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僵局與詮釋》精神分析經典與延伸選讀

看板PSY作者 (Less is More)時間1年前 (2023/04/07 11:15), 1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vocus.cc/article/64252e6afd8978000122e1e4 正好心靈工坊這次邀請諮商心理師蘇俊濠(哈理斯 Harris), 擔任分析與治療主題書展客座店長,其選書和推薦理由,值得看看 這書展還有導讀講座,也可自行參考,與大家分享~ ==== 選書思路:從嚴格到彈性,打開暢遊精神分析的心眼 從第一次閱讀佛洛伊德的作品時,我就知道未來一定會步上這份志業。 也許如此,在心理治療的工作上我對自身的要求總是無比嚴格。 是在日後,我才發現這份嚴格好壞參半: 壞的是,妨礙了一些較直覺、更自然的重要事情發生; 好的是,教我必須全心全力找出新的方式去理解身後及眼望的種種。 簡單談談我走過的路。 過去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的訓練, 我主要學習傳統佛洛伊德及克萊恩學派的精神分析治療, 踏著思考與感受的慢板,追求理論上的理想。 但隨著正式執業,在診所遇見的案主類型越來越多, 臨床經驗的累積迫使我覺悟到「理論/技術」導向總是要求案主配合治療師, 然而,更有感的療效是來自治療師按案主的「自體狀態」去調整自身回應的方式與態度。 再進一步,是思考到自身「主體性」的問題, 即我本人(所抱持的學理、立場、人格特質等)如何參與、影響、互動、 促發每一起成功或失敗的治療。 也許我一路從傳統的精神分析,跟隨經驗與直覺, 今天走到自體心理學及關係學派、同時又涵納傳統的多元宇宙中。 而未來還會去哪裡?我不知道,但感覺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說: 「真正重要的事,得用心去看見!」 本次選書從《僵局與詮釋》作為起點, 那是我實習受訓時為了解困難個案並與他們工作的重要參考之一, 我另外挑選了六本作為值得沿路閱讀的方向, 從學派大師到學派間的對話、再到治療師與案主之間的情感共振。 在治療技術層面,那是從嚴格到彈性的變遷,而彈性非但不代表不嚴謹, 卻是體現了精神分析是多麼謹慎地看待「人」本身。 蘇俊濠(哈理斯 Harris) 諮商心理師 2023年3月30日 ==== 店長選書: ‧ 《僵局與詮釋:精神病、邊緣人格及精神官能症之精神分析治療》 赫伯特‧羅森費爾德(Herbert A. Rosenfeld) 要如何跟有嚴重精神病理的案主進行心理治療,是一個大哉問。 但在治療之前,也許要先「聽懂」他們想表達些什麼, 並了解其「心智」是怎樣獨特地運作, 才能讓治療師在僵局中作出適切的「回應」。 本書以理論與實例提供明確的治療步驟, 讓醫病雙方都看到希望。 ‧ 《嫉羨和感恩》 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 羅森費爾德的理論與臨床操作,師承自其分析師梅蘭妮‧克萊恩。 本書集結了克萊恩晚期的重要發表, 對諸如全能感(omnipotence)及嫉羨之情(envy)等 是如何在個體心智中運作並引發的精神病理, 有著精彩又獨到的見解。 ‧ 《閱讀克萊恩》 瑪格麗特‧羅斯汀(Margaret Rustin)、 麥克‧羅斯汀(Michael Rustin) 梅蘭妮‧克萊恩的文字風格 對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療工作者的入門其實並不友善, 但藉由主題式地對克萊恩的原著作選讀、解析、伸延, 本書提供一般讀者以及學者一條有效釐清克萊恩學說的路徑。 ‧ 《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史帝芬.米契爾(Stephen A. Mitchell)、 瑪格麗特.布萊克(Margaret J. Black) 精神分析自佛洛伊德逝世後已發展近一百年, 各國發展出獨特的理論與臨床樣貌。 本書作者為「關係學派」的先驅,他以盡可能客觀的方式, 介紹包含梅蘭妮‧克萊恩外的各學派要旨與彼此間的爭議, 成為讀者隨喜好向各個學派啟航前的必備說明書。 ‧ 《三種和多種自體:佛洛伊德、克萊恩、寇哈特,或榮格,與其他共論證》 劉慧卿 本書為台灣難得一見,由自體心理學專家劉慧卿醫師所著的論文集。 論及主題甚廣,包括攻擊本能、女性自體、自體的宗教經驗等。 各章之內與之間都構築著學派間的對話, 作者的思辨歷程有如紅酒般, 值得想研究各派學說的讀者慢慢品嚐。 ‧ 《體驗的世界:精神分析的哲學和臨床雙維度》 羅伯‧史托羅洛(Robert D. Stolorow)、 喬治‧艾特伍(George E. Atwood)、 唐娜‧奧蘭治(Donna M. Orange) 我之所以為我,是源於有他者的差異對照; 你以為的自給式安全感,是有某人或某環境在外給你照料。 「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概念 從根本改變了思考人存在的方式: 人不再是孤立的心靈,而是身處具脈絡及動態的關係系統中。 本書的現象學語言看似讓人有距離,但所欲傳達的卻是情感的重要性。 ‧ 《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的關係性革命:趨向二人心理學的典範轉移》 史蒂芬‧庫查克(Steven Kuchuck) 精神分析花了近百年的時間去談個案那一端, 現在是時候回頭檢視治療師自身的種種, 是如何參與至這場「共構」(co-construct)的關係之中。 本書應算是台灣第一本「關係取向」的譯作, 屬於易讀的入門手冊。 我個人很喜歡,亦致力實踐這麼具「人性」的工作模式。 ==== 講題:從破局到穩局,導讀《僵局與詮釋》──日常生活到病理世界的自戀使用手冊 主講:蘇俊濠(諮商心理師,經營 FB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主題簡介】 當心理治療來到一方不理解對方、一方受不了對方的局面, 我們有否重新勘誤的勇氣? 抑或者,在還能說點什麼以回穩彼此狀態的時候, 治療師該如何觀察、思考與回應被強烈情緒主導的治療關係? 本次講座,蘇俊濠諮商心理師(哈理斯 Harris) 將針對羅森費爾德(Herbert Rosenfeld)的《僵局與詮釋》 作出自戀性的導讀,透過重點整理與實務示例, 由淺入深地呈現「摧毀式自戀」及「精神病式移情」概念所涉及的理論與臨床樣貌。 最後,他藉由當代精神分析的觀點對本書作出「再詮釋」, 讓我們對羅森費爾德筆下的「僵局」與「詮釋」擁有破框的理解, 而這理解,可以從體察我們自己內在的自戀性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9.220.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680837329.A.273.html ※ 編輯: hope39 (61.219.220.37 臺灣), 04/07/2023 12:06:08
文章代碼(AID): #1aBuhH9p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