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小上海~~東吉

看板PH-sea作者 (一天到晚溺斃的魚)時間18年前 (2005/12/27 08:54),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澎湖時報 曾經人稱小上海 歷盡滄桑一東吉 [2005/12/27] 前言:曾有「小上海」之稱的澎湖離島東吉嶼,曾經是擁有三千人定居的繁華盛島,如今這個小島全島只有二十幾個人居住,平時甚少人前往,不過,東吉之美實讓人過眼不忘,雖然曾有許多不平凡的歷史情結,現今仍保有最古樸純靜的海島風情和映象。  位於台澎海道重要據點的東吉離島,由於轄控大陸出入台灣海運門戶,戰略位置相當 重要,自古即是台澎海運貿易的轉運站,曾繁華一時,有「小上海」之稱,日據時代為 確保台澎佔領權,分別在島上南北端興建營舍及燈塔,並屯兵駐所,加強防禦工事,扼 控鄰近黑水溝海域,成為台澎間第一道海上屏障,過往商船、貨船一目瞭然。  東吉村位於台灣海峽南部,為望安鄉最東的島嶼,狀如女人雨靴,因位處偏遠,謀生 困難,島上人口外流嚴重,目前戶籍人口僅剩二百四十人左右,而東吉島實際居住之人 口約為二、三十人,且大都以老人為主,村落聚集在港東附近,居民多以捕魚為生。  東吉島上仍保留完整的日軍營舍,以玄武岩砌成的營舍、圍牆、瞭望台、爐灶等設施 ,仍清楚可辨識,與東吉燈塔遙遙相對,成為東吉著名的地標,由於罕無人跡,目前淪 為羊群放牧處所。  東吉島西北側有「鋤頭嶼」,西約距三浬則為「西吉島」,原有人居住,目前已成無 人島。居民於東吉島上放牧羊群,現尚約有百餘頭羊隻,爬上山坡亦可見到黑白相間的 羊群在山坡上低頭吃草。從北方山頭俯眺,紅瓦白牆的古厝配以碧綠青草,脫俗的寧靜 及自然的風貌,景色怡人幽雅。  東吉島之西南方有座「虎島」,因為建造碼頭而破壞了老虎之造型,而在其肩上之虎 子依稀可見﹔在島之南方有座「虎頭山」﹔北方有座「八卦山」﹔燈塔之左方有一大片 平原,稱為「拋船灣」,站在高處向其眺望,一望無際的平原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俗世 之塵囂。,澈見底的海水,白色浪漫的貝殼沙灘,特異的玄武岩奇景,一望無際的清翠 草原和醉人的金色夕陽。  澎湖的離島中,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是北邊的吉貝,東吉因為少為人知,因此得以保存 原貌,這也是東吉最吸引人的地方,東吉為什麼會有一段繁榮的過去,這與他的地理位 置有很大的關係。居民說,因為有一個天然的山頭,好像畚箕一樣,東北風,冬天跟夏 天都可以有避風的地方。  居民表示,民國初年的時候,人們稱東吉為小上海,人潮最多的時候聽說有三千九百 多人,造成一個好像風花雪月的場所,包括聽說有很多酒店、飯店、旅館,各行各業都 在那裡,而且都是名流紳士,想要到台灣做生意的人,一些大戶人家,都會在這裡休息 。  東吉島在海峽中所扮演的角色,從這座黑白相間的東吉燈塔可以窺知一二,東吉燈塔 位於島的北方,是東吉的重要地標與景點,財政部關稅局有專人二十四小時駐守,指引 台澎海道間的船隻往來。  由於東吉嶼附近海域暗流險潮密布,海難事故頻傳,日本進據台灣後,便於明治四十 四年(西元一九一一)在東吉嶼建造了繼目斗嶼燈塔後,日人在澎湖群島所興建的第二 座燈塔。民國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三七),為加強維護船隻航行安全,日人將原有鐵造 燈塔拆除,重新改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身改漆為黑白相間條紋,並將原先使用的五 等電石白色閃光燈,改為三等旋轉式透鏡煤油白熱燈,每十二秒閃光一次,於民國二十 八年(西元一九三八)完工。  除了燈塔,東吉島上還留下不少日據時代的珍貴遺跡,在東吉島的草原上,可以看到 一排排的石堆壘,當地人叫他小萬里長城,從空中看去,石堆將東吉草原做了方塊狀的 分割,有人於是給它翡翠豆腐的美稱。  據老一輩的居民說,這些石堆是日本人下令東吉居民,從海邊撿拾珊瑚礁或玄武岩等 石材所建成的,每一個人都要做一段,不分男女,出生都要做一段,做這邊是為了避風 的,種番薯不能被風損害到,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成了躲避掃射之用。  東吉島是由堅硬的火山玄武岩所構成,因此島上大樹不多,這些枝節橫生的銀合歡, 就成了島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東吉的銀合歡步道,是十分特別的景觀,走在裡面彷彿 走入迷宮一般有趣。  東吉是澎湖群島中,魚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加上沒有人工的污染,因此常常吸引 釣客雇船來此進行海釣,在鬼斧神工的柱狀玄武岩的襯托下進行海釣,那種與大自然合 而為一的滿足感,不斷吸引釣客前來冒險一試。  由於海峽兩岸的隔絕,與遠洋漁業的開發,使得東吉不再擁有過去的優勢,許多東吉 人選擇離鄉到台灣發展,一個曾經擁有三千人的繁榮小島,島上民家除了三合院建築, 還有近十座日式洋樓。如今人口外流嚴重,原本美麗的建築十倒九傾,除了員警、海巡 隊員、氣象站及燈塔工作人員之外,只剩下二十多個老人還孤守在這座遙遠的島嶼。由 於離島交通不便,醫療也不足,一般東吉人都會在家裡準備棺材,以備不時之需。  因為僻處一隅,島上居民與台灣台南的來往反而比澎湖本島來得密切。早年東吉島民 一有漁獲,就送到台南販售,然後再買辦家居日用品回東吉,長期接觸府城文化關係, 島上的婦女穿洋裝、抹粉,打扮得比馬公婦女時髦,所以澎湖有一句「東吉查某、西吉 菜脯」的諺語,除了道出東吉島的富庶,也相對指另一座西吉島的貧脊。  在日據時代,東吉海域曾是日本人水產捕撈的大本營,上萬斤的漁獲漁船裝也裝不完 ,「人聰明,魚沒,都被人捉光光」東吉老船長的一句台語諺語,道盡了東吉海域的處 境,在全盛時期島上人口曾高達二、三千人,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曾設有國中 、小學、衛生所, 如今只剩下二、三十個老村民不忍遷離故鄉,空蕩蕩的漁港、荒蕪的 梯田,只留下了過往繁華的歷史回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59.166

12/27 11:19, , 1F
台南安平有直接開到東吉的海釣船 船主還是東吉人呢
12/27 11:19, 1F

12/27 15:11, , 2F
站在現在的東吉嶼...真難想像往日的繁榮
12/27 15:11, 2F

12/27 15:41, , 3F
現在的東吉只剩下老人和羊 還有過去繁華的痕跡了....
12/27 15:41, 3F

12/28 16:47, , 4F
很像日劇[琉璃之島]..
12/28 16:47, 4F
文章代碼(AID): #13i93QQk (PH-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