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 102-1第二次社課記錄

看板PHY-service作者 (syuan)時間10年前 (2013/11/30 21:1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主題:OTC:非處方用藥 主持:朱柏穎 講師:B00鄭芷寧 學姐 紀錄:游涵喻、蔡鎮安 校稿:B00鄭芷寧 學姐 資料來源:鄭芷寧學姐的PPT 社課紀錄: Outline Introduction:本周社課內容為OTC的介紹、特點、分類、注意事項和常見藥物。對於常見藥物又分成制酸劑、軟便劑、止瀉藥物和鎮痛劑四類來做介紹。經過這次社課,期望社員能對於OTC能更進一步了解,為未來的藥師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石。 目錄 1. 定義 2. 特點 3. 分類 4. 購用OTC藥品的注意事項 5. 常見OTC藥物 (1) 制酸劑 (2) 軟便劑 (3) 止瀉藥物 (4) 鎮痛劑 OTC 是什麼? Over-the-counter (OTC) drugs 非處方用藥 OTC 全名是 over-the-counter drug 是指放在櫃台上的藥,不需經由醫生開處方,就可以直接購買,也就是中文的非處方用藥。 定義 : 為了達到診斷、自我治療、自我保健的目的,無需醫師處方,即可在藥店自行購買,能自我閱讀說明書上的有關藥品的用藥方法,並能正確使用的安全有效藥品。 非處方藥具如下特點: 1. 使用時不需醫藥人員監督、指導。 2. 按標籤或說明書的指導使用,說明文字通俗易懂。 (OTC藥品說明書語言、文字要通俗化 ,OTC藥品說明書直接面向患者。因而其語言通俗化是必要的,用量項下用“g”、“mg”、“ml”表示用量有些使人不理解,應該具體到服用多少粒、片、包、格。) 3. 適應症是病人能自我作出診斷的疾病,藥品起效迅速,療效確切,能使患者清楚的感受得到。 4. 有助於療效,促進健康,且在不良條件下儲存仍保持穩定。 5. 不含毒和成癮成分,副作用低,不易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 國內非處方藥包括「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以下簡稱指示藥)、「成藥」與「固有成方製劑」。其中指示藥需經醫師藥師與藥劑生指示使用;成藥由於作用緩和,使用簡便,民眾可不需醫師指示即可購買使用;而固有成方製劑是指,我國固有醫藥習慣使用,具有療效之中藥處方,並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選定公佈者。 處方藥是需要經過醫師診斷甚至進一步檢查身體狀況之後,才能決定是否要使用,而某些處方藥在服用之後,也需要監測藥物在體內的含量,以防藥物在體內蓄積,而使得毒性上升;除此之外,處方藥所引起的某些副作用,可能是需要其他的處方藥來緩解的,在安全上需要更密切把關患者的使用,所以這類藥品歸類成處方藥。使用此類藥品須遵照醫囑,並按時服用,病情才得以控制。 ▽處方藥包裝外會註明由醫師處方使用 指示藥可以經由醫師或者藥師、藥劑生指示之後服用,由規定上來看,不難了解指示藥相較於處方藥的安全性較高,所以藥師、藥劑生也可以用指示藥來幫助患者減緩身體的不適。但並不是說,指示藥就沒有危險性,並沒有任何藥品是絕對安全的!只是指示藥使用後,不必像處方藥更進一步需要去監測藥品濃度,而且指示藥的副作用也可能比較輕微,或者停止使用指示藥之後,副作用也會隨之消失,所以這類藥品歸類為指示藥。 成藥是這幾項藥品分類中,安全性最高的一類,主要是因為作用緩和、無積蓄性、耐久儲存、使用簡便,且經過長時間民眾使用下來,沒有發現危害人體之強烈副作用,所以不需要醫師或者藥師指示,民眾可自行使用以改善身體之不適,但服用之後,如果症狀還是沒改善或者造成身體更不舒服仍要就醫治療。 ★1:成藥又分為甲類成藥以及乙類成藥,兩者販售的條件不一樣喔! 甲類成藥:販售的店家需領有藥商許可證才可以販售,大部分藥局有藥商許可證 乙類成藥:販售的店家不需領有藥商許可證就可以販售,所以幾乎所有的店家都可以販賣 ★2:常見甲、乙類成藥品名 甲類成藥:撒隆巴斯 乙類成藥:綠油精 圖:成藥、指示藥、處方藥的比較。 購用OTC藥品的注意事項 要正確使用OTC藥品,必須做到: 1. 正確自我判斷:消費者對自己的癥狀應做正確的自我判斷(但是連醫生都會判斷錯了,所以如果久吃不好,一定要去大醫院看醫生。) 2. 正確選用藥品:應查看OTC藥品手冊中有關藥品的適應證介紹,或者向醫師、藥師咨詢,正確挑選適宜的藥品 3. 查看外包裝:藥品外包裝盒上應有藥品名、適應證、批準文號、註冊商標、生產廠家等,不要買“三無”產品,不要買包裝破損,或者封口已被開過的藥品(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第一次看仿單,是因為當初被長痘痘的症狀困擾,而去看婦產科,結果沒想到醫生居然開避孕藥,在無奈和好其心驅使下,去看仿單,仿單上面有一大半都是副作用,看完非常無奈,不過到最後真的有效,也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4. 詳細閱讀說明書:用藥不可超量或過久服用,若有所列禁忌證,不能冒然應用,應向醫師、藥師咨詢 5. 使用OTC藥品進行自我治療段時間(一般3天)后,如癥狀未見減輕或緩解,應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6. 妥善保管好藥品,切勿混用,勿放于小兒可觸及之處,以免小兒誤服。 這些藥物大致包括以下4類: 制酸劑 制酸劑用於胸口灼熱、消化不良等因胃酸分泌過多造成的症狀,一般有五種: 1. 碳酸納,高血壓或限鹽者應避免。 2. 碳酸鈣,會造成便秘。 3. 鋁為主的制酸劑,制酸的效果慢,也會造成便秘。 4. 氧化鎂類,可能導致腹瀉。 5. 鋁鎂制劑,複方,比較不會造成便秘或腹瀉等情形。 注意事項: 應找出胸口灼熱、消化不良的病因,而非一直服用制酸劑;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諮詢您的家庭醫師或藥師關於制酸劑的使用是否有藥物交互作用;如果您有肝、腎疾病,使用這些藥物則需更加小心,因為可能會有藥物代謝與電解質平衡的問題。 軟便劑 糞便形成劑─ 這類藥物大都是由植物製取如車前子(psyllium),或是人工合成所製,是消化道不吸收的纖維質。藉由它們在腸道會吸附水份而膨脹,進而增加腸道糞便的體積與重量。腸道糞便的增加可刺激腸道的運動使其蠕動速度加快。另外,蠕動速度加快使糞便中的水分不至於全被大腸吸收,以致變乾變硬。這類藥物通常在服用12至24小時後方有作用,數日之後才能達到最佳療效。但須注意它們有些會釋出鈣或鈉離子,須注意其禁忌症。使用這類藥物一定要配合飲用大杯的水(30+0 cc以上)。如未服用足量的水,可能會引起食道或腸道阻塞。它們使用後也易有腹脹感。 刺激性瀉劑─ 這類瀉劑是最廣為使用,也是被誤用最多的瀉劑。它直接刺激腸粘膜或腸內神經叢,使腸蠕動增加,達到瀉下作用。因為這類藥物便宜,作用快,有許多屬於非處方用藥,取得方便,大多數人也誤以為其作用僅在增加腸道蠕動,而忽略其對腸黏膜的刺激性與副作用,與造成藥物依賴的可能。 蒽醌(Anthraquinones)類─ 這類藥物有蘆薈(aloe)、美鼠李(cascara sagrada)、鼠李(frangula)、和番瀉葉(senna)等。它們都是植物的萃取物,作用在服用約6到12小時後不等,從強到弱都有。其主要作用在空腸與大腸,影響鈉離子吸收,刺激水分與電解質的分泌,而導致腹瀉。 栓劑 注意事項: 便秘的治療應從飲食著手,突然的便秘或解便習慣改變,應請教醫師並安排適當檢查,過度使用瀉劑會導致大腸張力與感覺下降,導致瀉劑依賴,不使用就解不出來。如果必須長期使用,應該優先使用促進糞便形成的軟便劑。 止瀉藥物 (1)蠕動抑制劑:成藥易蒙停(Imodium)和含有抗膽鹼(Anticholinergics)成分的藥物可減緩腸胃蠕動。但若出現便血、高燒、腹脹等嚴重症狀,有腸阻塞病史,以及兒童都不可服用。 (2)吸附劑:成藥舒腹達(Smecta)和含有白陶土果膠(Kaolin-pectin)成分的藥物都可吸附細菌和毒素,並將其排出體外,並可保護腸胃道黏膜。服用時偶爾出現便祕等副作用,減少劑量即可改善。 (3)益生菌(Probiotics)類:如表飛鳴等活菌製成的食品,可改善人體腸道內的菌落,臨床初步證實對胃腸疾病有效,作用時間長,做為腹瀉後的保養較適合。 注意事項: 腹瀉有助排除感染物,因此在前24小時不建議使用止瀉劑。應謹慎使用止瀉劑,如果要用,則要持續使用足夠藥劑至止瀉,之後應考慮停止使用以免便秘,腹瀉時要注意水分補充,以避免脫水。 止痛藥 市面上有幾十種止痛藥可以在藥房買到,它們大致分成3類: 1. Acetaminophen類,如普拿疼、速定、普拿疼加強錠等都是以acetaminophen為主的,配合其他如咖啡因所製成的複方藥劑,這類藥物有良好的止痛、退燒效果,但是沒有抗發炎的作用,它們比較少有胃腸方面的副作用,但是使用量大可能對肝、腎造成負擔。 2. Aspirin (阿斯匹靈) 類,這類藥物具有鎮痛、解熱與抗發炎作用,部分人使用會有皮疹、水腫等過敏反應,胃腸不適與出血的情況在長期服用者需注意。 3. Ibuprofen類,這類藥物也具有鎮痛、解熱與抗發炎作用,它的副作用與阿斯匹靈類似。 胃不好 挑乙醯胺酚 適合:胃不好、腎不好、沒發燒也沒喉嚨發炎的人吃。 乙醯胺酚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感冒藥成分,產品如普拿疼、大正感冒膠囊、康特靈膠囊等。主要作用是解熱陣痛,但不能抑制發炎,所以有發燒、喉嚨發炎情況時吃此類藥無明顯作用。 注意:何一成醫師表示乙醯胺酚成分較不傷胃,也較不傷腎,但較傷肝,所以肝不好的人不建議吃。 肝不好 挑布洛芬 適合:肝不好、發燒或喉嚨發炎疼痛、鼻塞流鼻水、口腔內破皮的人。 除乙醯胺酚,歐美國家也很常使用另一種成分布洛芬(Ibuprofen),有抗發炎、解熱陣痛作用。何一成醫師解釋,布洛芬成分較刺激腸胃,所以不要空腹時吞服,不過因為此成分影響肝臟的程度較小,所以肝不好的人或可選用,但仍建議先給醫師診斷。 注意:會影響肝、腎功能,但相較於阿斯匹靈和乙醯胺酚來說影響較小。胃不好的人不可空腹吃。 阿斯匹靈類副作用強 何一成醫師說明,阿斯匹靈類成分現在已不建議使用在感冒病人身上,因為易有雷氏症候群發生,患者會嚴重嘔吐、抽筋、昏迷等,尤其是2歲以下的小孩,更要注意。而且,阿斯匹靈類成分對肝、腎、胃的刺激都比較大,目前市售感冒藥中仍有部分產品含阿斯匹靈類(如圖),建議感冒時若肝、腎、胃功能不好者不要選用;肝、腎、胃功能健全者若懷疑為流感時也不建議用。 阿斯匹靈類成分名稱為鄰乙氧苯甲酸胺Ethenzamide或乙氧基苯醯胺Ethoxybenzamide。 注意事項: 不明原因的頭痛、身體部位疼痛、發燒,應該尋求醫生的專業診斷,而非使用這些鎮痛解 熱藥物。有相當比率的人,對這類藥物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因此使用時必須了解其 成分與可能的副作用。 下一次社課:9/24 主題:食品安全1:一般食品概論 主持:朱柏穎 講師:B98趙錫鈞 學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38.138

11/30 22:04, , 1F
未看先推XD
11/30 22:04, 1F
※ 編輯: syuan441 來自: 114.45.138.138 (12/01 00:30)
文章代碼(AID): #1IcUIRBM (PHY-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