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森林中的睡美人

看板Opera作者 (Evangelist)時間8年前 (2015/07/20 00: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很久沒有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觀賞表演了,上一次是正明龍&打狗亂 《藝起鄉挺》台灣sing鄉團出國巡迴前的演出,今天則是欣賞雷史畢基( 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以貝洛(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 鵝媽媽故事集》(又名《寓有道德教訓的往日故事集》)中「睡美人」故事為藍 本改寫成的歌劇作品《森林中的睡美人(La bella dormente nel bosco / Sleeping beauty in the woods)》,嘉義很少有歌劇演出的機會,加上又是這 樣少見的作品,自然理應躬逢其盛。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嚴格來說並不是為了聲樂作品演出而設置的場地, 所以對於聲樂演出並不算友善,但好在場地夠小,所以聲音聽來也不算太乾。票 面上雖然強調這場歌劇演出並非親子節目,建議7歲以上的觀眾觀賞,但進場時 發現觀眾席滿滿都是親子團,而且幾乎都是7歲以下的小小觀眾,令我不由得感 到擔憂啊!所幸兒童哭鬧或大聲說話的情形並不嚴重,也沒有吵著要離席或頻繁 上廁所的狀況發生,所以可以專注地欣賞演出的進行。只可惜謝幕的時候觀眾的 反應也因此不甚熱烈,是美中不足之處。 我很喜歡這次《森林中的睡美人》的製作,布景和服裝都很優秀,以樹林為常駐 背景,結合布幕、燈光明暗和影像投影的使用,及以簡單道具的轉換代表場景的 變化(代表森林的柴堆、代表老嫗小屋的長椅、代表皇宮大廳的紅毯等),使得 換幕的時間大大縮短,穿梭的星星合唱令人印象深刻,各段合唱與觀眾席的距離 感也都有很好的呈現。服裝上就是中規中矩的設計,雖不出格,但看起來非常舒 服。 獨唱者的部分,我對朱彥穎的藍仙子印象頗深刻(但大概也是因為她戲份最多吧 ?)。其實先前對她的印象停留在2001年3月22日舉辦的「樂壇新秀」音樂會— 「電影廣告中的歌聲傳奇」,在那場音樂會中她演唱了Rachmaninov: "Vocalise" (Op.34 No.14)和選自普契尼歌劇"Gianni Schicchi"中最有名的詠嘆調"O mio babino caro",不過表現算是差強人意,時隔14年之後,她這回的演出表現穩 重大氣,雖然場地並沒有加分效果,但肢體語言和聲音,以及氣息的運用上顯然 不可同日而語;石易巧一人分飾多角,我滿喜歡她的聲音,而且表現大概是整個 陣容中最穩當的,可惜布穀鳥、缺牙老婦、王后和女公爵的戲份都不多。公主唱 得也不錯,但音色稍顯老氣乾枯,王子非常帥!然高音略緊了點。 之所以強調並非親子節目,是因為歌劇(聲樂)的演出對學齡前兒童並不友善, 尤其歌詞又是義大利文,即便有貼心的字幕,他們通常也看不懂,兩廳院歌劇工 作坊推廣罕見歌劇的用心就打了折扣。(我猜冰雪奇緣在票房的推波助瀾上應該 起了不小的作用,整個實驗劇場幾乎座無虛席,像我這樣沒有帶小孩前來聆賞的 觀眾應該是屈指可數?)雖然音樂本身也是很順暢、悅耳,但因為沒有明顯的詠 嘆調之分,讓我反而比較留心由鋼琴彈奏的管弦樂部分,比宣敘調般的對話段落 吸引人得多,吳湘婷的琴聲充滿畫面,會讓我很想找唱片來聽聽管弦樂的效果如 何。 然後我還滿好奇為何會在歌詞中強調「連史特勞斯的音樂也無法喚醒公主」?第 2幕結束後,銜接到第3幕時,出現了「三百年後」的字樣,但服裝的變化也沒有 到300年那麼劇烈,而且因為有了「史特勞斯」的亂入,使得整部歌劇的時間遞 嬗反而變得極不合理,是我對劇本最感疑惑的地方。 總而言之,很開心這次兩廳院歌劇工作坊將《森林中的睡美人》這樣的罕見歌劇 帶來嘉義與愛樂者分享,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演出來到這個聲樂沙漠舉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5.125.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pera/M.1437325091.A.4F3.html
文章代碼(AID): #1LgzSZJp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