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不以成敗論〈英雄〉 評動畫版《交響情人夢》

看板Ninomiya作者 ( )時間16年前 (2007/10/20 23:55), 編輯推噓13(13019)
留言32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轉載自椰林風情Comics板 已得作者MorgonKara同意> Warning: 本文是以《交響情人夢》的動畫版與日劇版做比較,其中對日劇版會進行 嚴厲的批判,建議熱愛《交響情人夢》日劇版的觀眾即刻按左鍵跳出本文。 ---------------------------------------------------------- 多年前,吳祖緗先生給我們說《紅樓夢》,他非常痛恨越劇電影 《紅樓夢》……,他說原作裡有一個關鍵的情節,順序被改編者 弄顛倒了。這一顛倒不要緊,整個意思就都錯了。 那就是寶玉為了戲子蔣玉涵挨了父親的打,挨打之後,黛玉去看 望他,很是傷心,黛玉就說了一句話:「你就改了吧。」寶玉回 答說:「妹妹妳放心,為了這些人,縱是死我都甘心的。」 吳祖緗先生認為這話實際上是寶玉的一次真正的袒露心跡。話中 的「這些人」說的是蔣玉涵之流,指的卻是包括與林黛玉的兒女 私情在內的叛逆性情感,這話林黛玉也聽懂了,認可了,從此之 後便平靜下來,再也沒鬧過彆扭。 而在越劇《紅樓夢》裡,這個探病的情節,卻被安排到前面去了 ,於是在賈寶玉說過此話之後,又發生他們吵嘴的過節。吳先生 認為這是大大地把曹雪芹誤解了,同時也大大地缺乏對中國倫理 文化的常識。這就是它的寫實情節的嚴格與縝密,不會有一絲一 毫的疏漏…… -王安憶《小說家的十三堂課》 ---------------------------------------------------------- 本人非常痛恨日劇版《交響情人夢》,漫畫原作中所有關鍵情節(複數) ,被改編得面目全非,切割得支離破碎,整個意思就都錯了。 不管日劇版有多少收視率,不管它宣傳多棒,本文標題就是不以成敗論〈 英雄〉。 什麼叫做「關鍵情節」?故事裡每一場音樂會,幾乎都是「關鍵情節」! ---------------------------------------------------------- 音樂可說是一切創造物中最虛無的東西,它最難物化,它是附在 時間的流程上,轉瞬即逝。 而它的聖靈之光也就在此,它最具有神的特徵和靈魂的特徵。 -王安憶《小說家的十三堂課》 ---------------------------------------------------------- 1 一個故事裡真正的主角,有時候不見得是人物,而是無法物質化的「虛無 的創造物」,例如圍棋(《棋靈王》),例如音樂(《交響情人夢》),這個 故事往往就有了一種不可思議的透明感,一種高度,那也是神話的特徵。 這種「虛無的創造物」,往往指涉一個精神上的形而上界、心靈界、彼岸 、永恆的國度。故事中的人物必定有所成長,而這種成長必定來自故事人物如 何調整自身與這種「虛無的創造物」之間的關係。 在《棋靈王》之中這一點表現得很明顯,不只是主角,所有配角也是如此 ,在一場又一場的棋賽之後,他們不停調整自己與圍棋的關係,因此每一場棋 賽都有意義。無論觀眾是否看得懂棋賽,是否覺得冗長而不耐煩,這些棋賽都 不容許隨意刪改。 《交響情人夢》的真正主角是音樂,就表現力而言,音樂當然比圍棋佔太 多優勢,而我個人對於動畫版與日劇版的評價標準之一,就在於真正的主角在 這兩部作品裡是以怎樣的姿態現身演出。 接下來,就來看看《交響情人夢》最關鍵的情節-學園祭的拉赫曼尼諾夫演 奏會,兩部作品的編導分別如何處理這個場景的。 2 休德列傑曼指揮A樂團,千秋彈奏〈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這一幕出現在動畫版的第十一集。 從第一個音符開始,沒有中斷,沒有剪輯拼湊,故事中真正的主角—「音 樂」,一口氣整整演出了7分56秒! 而動畫版每一集的片長,都不過將近23分鐘左右而已! 從進入第三樂章開始,直到千秋心中發出對休德列傑曼依依不捨的OS—整 整4分30秒,當中根本沒有一句對白,只有「纖細卻又強勁有力」的鋼琴聲,以 及樂團「如海嘯一般呼應著」(借用故事中樂評佐久間的形容)。 不知道動畫版在日本深夜播出時,有多少觀眾耐得住性子看完(或者應該 說聽完)這一段對白極少的7分56秒,如果是中途轉台才看到,搞不好會誤以為 是哪一場世界級交響樂團的演奏會實況轉播哩! 我不知道動畫版如此處理〈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否為「 前無古人」的一大創舉,但我對動畫版的笠井賢一監督只能豎起大拇指,佩服 得五體投地。 笠井監督的確對故事情節的意涵瞭解得極為透徹,完全掌握每一場戲的意 義,並且具備過人的膽識。 我記得在大陸劇《雍正王朝》中飾演康熙皇帝的演員焦晃先生在一次訪問 中提過,說穿了《雍正王朝》不過是一群留著辮子、穿著官服的傢伙不停地在 「開會」而已,這些「會議」偏偏又是推動劇情的關鍵,他只能想辦法讓每一 場「會議」都讓觀眾覺得「有點不一樣」。 笠井監督在《交響情人夢》之中也遇到同樣的難題,但是我對他解決難題 的手法給予相當高的分數,因為他深黯「影像思考」的精髓,也是大衛馬密( 電影《鐵面無私》編劇,《殺人拼圖》導演)在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院講座對 學生一再強調,身為導演必須在導戲時,一再自問的核心問題: 「這場戲到底要說什麼?」 回過頭來看《交響情人夢》裡的拉赫曼尼諾夫演奏會,故事情節是,休德 列傑曼(以下簡稱「色老頭」)跟千秋言明,這是他在日本最後一場演出,師 徒兩人即將離別;樂評人佐久間滿肚子不情願,被雜誌女記者河野拉來觀賞「 不過是學校文化祭」舉辦的音樂會,根本不抱任何期待;在音樂會開演前一分 鐘,真澄找到身上仍然穿著玩偶裝(貓鼬服)的情敵野田妹,跟峰一起衝進會 場,會場內觀眾座無虛席,他們只能站在會場最後方,一起聽千秋彈奏拉赫曼 尼諾夫…… 這場戲到底要說什麼? 說的可多了!真是「罄竹難書」啊! 3 先談這場戲的功能。 首先,色老頭要完成身為教育者的兩大任務。 第一項任務,就是用實際行動親身向千秋示範,何謂一位「指揮家」。 除了鑽研並掌握樂曲的詮釋之外,指揮家應該如何引導、協調交響樂團 以及獨奏者的表現,在舞台上發光發亮。這一大課題,色老頭卻是讓千秋以 鋼琴獨奏者的身份,而非站在一個指揮的立場親身體驗到箇中滋味,不啻是 一記高招。 這一個經驗在故事中是有傳承意味的。 我們可以看見後來千秋所帶領的RS樂團,以及黑木泰則與三木清良耀眼 的表現。特別是三木清良演奏〈卡門主題幻想曲〉那一場告別演出。 如果仔細分析動畫版如何處理〈卡門主題幻想曲〉的場景,或許可以更 清楚〈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所傳達的意義。 在動畫版的結尾,千秋與清良都要告別RS樂團,離開日本啟程前往歐洲。 笠井監督很明顯地將清良的離開和千秋的離開視為同等重要的大事。換句話說 ,動畫版並不是把焦點只放在千秋一個人的身上。 清良的成長和轉變,才能真正彰顯RS樂團之於千秋,和千秋之於RS樂團兩 者關係的重大意義。 當清良在演奏卡門時,動畫版用三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構圖來凸顯她跟三個 男人之間的關係:指揮千秋、繼任首席的高橋,以及她的情人峰。 更妙的是,這一段也暗暗呼應當時清良所演奏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尤 其清良一襲大紅色晚禮服,更凸顯卡門一貫的形象:「野性」、「驕傲」與「 魅力」。 千秋是第一個男人,他與清良的關係,就像西班牙鬥牛舞,一般闡述男舞 者與女舞者的相對關係:男舞者是鬥牛士,女舞者是牛。在一場鬥牛秀中,鬥 牛士必須引導、激發牛的意志、野性與戰鬥力,然後直達高潮—鬥牛士與牛皆 是,男舞者與女舞者皆是,指揮與首席皆是,這是一場唯有完美性愛可以比擬 ,卻又類似宗教超越性的精神經驗。 (現在我是在說一部少女漫畫改編的動畫嗎?天哪!) 關於以上敘述,笠井監督卻只用了一張簡潔俐落的構圖。 清良拉著小提琴,四十五度斜對觀眾,與舉著指揮棒的千秋互相對望;而 千秋背對觀眾,黑色禮服的燕尾端優雅地擺動(隱約有鬥牛士的架勢),與清 良飄揚的髮絲同步,而滿天飛舞的玫瑰花瓣根本就是具體化的性費洛蒙…… 整個畫面充滿動態的美感,卻是在表現音樂。 在音樂上,這一對指揮與獨奏者(樂團前首席),只能用「郎才女貌」來 形容啊! (不管動畫的男主角有多美形,都很難讓我有『王子樣』的感受,更何況 這部動畫的人物並不美形;但是在這張構圖裡的千秋,背影真是『王子樣』, 是少數讓我真正覺得不負千秋王子稱號的鏡頭之一!) 4 高橋毛遂自薦擔任樂團首席,他的小提琴實力比清良略勝一籌。當清良 尚在猶豫是否離開RS樂團繼續在歐洲的學業,充滿徬徨與困惑,高橋的出現 撩起清良的「瑜亮情結」,激起她的競爭意識,但也讓她的情人峰推了她一 把,毅然決定回歐洲繼續深造。 在〈卡門主題幻想曲〉的第二段,清良面對取代自己的高橋,充滿不服 輸的鬥志。她的才能和自覺,也確實被高橋這個競爭對手的存在給徹底激發 出來,表現得比過去更為搶眼。 這一切都攝入峰的眼底,笠井監督在第三段將敘事觀點切換成峰的角度 ,滿懷傾慕地仰望「清良,我耀眼的紅寶石」,這個大男孩也成長了,蛻變 成一個好男人。 這三個男人的存在,讓清良在薩拉沙特的音樂中徹底化身為豔光四射的 卡門,一位女神。 日劇版中將清良的登場降級為彩排,而非正式演出,所以觀眾當然沒辦 法目睹一位女神的誕生。 〈卡門主題幻想曲〉在動畫版只有1分40秒,這一段的主角當然是清良; 而〈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的7分56秒,主角卻是音樂。 這一點是兩場演奏會之間最大的差異。 最重要的是,因為拉赫曼尼諾夫的7分56秒要說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所 以乾脆就讓音樂來說吧! 回到色老頭身上,身為教育家的第二項任務,是拯救一直不肯「正視」 音樂的野田妹,要喚醒她體內一直被封印住的音樂靈魂。 有人指出《交響情人夢》中的千秋與野田妹,就像希臘神話裡的太陽神 阿波羅與酒神戴奧尼索斯,象徵理性與感性,故事的目標當然是理性與感性 的水乳交融。 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色老頭拯救野田妹的手法,讓我想到的不是希 臘神話,而是日本的天岩戶神話,躲在洞穴裡的天照大神是日本的太陽神。 5 簡單交代一下天岩戶神話的始末。 天照大神因為弟弟素箋鳴尊的惡作劇感到羞辱,於是躲到洞穴裡不肯 出來。因為太陽神不出來,天地之間失去了光明和熱能,可想而知是何等 悽慘的光景。 於是八百萬神明齊聚天安河原商量對策,結果祂們想出一個辦法,那 就是舉辦一場盛大的狂歡派對,通宵達旦地歌舞嬉戲,其中又以天鈿女命 這位女神舞得最精彩,諸神看得興高采烈,發出哄堂大笑。 喧嘩嘻笑聲傳進了洞穴裡,正在鬧彆扭的天照大神非常疑惑,想說自 個兒躲在洞裡,外面的世界應該一片昏天黑地,悽慘無比,怎麼會有音樂 歌舞跟歡笑聲? 她因為被樂舞之聲吸引而打開洞門,好奇地探出頭,八百萬諸神趁這 個機會,命令以力氣聞名的天手力雄神硬把天照大神拉出來,另一位叫做 太玉命的神便在洞口拉起注連繩設下結界,防止天照大神再躲回洞穴。 顯而易見,這段神話的情節是一套標準的心理治療程序。 這也是色老頭的計策,利用拉赫曼尼諾夫「勾引」野田妹,千秋不但 是天鈿女命,也是天手力雄神。 〈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本身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歷史意 義,因為拉赫曼尼諾夫曾經因為上一首創作得到惡評而崩潰,罹患神經衰 弱,或許也可能是嚴重的憂鬱症,經過三年的催眠治療才恢復健康和自信 ,所以這首曲子,拉赫曼尼諾夫題獻給治好自己的達爾醫生。 相信各位現在可以看出《交響情人夢》裡每一場演奏會,都具有多重 意義。 故事裡出現在〈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前一場的演奏會 ,是S樂團演奏喬治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 故事情節表面的意義很清楚,千秋當時正陷入了瓶頸,先觀賞了S樂團 活力四射,充滿自我風格的演出,而領悟色老頭的教誨,懂得了「自由」 ,懂得如何「放開」,展現自我的演奏。 這個情節卻又再一次與歷史巧妙地呼應。 喬治蓋希文與拉赫曼尼諾夫可說是截然不同的作曲家,他是美國人, 他的國家音樂歷史很短,他本人不但沒有受過正統的學院派音樂教育,而 且自高中輟學,在一家專門出版流行歌曲樂譜的出版公司擔任廣告鋼琴手 ,此後三年不斷創作流行歌曲。〈藍色狂想曲〉是蓋希文應通俗音樂先驅 懷特曼的邀請,探索「爵士樂演奏會」的可能性,以「現代的實驗」為題 所創作的鋼琴協奏曲。 〈藍色狂想曲〉首次公演之日,蓋希文親自擔任鋼琴演奏,當時一流 的作曲家與樂評家出於對「爵士交響曲」的好奇和期待,踏入艾奧里安音 樂廳,這些主流音樂菁英之中,也包括貴族出身,曾經就讀聖彼得堡音樂 學院與莫斯科音樂學院,後來因為俄國革命流亡美國的拉赫曼尼諾夫。 就在那一天,拉赫曼尼諾夫聽見以前從未聽過的音樂,一首藉著自由 形式的狂想曲之名而創作的鋼琴協奏曲,他親眼見證了「美國音樂」的誕 生,深受震撼與感動。 我再強調一次,《交響情人夢》故事當中演奏會曲目都不可以任意更 改。 回到《交響情人夢》的情節。 〈藍色狂想曲〉隱喻了自由奔放,展現自我,這是S樂團的風格,但是 …… 為什麼野田妹卻穿著布偶裝登台,除了千秋之外,都沒人認出她呢? 布偶裝不是展示自我,是天岩戶,是隱藏自我的洞穴。 野田妹表現得「天然呆」,很天兵,嘴裡立志當幼教老師,不肯看樂 譜演奏,上課都在創作無厘頭的兒歌,那不是自我的展現,而是一種心理 防禦機制,因為她的潛意識裡想逃避音樂。 野田妹聆聽千秋演奏時,身上雖然穿著布偶裝,但是布偶頭被摘下來 抱在手上。當〈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演奏至高潮,全場聽 得如癡如醉,這時動畫版出現野田妹的特寫,而且是一張又一張地放大, 直到她手中布偶頭掉下去,滾落台階…… 這顆布偶的頭,野田妹再也戴不回去了,正如同天照大神再也無法退 回洞穴之中。 「照妳目前這樣……是無法跟交響樂團合奏的……如果妳不正視音樂 的話,妳也沒辦法真正享受音樂……」 色老頭的臨別贈言,正是張開結界防止野田妹再退縮回去的注連繩。 日劇版裡的這一段,竟然是千秋演奏到一半,讓真澄離開會場去找野 田妹! 這場演奏是為了拯救野田妹,日劇編導怎麼可以讓野田妹漏聽一大半? 如果千秋的演奏是如此地精彩,極端愛慕千秋的真澄,應該聽得涕泗 縱橫口吐白沫暈倒在地,怎麼會有空關心情敵? 所以我痛恨日劇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65.155

10/21 00:33, , 1F
那個,標題是寫動畫版耶?
10/21 00:33, 1F

10/21 00:50, , 2F
原作者開宗明義會將日劇放在一起做比較,這樣不算脫題啦.
10/21 00:50, 2F

10/21 00:54, , 3F
文中比較有問題的應該是"罄竹難書"的引用吧...
10/21 00:54, 3F

10/21 01:47, , 4F
= =+ 從漫畫改編成為日劇的題材 很少會完全忠於原著
10/21 01:47, 4F

10/21 01:49, , 5F
更何況交響漫畫節奏上慢 但是創造了深度 十集日劇很難
10/21 01:49, 5F

10/21 01:50, , 6F
去創造那樣的深度 也必須加快節奏跟感情戲的比重 
10/21 01:50, 6F

10/21 01:51, , 7F
縱使交響日劇是多數人認為忠於原作較多的作品 我認為也
10/21 01:51, 7F

10/21 01:52, , 8F
僅是橋段上的相同而已 角色在演員的詮釋下出現了不同的
10/21 01:52, 8F

10/21 01:52, , 9F
風貌 但還是一個好作品
10/21 01:52, 9F

10/21 01:54, , 10F
推一個原文撰寫者的認真 我也是喜歡動畫版勝過日劇...
10/21 01:54, 10F

10/21 11:04, , 11F
日劇在音樂和深度的著墨上真的不如動畫版...ORZ
10/21 11:04, 11F

10/21 12:20, , 12F
我倒覺得日劇與動畫剛好能符合兩邊觀眾的需求 恰恰好
10/21 12:20, 12F

10/21 14:43, , 13F
其實這系列文章還沒完^^ 今天在椰林又有一篇新的
10/21 14:43, 13F

10/22 12:25, , 14F
長篇道理我說不上來,我只知道,動畫版讓我一看再看。
10/22 12:25, 14F

10/22 12:26, , 15F
但日劇版卻看了十分鐘就受不了OTL
10/22 12:26, 15F

10/23 13:19, , 16F
我也比較喜歡動畫版..日劇版最後的劇情改得有點太過
10/23 13:19, 16F

10/25 02:55, , 17F
於我心有戚戚焉 ^^
10/25 02:55, 17F

10/28 01:49, , 18F
原PO的罄竹難書有打上下引號 應該是故意而不是誤用:)
10/28 01:49, 18F

11/02 22:53, , 19F
我倒覺得如果日劇版的深度再難一點就可能會讓一些人失去
11/02 22:53, 19F

11/02 22:54, , 20F
想看的意願,必竟古典樂...有些人聽不到二分就會轉台了,
11/02 22:54, 20F

11/02 22:54, , 21F
根本沒興趣去聽到七分鐘,去跟你說他有多感動(指一般的人
11/02 22:54, 21F

11/02 22:55, , 22F
看過漫畫的人肯定會覺得日劇做的不好,切的不夠深,但至少
11/02 22:55, 22F

11/02 22:56, , 23F
他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看這部漫畫,更了解這部漫畫,更想
11/02 22:56, 23F

11/02 22:56, , 24F
去聽聽裡頭的古典樂,至少讓很多根本沒聽過貝七、拉二等
11/02 22:56, 24F

11/02 23:04, , 25F
好聽的音樂啊...
11/02 23:04, 25F

11/02 23:05, , 26F
的人可以去聽到這些好音樂... ↑ (斷了)
11/02 23:05, 26F

01/20 02:50, , 27F
我的喜好反而是漫畫>日劇>動畫,動畫有很多集我都懷疑是
01/20 02:50, 27F

01/20 02:51, , 28F
不是經費不夠……因為太多定格的插畫帶過。而我完全感受不
01/20 02:51, 28F

01/20 02:52, , 29F
到其意境。漫畫的深意跟日劇的節奏感倒是都讓我感到完美。
01/20 02:52, 29F

02/10 11:59, , 30F
日劇版不好看 男女主角演過頭了 尤其是上野樹里..
02/10 11:59, 30F

02/10 12:00, , 31F
野田這個角色要找現實生活的人來演 成功機率似乎不高..
02/10 12:00, 31F

05/22 03:01, , 32F
好文
05/22 03:01, 32F
文章代碼(AID): #176YJjLb (Ninom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