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T-MAC SPEAKS: 90% Sure .. Lakers or …

看板Orl-Magic作者 (為啥MARTIN這麼強N s)時間20年前 (2004/06/07 01: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108 (看更多)
看到了 vegas 大提供的網頁, sports business industry 在網頁中有分別列出很多個部份,而整個相關的企業的規模是相當 可觀的。 : 其中佔最大部份的 ADVERTISING 佔了 14.1% ,包括廣告,還有一些地區和全國的 電視轉撥。 接下來兩個差不多的 SPECTATOR SPENDING 佔 13.4% ,包括主要是門票,停車,還有 商品的販賣等...... SPORTING GOODS 佔 13.2% ,包括運動裝備,運動服裝和運動鞋 。 其他是一些比較小的部份 OPERATING EXPENSES 佔了 11.8% Represents payments (excluding travel costs) by teams, leagues and other governing bodies in organized sports GAMBLING 佔了 9.7% 很希望台灣能發展這方面,當然要正當化的。 TRAVEL 佔 8.3% Represents money spent by groups for travel to and from organized sporting events 以觀眾的部份佔絕大。 PROFESSIONAL SERVICES 佔 7.8% Facility and event management 佔了其中 44.27% Financial, legal and insurance services 佔了其中 38.11% Marketing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佔了其中 佔了其中 15.1% Athlete representation 佔了剩下的 2.52% MEDICAL SPENDING 佔了 6.5% 而籃球佔了其中的 7.52% 而再下面的才是所謂的受權商品, LICENSED GOODS 佔 5.4% , Represents sales of merchandise officially licensed by leagues, teams and other sports properties 而我的疑問是,如果這些商品賣出去了以後,假如扣掉了成本 ,而真的回收到聯盟手裡的錢可以佔 BRI 的六分之一甚至更多, 那 NBA 的生態是否會被改寫,結果從哈公普萊大大的文章裡面得 知這類的收益不計入 BRI 裡面,這樣好像也比較合理,不然單單 授權商品就可以達到 BRI 的至少六分之一,那其他那幾項...... 。 另外的疑問是,這類的授權商品,賣出去以後,到底有多少的 錢可以回到球隊老闆的手中,在網頁中 NBA 的方面可以達到 10 億的大數目,但是得到授權的廠商,店面,製造商等,他們也是要 賺的阿。 而對於一個老闆或是球隊高層來說,在策劃一宗交易時,到底 最值得他們考量的是什麼,真的會把場外的東西當作主要考量嗎, 還是在根本的球隊陣容方面的補強,而尼克隊在交易來 Penny 一 干人後票房轉好,單純是因為大家想看 Penny 或是 Marbury , 還是尼克轉變成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當然季後賽的吸引力更大, 一個持續沉淪的球隊和一支看得到進步的球隊對這些球迷們的吸引 力是不同的。 ※ 引述《vegas (......)》之銘言: : 我是路人,我對於這個討論串所提及的Business議題很有興趣 : 以路人的眼光,我有幾句話想說 : 我想,討論職業運動的收入非常有意思 : 台灣當然不算,但在國外的球隊經營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 討論球員對票房會有正面(or 負面)效益絕對是球隊經營裡的一環 : 決策過程中想必也運用了許多輔助工具以提升其本身的正確性 : 職業運動之所以不是業餘興趣,而是一門生意 :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為球隊擁有者以經營的角度出發 : 嚴謹的使球隊能夠賺錢 : 我相信老闆在做決策的時候不會因為"週邊商品"的週邊二字 : 就認定這門生意再怎麼搞都只是小錢,相反的 : 對球隊而言,任何有機會成長成為一筆收入大於成本的生意 : 都是潛在的方向 : 提供一些我查到的數據,http://tinyurl.com/38lzp or : http://www.sportsbusinessjournal.com/ : index.cfm?fuseaction=page.feature&featureId=43 : (請自行連接) : 在這個網頁裡的有提到Licensed Goods,其中NBA licensed goods的sales : 為$1 billion,如果這個資料屬實,那麼這些週邊商品的收入就很可觀了 : 相較於02-03球季的BRI也不過$2.662 billion : 這些帽阿衣阿一賣就是$1 billion,扣掉成本算6成吧,也佔BRI的快1/6了 : 更不用提這些銷售都是cash inflow : 職業運動球隊這些年來確實是盡力在經營授權商品這一塊收入 : 再看看這篇文章,文中提到2003年運動授權商品在美加成長了7% : 達到$11.2 billion : http://www.sgma.com/press/2004/press1076531512-19664.html : 當然,運動商品的銷售可能跟球隊戰績有關聯 : 我不否認提升戰績是球隊想轉虧為盈,甚至是大撈一筆的方向 : 但是球隊想賺錢是否就非得要有亮眼的戰績則是另一個大問號 : 別的不說,我們家NYK在去年Forbes的NBA球隊價值排名為第二名 : Revenue為$160 million,沒進季後賽 : 對照一下Mil,球隊價值排名殿底,Revenue只有$70 million : 比NYK的一半還有找,但是人家可比我們晚放假 : 我想說的是,球隊的經營上,戰績的提升對球隊經營應該是有正面助益 : 這點我並不懷疑,然而在球隊經營上,或許能夠有幫助的事件不只是球隊會贏球 : 舉個例子來說,今年的NYK季票銷售比往年慘淡 : 但是當Thomas用以斷腿骰子為首的一堆人從Pho盤來Marbury時 : 球隊的boxoffice馬上有了起色 : 當然,球隊後半季是多贏了幾場球 : 但是Thomas也表示這筆交易不過是給觀眾一些期待,以使他們掏錢買票 : 戰力上要看到成效可能還得要磨一磨 : 球隊的經營其實是很複雜的,很多的因素都會影響經營的成效 : 球員交易當然也是 : 從球員對球隊的經濟價值的角度分析一筆交易 : 我認為是衡量交易的一個角度 : 然而究竟買票進Orlando球場看球的球迷是因為想看T-Mac,想看客隊 : 我想歸因上有一定的困難度的 : p.s有沒有人算過戰績跟票房的相關性阿...?? : 有興趣的跑一個分析阿.....XD : 我想我所提供的資料以及討論仍然有很多不足的部份 : 但至少多找一點證據佐證,才能夠激發更精彩的討論 -- 有些人得分時看起來的確表現不賴,但當球尚未落下時,你會看到一群人衝去 卡位,用心打球,保護籃板或是做其他的事,這才是真正的籃球員。把 "鐵血 " 灑入對手的靈魂,讓原本強悍的對手變的軟弱而失去對抗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9.30
文章代碼(AID): #10mrJOwq (Orl-Mag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9 之 108 篇):
文章代碼(AID): #10mrJOwq (Orl-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