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全漢 CMT580 簡約設計機殼 微裝機

看板PC_Shopping作者 (喔賣)時間1年前 (2023/03/02 00:11), 1年前編輯推噓8(805)
留言13則, 9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無廣告版 https://ohmy-bear.blogspot.com/2023/02/cmt580w.html 最近我朋友說想組電腦...這可是他時隔9年的組新機啊! 從他挑的配備裡面,看來看去觀眾可能還有新鮮感的,就是本篇的全漢 CMT580W 機殼! https://i.imgur.com/mCAwGuV.jpg
朋友組裝電腦的機殼需求:簡約好看、散熱能力通關、價格不要太高,最終看上全漢這款 CMT580機殼,採用電源供應器前置,進而降低整體高度的架構,外型簡約,符合朋友的審 美,就決定是他啦! 今天的機殼文章就是在朋友家邊開箱邊裝機,只能說他家既明亮背景又乾淨,真適合拍照 啊! CMT580採用牛皮紙色紙箱包裝,正面展示外型跟型號,背面則是拆解爆炸圖。 https://i.imgur.com/JrrFbu1.jpg
https://i.imgur.com/k1NRUah.jpg
重點規格部分大概摘錄如下: 尺寸:深45cm寬22cm高40.8cm 板材及厚度:0.8mm SPCC鋼板 主機板支援:E-ATX、ATX、M-ATX、Mini-ITX 硬碟支援:3.5"最多2個,2.5"最多4個 冷排支援:上280/360mm、下280/360mm 顯示卡長度:33.5cm 散熱器高度:16cm 電源長度:17cm ATX (內部電源線為10A,1200W電源請注意負載狀況) 標配風扇:12cm*4 (3P DC控轉) 因為CMT580對電源長度、散熱器高度及顯示卡長度的限制較多,個人認為這機殼應該主要 面向中階或微偏高階的硬體使用者。 首先是必備的45度角拍攝,CMT580提供黑白兩色可選,本次開箱的是白色版的CMT580W, 不過側邊只有玻璃側板一種選擇。 https://i.imgur.com/6FU0x7U.jpg
機殼前面板及頂蓋採用雷射打孔工藝,全漢稱兼具美觀及防塵效果,所以內部無附濾網。 https://i.imgur.com/hs5xz0k.jpg
前IO具備開關/重啟鍵、複合式3.5音訊孔、兩個USB 3.1 TYPE-A及一個USB 3.2 TYPE-C, 且位於機殼前方,方便於放置桌面使用及防止落塵。 https://i.imgur.com/ySXjPxN.jpg
標準7槽的PCIE位置、12cm排風扇及從前置電源供應器拉至機殼後方的延長線孔。 https://i.imgur.com/xulj6hK.jpg
底部為整排開孔,為機殼主要進氣位置,設有整片的磁吸式尼龍濾網,只要不是PVC濾網 個人都給予好評。 https://i.imgur.com/nJrPPGD.jpg
https://i.imgur.com/xHIbvWD.jpg
底部可安裝最多3顆12cm風扇,也可以安裝冷排,不過需要注意前置電源的長度是否會打 架。 https://i.imgur.com/qJdBM3P.jpg
機殼頂蓋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下後往後抽即可拆除。左右側板則以掛鉤方式卡在機殼結 構上,如果不拆除頂蓋無法拆除左右側板。 這種設計優點個人認為能減少外露的螺絲,微幅增加外觀質感,缺點則是每次想開側板都 得先拆頂蓋,增加工作量。 https://i.imgur.com/oMnQU5B.jpg
https://i.imgur.com/0w1fugS.jpg
轉眼就將所有側板拆光了,前面板以卡扣方式固定,且獨立於頂蓋及左右側板,如果要關 閉前置電源的電源開關,只拆除前面板就可以達成。 https://i.imgur.com/ehfITWs.jpg
採用前置電源設計的CM580,不過因為電源前置且只有一個安裝高度無法上下調整,將支 援的電源長度限制在17cm,有些可惜。另外全漢官網規格表也提醒延長線內部電源線為 10A,1200W電源需注意負載狀況,故選用配件時需多留意。 https://i.imgur.com/m1iqWkC.jpg
PCIE槽數量為ATX標準的7個,且透過解鎖後面的幾顆螺絲,可將整組PCIE檔板轉成直立。 https://i.imgur.com/WpG3ZeA.jpg
https://i.imgur.com/eWjJ6cL.jpg
但要注意轉成直立後螺絲鎖孔位置會被後風扇擋住,如果有直立需求的話建議先將顯示卡 鎖上PCIE槽,整組裝入機殼內後再從機殼後方將PCIE槽固定。 https://i.imgur.com/i252KwJ.jpg
https://i.imgur.com/WTISDQB.jpg
底部預裝有1顆3P風扇,沒看錯是1顆風扇。我本來以為是3顆12cm風扇,後來才發現這3顆 風扇是三位一體,框框相連的360mm風扇。 這種設計的好處應該是可以低成本的節省線材數量,但缺點是裝1顆等於裝3顆,缺乏選擇 彈性,而且壞1顆也等於壞3顆,無法單獨更換... https://i.imgur.com/cufStJm.jpg
接著是背面,CMT580使用塑膠製分類收納盒擺放螺絲配件,相較常見的夾鍊袋高級許多, 值得好評。 https://i.imgur.com/PTTL1G2.jpg
背面設有2個3.5"及2.5"共用安裝托盤,最多能安裝2個2個3.5"裝置。加上正面的兩個安 裝位置後最多可安裝4個2.5"裝置。 https://i.imgur.com/7RjgGH2.jpg
接著來裝機啦,裝機秀最愛的排排站擺拍。 除了本次新購買的配件外,還得延用加上朋友原有的2顆3.5"硬碟及1顆2.5" SSD,散熱器 用個人友情支援本網誌開箱過的大飛360水冷。 https://i.imgur.com/SnV9NBp.jpg
個人建議CM580T安裝順序是先將2.5"及3.5"裝置裝上後再依序裝電源、主機板、散熱器, 顯示卡依國際慣例留到最後才安裝。 機殼左側電源供應器檔板可以再安裝2顆2.5"裝置,且鬆開幾顆螺絲後即可取下檔板方便 安裝。 https://i.imgur.com/gn182Az.jpg
如果要在背面左上硬碟托盤安裝3.5"裝置,需要將托盤從預設的直立安裝轉成橫向後才能 安裝。 https://i.imgur.com/uIwwkWV.jpg
不過能安裝是一回事,實際裝時還是因為IO線材稍微擋路而費了一些力才裝上。 https://i.imgur.com/wSUFw2i.jpg
裝上後IO線才會有些凹折,不過這都是小問題,某216機殼在IO轉到側邊安裝時也必須把 線材凹到骨折,總之都不影響使用就是。 https://i.imgur.com/0FqdBdZ.jpg
底部風扇會稍微擋到主機板上線材的安裝,解決方法就是先把風扇拆除,插完線後再裝回 去。 https://i.imgur.com/RsUBl59.jpg
https://i.imgur.com/o5Fju3q.jpg
個人覺得稍微可惜的是電源安裝位置無法調整, 且限長只有17cm,不過中高瓦數電源也 都有不少短機身產品可選,甚至全漢自己就有推出ATX3.0 1000w的14cm短機身電源(雖然 我不認為買這咖機殼的使用者會直攻1000w電源啦)。 https://i.imgur.com/JwunTDv.jpg
安裝進度60%,剩下顯示卡及水冷散熱器。好久不見intel的2.5" SSD。 https://i.imgur.com/XifHtPI.jpg
CMT580有附幾條魔鬼氈整線帶,但因為兩顆硬碟距離較遠,一條SATA電源線無法解決,所 以整體線材比較多。因為這次出征朋友家忘記帶束線帶,只能將背面線材稍稍整理一下。 https://i.imgur.com/FvzPezq.jpg
最後裝上水冷散熱器及顯示卡,至此完成所有安裝程序。我想有人會認為i5-13400不能超 何必用上360水冷,但整體好看比殺雞用牛刀更重要啊! https://i.imgur.com/9dEYGlt.jpg
背面因為加入水冷3顆風扇的電源及5V RGB線材,整體顯得更擠啊...不過個人原則就是只 要側板能蓋上,理線問題都可以當作已解決。 https://i.imgur.com/Ei94nOM.jpg
大飛DC-360水冷風頭有方向性且無法旋轉,但總是能找到一個角度,讓冷排水管是位於機 殼後方還前方,都能讓水冷頭正向安裝。 https://i.imgur.com/AoTID9u.jpg
TUF RTX3060ti顯示卡使用單8P電源,個人是選擇線材從側邊繞過顯示卡後出線到機殼後 方的方式,讓顯示卡RGB燈效能更顯眼。 https://i.imgur.com/8kW7CNz.jpg
蓋上側板,完成裝機! https://i.imgur.com/6jEmDL1.jpg
既然裝機前後都有拍45度角的照片,於是順勢做個安裝前後的對比照片,也就是封面照未 加字的版本。 https://i.imgur.com/bhGcjls.jpg
電源指示燈為白色橢圓形圓環燈效,硬碟運轉燈設於電源指示燈下方,為紅光燈效,故讀 取時會看到從電源燈的白光透出一絲紅光。 https://i.imgur.com/xnK6M42.jpg
簡單測試沒問題後,由朋友來完成側板玻璃的撕膜儀式。 https://i.imgur.com/GrINeOP.jpg
簡單幾張通電後燈效展示。 https://i.imgur.com/PpKgwka.jpg
https://i.imgur.com/zCgyOSY.jpg
https://i.imgur.com/nuKPoIa.jpg
機殼最終放置於升降桌下的主機架上,特地選擇高度較低的前置電源機殼也是為了更容易 適配這個主機架。 https://i.imgur.com/3ncMVig.jpg
結論 全漢 CMT580採用電源前置架構,能降低整體機殼高度,ATX機殼裡屬於小巧簡約的外型, 應該也具備男女通吃的能力。 雖然個人認為CMT580有許多可改進的點,例如電源/顯卡/散熱器限高、電源無法調整安裝 位置、後方硬碟托盤距離遠,較難以一條電源線通殺等等,但對不常換設備的人來說,也 就屬於選購零件時稍微要注意,以及裝機時稍微眉頭一皺的小地方,裝機完後也幾乎就跟 這些問題就此別過,不再相遇。 主要應該改進的地方反而是三位一體且只有3P DC控轉的風扇,畢竟以CMT580定價 $2,490~$2,690的價位帶,已有許多他廠機殼直接提供更高規的4P PWM風扇,PWM控轉始終 比DC電壓控轉更圓滑且可調範圍更廣,且獨立單顆風扇也讓選擇安裝數量時更有彈性。 這兩點都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日常使用體驗,進而影響對機殼及廠商的口碑,個人認為對於 廠商而言應該是相當划算的投資啊。 以上簡單裝機開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147.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77687119.A.1AE.html

03/02 00:18, 1年前 , 1F
請問PCIE最後一槽裝小卡會接觸到風扇嗎
03/02 00:18, 1F
我沒特別拍...但可以參考這張 https://i.imgur.com/WpG3ZeA.jpg
最後一槽不會被風扇卡到

03/02 00:23, 1年前 , 2F
話說孔這麼多 不會容易積灰塵嗎?
03/02 00:23, 2F

03/02 00:28, 1年前 , 3F
由下往上吹能減少很多灰塵入侵吧,如果能調到前網孔
03/02 00:28, 3F

03/02 00:28, 1年前 , 4F
感覺到輕微出風,那就有點正壓差可以防塵
03/02 00:28, 4F

03/02 00:31, 1年前 , 5F
就看底部這組連體風扇的吸力多強了
03/02 00:31, 5F
我後來有建議朋友後方排風可以不裝啦 下3進加360水冷3顆出應該是正壓差 朋友電腦配置不高 我QFan全部設為靜音 所以我也不知道預附的風扇極限到哪...

03/02 00:42, 1年前 , 6F
最下面那槽我裝GC570會有點卡到
03/02 00:42, 6F
@Q@難道滿槽厚度的卡還是有問題嗎?

03/02 00:45, 1年前 , 7F
不過硬碟架應該比傳統那種底下兩顆的好裝吧?
03/02 00:45, 7F
看你裝什麼尺寸啦..3.5就如我所說左上會有點卡線材 2.5大致沒什麼問題 算好裝 但就是背面的托盤距離遠 可能一條線不夠接完

03/02 01:22, 1年前 , 8F
我是沒有特別把風扇拆下來,稍微合一下就覺得放不下
03/02 01:22, 8F

03/02 09:17, 1年前 , 9F
雖然底部有濾網 但是沒看到快抽
03/02 09:17, 9F
快抽是啥米..熱插拔硬碟架?這價位別太為難他了 如果是說一般硬碟架 這咖底部設計上是只有風扇空間

03/02 12:23, 1年前 , 10F
我也有考慮CMT580 不過現在被D41螢幕迷惑了XD
03/02 12:23, 10F
我有比較過D41無螢幕版本 價格便宜一點但是沒附風扇 朋友懶得再去買就直接買帶風扇的這咖了

03/02 13:10, 1年前 , 11F
側面讓人掛SSD這設計不好 要讓人能掛油圖壓克力再打光
03/02 13:10, 11F
我記得淘寶有看過2.5”規格的燈板啦… 但現在燈板好像不這麼流行了 都在搞小螢幕

03/02 13:29, 1年前 , 12F
拜託出一個沒透側的版本好不...
03/02 13:29, 12F
※ 編輯: Ohmy (42.72.252.6 臺灣), 03/02/2023 15:14:32

03/02 19:53, 1年前 , 13F
價格跟外型還行,就風扇比較可惜
03/02 19:53, 13F
文章代碼(AID): #1Z_tbF6k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