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5拜魯特指環隨筆心得 (2)

看板Opera作者 (jj)時間8年前 (2015/09/04 01:50), 編輯推噓0(004)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想想不久前NSO的《費黛里歐》製作,導演Andreas Homoki 大膽刪減對白、挪動樂曲順序 與舞台象徵的製作[註二],卻讓我在第一幕那首四重唱「Mir ist so wunderbar 」感動 到聖靈充滿、起雞皮疙瘩的忘我經驗...讓我了解欣賞歌劇「文本(這裡指的是歌詞&音樂 文本)」仍然是歌劇藝術不可拋去抽離的元素與靈魂,或也可說是框架或限制。若能在樂 (melo-)與劇(drama-)、傳統與創新中找到適當的平衡,才是超凡的總體藝術。(這又讓 我想到《名歌手》的故事了!) 其實單獨看Frank Castorf 導演的這個製作與舞台,是挺有意思的,但與歌劇《指環》放 在一起,卻產生了嚴重軟體相衝、無法相容的現象~無法引起大多觀眾共鳴(雖然但還是 有一些人覺得不錯,但我判斷那些人應該是第一次聽指環吧)。 講了這麼多,似乎又回到原點:我並不喜歡這個製作,雖然不會想再看第二次,但也不會 阻止想去體驗的人(帶點壞心看好戲的成分)。 也許是藉由這些感動與惱怒的欣賞經驗,更能了解自己在歌劇中所追尋的那個聖杯樣貌了... ---------- 上面這似乎都是戲迷 (dramaphile) 的碎念,還是不免俗地講點樂迷想聽的話好了: 拜魯特劇院的音響效果真的很厲害,人聲與樂團傳到第17排我的耳中,有種並肩卻又如此 分明的感覺,人聲沒有被淹沒、樂團管樂音色是如此溫暖動人。 拜魯特管弦樂團之整齊一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武神》第一幕前奏曲暴風雨音樂, 弦樂突增強與突減的整齊感,彷彿像是手轉音響音量的神奇效果,且並不是簡單的漸強或 漸減,而是那種物理上可以算出等加/減速a值的力道(理組魂再現)。 指揮方面,Kirill Petrenko大致上表現中規中矩,但速度偏快些,最可惜的是《諸神黃昏 》終曲,最後一次救贖動機要出現前,並沒有強調那個停頓的喘息,而是音樂直接接續衝 出,剝奪了我最後一絲昇華的機會(哀~)。 合唱團在《諸神黃昏》的那首歡頌坤特婚禮的那段,展現了扎實無極限般的高音,聽起來 實在頭皮發麻地過癮。Anja Kampe在《女武神》第二幕瘋狂段落聲音展現極佳的戲劇性, 演出十分投入,令人相當感動。Johan Botha的齊格蒙,嗯~ 就是靠好聲音吃飯、但沒太多 演技、英雄男高音界的Pavarotti(絕對不是因為他胖才如此說,因唱崔斯坦的Stephen Gould也沒瘦到哪!但就又唱的好又演的佳,明顯對比)!唱齊格飛的Stefan Vinke 音色、音量都不錯,但可惜德文咬字不是很清楚,有種"臭玲呆"樣,且明顯在某些段落有 留一手體力,聽起來總感覺不夠過癮,不過至少在一些重要段落(如《齊格飛》第一幕的 鍛劍終曲、第三幕的二重唱...)聲音都相當飽滿。演唱布倫西德的Catherine Foster 與 之前網路(2013年)聽到的纖細單薄有所不同,現場的聲音抒情卻豐厚,特別是終曲自我犧 牲場景整個火力全開,是當精彩的演唱。Weissmann的艾達戲劇型十分充足,若不看製作, 是很棒的艾達詮釋。演唱佛旦的Wolfgang Koch中規中矩倒是沒給我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 (除了某些可能是導演要求的演唱表情動作外)。 最後特別要感謝老闆詹醫師,給我這次機會圓了我十年前的拜魯特朝聖之夢,畢竟能踏上 綠丘還是令我無比感動~儘管這個毀了一鍋好粥的指環製作很讓我吐血,但也讓我有了另 一個奇妙的崔斯坦之夢,有關這個夢,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Heil dir Sonne! Heil dir Licht.... [註二]公理易明?正義難伸《費黛里歐》 (鴻鴻 撰文)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749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52.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pera/M.1441302640.A.9EA.html

09/05 02:04, , 1F
崔斯坦要繼續講呀!
09/05 02:04, 1F

09/05 02:39, , 2F
哎呀!工作忙~ 很想寫,但抽不出空呀!
09/05 02:39, 2F

09/05 04:15, , 3F
加油加油!我也有篇六月中NY Philharmonic Joan d'Arc
09/05 04:15, 3F

09/05 04:15, , 4F
au bucher沒記錄
09/05 04:15, 4F
文章代碼(AID): #1Lw8Xmdg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