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新聞] 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下)

看板PCSH91_305作者 (圖書館傻子)時間16年前 (2008/01/08 22: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nfsong 信箱] 作者: mahabharata (還好啦 你乖一點就不累)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下) 時間: Mon Jan 7 18:39:42 2008 陳慧玲/外稿 2008/01/04 http://myurl.com.tw/b70r 台灣產業繼續往下走,後續的規模一定會再擴大,現在的營收規模5,000億元的,再5年 可能是年營收1兆元,如果還是在既有的範圍內,我想經營上一定會愈來愈困難。我們 必須要學習國際化的管理,我在我寫的書【嗥嗥蒼狼】裏曾提到另一個經驗,很多年前 我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當時貝爾實驗室的股價曾經高達80多美元,我就勇敢的回來台灣 了,心想有這些股票我後半輩子就不用擔心,可以好好回台灣拼一下。但後來沒想到, 貝爾實驗室的股價一路下跌,1年內,我的股票跌掉了99.2%,最後只剩下0.67美元。 在悲哀之餘,那時,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是不是我們可以湊一點錢去把貝爾實驗室買下 來,我想,工研院花了很多資源在發展專利技術,但若買下貝爾實驗室就有很多專利、 還有不少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才可以用。 擺脫買得起卻管理不了的悲哀 重拾先民勇渡黑水溝的氣魄 把貝爾實驗室買下來真的不行嗎?那時的股價只有0.67美元,只要請郭台銘先生、林百 里先生幾個人湊一湊,買他個30%的股權一定不是問題,可是後來想想,買下來之後誰 能去管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能力管理國際級的公司,要很尊重他嗎?他們可是5點就 下班了,那你就不要再亂講話喔,還是要跟我們一樣,把這些外國人操到早上5點呢? 真的不曉得該怎麼做。我們怎麼去管理國際化公司,因為他們人力資源系統、法律、 企業文化等等,都是跟我們不一樣的。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有國際化的思維,要有躍馬全 球的企圖心,就是要到處去買技術、買公司。我們一定要有國際化管理能力,因為只靠 台灣自己的力量慢慢成長,我們是沒有機會的。 剛剛提到海島型經濟,我認為,這麼多年來,台灣人是把自己的本性給壓抑了。事實 上,台灣人應該是有海盜性格的遺傳的,都是很掠奪、冒險的,因為我們的祖先早期 就是勇渡黑水溝,從唐山來到台灣的;只不過,近100年來,我們可能被馴化了,只知 道要循規蹈距,只能線性思考。製造業對我而言,是一個線性產業,成長是線性的, 在同一種生意型態下,追求量的成長,一分成長就需要一分人力,連帶著對未來的規 模也非常線性,大都在同一種典範下思考。 但事實上,台灣應該要改變思維,不只是要去掠奪,而且是要那裏有資源就要去那裏 拿。我最近有機會與日本公司三井接觸,三井在巴西重要產業之一是礦產,他在那邊 開礦,但是台灣呢?我們在煤礦開採完之後,就沒有礦業了。但是,難道我們不能到 非洲去開採嗎?我們要材料產業,礦業就是很重要的基礎。 所以,我們要有國際化的思維,我們要擴大我們的格局,我最喜歡王陽明先生的一首 詩叫「蔽月山房」,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候大概都學過,詩是這樣寫的,「山近月 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闊」。今天我們躲在山 裏面,看來看去都是樹木,而且你還看不到樹林,你可能只看得到枝幹,也看不到山 的蒼鬱,更不要講說若人有眼大如天,才能看得到月亮。所以,我們要擴大我們的格 局,才有機會到全球去掠奪,才能發現新的機會。 以日、韓為尺的JKULB產業政策 讓我們再給自己15年! 那麼,到底我們要做什麼才好?對於產業發展政策,我自己發明了一個理論,叫做 「JKULB」理論,其實很簡單,就是「日本韓國上下限理論」,日本是上限、韓國是 下限。JKULB理論從上限看,日本已做而我們還沒做或沒做好的應值得做,比如Sony 的國際化公司模式、全球商社、材料光電技術;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日本如果沒有 做的我們最好不要貿然做,比如套裝軟體、CPU;從下限看,韓國已做而我們還沒做 的要趕快做,比如內容、品牌等;韓國都不做的我們最好也不要做,比如代工。前幾 年我們在國際市場上還常與韓國搶代工,這幾年已完全聽不到韓國朋友提起代工這個 字眼了,有的話,也是他們來找我們代工,這值得警惕深思! 代工製造是棄之可惜的產業,我想我們應該再給自己15年。為什麼是15年?因為我算 了一下,現在台灣企業第一代的老闆,15年後大概都退休完了。現在台灣企業的老闆 都是第一代創業家,也通常都是最大股東、也是最主要經營者,所以就會很拼、很有 彈性,但到了第二代接班時,可能就會失去這樣的拼勁與彈性。至少目前為止,我還 看不到有真正夠格局的第二代接班人出現,不要讓我們老是擔心,如果郭台銘先生退 休不做了,鴻海還能不能持續成長。 我們應該從代工走到品牌;從研發走到市場;從電子走到照明、能源、醫療、生技等 產業;從系統走到材料元件;從硬體走到軟體,包括服務、內容、金融;從生產導向 走到營運導向;從拼搏走向品味。 前不久,我在建國花市遇到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我看到一棵非常漂亮的松柏盆栽, 樹齡至少有40年,我看那個老闆是個年輕人,不過30多歲,我就問他,他怎麼會有這 樣的盆栽可以賣,他回答說:是我祖父種的留下來給我們賣的。那時我很感動,40年 的時間,從祖父到孫子,而這個年輕老闆也說,他現在做的事就是繼續種樹、種盆栽, 以後可以留給他的下一代。你看,今天的努力不是為了明天的EPS,而是為了30年後 下一代的業績,這才是一個有品味的產業。 我們應該努力尋求永續經營的企業文化,有人用利益導向來驅動員工更大的爆發力, 提出「歡迎大家來爭權奪利」的口號,機關算盡的員工不太可能是跟你走一輩子的; 有的企業提出很好的願景及策略以爭取員工的認同,對的策略讓企業成長獲利,但是 可以共享成果的員工,不一定能一起開創新局一起共患難。 我覺得面對這麼多挑戰,這麼多變局,台灣製造業需要一套能感動員工的企業文化, 唯有能感動員工,才能帶著員工開創新局,才能有如30年前的員工一樣不離不棄地一 起打下今天製造業的氣勢。今天台灣大多數製造業並無法感動員工,我常用員工訓練 課程做指標來衡量感動度,今天有那一家肯花大錢做員工訓練課程呢?太少了。未來 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呢?我們不斷聽到、讀到很多先知的話語,有些先知叫我們向左 轉,有些先知教我們向右轉,但我很擔心,這裡面可能很多是假先知,因為不管向左 轉或向右轉,都必需考慮自己的條件及優缺點,但今天先知們的話語都很一致,不是 創新研發就是做品牌,問題是我們還有足夠的競爭力在創新研發上與世界一搏嗎?我 們真的大家都應一窩蜂去做品牌嗎? 我不是先知,無法鐵口直斷向左向右那邊才對,但我希望透過今天的演講,丟給大家 的是一個思考的角度,一個誠誠實實從台灣的條件出發的思考角度,不只是現況的線 性延伸,不只是誇大的政治口號,而是面對我們海島型經濟體資源不足的現實,不要 硬把世界的中心拉到台灣來。我想有很多可以做的改變,這是一個大時代,敢走出老 舊框架的人,敢用有眼大如天的格局思考的人,一定能從更大的格局看出台灣的機會, 也看出個人的機會的。 (本文為蘇元良先生受邀於蔚華科技價值經略論壇演講之內容,由蘇元良先生口述, 記者陳慧玲整理) 蘇元良/曾任教於台灣大學、交通大學,後出任工研院電通所副所長,1998年投身台 灣電子產業,實際參與大型代工製造公司之營運,現任華宇集團執行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02.47

01/07 18:42,
Bell lab發明很多便宜好用的東西
01/07 18:42

01/07 18:43,
R 語言就是其中之一
01/07 18:43

01/07 18:44,
八卦版越來越難看了 = =
01/07 18:44

01/07 18:46,
電晶體也是 當時被認為無用,結果日本一間傳產公司拿去翻身
01/07 18:46

01/07 18:47,
那間公司就是Sony
01/07 18:47

01/07 18:58,
要買也買全錄實驗室....科科
01/07 18:58
yongqing:轉錄至看板 Stock 01/07 19:26

01/07 19:33,
借轉謝謝
01/07 19:33
trinity1103:轉錄至看板 CrossStrait 01/07 19:34

01/07 19:49,
跟在人家屁股後免走有搞頭嗎?
01/07 19:49

01/07 19:52,
台灣很少有在帶頭的 都是在人家尾巴 分杯羹的
01/07 19:52

01/07 19:55,
push
01/07 19:55

01/07 20:57,
講這麼多 真的敢不短視的老闆有幾個..
01/07 20:5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3.22.82
文章代碼(AID): #17WuuL9e (PCSH91_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