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 史金納討厭小孩子嗎?

看板PSY作者 (堯堯)時間10年前 (2013/11/27 21:28), 編輯推噓2(2012)
留言1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史金納請問說: 如果在燒掉自己孩子還是自己的書籍之間做選擇的話 我願意先燒掉自己的孩子 為什麼? 史金納寧願燒掉他的女兒 也都不肯燒掉他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 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20.71

11/27 23:21, , 1F
看起來很多人都對Skinner以訛傳訛 請找
11/27 23:21, 1F

11/27 23:21, , 2F
打開史金納的箱子 這本書來看
11/27 23:21, 2F

11/28 11:21, , 3F
推這本書 看完對心理學有很多新的認識
11/28 11:21, 3F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30837 購買本書之前我原本是期待看到一本理性化的心理學書籍,但收到書之後看不到三分之一就覺得大失所望。 本書中討論了十個心理學實驗,作者對每個研究者都做了頗為詳細且不必要的生平簡敘,而且敘述方式相當的主觀與情緒化。我認為一本科學書籍最忌諱的就是作者太主觀與情緒化,這點實在讓我難以忍受。 舉個例子,第六章的實驗研究者哈洛,作者形容:「哈洛一生中多次憂鬱症發作,或可從他童年略窺端倪。小鎮漫長難熬的冬天,一望無際的平地,白天短暫,下午四點一過,天色就暗了,讓人不憂鬱也難。」 我看到這種描述時實在是很想撕爛本書,這位作者蘿倫又不認識實驗者哈洛,憑什麼隨便亂猜測哈洛的憂鬱症原因。再說,哈洛有沒有憂鬱症跟本書的內容以及他的實驗又有何關。 像這樣的敘述幾乎佔了每一章的百分之五十,簡單說,就是作者廢話連篇。更讓我無法忍受的是,作者顯然剛生第一個小孩沒幾年,是個女兒,書中不時提到她女兒如何如何,讓人懷疑她在撰寫本書時究竟記不記得她寫書的初衷。 本書作者也許\很適合替他人寫傳記或當記者,寫一些充滿情緒化的東西比較適合她,至於科學類書籍,我只能說,只要是她寫的我都不會再看了。 ※ 編輯: geofran 來自: 118.168.73.90 (11/29 22:38)

11/30 22:20, , 4F
擔心的話,可以去借來看看
11/30 22:20, 4F

11/30 22:22, , 5F
盡信書不如無書,好壞應該要由你自己來判斷
11/30 22:22, 5F

12/01 10:31, , 6F
原po您請先息怒 這本書本來就是歸類在勵志類書籍 並非科普類
12/01 10:31, 6F

12/01 10:32, , 7F
也許是這個誤會才導致您覺得跟期待落差太大吧
12/01 10:32, 7F

12/01 10:34, , 8F
他那段話是博客來另外一位讀者的書評啦 xD
12/01 10:34, 8F

12/01 10:37, , 9F
哈 原來如此XD
12/01 10:37, 9F

12/04 09:45, , 10F
我不認為作者的生平 歷史背景是不重要的
12/04 09:45, 10F

12/04 09:47, , 11F
每個心理學家與理論的發展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係
12/04 09:47, 11F

12/04 09:47, , 12F
比如說電擊實驗與世界大戰有關 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又與
12/04 09:47, 12F

12/04 09:48, , 13F
電腦科技發展有關 我不知道史金納說燒掉自己女兒那句話
12/04 09:48, 13F

12/04 09:49, , 14F
是哪來的 我只知道很多人妖魔化了behaviorism的學家
12/04 09:49, 14F
文章代碼(AID): #1IbVDYxp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