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臺灣電影裡的異數──導演鍾孟宏與其電影《停車》

看板Ourmovies作者 (新天堂樂園)時間15年前 (2008/11/30 01:01),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臺灣電影裡的異數──導演鍾孟宏與其電影《停車》 採訪、撰寫/林木材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9216548 二○○八年對臺灣國片來說,是令人興奮的一年。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導演們紛紛推出 了自己的作品,除了獲得好口碑之外,更贏得了好票房。像是張作驥的《蝴蝶》、陳 芯宜的《流浪神狗人》、鈕承澤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林書宇的《九降風》, 還有颳起了狂潮的魏德聖的《海角七號》。 這些影片,參加完國際影展後,便投入市場,前撲後繼的在臺灣院線戲院上映著。可 是今年卻有部臺灣電影異常低調,它彷彿悄悄地進行,悄悄地完成,並且在今年四月 時,成為臺灣唯一入圍法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電影作品。這部電影名為《 停車》,由張震、桂綸鎂、高捷、庹宗華、戴立忍等人主演;這是鍾孟宏導演所執導 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也被選為今年金馬影展的開幕片。 第一部劇情長片就入圍坎城影展,對創作者自然是莫大的鼓舞。但在《停車》之前, 鍾孟宏導演所為人熟知的並非他在電影圈的耕耘,而是在廣告界的作品。 不管早期「多喝水」的裸男廣告,或以鳥瞰的大全景剪接汽車在海邊公路奔馳的光影 ,抑或是極簡主義的音樂配上慢動作的身體舞動;其影像飽滿纖細的的質感與特殊的 律動節奏,成就了一則則優美而高雅的廣告。創意,儼然增加了廣告的舒適和可看性。 夢想,所以有了生路有了困境 大學時念交大資訊工程系的鍾孟宏,坦言自高中時就喜愛日本導演大島渚與臺灣新電 影,懷抱著對電影的無限憧憬。因此畢業之後,赴美求學,進入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攻讀電影製作碩士。一九六五年出生的他,返臺後卻剛好碰上臺灣電影最不景氣的時 候,那是八○年代末期。一方面臺灣新電影漸漸式微,另一方面粗造爛製的電影太多 ,搞垮了臺灣的電影市場,觀眾對國片信心盡失。對於這位初初學成歸國的年輕人, 對於像鍾孟宏這世代的電影人,惡劣與令人沮喪的大環境,無疑重重地打擊了夢想。 於是有人放棄、轉行了;有人在電影路上苦苦咬牙撐著(如導演魏德聖);有人轉往 電視圈發展;有人選擇了紀錄片,而鍾孟宏則走向了廣告圈,從製片助理、副導演做 起,學習經驗和技術。但在這段期間,他沒有停息創作,紀錄短片《慶典》曾獲得金 穗獎(一九九四),劇本《三重奏》則獲得新聞局優良劇本獎(一九九四)。 一直要到二○○六年,鍾孟宏才完成了人生第一部電影作品,是紀錄片類型的《醫生 》。這部探討死亡與家庭的紀錄片,原本單純地預計只需要一年的製作期,卻歷經了 三年才完成。對議題的追探和作品的要求,冷冽的影像與力守旁觀的態度,都使得《 醫生》擁有極高的評價,在國內外各大影展贏得了大獎。 停車,於是停下腳步而後看見 又經過了兩年,來到二○○八,鍾孟宏身兼導演、編劇、攝影三職,劇情長片《停車》 拍了七十一天後正式殺青,低調地誕生。劇情上,講述著男主角本想回家與妻子一起 吃晚飯,但停車格內的車子卻一再被非法併排的車給擋住了,出不來。於是整個晚上 ,男主角氣急敗壞地尋找著違規停車的人,遇見了殘破家庭、流氓、皮條客、妓女、 跑路人……等奇人異事,發展出一則則荒謬卻又寫實的社會故事。回家,成了他最迫 切的願望。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臺灣,可能會因為停車惹來殺身之禍,引發生活的危機。」鍾 孟宏說著。電影故事起源於導演的親身經驗,年輕時當製片助理的他,有天要回家時 發現車子被擋住了,不願意坐計程車的他,就在現場呆站等了三個多小時。最後,看 見了一男一女從婦產科醫院走出來,兩人不發一語,默默地把車開走。見到此幕,鍾 孟宏不再憤怒了,他幻想著這對男女進入醫院的種種可能,腦子裡交織著生命的不同 風景,像是同情、像是體諒、像是理解。不論那是什麼,在當下瞬間,似乎就這麼釋 懷了。 這樣的寬容態度,配上這一段段光怪陸離的幫派角落故事,使得《停車》都有著一種 極不協調的獨特美學。當然,這不代表著《停車》就是部黑幫電影;但在風格上,它 確實有著古典好萊塢「黑色電影」(Film Noir)的特色,利用光影和事件去表現人物 焦急緊張的內心狀態,主角們有著陽剛硬漢的性格,而電影本身總有著難以言說的懸 疑性。 而特別的是,《停車》不嚴肅和八股地去討論犯罪或道德問題,反而在許多細節中灑 下了幽默的糖粉,讓每個可恨的人,都擁有著相對可愛的一面(體現著人的苦衷,沒 有人是壞人)。再加上《停車》以回家破題,也以回家收尾,「家」的意義貫穿在影 片當中。壞人物的可愛和影片母題(家)的溫馨,使得原本的黑色性格,破格有了歡 笑,《停車》於是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喜劇」。 但在竊笑之餘,《停車》無形中也透露著嚴肅的訊息。因為「停車」這樁單純事件, 卻引發了「蝴蝶效應」,發展出一連串令人始料未及的故事。這樣的設定,突顯了《 停車》背景的重要性。畢竟只有在繁忙擁擠的都市裡,「停車」才足以構成一個問題 。鍾孟宏這麼說:「在臺北市登記的車輛有將近一百八十萬輛,但是總停車格含私營 及公營的約莫五十萬個,對大部分的車子而言,你不是在路上繼續跑著,不然就是違 規停車。但是這部影片不是在談這個問題,也不是要幫政府去解決這件事情,而是藉 由停車格來討論人身處在現代都會裡的困境。」 終究其由,都市的人口,都市的建築,都市的擁擠,其實才是《停車》故事的肇因。 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連結,生活節奏與環境的壓迫,才是形塑一個人性格和命 運的因素。這不禁令人聯想起一九九三年麥克道格拉斯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城市英雄》 (Falling Down)。一位中年失婚男子在一場大塞車裡突然棄車,他對一切再也忍無 可忍,在走路回家的途中,肆意、暴力地發洩他對這個城市的不滿。不同的是,《停 車》走的是冷調幽默路線,但對都市人的探討卻依然犀利且獨到。無論是觀點,無論 是風格,無論是類型,《停車》都為臺灣電影示範了一種新的可能。 -- 原文刊於「幼獅文藝」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4.77

11/30 12:44, , 1F
喜愛大島渚的都是好人才(誤) 停車好看 大推
11/30 12:44, 1F

12/14 11:37, , 2F
多年後看到《慶典》,令人心驚
12/14 11:37, 2F
文章代碼(AID): #19CNLWKV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