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起飛,飛向何方:台灣電影新生代的企圖心

看板Ourmovies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4年前 (2009/09/16 13:43),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2686,c211-1.php 文/葉乃菁 隨著《海角七號》(魏德聖,2008)創下台灣電影票房五億三千萬元的紀錄,國片獲得近 二十年來前所未有的關注,媒體曝光率增加、投資者意願提高,新聞局與業者也搭著這股 風潮舉辦造勢,喊著「國片起飛」的口號,期許台灣電影一掃票房不振與人才流失的低迷 ,邁入新階段。事實上,早在《海角七號》大賣之前,便已有多位新生代導演的作品令人 眼睛一亮,例如《十七歲的天空》(陳映蓉,2004)、《宅變》(陳正道,2005)、《一 年之初》(鄭有傑,2006)、《六號出口》(林育賢,2007),今年也有李奇《歧路天堂 》、傅天余《帶我去遠方》、樓一安《一席之地》等導演首部作登上大螢幕,一批批的生 力軍成為國片起飛的動力。 觀察2004年至2008年,這五年之間,台灣的劇情長片首部作合計為四十二部(如附表), 也就是說,五年來有四十二位新導演投入劇情長片的攝製。若以劇情長片攝製時程為一年 估算,今年應該至少有三、四十部國片產生(這還不包括今年加入的新導演,以及這些新 導演以外的攝製),但,顯然現況並非如此。新導演們或透過輔導金、或透過電影公司的 支持,帶著影片起飛了,然而處在不景氣的現實環境下,很容易因為遇上一次「票房不佳 」的亂流,即失去繼續翱翔的機會。 在票房的嚴峻考驗下,新生代導演們無論是商業取向還是藝術至上,皆不約而同的重視觀 眾,有別於上一個世紀的台灣電影,新生代導演們已意識到行銷與宣傳的必要。《陽陽》 的導演鄭有傑在噗浪(http://www.plurk.com/filmosa)表示,電影公司與演員已為本片 盡力宣傳,票房不好的原因在於《陽陽》本來就不是「廣為大眾」喜愛的長相。此言一出 ,坦承了《陽陽》並非商業取向的電影,但是包括導演等人仍賣力催票。尤其在《海角七 號》成功地以網路口碑創造票房之後,設立電影部落格與網友互動、邀請部落客參加試映 及舉辦映後座談等作法,已成為每部國片的宣傳公式,無非是期盼口碑效應能夠再度發酵 。 除了經營宣傳,展現導演願意貼近觀眾的誠意,新生代導演們亦致力於開發題材與製作模 式的可能性。《九降風》的導演林書宇於2006年接受第233期《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 》專訪時,表示:「台灣有一種跟著潮流走的態度」,因此「青春記事」或「同性情誼」 等題材一再出現,但「再給新生代導演多一些經驗,再醞釀久一點,相信作品絕非如此」 。近來,《停車》運用黑色幽默、《絕命派對》師法好萊塢B級片,都是值得肯定的嘗試 。另外,有別於台灣電影過往奉行的「導演制」,新生代導演們開始接觸「製片制」,由 製片評估市場需求、尋找投資方,《鬥茶》因此獲得了日本角川映畫ANGEL大賞的開發基 金,由台、日合製完成。 跨國合製提供龐大資金,同時保障影片本身在合製國的曝光機會,成為華語電影製作趨勢 。台灣新聞局自2003年《電影法》修正案通過後,將跨國合製電影納入國片的補助範圍內 ,但是凡接受輔導金補助的電影,須以台灣名義參加任何影展競賽,這使得擁有多重國籍 的合製電影陷入兩難,《渺渺》甫因未以台灣名義參加墨爾本影展,被要求繳回輔導金; 又見《淚王子》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新聞局因此不核發輔導金的案例。 綜合來看,國片每年產生一定的導演首部作數量,顯示懷抱電影夢者仍大有人在,如今受 惠於《海角七號》的賣座,開拓出較過往寬廣的跑道,新生代導演們起飛之後,應繼續思 索如何飛近觀眾、飛出新意進而飛向國際,相信唯有維持著旺盛的企圖心,才能拓展航線 ,讓航程更遠、更持久。 附表:本文整理 年份 該年劇情長片總數 該年首部作總數 2004 16 (4) 王毓雅《飛躍情海》 陳映蓉《十七歲的天空》 周美玲《艷光四射歌舞團》 徐輔軍《夢遊夏威夷》 2005 19 (9) 陳秀玉《秋天的藍調+那年夏天的浪聲》 林文智《怎麼浪漫都可以》 曹瑞原《青春蝴蝶孤戀花》 林培元《海拔一四八○》 林合隆《狼》 陳正道《宅變》 曾文珍《等待飛魚》 徐順理,張東亮《山藸.飛鼠.撒可努》 張國甫《龍眼粥》 2006 14 (5) 李芸嬋《人魚朵朵》 李啟源《巧克力重擊》 鄭有傑《一年之初》 吳宏翔《心靈之歌》 李志薔《單車上路》 2007 20 (10) 姚宏易《愛麗絲的鏡子》 陳懷恩《練習曲》 潘志遠《指間的重量》 林育賢 《六號出口》 林世仁《海之傳說-媽祖》 周杰倫《不能說的祕密》 陳奕利《天堂口》 鄭芬芬《沈睡的青春》 林靖傑《最遙遠的距離》 徐國誌《奇妙的旅程》 2008 21 (14) 陳芯宜《流浪神狗人》 王金貴《人之島》 鈕承澤《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林志儒《牆之靨》 林書宇《九降風》 王也民《鬥茶》 魏德聖《海角七號》 楊雅喆《囧男孩》 陳宏一《花吃了那女孩》 程孝澤《渺渺》1973,約 34、35 歲 鍾孟宏《停車》1965,約 42、43 歲 鄺盛,林子亮,提瓦莫依太崧《絕魂印》 李鼎《愛的發聲練習》 錢人豪《鈕扣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09/16 14:48, , 1F
去年只有14部嗎?
09/16 14:48, 1F

09/16 14:50, , 2F
名單只有提供 第一次拍電影的導演作品 去年是21部吧
09/16 14:50, 2F

09/16 14:56, , 3F
喔喔 看錯了 感謝樓上提醒
09/16 14:56, 3F
文章代碼(AID): #1Ai7iDig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