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北市公會對「專科能力認證」的說明函

看板PSY作者 (偽台北人)時間14年前 (2010/04/19 23: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事由: 關於有會員反應,本會推動「專科能力認證」而擔心發展成「證照化」後所產生的效 應與疑慮,在此,公會特別聲名:「專科能力認證,是指會員在參加完一系列主題性繼續 教育後,所頒發的證明書而已。而不是一種執照制度,去規定每個人都要再參加此類證照 考試,它更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請會員放心」。以下先列點說明如下。公會也 會在5 月1 日年會當天下午的論壇中,舉辦此議題的對話討論,邀請各位會員在論壇當天 能踴躍參與、共同討論,澄清疑慮,甚至提供寶貴意見。 說明: 根據會員所提出的疑慮,主要分列兩點: Q1:「專業認證證書」是「執照」嗎?公會所頒授的「專科能力的證書」定位如何? 「專科能力的證書」是學會、公會等民間團體自行辦理;「執照」是法令層次,是公 部門的制度,具有強制性和排他性。「專科能力認證」的定位與緣起,可以參考刊載於本 會50 期通訊,由本會專科能力與課程認證委員會候主任南隆的文章(請見附件一)。同時 也提供刊載於本會51 期通訊,「醫療健康心理諮商專科能力證書」(與癒心鄉合辦)授證 典禮以及醫療諮商訓練的重要性相關文章,給各位會員參考(請見附件二)。 公會之所以要推動專科能力認證,主要是秉持「專業分工」的概念,作為繼續教育中 選擇的方向,就如目前各政府或專業協會,一套課程訓練完後授與證明,並沒有要走向具 有法律約束力的「專業認證」,這是北市公會理監事們的共同看法,也因此成立 「專證會」,也獲得各領域專家的支持並同意擔任召集人來規劃此訓練課程。例如:像性 侵害、家暴、慢性化紅斑性狼瘡、墮胎困擾等特殊領域的個案,除非讓一個心理師有較充 分或完整的訓練,否則心理師可能不太有自信接案且對個案也不太合乎倫理,這些議題和 諮商中常見的人際關係、自我探索、生涯規劃等全科教育的確是不太一樣。因為心理諮商 所三年的訓練,扣掉論文、研究法領域、心理師考試領域、專業實習,其實已經沒有空間 可以再開設額外的課程或訓練了,研究生更沒有多餘時間、體力在特殊領域上下充足功夫 了!可是畢了業、考上執照後,諮商心理師是專業的醫事人員,個案的問題可是多元的、 特殊的、而且是支付費用來的。 當然,如果是這領域資深經歷、工作已久的專業心理師,個案一打聽就可以找到這位 有名的心理師了;可是一些新會員、年輕的心理師,個案打聽不到,心理師也不敢接這些 個案,總不能,經常告訴案主這個議題我不熟,轉介給有專長的心理師?或自己接,然後 做中學?慢慢督導?慢慢看書(這其中除了辛苦,還有倫理的為難)。 反觀,目前會員專業成長的方式,如自修、督導、參加工作坊、繼續教育,一方面太 零碎了、缺乏連慣性;二來加總起來的金錢與時間花費絕對高於「專科能力訓練」。目前 公會辦理的繼續教育有兩類,一類是依會員需求開設,主題不一定;另一類則是目前所推 的「專科能力」的主題性繼續教育。會員仍然可以選擇參加那一類或者同時參加。 Q2:某些基金會已經自行舉辦「某類諮商教育課程」並自行發「證書」了,為什麼還要「 公會」來「背書」呢? 「各類專科能力與課程認證作業辦法」,當時由公會邀請此特殊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制訂 ,他們發現:在推動專科能力訓練時,深刻體會必需透過聯合講授、實習、督導與考核的 訓練,才能讓進入此領域的心理師面對實務挑戰,也會較有專業信心,這個證書也才有公 信力。如果由各相關協會直接主辦與授證,反而無法去確認那些品質,因為那不只是一場 繼續教育而已,務必要包括上課、實習、督導與考核,才能算數,日後也會有此類的繼續 教育繼續進行,這樣公會才願意背書,也才能給民眾和心理師信心。 所以,相關協會如果願意做到這些標準,甚至比公會的更嚴謹,我們更是樂觀其成。 目前公會透過相關協會合作,一方面他們已經有此領域相關經驗、實習場域與講師群,二 方面也是建教合作,促進公會和相關諮商所的互惠關係。 作為公會的幹部們,我們都非常關切於職場的發展,關切於如何協助會員們更有競爭 力(註:諮商心理師已經通貨膨脹了,心理師的就業問題可能會逐漸浮現;因為並不是所 有人都有機會到大專院校工作,愈來愈多人會進入社區或醫療進行諮商工作,可是個案的 問題與所需專業能力,真的不一樣!),如透過鼓勵會員演講、上電台、繼續教育、爭取 工作舞台、授與專科能力證書等等,其實目的就是這麼單純!特此澄清說明,還望各位會 員瞭解。 上述的說明如果還是讓各位會員有不清楚或疑慮之處,也歡迎各位會員能踴躍參加 5月1日年會當天下午的論壇,讓這個議題可以得到更多的對話與意見討論,希望能結晶出 更適合的繼續教育制度。 理事長黃政昌暨全體理監事 敬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33.204
文章代碼(AID): #1Bp7d_mE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