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中時]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專題 之三

看板Nordic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6/18 09: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yopoyopo (裙子裡的手) 看板: AAAAAAAA 標題: [中時]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專題 之三 時間: Thu Jun 14 21:10:30 2007 中國時報 2007.06.13  環保、能源發展 北歐向前看 挪威二氧化碳 海底鎖千年 江靜玲/專題報導 北歐國家的地理環境和天然資源各自有別,但與自然共處的態度如出一轍。斯堪地納 維亞三國近年來在環境保護和能源發展上,積極走在環保能源領域前端,目光所及,長達 千年之外。 八○年代開始大量探勘生產的北海原油,雖嘉惠此一區域內挪威和丹麥兩國,尤其是 挪威的經濟。然而,全球石油危機的經驗,加上北海原油正以每年百分之十快速減產的事 實,北海油田不但未改變這兩個國家對能源生態和安全的立場,反而使他們更加審慎,更 了解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未雨綢繆 確保能源自足 丹麥是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中能源技術發展最早的國家。丹麥的首座熱電聯產製造廠( CHP)成立於百年前。當時,就已使用焚燒生活垃圾生產能源,提供社區發電,並把發 電產生的餘熱提供給附近居民和醫院做為暖氣。一九三○年代中期,哥本哈根已經有統一 的區域供熱網。 然而,七○年代石油危機令丹麥經歷最慘痛的經驗。當時,丹麥和日本並列,為兩個 幾乎百分之百完全仰賴能源進口的國家,丹麥政府被迫必須緊急向德國舉債,因應危機。 石油危機敲醒了丹麥朝野。即使危機後,在北海油礦分得一杯羹,丹麥從未忘卻確保 能源安全自足的重要。一些小區域主動建立熱電聯產廠,並與其他城市和社區的熱電聯產 廠透過輸送管道互相聯結。目前,丹麥全國有百分之六十的暖氣和百分之五十的電力來自 於熱電聯產,是歐洲在這項替代能源上,做得最好的國家。 終極環保 生產節約並重 石油危機三十年後,丹麥國民收入總額上升了百分之五十,石油消耗量卻下降了百分 之五十,能源自給度達百分之五十六。全世界的風力發電,三分之一來自丹麥。丹麥已從 一個百分之百的石油進口國,變成歐盟各國中唯一有能力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令人 最驚訝的是,不僅由能源進口國成為出口國,過去十年來,丹麥本身能源耗費量也始終維 持不變。丹麥能源部資深政策顧問韓斯勒格(A Hasselager)表示,「生產與節約並重」 ,是丹麥的能源政策,「我們的目標在成為歐洲最環保的綠色國家。」 相較於丹麥,瑞典一方面關切全球溫室效應衝擊的速度,另一方面則強烈意識到能未 來能源危機,可能造成的國家與文明衝突。 十三年後 瑞典禁用石油 有鑑於此,瑞典致力開發代替性的生化燃料(bio-fuel),並宣告將在二○二○年, 停止使用石油能源。一旦這項目標完成,瑞典將是世界上第一個以代替能源為主的「無油 經濟體」。 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輸出國,卻極力主張節省能源。挪威是歐美汽車擁有和淘汰率 最低的國家,二氧化碳廢氣排放量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零點二。北海的油礦,不但沒讓挪 威鼓勵人民買車,反而制定了全世界最高的汽車稅。一輛新車平均要繳百分之百的稅。來 自美國,目前定居在奧斯陸的柏格蘭永遠記得,在挪威買了一輛車子,開回家後,扳起手 指一算,「竟然繳了百分之一百一十六稅金」。 挪威前瞻 廢氣儲存深海 挪威擁有全世界半數的地下水電站,供應挪威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電力。身為一個能 源充裕的國家,挪威不但不浪費能源,在別人排放二氧化碳時,挪威盡心研發二氧化碳儲 存(CCS),把廢氣從產品中分離或捕捉出來,儲存在深海海床。 這是一項新穎,需要長時間研發、長期監視,並在安全上負起長期責任的技術。目前 挪威擁有全球百分之五十的二氧化碳儲存力。詢問奧斯陸國際氣候環保研究中心(CIC ERO)資深研究員瑞普多(K Rypdal),要把這些二氧化碳鎖在海底多久,一百年?她 說,「不,一千年都不夠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時報 2007.06.13  丹麥環境部長海德加:推動環保 須有政治勇氣 江靜玲/專訪 丹麥是歐盟能源環保模範生。丹麥環境部長海德加(C Hedegaard)接受本報專訪時 ,強調推動環保必須要有政治意志和政治勇氣,聯合國二○○九年氣候高峰會(COP1 5)也將在丹麥召開。 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丹麥有一套成為「綠色強國」的政策嗎? 政府又如何把政策落實到社會中呢? 答:我們的目標是使丹麥和歐盟其他國家,可以成為全世界最具能源效益經濟的地方 。這樣的野心,不但可推動我們的對氣候議題的關切,同時對能源安全和改善歐洲競爭力 也有助益。推動這些目標,尤其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必要的要素之一,是公民社會的 接受和積極參與,二個月前我們在丹麥推動一項「少一噸」運動,目的要讓公民領悟每個 人對環境的責任,是具有壓力且真切的。 問:丹麥如何在環保和經濟競爭上維持平衡? 答:這是丹麥能源環保政策上最重要的一環。我們的政策不只是節省能源和保護環境 ,更要增加經濟的競爭力和能源供應的安全性。過去十二年,丹麥經濟成長百分之三十,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百分之十三到十四,證明經濟競爭力和環保是可以並進的。我們的方法 可以歸納兩個因素,一是增進能源效益,二是開發其他能源資源。 問:目前國內與國際環境挑戰為何? 答:我們需要世界上製造廢氣量的大國更投入全球降低排廢氣量的行列中,尤其是美 國和中國的參與。但國際對制定二○一二年後氣候變化機制的協商,非常複雜且困難。回 應地球溫室效應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我們必需要有強烈的政治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時報 2007.06.13  瑞典哈姆濱湖城的環保驚奇 垃圾變燃料 陽光變燈光 江靜玲/瑞典哈姆濱湖城報導 歡迎到未來的太陽能環保城(ECO City)!我們甫進入斯德哥爾摩的哈姆濱湖城( Hammarby Sjostad),已在這裡訂了一棟公寓的一位老兄說,「我等不及想搬進來。」接 著他忍不住興奮地補充,「我的房子還沒有蓋好,價錢已上漲百分之四十啦!」 很難想像,這個在二十年前為全斯德哥爾摩最汙染的地區,如今卻是房產熱點,一棟 兩房公寓要六十萬美元。 「拯救地球可是要付出代價的。」一位帶著小女兒的居民說,搬到哈姆濱湖城的人並 不一定是環保人,「但住在這裡,慢慢地會變得比較注意環保。」 在這裡,大家把垃圾分類倒在社區的分類大坦克型垃圾槽,吸塵式垃圾車每周來兩次 把這些儲放在地下的垃圾「吸」走。無法資源回收的垃圾,燃燒後成為中央暖氣,其他廢 物像廚餘,甚至排泄物,在這裡也化為沼氣(biogas),成為廚房裡爐火,或汽車、巴士 燃料。 住戶的熱水、電力來自於裝設在設計現代公寓屋頂和壁上的太陽能板。社區路燈,使 用的也是白天儲存的太陽能。 這裡有自己的收集雨水渠道,以節約昂貴淨水過程費用。社區裡有使用沼氣燃料的公 用車,提供居民採購民生食品時使用,另外,還有免費渡輪,鼓勵居民搭船跨湖到斯德哥 爾摩另一端上班。 住在這個環保城裡,一如那位帶著女兒的年輕母親所言,「生活如常,只是一群普通 人而已。」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期望,希望我們的孩子可在一個平靜、乾淨的環 境中成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時報 2007.06.13  薩姆索島居民最瘋的是風 屋頂上的太陽能板 勝過賓士車 江靜玲/丹麥薩姆索島報導 從哥本哈根到丹麥東岸外海的薩姆索島(Samso Island),來回大約八小時。薩姆索 島是丹麥能源自給自足的能源島,「綠化」的程度,成為全球抗暖化典範。 風大的日子,搭乘每天僅一班次的渡輪到薩姆索島,對易暈船的訪客,絕對是一大考 驗。但薩姆索島上的居民卻好像特別喜歡吹大風的日子,島上的居民見面,第一件事,都 在談「風」。 我們抵達有機農夫安德森的農莊時,答案總算揭曉了。因為他也說,今天的風吹得好 。然後,他打開風力發電錶說,「看一下,我今天生產了多少電力。」 薩姆索島在一九九七年時為丹麥政府選為再生能源島試驗區,期望該島可以在二○○ 八年成為一個自足性的永續能源島。結果,薩姆索島上的四千二百名居民,有志一成,在 二○○三年就達成目標,而且還有多餘的能源可以出售給丹麥本土。 農夫安德森夫婦的農莊有十五頭牛,這些牛也很環保,因為牠們吃的都是主人種植的 油麻菜仔(rape seed)搾油後,剩下的渣滓。 安德森以兩萬歐元買了一台搾油機,用搾出的油為再生能源做為車子和曳引機燃料。 他的妻子燒飯時,也以這些油當食用油。他們和島上其他居民一樣,用的是島上十一座風 力發電機供應的電力,他們家的暖氣,來自島上五座以太陽能、乾草和生質燃料生產的暖 電場。安德森夫婦是島上四分之一的海上風力發電持股人。他們和大家一樣關切島上的風 怎麼吹。 退休的老太太尼爾森回憶,有一天,有個年輕人到她家來,告訴她一個可以省錢、省 能源又環保的新計畫,她覺得非常務實,就決定和島上其他人一起參與這項「綠化行動」 。沒想到,現在她的投資,不但省錢,而且賺錢,「我還變成了走在時代前端的環保分子 了呢!」 在薩姆索島呀,司機布恩維格說的好:「五個太陽能板在屋頂,比一輛賓士車在車庫 ,更有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時報 2007.06.13  綠色能源島 丹麥能 台灣呢? 江靜玲/特稿 關於地球,古老印第安人這麼說,「地球不是我們由先祖那裡繼承來的;地球是我們 由子孫那裡借來的。」 今年初,台灣立法院能源委員會立委組團到英國考察,兩個印象,令人深刻。一是, 難得見到如此認真進行考察的台灣立委,另一則是,他們對推動相關政策,在今年年底選 舉,可能造成的影響,高度擔憂,溢於言表。 能源環保政策對產業的衝擊和政治影響,不只在台灣,否則丹麥環境部長海德加就不 會說,推動這些政策要有政治意志和政治勇氣了。 觀察斯堪地納維亞國家,我們發現,除了政府有明確、前瞻的整體政策外,這些國家 同時在研發投資和稅制上,提供完善支援和誘因,朝野有共識,願意均擔責任和利益。所 以他們的經濟競爭力和環保可以維持平衡。這項平衡在環保政策上,是不能偏廢的,否則 ,就會有政治爭議。 而這當中,最寶貴,也是最基本的,其實還有「公民參與」。丹麥薩姆索島能成為百 分之百「綠色能源島」關鍵是島上居民的參與,大家願意集體負起責任。瑞典的生態城市 的生活關鍵,也在居民觀念培養和落實參與。 走訪這兩個離島和城市,不禁想起,台灣離島和台北近郊城鎮,是否有此潛力?多風 的澎湖,除了賭場外,可否成為我們的能源島呢?台北的居民和政府,願不願共同建立一 個屬於自己的ECO社區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61.57.133.2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3.166 ※ 編輯: ahgg 來自: 140.112.243.166 (06/18 09:20)
文章代碼(AID): #16TTrwCT (Nor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