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HP 240 G5微開箱與自行改SSD心得分享

看板Notebook作者 (人生的爬坡 加油!!!)時間7年前 (2017/04/22 04:17), 編輯推噓6(607)
留言13則, 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分享一下筆電開箱遇到的狀況和自行改SSD的過程與心得, 因為非專業人員,若有錯誤之處請鞭小力一點,歡迎補充或修正。 圖文網誌較好讀 http://wenweihsieh.pixnet.net/blog/post/141296087 主機:HP 240 G5 SSD:金士頓 UV400 128G 轉接架:Cyberslim 9.5mm 筆電需求為基本文書及影音機,預算15~20K,14吋, 鎖定HP 240 G4 結果拖了一陣子要下手時已經斷貨, 剛好換 G5 同價格帶升等成 i5-7200U 無獨顯, 第一次使用Y購,手滑了一下然後吃個午餐, 結果下午茶都還沒喝完郵差就來按鈴了,真的很快。 第一次透過網購物買3C產品,爬了文看了些注意事項, 就開始錄影開箱檢查。過程中一直想著錄影和檢查, 把該注意的封條和有疑慮的地方都拍照存證, 結果開箱該有的正常的照片都沒拍啊哈哈! (所以是"微"開箱,只有覺得有問題地方的相片 XD) 開箱的過程中,主機取出前有確認過塑膠袋上的封條膠帶, 應該是原廠完整沒開過的,但是以下幾點令人覺得有些疑竇, 懷疑自己是不是拿到跑過RMA的機器。 1.主機上蓋手指印 將主機由塑膠袋內取出時, 僅僅是抓電腦下緣的部分側邊(重看影片確認無誤), 但是在上蓋的上側部分手沒有碰過的位置, 卻有許多類似手指摸過的油膜痕跡印。 2.螢幕上側積塵﹝非入塵﹞ 翻開螢幕,在螢幕上方邊緣與框架交界處有細微灰塵, 類似落塵經過擦拭後,被推向面板邊緣而集中之情形; 因為手部尚未觸碰該區域,又只有該處有較多灰塵且集中, 所以推論為非因開箱環境因素導致,應該是開箱前即存在之落塵。 3.硬碟使用:時間10小時,次數12次 爬文看到新機硬碟入手使用時間10小時還算正常, 但是次數12次略高於一般次數,但也僅為"略"高, 非不可接受之新機使用次數。 可能造成以上三點的成因當然有很多種, 但是我懷疑是跑過RMA的機器: ->第一個客戶拆箱驗機發現問題 (導致手指印及積塵) ->公司回收整新處理 (重新測試增加了硬碟使用次數) ->賣給下個客戶 T.T 只能想想至少不是經銷商的展示機, 且硬碟次數和時間算正常新機,只有手指印和一點點塵, 好像沒有退貨的理由,摸摸鼻子當作沒事吧! 微開箱完畢,接下來是改SSD的部分。 改裝的目的單純只是想體驗看看SSD和傳統硬碟的基本速度差異, 因此一切依照價格考量來決定產品, 使用金士頓 UV400 及 Cyberslim 轉接架。 我執行的大概的順序是: 拆光碟機->SSD入轉接架進筆電->系統備份->拆機替換硬碟位置->完成。 1.拆光碟機 只要拆一顆螺絲即可輕鬆卸下光碟機, 比較難拆的其實是光碟機飾板, 四個卡榫有先後順序(外側兩個先拆), 施力過小卡榫不會動、施力過大怕卡榫斷裂, 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完整地拆下。 拆完後將飾板裝在轉接架上。(飾板安裝入此轉接架後, 有三個卡榫外側會變成無施力點,疑似無法再次分離。) 2.SSD入轉接架進筆電 不知硬碟還是轉接架孔位不準或變形, 同側兩顆固定螺絲有一顆無法鎖上, 只好選擇固定遠離SATA接頭那側的螺絲, 未鎖上的那一側就暫時靠著SATA接頭固定, 反正資料拷貝完這裡就不是SSD的家了; 結果要把轉接架放入筆電時,發現凸出的螺絲會與軌道干涉, 只好把螺絲卸除,轉接架才得以順利裝進筆電。 3.系統備份 參考了兩篇心得與教學文,順利且成功地完成SSD的系統資料準備, 大致步驟如下: ->用EASEUS軟體將系統資料拷貝至SSD ->用AS SSD軟體檢查4K:未對齊 ->用AOMEI軟體重新做4K對齊 ->用AS SSD軟體檢查4K:已對齊 ->SSD的系統資料準備完成 細節請參考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375611 http://showmer.pixnet.net/blog/post/43730227 4.拆機替換硬碟位置 我在網路上沒有找到240 G5的相關拆卸資訊, 參考了Youtube上的240 G4拆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NMlcb3o3A
鎖孔位置及拆卸方法一模一樣(相同外殼?), 連同被電池和止滑墊遮蔽的部分,好像卸除了14顆螺絲。 然後就是下蓋分離,雖然自己動手修過幾次舊手機, 但是拆新品和拆過保品的壓力實在是不一樣啊, 看到影片內的老兄撥開兩個卡榫後,下蓋輕鬆分離, 這步驟卻花了我相當長的時間,才順利地拆開下蓋。 接下來取出原本硬碟並拔開排線,取下硬碟固定裝置, 將固定裝置重新穿在由轉接架取下的SSD硬碟身上, 插入排線後將SSD硬碟固定在基座上。 因為實在不想再花時間拆一次下蓋,很怕弄斷卡榫, 所以在下蓋裝回前先開機測試。 (這步驟因為電池沒有下蓋可以固定, 所以動作很輕,怕電池會鬆動脫落。) 確認SSD可開機成功,裝回下蓋,終於完工。 (總結前先來一個轉接架番外篇) Cyberslim附有光碟機外盒、轉接電路板、飾板及線材, 讓使用者可以將內建光碟機轉換為外接式。 (市面上如 銀欣 FENVI JEYI ...等等牌子也都有此裝置。) 光碟機裝上電路板放入外接盒後測試, 又發現干涉了,光碟機的上鋁板被外接盒擠壓, 造成光碟盤進片時托盤軸心無法順利推入。 拆開外接盒想辦法解決。(此步驟需要注意, 將光碟機取出外接盒需要先移除外接盒上蓋, 因為直接抽出光碟機可能造成電路板斷裂。) 方案一:讓光碟機上鋁蓋反向彎曲 方案二:讓外接盒上蓋反向彎曲 方案三:刨除外接盒上蓋之光碟機固定座 基本上我三個方法都執行了,才得以讓托盤勉強順利推入。 因為安裝光碟機外盒的關係, 以及一開始的轉接架螺絲無法順利鎖入且造成干涉, 讓我對這次的轉接架使用體驗不甚良好, 當然也有可能是SSD和HP光碟機的問題、 或是我使用操作上的錯誤, 所以對轉接架不直接作評論。 總結一下, 老實說自己改真的挺有趣但是也挺心驚膽跳的, 拆下蓋時一直擔心卡榫斷裂, (其實委託店家應該也有相同風險, 店家有專業度但作業時間有限, 細心度可能會不如自己動手), 加上光碟機飾板安裝在轉接架之後, 可能會有卡榫會進入內部,無法輕易地再次分離, 因此原本的想法是覺得SSD和轉接架是消耗品, 壞了換一個就好,但是體驗過拆裝過程風險後, 覺得產品選購可能還是一次到位比較好。 (當然希望一次到位不再更動時, 也還是要考量到重要的人品因素 XD) 而SSD的體驗方面,以前用老桌機按開機鈕後, 可以去泡杯茶回來時間剛剛好,現在用SSD茶要先泡好, 按完開機鈕到開機完成的時間,只夠你拉開椅子坐下來; 之前看眾版友們說的"有感"覺得無感, 現在看版友們說的"有感"覺得超有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6.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otebook/M.1492805822.A.2A8.html

04/22 07:19, , 1F
12次略高? 超低的好嗎
04/22 07:19, 1F

04/22 15:40, , 2F
找店家改就是不用自己負擔風險啦...他改壞可以叫他負責
04/22 15:40, 2F

04/25 00:51, , 3F
先前爬到是10次48小時,後來跟其他人一比12好像真的不高
04/25 00:51, 3F

04/25 00:54, , 4F
還蠻好奇如果店家真的弄斷卡榫的賠償或解決方法是什麼
04/25 00:54, 4F

04/29 12:10, , 5F
12次10小時超低的啊,我買全新SSD自己灌完也差不多這數字
04/29 12:10, 5F

04/29 12:10, , 6F
光灌windows就會重開機好幾次了
04/29 12:10, 6F

05/03 00:11, , 7F
我買的是有OS的版本所以沒有重開過,12次算低我已了解
05/03 00:11, 7F

05/03 00:13, , 8F
不過還是很好奇,什麼情形會新機一開箱就有手指印和積塵
05/03 00:13, 8F

05/04 21:40, , 9F
就作業員尿完忘了洗手
05/04 21:40, 9F

05/24 10:27, , 10F
真的,作業員都沒在洗手的原po別擔心。
05/24 10:27, 10F

06/11 11:10, , 11F
前幾天也在PCHOME買了一台,也是自己換SSD和加RAM,剛好也
06/11 11:10, 11F

06/11 11:11, , 12F
看到大大文章@@ 非常懂那種剛買來就要拆的緊張XD
06/11 11:11, 12F

01/04 23:29, 5年前 , 13F
12次10小時超低的好嗎
01/04 23:29, 13F
文章代碼(AID): #1O-cY-Ae (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