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藍祖蔚/女朋友男朋友:(3) 聲音刀法

看板Ourmovies作者 (jasonmedik)時間11年前 (2012/08/12 13: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藍祖蔚/藍色電影夢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2/08/post-2510.html 女朋友男朋友:聲音刀法 在校園用什麼語言交談?在夜市用什麼語言交易? 語言鮮活了,角色的力道就出來了。 二次元的話語魅力,囂鬧的音樂背景,楊雅吉吉導演在《女朋友。男 朋友》中有自己的聲音主張,反應了現實,也鮮活了角色。 NBA 球員林書豪日前在台灣颳起了一陣旋風,電視台不易近身採訪林 書豪,於是對他的阿嬤朱阿麵緊迫釘人,不時要採訪阿嬤,多透露一些祖 孫互動心情,阿嬤台語流暢,但是說沒兩句,還是會用國語接續,深怕記 者「有聽沒有懂」。 正在進行「生命之旅」,環島走透透的前總統李登輝,不時就會以座 談方式面對媒體或民眾,同樣是台語為主,國語為輔。 這一女一男兩位老人家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準確反應了台灣當下多 數人的語言進行式(至於商場上有人愛多穿插英語或日語,則是另外一種 心態與習慣了),用嫻熟的母語傳述心情,再用官方語言完成溝通論述。 文化創作人對於社會的觀察自是比一般人敏感,甚至懂得從中擷取鮮 活的養份。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就曾借用語言的混亂,來註解1945年後 ,台灣社會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勢力重組,各類方言各行其是的熔爐社會 情貌;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同樣突顯了這種語言混血的趣味,在國台語 之外另外再加添了日語和原住民語,兼具了歷史出身和文化養成的元素。 相較之下,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則完全跳開了語言思 考,素樸呈現校園中定於一尊的制式模式(陽台上的英語對罵則是刻意搞 笑的橋段設計)。 《女朋友。男朋友》的主軸核心雖然是三位主角的愛情與友情,骨子 裡卻一直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政治糾葛(不是從政或參政的主義思維,而是 平常生活就是會受到政治干擾的生活實況),語言的使用,因此適度反應 出楊雅吉吉的政治素描考量,也恰如其份地扮演著輔佐時代雕刻的功能。 楊雅吉吉要求三位主角桂綸鎂、鳳小岳和張孝全都得勤練台語(咬字 清晰或精準與否,那是個人的口條功力,遇事就能脫口而出的語言便給, 才是語言的最基本功能),平常往來,他們都在國語平台上遊走,但是一 到了要擺地攤或採玉蘭花時,往來的人群變了,面對的社會階層變了,適 時就能脫口而出的台語,既反應了主角的母語環境(南台灣出生的孩子) ,亦顯示了他們能夠隨機因應的生存本事,更重要的是他們私下販售的黨 外政論雜誌,主要訴求對象無非就是長期受到資訊管制(或蒙蔽)的台灣 人族群,作為政治啟蒙運動的小小火苗,桂綸鎂用台語來交易,甚至俏皮 又委婉地透過「民主」和「自由」等雜誌簡稱,標識自己是政治先覺的小 先鋒身份。至於賣雜誌的他們,究竟受到多少啟蒙與感動,導演無需刻意 描寫,留待小小的校刊革命和後來的野百合學運,看不見的影響就能浮上 水面,這才是功力啊。 來到大學時代,來到野百合學運抗爭年代,他們要革命的對象並非台 語族群,慷慨激昂用國語陳述,義正詞嚴要求終結萬年國會的政治主張, 同樣是用「他們能懂的語言」完成政治改革,既敏感又精準的語言操作, 讓楊雅吉吉貫穿全片的政治內涵有了極其鮮活的聲音能量。 語言可以傳達心聲,音樂則可以記憶或者標識時代。作曲家鍾興民曾 在《囧男孩》中曾經使用華麗燦爛的撥弦樂章,替美麗的童年留下深情的 回顧,但在《女朋友。男朋友》中,他不再鍾情同情相同模式,換成大量 選用具有時代意義的歌曲。 其中,光是「苦海女神龍」的選曲,就有著一魚三吃的功能:第一, 它是1980年代最突出的台語流行文化代表(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 曾分別在1970年和1983年兩個世代,風靡台灣,「苦海女神龍」是第二代 史豔文的突出女性);第二,《雲州大儒俠》曾因語言問題遭停播,1983 年的重現江湖,意謂著台灣戒嚴社會正在的逐步鬆動;第三,「不願做女 紅妝,卻被迫做女紅妝」的韃靼國三公主苦海女神龍,一方面有著「流浪 著千里遠,無一個相借問」的「為何命如此」的寂寞感歎,另一方面亦有 著「討厭交男子,歡迎女朋友,討厭文雅優秀,歡喜學風流」的愛恨分明 性格,更特別的是她還是「美人無美命」的女妖精,日本作曲家平尾昌晃 (Ghirao Massaki)的哀歌,配上黃俊雄指涉寬廣的前衛歌詞,竟也和桂 綸鎂的劇中角色,有著如此相似的共鳴呼應,林美寶的母親淪落江湖走唱 ,她得打工勤學,比男人更有慧心及俠氣的她,愛上一個不能專心愛她的 男人,揮手就割捨,後來也無緣照顧自己的胞胎女兒,不是「為何命如此 ?」的具體寫照? 至於「河堤上的傻瓜」和「美麗島」等時代歌曲,一個標記著青春( 丘丘合唱團與娃娃,是1980年代的獨特嗓音),一個標記著本土意識的甦 醒(李雙澤的作品喚醒了多少人唱自己歌的宏願),「河堤上的傻瓜」採 用原唱版本,讓校園青春找回來美麗的背景記憶,「美麗島」不是楊祖珺 、胡德夫和巴奈的版本,卻用了輪唱與大合唱的版本,卻是把政治運動從 個人的傳唱感動擴大成為集體的共鳴。當然,新創的主題曲「青春無敵」 也就乾脆曾經大步往前衝撞的青年,如今已成了保守中年的人們:「我們 當時的勇氣,跑到那裡去了?」激昂的歌聲,喧譁的吶喊,不就是青春的 本色? 年輕時,誰不嚮往愛情?誰不追逐愛情?誰不想要一個燃燒的愛情? 激情時只想終日陪伴,只願耳鬢廝磨,但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卻也可 能很快就審美疲勞,甚至磨擦生火了,《女朋友。男朋友》的友情值得終 身想念,愛情卻是支離破碎,無法收拾的殘局終究還是有賴張孝全一肩擔 下,看著雙胞胎「女兒」的青春叛逆,他其實也看見了昨天的自己,他不 能替自己找到一個家,卻好歹給了他的「親親」,他的「寶貝」(請參照 原曲歌詞),「更溫暖的陽光,更溫暖的夢想,以及「最後終於還是原諒 我,還安慰我那創痛的胸膛」的家,《女朋友。男朋友》長達卅年的時空 跨幅,無非就是描述一個曾經滄海,曾經火劫的青春心靈,最終的體悟, 是保守了,卻也穩健了,不再尖銳了,卻有著更厚實的依靠。 每一首歌的形式與內容都有其思考,亦有其效用,楊雅吉吉與鍾興民 的雕琢,極其用心與用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Jasonmedik 來自: 140.112.125.216 (10/04 03:36)
文章代碼(AID): #1G9q4_nx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