henry Sanders現在是為微軟少數幾個, 備受尊崇的傑出工程師,負責Windows 7 Remote Media的規劃工作。 對微軟來說,加入一個行之有年的Unix TCP/IP,也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對老闆,對Bill Gates,這樣一個決策,卻有可能影響整個作業系統的銷售, 甚至影響產業的發展,當然不可不慎重考慮,然而在沒有足夠的情報, 老闆就不敢貿然下達命令,這也是為什麼老闆的緩慢決策, 會讓許多工程師急得跳腳的主因。 如果光靠工程師推動新產品、新技術,時間可能會拉得非常久,除非公司夠大, 不然公司可能還沒成功轉型之前,就已經陣亡了。 產品企畫的作用,也就在於加速整個新產品評估的流程,透過廣泛、客觀的資料收集, 加上有遠見的推論,提供老闆更充足的決策資料,在產業轉型尚未發生之前, 就有足夠下達決策的信心,並及早投入開發資源,當產業趨勢上升,市場話題充分, 公司馬上就有對應的商品或技術,因應市場挑戰。 產品改善提案雖然相對好做,仍然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規模的限定, 既然是改善計畫,如果提出一個過大的改善範圍,其實就已經是一個新產品了, 老闆很快就會陷入可能改變經營模式的風險,或是製程變動的成本影響,理想上, 最好是一次改變一個重大的項目,例如改善NB的天線,或者改善肥皂的某一個成分; 其次,注意改善後的相容性,有時候只是小幅度的修改,就會造成不相容的問題, 例如軟體開發,也許只是一個資料庫的連線方式改變, 但造成了先前版本完全無法使用,雖然改善了功能,卻造成售後服務的大問題; 最後是,改善的項目能不能以專利保護,有些改善的創意,可能是業界還沒有出現的, 如果產品企劃的敏感度夠,應該可以判別出,即便只有一點點改善, 但是能夠造成產業的震撼,如果評估機會可期,那事先進行專利審核, 等於站穩了位置,即便後來不過,也能夠塑造出一種公司具備技術領先的印象。 產品提案本身並不困難,創意到處都有,能不能說服老闆、投資者, 那又是另一個問題,因此將思維從說明產品市場多麼有潛力, 改成證明新產品如何可行,效果會比較顯著。 產品改善提案不如想像中那麼輕鬆,尤其是如果原有的商品仍然在市場銷售, 改善舊功能的同時,也必須慎重考慮新功能所造成的影響, 這樣可以避免更多問題發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41.63
文章代碼(AID): #1B6mK-yf (P_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