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請益] 六個月寶寶點滴計算

看板Nurse作者 (erutpuR)時間7年前 (2017/04/03 15:26), 7年前編輯推噓3(3013)
留言16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蘇珊 12%的增加是指在無感體液喪失的部分 文獻 https://goo.gl/mPWTV5 計算參考 http://i.imgur.com/XaXuOna.jpg
原文:With fever, each degree above 98.6F [37C] adds 2.5 mL/kg/d to insensible losses. 中文:在體溫高於攝氏37度時,每增加一度(攝氏)每公斤會增加2.5ml的無感體液喪失 例:8個月小孩身高63公分體重10公斤,體溫38度C,方便計算已針對身高體重進行調整。 1.案例體表面積bsa=0.40(m2), 無感體液喪失計算=500mL/(m2), 故案例無感體液喪失等於200mL/day 2.adds insensible losses=10kgx2.5mL=25mL 3.25mL/200mL=0.125=由此可得到12.5% 但因為bsa僅計算到小數點後兩位,在結果可能會稍有誤差,但不影響。 ------分隔一下------ 可惜這個版並沒有限制讓病人或家屬來這問病情。 你也不能阻止有人想隨便回或認真回文。 當然不實事求是的大有人在ex.某篇問暈眩藥物的回文。 而且家屬學識說不定比你我還好,都會先去查uptodate 查完才來問 家屬觀點分析: 1.只聽他想聽的,家屬早就已經有答案,只是需要一個支持才來問,他也可以去八卦版問 卦,說不定能得到鍵盤醫師的幫忙,只是被酸的機率比較高。 2.仇醫,醫療失誤迫使他延長住院,多收醫療費用等。來專版問好得到一個與目前的醫療 方向相反的意見......家屬就可以吉。 3.如果都不回他,家屬只會想你們是官官相護,這件事情一定有問題,才沒人敢回應。或 者被覺得你根本就不會所以才不回答。 回顧第一第二點,多半家屬(台)都是自己先當醫生、民俗療法、謠傳,最後才會以質疑 的方式詢問主要照顧的醫療團隊。 -------- 家屬分析觀點二 遇到問題家屬會先上網查,以下回答依照家屬思維 1.有沒有脫水徵候? 答,脫水可能會死,你們醫院要等到他脫水才治療嗎? 2.還有沒有發燒或其他潛在失水因子? 答,一直哭算嗎? 3.活動力有無恢復? 答,不知道,就一直哭,哭完就睡。 4.進食量與病前相比是否較少?少了多少? 答,不知道,一直哭,我就塞奶給他喝也不喝,我也一直哭。 5.換尿布的次數與病前相比較多或較少? 答,不知道,以前都保母再換的 6.抗生素合適的稀釋量該是多少? 答,還要打多久抗生素 以上問題如果家屬能正確回答的話,她一定也是醫護人員,不然就是久病成良醫的爸媽了 ,所以他也不會來這問了 ------ 家屬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直接詢問醫療團隊有多困難,大概就跟你我上課的時候,遇到書 本上的疑問要在課堂上舉手問老師一樣難, 1.愛面子怕被嘲笑 2.我私下在問,私下了卻不知道該問誰 3.我一直問他們會不會覺得我難搞而惡整我。 我朋友陪病的時候連跟護理師多拿一床棉被,都要私訊問我這樣會不會被做記號了。 廢話完了小弟自我總結 家屬永遠不會有正確的觀念,如某版永遠會有媽媽在問「我小孩發燒了怎麼辦」,回文的 人一定會有說「快去掛急診」這種答案。 回過頭來想,不講一粒一休,這些事情如果主要照顧的醫療團隊能每一項每一個病人都能 詳細衛教,如講點滴的速度,觀察活動力方式、脫水徵象、回診條件等,讓家屬「可能」 了解治療方向他「也許」不會上網到處亂問,「哪天」「可能」「也許」會減少醫療的浪 費。 而不是丟一張衛教單張給他簽簽名以示告知,就以為他們懂了,不可能,好嗎!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77.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urse/M.1491204419.A.A18.html ※ 編輯: siticidneppA (218.164.77.153), 04/03/2017 15:30:05 ※ 編輯: siticidneppA (218.164.77.153), 04/03/2017 15:32:56

04/03 15:53, , 1F
我的習慣是會在看到數字後找original article 做一次revie
04/03 15:53, 1F

04/03 15:53, , 2F
w,因為我找不到那篇water loss的研究,所以做了註解。那段
04/03 15:53, 2F

04/03 15:53, , 3F
疑問其實是簡略的評估過程,不是設計由家屬回答,目的在
04/03 15:53, 3F

04/03 15:53, , 4F
於體現我們訓練產生的思維與一般族群的差異,以及直接評
04/03 15:53, 4F

04/03 15:53, , 5F
估的不可替代性。
04/03 15:53, 5F
每個人讀書觀念不同吧,如果在guidelines、systematic review 都還要進行original a rticle search 會耗費太多時間以及沒什麼必要性,當然你說能不能找到那個2.5mL/kg的 來源,當然是一定可以,but why?,如果對答案有質疑應該要進行的是實證,你可以參考 National Advisory Group on Standards and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1998)

04/03 15:55, , 6F
我依然認為,身為專業從業人員,只要沒有直接評估過病人,
04/03 15:55, 6F

04/03 15:55, , 7F
都不應該回答任何問題。
04/03 15:55, 7F
在國外早已有Telephone Triage Nurse、webMD等醫療諮詢,當然你考量的是不是每個人都 如此專業或有受過訓練,但正是你是專業從業人員,所以你不是應該回答他一篇文獻裡面 的東西,或者是幫他DD(這是常見的詬病)而是你應該能提供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衛教, 而不是給他你自覺的答案 ※ 編輯: siticidneppA (218.164.77.153), 04/03/2017 17:37:42 ※ 編輯: siticidneppA (218.164.77.153), 04/03/2017 17:57:08

04/03 18:04, , 8F
如果嚴謹的review沒有必要,level of evidence 評讀系統就
04/03 18:04, 8F

04/03 18:04, , 9F
不用存在了。挑這數字上議題發揮的是你,如果你有讀懂我
04/03 18:04, 9F

04/03 18:04, , 10F
的原始文意,我只是提出一個概略數字,能夠有個參考罷了。
04/03 18:04, 10F
我並沒對您提到的數字發揮什麼,我只是找了文獻佐證而已

04/03 18:04, , 11F
然後,國外的醫療可及性並不如台灣,法律規範亦有所不同,
04/03 18:04, 11F

04/03 18:04, , 12F
我不知道你提這些有該項主要目的甚至是實名制的網站與ptt
04/03 18:04, 12F
Ptt不是匿名制

04/03 18:06, , 13F
並論有任何討論價值,再者你回的第一篇中除了嗆了那個家
04/03 18:06, 13F

04/03 18:06, , 14F
屬外,我並未見到實質衛教與幫助,回到這邊我覺得我們的
04/03 18:06, 14F

04/03 18:06, , 15F
溝通並沒有交集,或許是我的表達能力不佳,很遺憾造成你
04/03 18:06, 15F

04/03 18:06, , 16F
的困擾。
04/03 18:06, 16F
沒有交集是顯而易見的,對那位家屬的幫助就是他去找了他的治療團隊詢問了他所想要問 的問題以及得到了答案,謝謝您的回覆 ※ 編輯: siticidneppA (218.164.77.153), 04/03/2017 19:38:21
文章代碼(AID): #1OuVb3eO (N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