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誰是產品經理?

看板P_Management作者 (tony)時間14年前 (2009/11/21 20:14),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誰是產品經理? 這裡有篇文章吸引我的注意,內容提到"A CEO is a Chief Product Manager"; 另一篇文章,作者談論誰是合格的產品經理,並下了一個結論: 「給別人打工的產品經理永遠都無法合格;只有那些能夠掌握自己命運, 真正達到可以"處理、支配;管理、經營"產品的境界,才算是合格的產品經理。」 http://my-inner-voice.blogspot.com/2006/06/ceo-is-chief-product-manager.html http://www.hozin.com/Point/200908/Who-Is-Eligible-Product-Manager.html 我無意挑戰這個想法,甚至也有點同意,只是稍微再深入思考, 卻發現"總經理才是產品經理"的說法,其實充滿了簡化與推卸責任的意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許多總經理是業務背景出身 (這是另一個主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 這種情況下,擅長銷售技巧的總經理,顯然不是理想的產品經理, 但那不構成問題,為什麼?因為總經理不需要樣樣精通,最重要的反而是領導能力, 要有遠見、膽識、熱情與魄力,帶領組織勇敢走向康莊大道。 那為什麼我們會有想要CEO擔任產品經理的想法呢? 我們可以不可說,銷售總監也應該由總經理擔任?或總經理應該主導法律策略呢? 乍聽之下都很合理,但仔細推敲,不難發現,與其說大家期待一個萬能的總經理, 不如說大家都希望所有需要調配公司資源,協調部門間的工作,都由總經理來處理, 因為這樣,個別工作就不存在衝突的問題, 產品經理就不需要去面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如果用一個人來代表一個公司組織,總經理的職責就等同頭腦, 其他部門像是四肢或器官,資金就是食物,有人說企業文化是血液, 嗯~姑且這麼認定好了。 那麼頭腦負責思考,該怎麼活動,怎麼前進,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 以及應用工具或環境,讓生活維持穩定,更甚之創造豐富的價值。 應用類比的技巧,產品(實質貨品、服務、知識等)可說是一個人提供給社會或其他人, 換取對等利益的一種手法,回歸到早期的漁獵時代,住在海邊的漁民,撈捕魚獲, 跋山涉水到山區,和住在山區的獵人,交換動物的皮肉,取得更好的生活條件。 這裡的魚獲和動物皮肉,就是提供的商品,為什麼住在海邊的漁民, 會選擇提供魚獲而不是其他的東西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環境優勢, 容易取得並且易於培養的謀生技能,足以代代相傳的,就是漁獵的技術。 這個時期,頭腦要做的,就是思考環境的因素,並且設法運動身體,取得並熟練技能, 穩定獵取貨品以維持生活。 回到現代,由於環境複雜,社會體系龐大,要鉅細靡遺了解提供什麼商品, 才能讓組織維持穩定運作,變得非常困難,而且出現了高度風險, 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讓產品規劃成為一門分析導向的科學。 現代企業頭腦的工作,也因此必須要分工,而且非常細緻,總經理有權能夠掌握、 調配公司資源,卻可能無法了解整體環境的變遷,以及哪些資源容易取得, 因為存在這樣類型的工作,就需要由專業人士來處理,也就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收集、整理和分析產業的客觀條件,並且將可行方向提案出來, 做為給企業決策的依據,如此分工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有效發揮組織效率。 目前產品經理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市場或產業知識,而在沒有實質的權力, 能掌握與調配公司內部資源,去穩定和維持產品生命週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 理想上,產品經理負責思考產品該有的具體形式,透過田野調查和各種分析、 歸納技巧,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並規劃可行和效益最高的做法, 提供給決策者決定並交付實施。 然而現實是,企業都"順便"希望產品經理能繼續發展產品,指揮公司資源將產品實現。 想像一下,身體四肢的活動都是由頭腦下達命令,這個時候,突然變成頭腦不用下命令, 要四肢自行按照目標活動,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這時候,產品經理有點像是脊椎,依靠反射神經的刺激讓四肢活動, 雖然還是能夠產生一些反應,只是稱不上協調或者優雅。 這種權責不分的情況長久之後,逐漸大家就會開始期望,將下達命令的任務, 交還給實際有權力的人,也就是總經理,因為只有總經理有實權, 可以真正的指揮所有的部門。 然而,如同我們開始時提到的,業務銷售也牽涉相同的資源,生產製造也是, 難道總經理應該要下達所有的命令,讓每樣工作開始執行嗎?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人的頭腦是怎麼做的,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大多數的教科書將頭腦的作用分成數個區域,每個區域負責不同的反應, 例如嗅覺、味覺或者是視覺, 每個區域雖然都有連接,但是最主要的方式,是當外界刺激發生時, 負責作用的區域神經元會特別活化,大部分的情況,會在區域完成反應, 並將回應送回接觸到刺激的器官。 http://mmdays.com/2007/05/16/human_brain/ 產品經理可說是在延伸頭腦的工作,自成一個區域,目的在尋找該提供什麼商品, 因此產品經理會花很多時間在「思考」這個過程, 然而產業對產品經理要求除了找到對的方向外,還會要求必須對市場成敗負責。 由於負責這個條件,牽連到許多執行面的問題, 因此讓許多專案經理陷入生不如死的局面,也因為沒有實際的控制權, 當面臨執行面上的障礙,只能眼睜睜看著問題發生,也無力去改善, 結果主管怪罪到產品經理的規劃和分析能力不足,造成許多產品經理的績效低落, 更嚴重的問題是,企業營利遲遲無法提升,最後面臨倒閉的壓力。 常看到論壇有人抱怨,要找到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是很難事情,事實上, 要找到一個合格的總經理也很難,因為大眾普遍希望找到一個「銀彈」, 一個全能的經理人,從產業分析、產品規劃、發展執行,甚至到市場推銷都要會的全才, 有沒有這種全能型的高手呢?是有的,然而這種全才,要不是公司留不住, 要嘛就是過於強調個人能力,無法發揮組織戰力,而後出現後繼無力的現象, 當競爭對手穩住陣腳時,全才的經理人往往就被打得七葷八素。 Mr PM曾引用哈佛商業評論,在文章中談到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總經理」, 我比較認同這個說法,以結果論來說,提案的商品,能為企業帶來大筆的利潤, 就是非常優秀的經理人,只是從提案,到得到滿意的客戶,這個距離所要完成的工作, 非常的繁重,而且難以控制,因此我認為合格的產品經理,要有兩方面的素質, 一是關注產品的銷售成績,二是產品管理的內在技能。 http://mrpm.cc/?p=218 如果要說怎樣才能顯現真正的產品經理特質,有一個說法我認為相當不錯, 也非常建議給現職的產品經理, 那就是產品經理要有能力在產業的期刊或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思考的過程,都只是在腦海裡浮現構想, 旁人不知道具體的想法,也無法影響或打動其他人,由於寫作或發表的技巧, 相對許多人來說,有相當的難處,能夠熟練地將對產業的認知,產品的想法, 以文字顯示出來,這樣產品經理不僅在思考工夫上有相當的邏輯性, 在表達及影響力上,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畢竟產品是要公諸大眾,在公開報章雜誌上發表看法,應該不算太過分^^。 輕量級產品經理是一個產業變型的結果,在台灣約有八成的產品經理,從事的工作, 都屬於這個的範疇,因此我們必須重視。 簡單來說,決策者已經確定該提供什麼商品,該熟練哪種技能,剩下要做的, 就是將產品完成,提供給消費市場。 有些人會問,那為什麼不找專案經理就好了?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與專案經理比較,產品經理要做的偏向持續性的工作, 專案經理在一個時間內完工,就算結案了,然後等待下一新案子, 也就是有限時間內要「做」完任務。 但產品經理則不是,還是要去「想」,去思考如何持續追蹤產品的後續發展, 或者訓練行銷的工作該怎麼展開,必要時還要規劃下一代產品的規格。 好處是,不用負擔產品成敗責任;壞處是,缺乏立功和快速升遷的機會。 思考如何讓公司獲利,是一般認定總經理應該負責的工作, 大抵也是對的,然而老闆為了減輕負擔,會找來產品經理協助, 也是期望產品經理能補強總經理不了解市場的缺憾。 總經理如果能夠擔任產品經理,確實影響力十足, 很多事會很好處理,但也不代表因此就是合格的產品經理,現代企業的老闆, 要關注的事情太多、也太雜,過度深入產品管理工作,反而會減弱老闆的視野, 降低了領導力的功用。 如果透過總經理的兼任,能讓企業更容易成功,例如蘋果電腦, 我相信老闆主動就會將責任承接下來。 然而,現行的產業,不一定容許這麼做,因此產品經理的角色仍會存在, 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生存,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產品經理的定位, 認知到產品經理是由頭腦的延伸,並做為產品計畫的追蹤者, 將重心放在公司營利的方向上,替老闆思考如何讓公司的獲利, 產品經理的工作境界會往上提升,或許有朝一日可以找到更好的機會, 晉升到經營者的領域。 負責讓產品暢銷是產品經理的要務,能夠應用廣泛知識和技能達成目的, 就是在發揮產品經理的專業職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41.63

11/22 00:13, , 1F
倒數第二段,是非常好的小結
11/22 00:13, 1F

11/22 00:13, , 2F
決策權 的大小,理論上就是 總經理與產品經理的主要差異
11/22 00:13, 2F

11/22 00:43, , 3F
我覺得總經理主要還是在決定這個產品是否要發展下去 而
11/22 00:43, 3F

11/22 00:44, , 4F
產品經理則是要將負責的產品盡力發展對公司有利益的方向
11/22 00:44, 4F
文章代碼(AID): #1B1zcp9P (P_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