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籤詩的源流

看板Oracles作者 (Amanda)時間5年前 (2019/03/15 17:54), 5年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 https://reurl.cc/6vVjk 本文出自聯合文學出版《籤詩密碼:神明誠徵專屬解籤人》 籤詩籤詩哪裡來?神明快來幫幫我 目前能追溯到籤詩最早最完整的資料,所能找到的, 是在日本東京淺草寺的籤詩,出自南宋「天竺寺觀音 靈籤」。南京城附近的天竺寺,在文革時期已經被破 壞了,只剩天竺寺觀音靈籤還在日本跟臺灣的寺廟裡 流傳著。 關於籤詩最早的故事,則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正與 後唐對峙,就在局勢對前者不利之時,前蜀統治者王 衍想改變蜀國即將滅亡的命運--成立宮廷進香團, 帶領後宮團隊遊山玩水,求神問佛。 從道觀到佛寺,從看相到求籤,不管什麼活動,他都 帶著後宮的太后太妃們一起參拜,還順道收了幾個妹 子做後宮。 為了預測國運,他親自跑到當時四川最有名的張惡子 廟,也就是後來的文昌帝君廟抽籤。 文昌帝君?王衍是緊張到連文昌帝君都跑去拜拜了嗎 ?人家管考試的欸?大家不要誤會,在王衍的時代, 那年代的文昌帝君是未完成版,還叫做張惡子。 在四川的方言傳說中,是一位與蛇有關、等同於蛇神 化身的神明。另一說指出張惡子乃是唐玄宗時期(西元 712--756)的官吏。 唐僖宗(西元874--888)於黃巢之亂時逃到四川,竟然 碰到已故的張惡子顯靈,協助唐朝皇室逃亡,使張惡 子靈驗聲名遠播,並成為四川梓潼的地方神,另有「 亞子」的尊稱。 到了宋仁宗時期,政府敕封張惡子為梓潼帝君,後世 大眾把他跟東晉的蜀王張育合併為同一人祭祀。又因 為後世考生多向其祈禱考試順利,使得梓潼帝君慢慢 演變成庇護考生的神明,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文昌帝 君,到這裡,我們先整理一下演變過程: 蛇神→張惡子=梓潼帝君=張亞子+張育=文昌帝君。 扯遠了,回到正題。 不管如何,王衍為了國運去廟裡抽籤,得到了「逆天 者殃」四字,然後他就被滅了。這樣子會被滅亡是理 所當然的吧!這麼悲情的故事就是籤詩最早的故事之 一。 從這個短短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廟裡已 提供「抽籤」的服務,無論貴族或平民都可以使用。 當時籤詩內容並非現在近似唐詩的四句籤詩,而是以 短句或四字為主。 從何時開始,籤詩被人們當成占卜的工具使用呢?沒 有人知道。但是從文獻追本溯源,在漢代《說文解字 》,已經出現籤的存在:「籤,驗也。一曰銳也。貫 也。从竹籤聲。」 說明古人以竹子製成籤來占卜,瞭解神的旨意,判斷 吉或凶,「籤」字指占卜的結果得到應驗,能證實吉 凶。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古人很早就用抽籤來占卜吉 凶,但是當時的籤上未必有文字。 可能最晚要到故事裡的五代十國時期,才出現有文字 的籤,籤詩開始有了更複雜的形式,宋代釋文瑩《玉 壺清話》裡有個故事這麼描述: 宰相盧多遜,生於曹南一地。 年幼時,他父親帶他到雲陽的道觀讀書。他和其他小 朋友在一座廢棄神壇念書時,發現神壇有一個古籤桶 ,出於好玩,每人都抽了一支籤測吉凶。 盧多遜小朋友表示:我不識字,看不懂。就把籤帶回 去給他的父親解讀,上面寫著:「身出中書堂,須因 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終為蓬海客。」 他的父親讀了相當高興,認為這兆頭很吉利,於是保 存此籤。 後來盧多遜果為人相,過後失勢,是因為派遣名為趙 白的小官,私下與秦王趙廷美勾結,事發之後,盧多 遜逃至南方。當年他正好五十二歲,在朱崖過世,果 然與當年籤詩所預言的一字不差。 從這個故事來看,宋代籤詩已經以五言詩形式出現, 文字較為文雅,仿唐詩的形式和題材,擺在廟裡作為 籤文,給民眾占卜吉凶使用。 (待續) 好久沒編輯了,感覺好不習慣。 -- 本人的粉絲團:維芷水晶球 https://www.facebook.com/Amanda.meea/ 歡迎大家來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113.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racles/M.1552643690.A.5CC.html

03/16 20:35, 5年前 , 1F
覺得內容很有趣
03/16 20:35, 1F

03/17 12:24, 5年前 , 2F
很有趣 +1
03/17 12:24, 2F
※ 編輯: Amanda2739 (180.177.113.99), 03/18/2019 00:50:28

03/18 19:29, 5年前 , 3F
用心推
03/18 19:29, 3F
※ 編輯: Amanda2739 (36.239.200.26), 03/19/2019 00:56:06
文章代碼(AID): #1SYtPgNC (Ora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