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最大片廠向上整合影業 林添貴強大自

看板Ourmovies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7年前 (2016/10/24 11: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台灣最大片廠向上整合影業 林添貴:強大自己 才能上國際談判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24000122-260210 「我最想做的是產業化!」林添貴表示,這位台灣最大的電影拍攝器材租賃片廠阿榮影業 董座,堅守產業中游逾30年,近年也是許多導演拍片所需最後一桶金的金主;接下來,他 要往上游整合,成立電影製作的貴金影業,明年起自行發展影視IP,把更多導演、編劇整 合起來拍戲,一起把台灣電影做大。 但光靠台灣市場突圍不夠,林添貴認為,還需與國際接軌,最大市場在中國,也要拉進更 多歐美電影團隊來台拍片,累積經驗、培養人才、放大格局,才能達成產業化,所以他也 對文化部推動中央、地方與產業三方協力打造國際級影城基地OT案有高度興趣,「唯有強 大自己,才能上國際談判桌。」 由於想做的事太多,需要很多資源奧援,林添貴透露,獲得開發金旗下的開發文創價值創 投的投資(持股約17%),阿榮影業也籌備2年計畫IPO,預訂明年(2017)公開發行, 2018年申請登錄興櫃,可望成為兩岸民營片廠的第一家。 林添貴16歲就出道,從電工開始做起,與兄姐一家五口從事影視製作相關服務,包括提供 攝影棚拍攝、攝影燈光器材租賃、專業搭景服務、技術團隊服務等,2000年決定分家,由 哥哥林添榮負責大陸阿榮企業,林添貴負責台灣阿榮影業。 阿榮一路跟著台灣電影市場成長,歷經最輝煌與最慘淡的時期,尤其是1993~2008年國片 停滯15年,一年拍片量瞬間只剩10部,阿榮就包辦9部國片業務,但也目睹很多工作人員 頓失所依,有些男性跑去開計程車、女性梳化轉進廣告電視圈,讓林添貴印象深刻,體會 到唯有一起把產業做大才有活路。 直到2007年,林添貴投資國片「海角七號」,眼見停滯已久的國片市場再度蓬勃發展,也 開啟他投資電影之路,包括投資導演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KANO」,到近期成為 導演王童的「風中家族」的最大投資方。 如今10年即將過去,今年國內拍片量卻有減少的跡象,林添貴認為,與其讓市場冷下來, 不如自己找人找資金合拍片,創造就業機會。新成立的貴金影業,資本額2,500萬元,已 有監製王子維等人加入,且握有6、7個影視IP蓄勢待發。 林添貴指出,台灣電影圈長期以來採導演制,導演幾乎可以帶動一個產業,所以有些電影 投資,明知會賠錢,他還是硬著頭皮投;但未來趨勢會走向製片制,整合上下游健全產業 鏈。 阿榮從電影攝影燈光器材租賃起家,每年光是引進相關設備就投資2、3千萬元,只要最好 的或用得到的,不管價錢先買再說,希望讓客戶多一種選擇,像是李安拍攝「比利‧林恩 的中場戰事」使用高格率120格4K攝影機,在導演盧貝松來台拍攝「LUCY」時就派上用場 。 阿榮的專業搭景實力,也因為「賽德克巴萊」的經典場景馬赫坡的部落茅草屋、霧社街的 日式住宅群在國內外打響名號,包括國際導演李安的「少年PI奇幻漂流」、導演盧貝松的 「LUCY」到近日導演成龍的「機器之血」來台拍攝,都使用阿榮的器材和專業搭景。 1978年成立至今的阿榮影業,除了2006年一次大火,損失上億元之外,幾乎年年賺錢,今 年台灣營收估計超過2億元,其中電影業務占6成,廣告CF占2成、音樂MV占1成。 目前阿榮在台灣電影市場占有率7成,也吸引大陸電影圈的關注,邀他登陸經營片廠,但 林添貴認為,先把自己的根扎穩扎實最重要,強大自己才能跟大陸等國際企業談判,這也 是他將阿榮推向上市櫃的重要原因。 林添貴說,他的夢想是將阿榮打造為最輝煌時期的「中影」,從製片、攝影棚、發行到映 演,完成產業鏈。電影業這行靠人,如何整合更多導演、編劇等人才共同完成,是關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2.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rmovies/M.1477280815.A.E04.html
文章代碼(AID): #1O3OGlu4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