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學士後護理上課與實習心得

看板Nurse作者 (只要平安)時間4年前 (2020/06/20 15:35), 編輯推噓6(605)
留言11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文章同步發表在Dcard,如有不妥請告知,會立刻刪除!手機排版請見諒>< 從今年二月來到雲林台大分院實習,一晃眼也在這裡待四個多月了,趁著剛完成六大科裡四個梯次的實習,在七月的選習開始之前,照舊上來和大家分享在台大後護系學習一年來的心得,還有「如果能重來,我可以....」的扼腕XD (再次申明,我絕對不是後護同學間課業或臨床表現最好的那一位,分享心得的用意,只是希望大家可以踩著我的屍體XD?往前爬,少走些冤枉路,在後護生涯中學習的更快樂) 二年級的上學期是密集的講授課程,我們把一個學期十八週拆成上下各九週,上半學期教授內外一、精神和社區,下半學期則是內外二、產科和兒科。課表作息配置和國小二年級一樣:星期三上半天,其他一二四五幾乎是紮紮實實的整天課。課是和護理系大學部三年級或四年級的同學一起上,差別是大學部這些科別的實習,會在學期間一併完成,我們則是在台北把課室課的學分修齊後,再來雲林把六大科實習跑完。 【課程】 1.內外一二 充實且紮實的知識灌注,除了放療、心律不整外等有些章節是醫師授課外,大多都是護理系的老師們教授。上課時是用老師自編的PPT,內容順序和內外課本不同,回顧一下課綱,大概是:手術護理、神經系統疾病護理、高血壓疾病護理、心律不整、腫瘤病人照護、冠心症疾病照護、鬱血性心衰照護、術前術後護理、肝臟疾病護理、肌肉骨骼疾病照護這樣的分類形式,負責該主題授課的老師也都是曾經待在相關病房工作、或從事該方面研究的專家或醫師。 我一開始的讀書方式是課後用快倍速再聽一次上課錄音檔,但每天都被進度追著跑,到後來沒時間這樣做,變成上課時留意這章節的重點是什麼,下課後把該重點在內外課本的段落看懂,有點變成應付考試了Q___Q 有同學是用心智圖的方式複習內外科,他用了之後考試都考九十幾,實習時老師還念念不忘他的心智圖~大家可以試試XD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在上內外前先複習該單元的基護和基醫內容,把上課時的新知識當作現有知識的補,不然基礎醫學學海浩瀚,有時內外的課上到一半,才驚覺自己連最基本的知識都忘記了... 課程除了該疾病的生理機轉、症狀、照護方式外,有時候老師也會直接舉一個個案實例讓同學討論可能的診斷、如何照護、護理重點等,所以若上課前對該系統沒有一定了解,課程間的討論就沒辦法參與,會比較可惜QQ 2.產/兒/社區/精神 上課一整天真的需要充足的體力與腦力,這些課程大多都是單純的講授形式。我們那時的精神科還有去松德院區和台大急慢性病房參訪的機會,上課時也會有小組討論的時間,老師會事先給資料讓大家閱讀討論、上台報告。覺得先上完課再實習有優點也有缺點,現在回想起來比較可惜的,是在上產科和精神科時,沒辦法立刻將陌生的專有名詞具象化,例如我在背誦完那些精神診斷後,半年後才有機會在個案身上對應什麼叫意念飛躍,所謂椎體外症候群的表情呆板到底是如何?但有了完整的知識建構再入臨床,也比邊看邊學相對安心啦!建議大家可以在台北準備課室考試時, 一邊註記哪些知識是實習時會用到的(例如常見精神藥物的機轉/副作用/服藥注意事項、常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症狀、團體治療的因子等),才不會半年後來實習都忘光光,卻也沒時間把課本重新讀過。 【實習】 每一科十五天,依照各科的安排可能星期二~五實習、四週完成一科,或是星期二~四實習,五週完成一科。我們每個隔週的禮拜一還有上護理研究的課,所以當該週不用上護理研究、你又在一個禮拜只要實習三天的科別的話,就會有五六日一四天可以寫作業、查資料,會比較幸福。 每科實習的進行方式會依據當科屬性、主授老師還有臨床教師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內外科來說,進行方式是每位同學選擇一位病人為個案,再跟著主護學姊做你的個案和學姊主護的其他病人的治療,簡單來說就是當學姊的小跟班啦!覺得我們很幸運,跟到的學姊大多是樂意教學又溫柔的天使,都會和同學解釋做這個治療的目的、技術的技巧等等,若我們提出疑問,學姊也都很願意回答。而技術例如抽痰、On cath、NG care、foley care、引流管換藥、測血糖、CVC care等等,學姊和老師也會在評估病人狀況的適切性下,放手讓我們進行(當然,過程中老師和學姊都會目不轉睛的在旁監督我們)。所以來實習前也要複習這些技術的步驟、要注意的重點還有相關數值等等,老師在我們第一次進行前,也會先口頭考試的。 而當主護學姊做完治療,開始打紀錄時,我們也要學習寫護理紀錄、做身體評估,還有和個案會談。在台北上課時還沒意識到這三件事的重要,實習後才發現這都是身為一個護理師,隨時掌握個案狀況的基本功。建議大家來實習前可以先複習一下病房裡每日身評要做的內容,才不會站在病人面前卻忘記要做什麼XD 覺得四梯實習裡,老師們最注重的是護理計劃,從如何經由會談、身評中找到個案目前有的護理問題,再根據文獻和課本下護理措施、實際進行,和最後的護理評值。所以老師也提醒大家,內外實習不僅是「哇我做了好多技術好棒棒」,更重要的是你了不了解個案的疾病成因、照顧重點、他正面臨什麼問題等等。 各科作業份量多寡不同,但基本盤就是一份個案報告、實習心得、行為過程紀錄,其他科例如產科還會有門診孕婦衛教報告、兒科有治療性遊戲設計、精神有團體衛教企劃書等等。大家來雲林前記得帶一台文書功能正常的電腦來~ 這裡的病患很多都是台語比中文流利的長輩,不管你台語輪轉與否,只要勇敢開口講,阿公阿罵都很親切也願意聽我們說~建議台語不好的同學,來之前可以先練習病房常用的台語單字,如量血壓/體溫/體重、打針、吊點滴、抗生素、吃藥、輪椅、各種姿勢(躺平、側躺、手抬高、手伸直)等等,絕對用得到! 【參考用書】 以下幾本書是實習寫報告、查資料時,同學或我覺得方便使用的: 1.NANDA-I護理診斷: 定義與分類2018-2020 (第8版) 他優於其他版本之處,是有大致依據戈登十一項的評估類別編排診斷,老師說可以拿來逐條比對你評估的完整性 2.臨床檢驗判讀/新文京 有他的好處是不用抄了異常數據回家後,花時間在網路上搜尋正常值、數據代表意義等等,是省時間的良伴 3.基礎醫學課程時的藥理學講義 一年半前上藥理學課時,我絕對沒有想到我使用這些講義的頻率如此之高。做藥卡時我會先翻講義複習它的機轉和注意事項,再翻藥典寫下重點,因為有時候藥典寫得太精簡啦XD,光看藥典不太能完美應付老師的提問。 - 大概這樣,祝福我們彼此不論在哪裡實習、正在什麼階段,都能在護理這條路上更認識這個世界和自己:)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81.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urse/M.1592638533.A.71F.html

06/20 16:26, 4年前 , 1F
很棒的分享,我實習時都用光田查藥物(掩面
06/20 16:26, 1F

06/20 19:26, 4年前 , 2F
光田+1
06/20 19:26, 2F

06/20 23:00, 4年前 , 3F
光田+1 XD 不過家裡有舊藥典備著 老師有時候會問很
06/20 23:00, 3F

06/20 23:00, 4年前 , 4F
深 orz
06/20 23:00, 4F

06/21 03:45, 4年前 , 5F
光田超好用
06/21 03:45, 5F

06/21 12:36, 4年前 , 6F
以前五專唸書時也是用心智圖~兩張執照也是一次就考到
06/21 12:36, 6F

06/21 20:38, 4年前 , 7F
喜歡台大精神科
06/21 20:38, 7F

06/22 22:06, 4年前 , 8F
台大護理系的教師要兼顧大學部研究所後護其實人數相
06/22 22:06, 8F

06/22 22:06, 4年前 , 9F
當吃緊 常常會犧牲大學部或後護的學生...
06/22 22:06, 9F

06/22 22:08, 4年前 , 10F
天使臨床教師都是免費的義工
06/22 22:08, 10F

06/22 22:09, 4年前 , 11F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變?
06/22 22:09, 11F
文章代碼(AID): #1UxRn5SV (N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