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睽違五年的觀後-「艋舺」(文長)

看板Ourmovies作者 (胡安妮塔Wainita.L.H)時間8年前 (2015/10/21 17: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初次發文,如鞭請小力O_Q 睽違五年的觀後-「艋舺」 (文長慎入,有雷) 二O一O年時,「艋舺」上映。 我其實一開始是為了鳳小岳這個男版藤井莉娜去看的。 ※作者說:鳳小岳與藤井莉娜,那風花雪月的兩顆痣 男神費司再加上花絲襯衫金佛牌的扮相,美到出水兼冒泡,配色確實生猛華麗如宣傳一說,即使我對兩個男主角趙又廷阮經天沒什麼太大興趣,這部臺灣難得用色如此鮮豔奪目的電影作品,仍吸引了我去看人潮擁擠的春節檔院線。 ※作者說:幸好並未由原定的周杰倫來飾演和尚,即使他有演得出色的丁點可能性,我恐怕都會抗拒去觀影。相形之下阮經天來飾演此角對於我就變成了相對接受些,好感度+2。 理由確實很膚淺也沒辦法,食色性也,我用眼睛快速的享受了一部2個小時片長的商業青春動作電影,當時首次觀賞最深刻的印象是劇情鋪陳頗細膩,道具、配件也非常用心,雖然有幾個場景穿得明顯,但是能夠很摩登而忠實的呈現一些八O年代的經典場景已經非常不容易,以一部七千萬預算(有卡司)的影片來說,我真心覺得劇組堪稱十分用心在美術結構以及劇本上,值得讚許。 「艋舺」絕對不是寫實主義,少年黑幫電影題材臺灣早已行之有年,「怙嶺街」或「少年耶」等經典之作都已經詮釋的相當本土到位,艋舺並沒有選擇走同一條路。如同鈕承澤花絮中說的:「這部片只是以“黑道”為背景」,事實上他在說一個很浪漫、很懷舊的東西,是一個你跟我當年,很有可能產生一點共鳴的東西。 就像你不會拿蜷川實花的惡女花魁當作一部寫實的妓院際遇去探討,不為什麼,它就不是那樣的作品。 翻牆逃學,寄回家的曠課通知單,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犯下錯誤,每個慘綠少年都有些難忘的朋友;尤其鈕承澤是個講國語的外省人,所以其實他劇中所採用的台詞可能本省人覺得不那麼到位,我卻反而容易親近,或許因為我曾經也是個綽號蚊子,去高雄唸書的轉學生,一句台語都不會講,是以當時我是聽著台語對白以國語回應渡過那段時期,同儕間也不會一直講台語怕我聽不懂,雖然講著講著還是變回台語,十分有趣。 ※作者說:「是不是兄弟?」 嗯,豆導,這絕對不是本省掛的說話方式。 事實上,我並沒有在第一次看艋舺的時候被感動, 如同文章一開始所說的,由於一開始觀影的動機十分膚淺,是視覺導向的去電影院看完了一部節奏明快的商業片,事後感想並沒有很多,依稀記得用色及劇情都是我偏愛的,所以就購買了DVD在家放置。我不是電影掛收藏控,但如果我預測也許某日會想要重溫這部電影微小的一些感動,就會買下DVD收藏,僅僅當作一個情緒標籤。我擁有的DVD數量稀少。 事隔多年後,我百般聊賴的在重看第三次「艋舺」,才發現了我從未看清楚的“真相雷”,而正是這個被我忽略的部份才使我為了這部作品的情感細節而感動;那是在敘述身處尷尬青春的少年,在如此陽剛暴戾的環境中,卻產生了那樣複雜細膩而壓抑的情感,一個以暴制暴才是王道的小社會裡,青澀哀愁的歷經初次幻滅 ,他們試圖去保有內心原本某些微小而薄弱的吶喊,以衝動和無知去抗衡生命中注定波濤而來的洪流,在無從回頭的單行道上沉浮,而真正的悲劇,則來自於劇中角色最終並非不可預測的滿盤落索。 影片的開場,有一段人物介紹,我很喜歡,非常可愛,杜可風式的一鏡到底配合悠揚的樂章,用一套流暢的群架動作帶出人物的生活背景,短短幾個鏡頭裡面充滿各種小細節,與後面的劇情相呼應,包含癡呆了的侯春生的阿公、殺豬肉但是疼愛獨生兒子的黃萬伯爸(從每個人胸前一支的香火袋及首飾配件可以看出其家境)、隱晦的角度卻明顯斷手的何天佑爸最後將與劇情有關鍵的呼應、以及和尚其實有三個姊姊,這些有趣細微且生活化的設定,使我到最後已然忘記了”是誰”在飾演”哪個角色”,轉而服從劇組牽引走入其中: 阮經天不再是阮經天,是野心勃勃但終其一生圓滿了深情的小混混何天佑,點菸永遠兩根,一根獻給他人生的唯一意義(義氣)李志龍。 趙又廷也不是趙又廷,他是因為孤寂,執拗義氣而成為一頭幼獸的轉學生周以文,最後拿出和尚給予的溜溜球要追殺勒斃那個毀滅他青春的兇手。 我的哭笑開始隨著這群少年角色起舞,步步驚心,句句動人。雖然「艋舺」的演員們當時都非常年輕,演出總有許多不盡不實的地方,最後我卻一點都不在意了,我喜愛的李立群大哥點評他們這幾個後輩在劇中的表現,說得令我印象深刻:「戲將他們保護得很好。」 可不是,你一旦有緣喜歡上了這麼一個可愛而浪漫的故事,很多細微末節就變得能夠忽略,能夠妥協於你腦內的各種回憶去補完,那些不真實在腦的多巴胺催化之下,反而變成最具體的現實感。 ※作者說: 可惜了艋舺卡了預算只拍攝了七十多天,如果能夠多些時光朝夕相處,角色某些情緒帶入一定能更透徹。 結局是鋪陳為開放式的,並沒有提供任何線索讓觀者可以預測最後這些孩子的生死,就像現實社會中的邊緣少年,我們也無從預測他們的未來,今天我們可以藉由安排劇中角色的死亡來警世:歹路不可行,卻也禁不住給予這些孩子一抹悲憫,和緩的說著:「也許還有明天」。 = 黃萬伯是唯一一個能夠回到爸爸媽媽懷抱的孩子,因為怯懦,全身而退。 = 白猴侯春生昏迷不醒,留下病房外塑膠椅上也許偶而能回到現實的癡呆阿公獨自面對金孫的殞落。 = 無論周以文最後是否死亡,他都已然選擇將他的青春、母親與初戀留在櫻花盛開的這一晚,即使活著,有些事情也永遠不會再回來。 = 失去了父親與手足幫襯的李志龍,自斷臂膀,從雲端墜落,單純如他,虛張聲勢不過是自我保護的機制,不再是太子的太子,僅只能與同樣無力回天的母親在之後的風雨交加中求生存。 = 而和尚血泊中的最後那一抹笑容,應該是他對於自己的結局也堪稱滿意的證明吧。 他這才真的是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誤) = 我有一些喜歡的電影 其中最多的是我稱之為「微量悲劇」的類型 微量的悲劇很貼近現實 他不會像個喜劇一樣在日常中難得一見 可遇不可求 但也不至於太過於哀怨讓人無法想像 微悲劇通常就是生活中最合理的答案 是每人各自種下的成因 #而它的結局中 #一定都沒有人贏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N750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33.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rmovies/M.1445420404.A.8DA.html
文章代碼(AID): #1M9rrqZQ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