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閑聊 - 劉若瑀的36堂表演課

看板NtuBaChi作者 (穩重不沉重)時間12年前 (2011/11/18 15:4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之前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書,翻看幾頁,對內容很有興趣。 這本書是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女士, 二十年前去參加一個特別的表演訓練課程, 近期回憶當初上課內容的書。 後來就買了,最近開始看,因為練拳的關係,對內容有很多共鳴。 其中說到聽和發聲,我就想到馬步弓槌團練。 整個社團的團練要能夠進步,我覺得放下去喊是很重要的, 因為那可以凝聚團體的脈動和共識。不是值星ㄧ個人的,是團體共同的修練。 我覺得ㄧ個好的值星,並不只是能夠去領導,而是能夠觀照和融入。 觀照有非常多層面,基本像是環境的狀態,每個人的狀態,團體的速度, 做出合適的調配。最實際的例子,就是突然換練習場地, 東西要擺哪邊,車子要擺哪邊,人要在哪邊練,方向、場地分配等等。 而那也不僅僅是值星ㄧ個人的事情,必須要群體每個人都保持覺知, 注意現在要做什麼,要如何配合,可以如何協助。 在喊之前要先聽,聽別人的節奏。聲音是ㄧ個結果,其實是從聽喊, 就可以知道對方身體呼吸的節奏,以及是怎樣在做這ㄧ串動作的。 在哪邊著力了,哪邊沒有到位卻滑掉了卻沒知覺,這都會反映在喊的聲音裡面。 然而,這都必須回到觀照自己身上來。大家都知道動作怎麼做, 做法卻不一定會完全相同。有人馬步沒坐好就急出拳,有人出拳後著墨太長, 因為身體條件和大腦,每個人分配這一連串動作的方式和節奏都不相同。 從跟上別人喊,去觀照自己也觀照別人,其實回過頭來是調整自己的。 最後還是回到向內觀照自己。這麼做之後,這樣雖然喊的人不同, 但是互相逐步都調整一點,整個脈動最後可以是相連的。 有時候,那可能不會是值星定下的節奏,那會是大家共同的節奏。 不過如果都打到睡著也不是正確的,所以值星要關照,必要時要調整, 有時候要允許和接受。其中,也因為大家狀態的不同,我累的時候別人正旺, 剛好可以支持自己繼續,等我新力生,別人累了,換我穩定我自己, 就是對別人的支持。 這需要機會練習,需要調整心態,需要更深入觀照自己,需要開放自己去了解別人。 而這會反映在ㄧ個團體的很多事情上面,像是社務的合作, 個人是否善盡自己的責任等。 當個人沒有專注在自己的練習上面,恍神飄忽, 也不可能會有能力和餘力去注意和觀照別人。 而當每個人都關在ㄧ己所是之中,沒有去聽別人,只想要表現自己, 20個人有20個節奏和做法,沒有聚焦,那不是團練。 新生現階段沒有開始喊,是為了要讓你可以培養體力,同時聽和做出沿習的節奏, 把聽作合一。當身體無法把動作做標準,注意力觀注不了在自己身上的時候, 是沒辦法去幫助別人的。就先從提升自己開始吧。 這本書另ㄧ個很有趣的地方,是有說到「有機的動作」。 我想那可能跟有時候教練會說到的生機和回歸自然有關。 而他們的訓練課程,對體能和心智的要求也都是非常高的。 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ㄧ本書。每篇都蠻短的,卻都很有意思。 雖說是表演課,我覺得比較像是哲學課,透過身體學習的哲學課。 有興趣可以看看。 -- 走進人群,並不會讓自己消失,所以不需要害怕走入人群。 走入人群,是開展自身的開始;承認別人的同時,也是承認自己的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7.92.93

11/19 08:25, , 1F
先前報上陳文茜有一篇專文介紹
11/19 08:25, 1F
文章代碼(AID): #1EnWsFzH (NtuBa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