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以前「大撒幣」投資原創、現在狂買舊片庫?──串流「泡沫化」的下一章

看板OTT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1月前 (2023/07/18 18:07),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11月前最新討論串1/1
以前「大撒幣」投資原創、現在狂買舊片庫?──串流「泡沫化」的下一章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880 自新冠疫情後,歷經戲院關閉、院線電影上檔時間不穩定,好萊塢的內容投資總額卻不降 反升。根據 MoffettNathanson 數據顯示,內容投資總額自 2020 年的 951 億美元,攀 升至去年的 1,346 億,驚人上升了 40%,而這與各家品牌積極搶攻串流市場、大量投資 製作原創作品脫離不了關係。 一如另一項 Ampere Analysis 數據則指出,串流投入原創內容的金額自 2020 年的 96 億,上升至 2022 年的 232 億,漲幅達 140%,尤以 2021 至 2022 年上升 45% 最為顯 著。 原創作品沒人看,榮景大勢已去? 「2022 年」被媒體形容為「美國電視高峰」(Peak TV)之年,包含電視台、串流平台共 計推出 599 部原創作品,打破歷史紀錄。同時,最昂貴的幾部也皆出自串流之手,包括 :耗資 4.65 億美元、造價不菲的Amazon 奇幻大作《魔戒:力量之戒》(每集 5,800 萬); Netflix 以 2.7 億打造的《怪奇物語》第四季(每集 3,000 萬); Disney+ 以 2.25 億推出的《律師女浩克》(每集 2,500 萬)、 1.5 億的《歐比王肯諾比》(每集 2,500 萬); Max 斥資 2 億元的《龍族前傳》(每集 2,000 萬); Paramount+ 投入 9,000 萬改編電玩的《最後一戰》(每集 1,000 萬)。 然而,串流「大撒幣」經營原創內容,成效卻未必能對應到觀看時數上。根據尼爾森提供 的數據,去年美國觀眾在串流的觀看時數排名前 15 名中,僅有 3 部新原創節目,分別 為位居第一的《怪奇物語》、第 5 的《黑錢勝地》、第 12 的《星期三》,皆為 Netflix 出品。上段提及的高成本影集,如《魔戒》、《龍族前傳》或迪士尼 IP 之作 ,皆未進榜。 《Fortune》即在報導中點出串流經營者的迷思:「投入成本大,不代表表現一定好。」 (Bigger doesn’t mean better.) 這也導致 MoffettNathanson 最新數據顯示,好萊塢於 2023 年預計的內容投資總額,僅 達 1,304 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僅上升 1%,成長率達到近年新低。另一項 Ampere Analysis 數據 也指出,今年串流投入原創內容的金額,預計為 265 億美元,即便仍相 較去年上升 14%,但確實也將趨緩,與 MoffettNathanson 的數據結論不謀而合。 MoffettNathanson 報告中也指出,多數品牌已不再不惜一切用計增加串流訂閱數,轉而 建立現金流、讓串流得以自主盈利,因此估計內容支出會趨於平緩,甚至在未來持平或下 降,分析師 Robert Fishman 也直呼: 如果 Amazon《魔戒》系列聽起來像泡沫化前的頂峰,那正是因為它可能是真的。 除卻迪士尼表明未來將更嚴審內容開發、Netflix 希望專注在「更大、更好」的原創作品 而非恣意投資,Amazon 也因接連推出《魔戒》、《堡壘》等 6 部斥資破億影集,卻未曾 在登上尼爾森觀看時數排行,導致影視部門被執行長安迪賈西盯上。 《彭博社》報導安迪賈西要求高階主管針對製作成本、觀眾收看紀錄,提供完整預算分析 ,嚴格審視其未來內容投資策略,更已終止 37 項「不必要」的項目,報導寫道:「任何 公司都不像以前容忍錯誤,即便是亞馬遜或蘋果也不例外。」 2022 年「美國電視高峰」(Peak TV)的榮景,恐也大勢已去。 SVOD 加 FAST 可能是串流最佳盈利組合? 回到尼爾森去年的串流觀看數據,相較於原創內容表現不佳,《歡樂單身派對》、《犯罪 心理》、《實習醫生》等授權影集,或具集數優勢的動畫《辛普森家庭》仍佔一席之地; Netflix 接續他牌影集續拍的千禧時代影集《吉爾莫女孩》、由經典 IP《阿達一族》改 編的《星期三》也在榜上。 這代表什麼?這顯示製作懷舊情懷濃厚的作品,或購買觀眾熟悉的老牌授權內容累積片庫 量,更是讓訂閱戶留守串流的方針。 《Variety》於上(6)月刊出〈為什麼舊片片庫可以影響串流的未來〉報導,作者 Stewart Schley 指出,別於過往電視放映模式,觀眾錯過播出便可能永遠與節目錯身, 現今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美國串流上有超過 80 萬部獨家內容得以收看,讓觀眾未必急 於觀賞最新上架原創內容,而是「踏上考古之旅」,挖掘觀眾更熟悉、更有興趣的作品欣 賞。 Stewart Schley 形容影視串流比起傳統電視,更接近於現今的音樂串流 Spotify,建立 海量資料庫,供真正能讓觀眾「隨選收看」: 誰能累積到最大的片庫,並以最少的成本陳列內容,誰就能贏得勝利。 因此除了串流間的合併能增進片量之外,FAST(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elevision,免費廣告串流電視服務)服務平台,可能撇開 SVOD 串流建立起的原創內容 壁壘,累積到最多片庫吸引觀眾。 FAST 平台不用付費訂閱、甚至不須註冊即可觀看,而倚靠廣告收益支撐,但無法如 SVOD 、AVOD 隨選隨看,而是平台下有大量子頻道,讓觀眾隨機觀賞該時段播出的節目,等同 於更接近以往有線電視:有廣告、不能隨選。 別於 VOD(Video On Demand,隨選視訊)以大數據分析推薦作品,FAST 的優勢有下: 一、對於觀眾:收看者能重拾以往看電視的「樂趣」,隨機挖掘到可能喜歡的新作品。 二、對於經營方:因收入來自廣告收益,因此不必如 Netflix、Disney+ 大量製作原創內 容留住訂閱戶,而能運用舊有片庫、購買授權作品維持,如同前述華納授權部分內容至 FAST 平台播放。 三、對於廣告商:FAST 比有線電視具吸引力,因為看電視時遇上廣告可以轉台;但觀眾 必須在 FAST 觀賞完廣告後,才得以繼續播放作品,因此廣告投放效果更佳。 如今,主要的 FAST 平台包含:派拉蒙的 Pluto TV、福斯電視的 Tubi、Roku Channel、 Amazon Freevee、Samsung TV Plus 等等。根據《Variety》去年 6 月的數據,各平台加 總共有超過 1,400 個頻道供觀眾收看,更預估 2025 年其廣告收益可超越 60 億美金, 而 nScreenMedia 也預測今年 FAST 每月活躍用戶(MAUs)將達到 2.16 億人。 華納、Netlfix 也表明對開發自家 FAST 平台持正面看法,尤其對擁有大量片庫的華納而 言,更是有機會再擴張市場的良機。若這兩間具 SVOD 的品牌,始於經營 FAST 平台,即 可能同時具備現今串流的三大優勢:VOD 的「隨選隨看」功能、FAST 能累積到的「大量 片庫」,以及兩方皆能獲得的「廣告收益」。 去年 TVREV 報告中,分析師 Alan Wolk 甚至預言:「各大串流服務都將轉向某種三重系 統......每間公司都將維持無廣告、有廣告訂閱及 FAST 的三種服務。」時隔一年, 隨幾乎每家串流皆推出廣告方案、FAST 平台聲勢水漲船高,預言幾乎已要成真。 串流遊戲、體育賽事轉播將成下個戰場 如今,我們已可見串流大戰由原先的大量投資獨家原創內容、追求訂閱會員增長,逐步轉 變為引入廣告訂閱方案、重新整併企業、授權內容至第三方平台或經營 FAST 平台等措施 ,以維持串流穩定營運追求獲利,顯示「後串流之戰」不再爭取短期暴衝,而是由經營模 式「比氣長」。 然而,原創節目內容的效益未必佳,下個串流大戰戰場又可能發生在哪? 即便美國體育串流市場,已被該產業龍頭 DAZN、所屬迪士尼的 ESPN+ 佔去大半,但近兩 年內,串流平台接連積極爭取體育賽事轉播權:Amazon 耗資 10 億美元與國家美式足球 聯盟(NFL),簽下為期 11 年的轉播協議;Apple TV+ 更獲得兩項重要體育賽事轉播, 分別與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及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展開合作;YouTube 也 與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合作,訂閱戶可於 YouTube TV 的訂閱附加套餐,觀賞到 NFL Sunday Ticket 的賽事。 體育賽事轉播的即時性與集體性,如同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 Patrick Rishe 所說:「體育賽事能創造最好的觀眾。」更往往帶來巨大廣告收益,早在電視時代即是眾 家爭鳴之地,如今也成為串流吸引觀眾的利器。 根據 Ampere Analysis 最新數據,體育串流市場今年將持續成長,SVOD 串流預計花費 85 億美元購買轉播權,相比去年的 52 億增長整整 64%。磨刀霍霍的 Netflix,也傳出 希望藉直播今年秋季名人高爾夫球賽,進一步搶攻體育賽事市場。 另外,Netflix 另一項奇招則是搶攻遊戲市場:不僅近兩年大量購入遊戲工作室、藉由《 怪奇物語》等當紅 IP 開創手機遊戲、架設專屬遊戲 APP;去年 10 月更宣布希望開發串 流遊戲服務,亦即在現有的 Netflix 程式中,即可於手機、平板、電視等更裝置使用。 目前,Netflix 在串流遊戲領域的競爭對手,包含:Xbox Game Pass、PS Plus、Amazon Luna 等等,但若屆時成功將遊戲與影視內容合併於單一平台,便會成為業界創舉。 而 Google 營運不到 3 年即關閉的串流遊戲服務 Stadia,將成為 Netflix 借鏡失敗經 歷的前車之鑑。遊戲部門副總裁 Mike Verdu 也表示,Netflix 能在 Google 跌跤之處取 得成功,因為遊戲將成為 Netflix 串流服務的「增值」: 我們不會要求你訂閱(遊戲串流)作為遊戲機的替代品,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華爾街日報》以〈電視的黃金高峰時代,對串流來說代價高昂〉為題,表明好萊塢疫後 對串流的全傾投入,帶來卻是超過 200 億美元的虧損,迪士尼、Netflix、派拉蒙、康卡 斯特市值下跌超過 2,800 億美元,華納則也在與 Discovery 合併後市值腰斬。 各品牌必得痛定思痛審視其策略,由多方措施開源節流,叩問自己:「串流真是個能綿長 經營的事業嗎?」而錢包正在哭泣的觀眾,更要自問的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串流服 務與節目,填補彼此的生活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217.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TT/M.1689674827.A.184.html

07/20 11:03, 11月前 , 1F
女浩克是貴在哪
07/20 11:03, 1F
文章代碼(AID): #1ajcHB64 (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