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出生模式這件事

看板NewAge作者 (個案預約請見名片檔)時間4年前 (2019/08/10 18:45), 4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有時在頭薦骨的個案裡,我會遇到所謂的出生動力殘留(residual birth dynamic)的個 案。那可能是在我輕輕托住對方的頭時,突然往又或者往左轉去,到底後,再往反方向轉 回。也可能是想要踢什麼,腳想要找到能夠踩住的什麼,好讓自己的身體能有往前的推力 ,就像游泳一開始的踢牆壁那樣。也可能是我的手放在脊椎的兩處,一段時間後,手開始 被往某個方向拉去。又或者,可能會有頭被擠壓的感覺。 這些都可能是出生過程沒完成的部分,身體則會透過這些表現來表達,「嘿,我這個部分 還沒做完,留意一下我好嗎?」沒有完成的動作會變成凍結的能量,累積在身體中,直到 被看見、被做完為止。 記得有一次個案,案主H在我碰觸她的枕骨後沒多久,原本中正的頭開始想要往右邊轉。 當她慢慢地轉動頭部時,H的腳開始踩著按摩床的床墊,跟著頭轉到底後,開始想要往左 邊轉。直覺告訴我的是,這是出生動力仍殘留在系統中的表現,而後續的動作--扭身、 完成腳的踩踏,以及尋求連結,渴望被人握住手,並表達好像手永遠都不可能被握住,也 都符合了直覺所告訴我的。這些表現出來的情形在告訴我,H她在出生,在經驗沒有完成 的出生。 上面是我自己做個案時的經驗。 出生模式是殘留在身體之中,沒有完成的動力表現出來的模式,在這些模式沒有消融時, 會持續對人造成一輩子的影響,這些影響包含但不限於: ‧枕骨-C1關節(O/A joint)的擠壓,或者枕骨的骨內壓縮,可能表現為下巴習慣往上抬 ,或者後腦杓有種往中間擠的感覺。 ‧枕骨-C1處被壓縮,也可能影響到頸靜脈孔的排水,這可能導致偏頭痛、頭部容易悶脹 的感覺 ‧骨縫擠壓造成的局部疼痛 ‧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蝶骨不平衡,以至於會有身體好像歪向一邊的感覺 ‧因為頭部被產道或生產工具擠壓,而形塑一種世界被壓縮、沒有空間感的感覺 ‧出生過程時,因為和產道接觸而受到擠壓、扭轉或被拉扯,這特別容易出現在臉以及頭 部,比如說臉好像被壓過 ‧因為出生過程所受外力,而導致全身的結構都受到影響,比如被產鉗夾過的頭會特別扁 長 ‧出生過程受到驚嚇的能量殘留,可能導致一個人容易解離、漂走,或者時常處在防衛的 狀態 ‧出生過程時臍帶太早被剪斷而導致的臍帶驚嚇,這會影響到一個人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 品質,同時也會影響到與重要照顧者之間的依附關係的建立 ‧出生過程時使用的藥物影響,如麻醉藥、笑氣、氧氣,藥物可能會持續殘留在寶寶體內 ,並導致容易昏沉、神智不清的情形 ‧因為早產或急產,而一直有「為什麼我這麼早出來?我不想被生出來」的感覺 這些是出生動力殘留的一些表現,而這些表現又可能與其他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驗到的 交疊在一起,形成一套影響我們至深的心智模式與世界觀。有些成人甚至會出現某種模式 的固著化,以至於他們難以放棄這套縮限他們至深的模式。而通常受到這些影響的人,會 處在一種耗竭的狀態中,也通常在經過數次個案後,才會出現比較完整的動力消融。 另外有一點值得一提的。 在這篇報告(https://tinyurl.com/y64pmdpq)中提到,直到1987年,美國兒科學會才正 式承認,在沒有使用麻醉劑的早產兒身上動手術是不道德的。但直到今天,新生兒仍接受 著許多手術,其中有許多手術沒有疼痛的緩解。即使到了2014年,新生兒仍平均每天需承 受11次疼痛,其中60%沒有疼痛緩解。 若如這篇提到的,嬰兒MRI表現出來的是,嬰兒對於疼痛的反應會比成人更敏感,那就真 的難以想像這些手術會對嬰兒--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造成的影響有多深,這些疼 痛真的會造成嚴重的驚嚇,甚至會直接變成我們世界觀的基調。 真是難以想像的一件事,大人都不能承受無麻手術了,那為什麼會覺得更敏感的孩子就能 承受呢?他們只是講不出來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239.2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ewAge/M.1565433915.A.917.html

08/10 23:52, 4年前 , 1F
麻醉風險劑量醫生承擔得起嘛
08/10 23:52, 1F
麻醉師會算劑量,局部、半麻、全麻等等都有繁複的計算方式。我是覺得以當代醫療 ,麻醉是需要的,只是麻醉藥劑的殘留與排除,我覺得需要更被關注,同時也包含術 後的照護,有許多可以討論的部分。

08/11 03:23, 4年前 , 2F
Wow~
08/11 03:23, 2F

08/11 22:13, 4年前 , 3F
當人真的好麻煩......
08/11 22:13, 3F
當我們將這些困境視為麻煩,那這些困境就會一直被我們餵養。裡面的確有很多難以 一步到位的情形,有些情形甚至要花上數年的時間才能夠消融。我覺得裡面最大的挑 戰,反而是我們怎麼在這之中支持自己,找到能夠讓自己覺得OK的資源。

08/12 03:19, 4年前 , 4F
08/12 03:19, 4F
※ 編輯: Imbufo (220.129.228.83 臺灣), 08/12/2019 15:47:30

12/02 09:03, 4年前 , 5F
推,好重要
12/02 09:03, 5F
文章代碼(AID): #1TJg0xaN (Ne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