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幫幫我愛神》:演員李康生V.S.導演李康生

看板Ourmovies作者 (《幫幫我愛神》)時間16年前 (2008/01/21 17: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psylibra (《幫幫我愛神》) 看板: movie 標題: 後記《幫幫我愛神》:演員李康生V.S.導演李康生 時間: Mon Jan 21 17:29:35 2008 台北V.S.高雄。導演李康生的電影視角,帶我們離開了台北,離開了 蔡明亮電影裡的那個繁忙又寂寞的城。(其實,導演蔡明亮自己,也 已逐漸離開,到了《天邊一朵雲》的高雄左營,到了《黑眼圈》的馬 來西亞) 生活中的漂流狀態,有沒有可能反映在電影裡,改換了主角原本習慣 的視角? 蔡明亮即將要拍一部書寫法國的電影,場景在羅浮宮。(當然,我們 還是能預見,台灣的心情,台北的臉孔仍出現在這一部新的蔡氏電影 )李康生的電影,則從《不見》的永和四號公園,來到《幫幫我愛神 》裡充滿魔幻氣味的打狗城。永和的演員/導演李康生,將地處城市 邊陲的檳榔攤,移植進入幾個高雄市中心的場景之間。好像那是必然 的對話,不管處在甚麼位置,你總會渴望一種連結的方式,連結的可 能,奇妙的是,那常常跟具體的物理距離無關,反而傾向一種內在心 理的尺度。 過往人們說,蔡明亮的電影是對台北的一種書寫,以一種不太快樂的 文法;但既然不快樂,為何又執著繼續書寫?這樣寫著寫著,連觀眾 也跟著不快樂了起來。(但我總以為,離開了電影,又有甚麼真正值 得人們快樂)每個人的創作歷程和形式如此殊異,常常同一個領域的 創作者,反而是距離最遙遠,最不容易無顧忌地親近彼此的一群。同 一塊土地的人們,也彼此搞不清楚,為何要每天近乎酷刑地逼視著對 方,以怪異的語調聽見對方的消息,最後也就只好充耳不聞,各自在 心理疏離彼此了。 但如果我們曾經離家,我們卻又回頭懷念起那永無休止的喧囂叨唸, 如影隨形的複雜情緒,好像唯有那種距離,才讓人真正看清楚自己的 某些內在圖像,和某些模糊難解的生命定位。 演員李康生,在16年蔡明亮的電影裡,以近乎日常的語氣和動作,為 蔡明亮眼中的世界,心裡的台灣(台北),寫下一篇篇日記。現在, 導演李康生以自己獨有的幽默和深情的注視,寫下一則自我療癒的手 札,行距從永和拉到高雄,在漂移和安定之間,安慰每個穿梭城市的 平凡靈魂。用某個網路新聞台的台名來說即是,「用一個故事來換」 等待著每一個無法想像、突然來到的讀者,等待著突然讀出意義的, 一瞬間。 用一個並不難的故事,來等待換取,等待對話。這是我看見的《幫幫我愛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206.182 ※ 編輯: psylibra 來自: 125.229.206.182 (01/21 17:45)
文章代碼(AID): #17b6cb1Z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