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0304社課紀錄

看板NtuEightStep作者 (search)時間13年前 (2011/03/07 11:30),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練習地點:舊體三樓柔道教室 出席人員:帛燦 喻博 宗瀚 世欽 建成 泓宇 劉璿 永文 廷飛 宗賢 宗廷 彥妤 孫銘 參訪武友:家逢(縱鶴) 本次練習因社長大人辛苦爭取到室內場地(雖然不知道是哪裡出問題鬧了雙包), 所幸空手道社都是好人願意讓我們共同分享場地,讓本次基本摔技訓練得以順利進 行。摔技施行及對應放護措施是本次上課的重點,當然區區一堂課能建立體感經驗 不可能太多。希望大家能多自行訓練揣摩,以期達到最好功效。 基本摔法活樁演空動作: 1、斜打:以登山式向前跨步(區分北派登山式與摔角登山式,前腳開闔之異同)摔 角登山式前腳不閉襠,反而外開行之,此現象取法概念:一來前腳可外旋、後旋增 加上手撕把、拉跩之腰身力,二來前腳外翻雖不如內扣可凝聚堅實的前向衝力,但 可增加前腳抽撤、卡辦、換位的靈活度;前行手撕抓敵人前手拉下,後手切掌前擊 視對方胸肩上揚、翻起、切卡腋下、肩頭以前腳、或後腳卡拌摔之。 2、環肘:以登山式前跨步,方式同斜打,後手成圈鎖扣對方頭頸,上身同時後瞧 扭身,利用體位變換力量,加上前腳卡拌將敵人摔出。斜打、環肘動作需注意手 身、腳三力一體,形成整體一氣的整合力,就外型動作上操作來說,固然拉手、上 手圈扣、扭身摔之有先後之別,但從控制敵人後的圈鎖、卡拌到擰腰身施摔的過程 需注意整體合一,才能給敵人厚實、充沛的體感,另外身形從前轉後時需練出「判」 冷冽突力,否則容易陷入雙方拉扯的爭力狀態。 基本護身動作: 1、前滾翻 2、蹲姿後倒 3、站姿後倒 4、左右翻腿 在所有競技對抗中,打貼身或者遭對方鎖控關節後,以摔技處理是非常常見的狀態 ,學習倒法可以有效緩衝、化解對應遭施摔技時的衝擊力度,特別假如對戰是在硬地 板上進行,若自身不諳安全倒地之道,將有可能因人保護自己本能以手撐地而造成肩 肘腕更大傷害。上述練習中,部分社員對翻滾的動線路徑仍掌握不良,在練習翻滾倒 法時,我們須想像向前或向左右預備翻滾、倒臥時是敵人卡拌施摔給予我們的衝擊力 。 然後借力順勢,取形於球,讓身體圈轉、圓順化解重心傾斜、破壞造成跌式。在稍 後以採手破刀手、接拍膀子拖卡對方倒地:這時大家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手法豐 盛的螳螂拳控手對應下,原本要拍地作護身手幾乎無機會抽出。這時會發現傳統摔角 以曲肘抱頭方式做出護身倒法更為容易施作。同時在硬地或者地形複雜地方,拍地倒 護身也有手腕、肘臂受傷的可能性,我的建議是兩種都需練習熟練。應敵不論任何環 境才能有效保護自己。 不論應手接敵、貼身施摔,靈敏聽勁仍作為傳武練習者的施術憑藉,大家有經驗定 會發現,對應到聽勁甚佳的對手,幾乎任何技術都無法發揮。這並非告訴各位無需苦 練或者技術無用論,而是聽勁的建立,本來就來自大量、刻苦細膩的對練操作,產生 對力量流動敏銳的察覺應對能力,是以過手、推手、對打、單招對練、對摔都是增進 聽勁的良方,從不接點的空間感、時間差掌握,到近身對手力量捕捉,貼身施敵重心 轉移...都需透過練習逐一掌握。 因為複雜、因為很難、所以練習傳武有他獨特的隱誨深淵和樂趣。希望大家陪著我 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紀效新書》卷十四〈拳經捷要篇〉:今結之以勢,註之以訣,以啟後學,既得藝, 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 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怯敵還是 藝淺, 善戰必定藝精。古云 :「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 古代人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共勉,練武的我們,心態氣度不可以輸給古人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7.25.212 ※ 編輯: taxidk 來自: 114.137.25.212 (03/07 12:50)

03/07 23:05, , 1F
好惋惜這天沒法學到摔法跟護身Q.Q突然想到好幾次被老大
03/07 23:05, 1F

03/07 23:06, , 2F
摔時,第一反應就是用手撐地,真的很危險,幸好至今尚無礙
03/07 23:06, 2F

03/09 14:00, , 3F
喔喔喔,原來是練這些~應該去一下的XD不過要等我這禮
03/09 14:00, 3F

03/09 14:00, , 4F
拜天考完試我才能過去吧QQ
03/09 14:00, 4F
文章代碼(AID): #1DT55ckF (NtuEightSt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