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Wisdom in the body

看板NewAge作者 (個案預約請見名片檔)時間5年前 (2019/04/03 16:03), 5年前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載明於先:這篇文章中,我不會描述中潮、長潮、液態體、整體式轉換、原生呼吸、 第四腦室的壓縮與擴張等生物能頭薦骨的相關概念。另外,文中的健康、生命力的展 現、身體、系統等等用詞,有時具有相同的內涵,有時則不同,端視文章脈絡呈現。 頭薦骨並不是一種嘗試修復問題的方式,執行師則是透過純然地保持臨在與中立,來 護持一個讓系統得以自己開展的場域,而執行師的經驗與感知,則能清晰化整個歷程 。但這並不是建立在一種問題修復的觀點上,而是將所謂的問題都是做整體的一部份 ,是這樣的觀點,我覺得這需要寫明於前。 另,「健康一直都在」實際上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直都在發生著的,但頭腦難以 直接理解這一點,需要在實際給個案時真正去經驗後,才能更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內涵 。 *** 社會學有個概念,叫做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內涵大致上是從一種思維的脈 絡,跳到另一種思維的脈絡,或者是觀點上的根本轉換,比如說功能脈絡理論 (functional context theory),就是一種從傳統機械論的線性觀點(「這個想法或 情緒有問題,所以我們來針對這個有問題的情緒或想法做一些事,來修補這個有問題 的想法或情緒」),轉換到以尋找功能為主的功能脈絡裡(「這個情緒出現的功能可 能會是什麼?」)。 我自己在頭薦骨系統裡,就經驗到了一次對於問題觀點的根本轉移。 我們平常用以定義健康的方式,通常是用一種負向意涵的趨近法,也就是「當我沒有 病痛、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時,我就是健康的」,這是一種透過某些病痛消失的方式來 定義健康。這種觀看方式背後的假設,是問題解決導向,在某種徵狀或問題消失以後 ,我們就能獲得一種無病痛的況味。 然而,問題解決導向背後的假設,也會讓我們聚焦在問題上,我們會容易進到問題-解 決問題-下一個問題出現-解決下一個問題的脈絡裡。或者換句話講,從長期來看,這 種負向意涵的趨近,會導引出一種對於問題的凝視,也就是不斷透過尋找問題來趨近 健康,同時可能伴隨著一種遠離健康的隱性焦慮與緊張:我會對於有問題的情境出現 感到緊張。而我們聚焦的對象,則是有問題的部位。 頭薦骨系統採用了另外一種看待健康的方式:整體的觀點。我們聚焦在問題上面時, 便容易進入「問題-解決問題」的脈絡裡,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採用的思維架構。而整 體的健康觀則認為,無論在什麼情境下,健康一直都在,一直在透過活動來展現其自 身。 從理性上來理解這個觀點會發現,當我們相信健康一直都在,並且從這個觀點來重新 看待健康時,我們會發現原先對於病痛的凝視視野,開始被拉開,開始注意到鄰近結 構的影響,開始留意到整個系統一直在讓自己處在一種平衡的狀態。那就好像,我們 原先一直看著某朵花,我們的目光整個被花吸走,但當我們往後站幾步,會發現花背 後的萬里晴空一般。 每個當下的狀態,都是系統在這些片刻能展現的最好狀態,身體系統的傾向是動態平 衡的趨向。而這種對於健康的觀點,可以將其擴展到治療師對於治療的看法:在治療 中,治療師的角色是什麼? 頭薦骨的工作形式是徒手治療,類似在碰觸中靜心。而我自己在個案中的實際經歷是 ,當我自己能在自己裡面安頓下來,我歸於自己的中心時,我就經驗到中立的品質: 我對於自己內在的發生,有著明晰的覺察;當我的手碰到個案的身體時,我可以透過 手感感知個案系統所述說著的。我透過在我自己裡面安頓我自己,我因而安頓了整個 個案進行時的場域,而這種執行師的自我安頓,也有助於雙方的關係在個案中安頓。 不聚焦在狀況,也不聚焦在我對個案的看法,我就只是看到某些東西流過,然後回到 我自己裡面。不逃避,也不抓取,就只是讓自己回到這個當下。 執行師的不聚焦於狀況,以及安頓於自身的中立,這真的能夠帶來一種聆聽的品質: 我在自己裡面放鬆,於是我開始真的聽懂你想講什麼,開始聽懂你的身體想要講什麼 。這種執行師的安頓(practitioner’s settling)會為敘說者或個案帶來一種空間 感,一種場域被護持著的感覺,這就是Teyber在《人際歷程取向》裡面所提到的,涵 容的空間(holding environment)。 只有個案對於場域感到有控制感,他才能夠真的有可能開展自己的安頓,放慢自己的 步調,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而身體也是一樣的,只有在具有安全感的空間裡,身體 才能夠開展它自己的歷程,去消融成長所疊加在自己身上的惰性(inertia)。 頭薦骨的目的,在於讓健康得以順利地展現自身,我們在懷胎、出生、兒童、文化等 等的過程中,會受到不計其數的影響。舉個自己做過的個案為例(此例個案已經過當 事人同意公開),在出生過程時,個案的枕骨與C1有一邊因為產道擠壓而產生分離, 因而造成另外一側的緊縮。這種常見的出生模式,導致個案有著長期的不平衡感,以 及右側的枕骨、顳骨處長期的悶痛,還有因補償作用導致的腰痠與骨盆歪斜。這種結 構上的失衡,理所當然地影響了個案的身體,以及對於自己、他人、世界的看法。在 一次的個案裡,C1回到其所當位的位置時,個案開始有了情緒的釋放,他沒辦法理解 這股情緒是什麼,只能知道這股情緒裡面有驚恐,還有顱腔內過多的體液淤積開始向 下流動的輕鬆感。 當身體釋放那些讓自己偏離先天設計的因素後,一個人真的能夠自由地帶著空間感去 探索自己,去發展自己的價值觀,去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諮商在做的是如此, 頭薦骨只是採用了從身體切入的進路。 《身體裡的智慧》(Wisdom in the body,暫無中譯版)一書,便是對於生物能頭薦 骨深入淺出的一本著作,也是我目前閱讀到最精要的一本相關書籍。 附帶一提,關於惰性: 我們從胚胎受精開始向後算六個星期,細胞都會依照步驟開始發展:受精之後,會有 大概10-15分鐘的靜止,然後突然地一個點燃,受精卵開始細胞分裂,並逐漸形成囊胚 ,然後發展胚層,原條進入雙胚層中,開始形成中胚層,並以中胚層為發展的標準線 ,開始展開內中外三個胚層各自的發展。有趣的是,在這六個星期中,遺傳因子的介 入還尚未開始。緣此,生物能頭薦骨會認為,似乎有個計劃或發展歷程,從受精點燃 那一刻開始儲存在細胞中。 每個細胞都儲存了這樣的歷程,所以的細胞都知道整體的發展藍圖,上面記載了所有 先天的設計。 然而,我們在受精後開始,就開始受到後天的影響,可能子宮有毒,可能媽媽的情緒 被我們記住,可能發生嚴重的車禍、童年受創、跌倒、出生擠壓、剖腹產、家暴、性 侵等等。這種種影響會讓我們偏離先天的設計,並在我們身上形塑影響範圍不一的區 域。 身體的損傷是一種,比如說顱腔受到嚴重擠壓的孩子,常常會有哭不停的情形,而他 的整個顱骨是幾乎沒有活動性的。情緒也會形塑惰性,因而我們常容易共振( resonance)於某種情緒,或者我們會沉迷於某些情緒,比如說可以獲得次級滿足的弱 小感。信念亦然,比如說僵化難移的思維模式等等。 惰性是難以移動的點。在碰觸身體時,真的可以理解為什麼會用惰性這個字來描述: 那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凝滯、沉重、缺少流動感,好像所有組織都黏在這一個點 上,甚至連自己的手都好像會被這個區域吸進去一般。 惰性來自於外加力,也就是因為種種意外事件進入系統中的額外能量,比如說車禍或 出生時的產道擠壓。系統先天的傾向是動態的平衡狀態,而外加力進入系統之後,會 驅使系統自己組織新的平衡,使系統得以用最少的資源維持整體的運作。然而,這種 將外加力包進來以調節至新平衡的做法,也會讓先天的結構產生不平衡。組織整個不 平衡結構的中心點,在頭薦骨中稱為惰性支點(inertia fulcrum)。 結構的不平衡真的可能會造成信念、感覺、平衡、體感等等的不適應感,而這常常就 衍伸了「哪裡有問題」的感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35.2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ewAge/M.1554278632.A.5BB.html ※ 編輯: Imbufo (61.230.135.236), 04/03/2019 16:04:12

04/03 16:41, 5年前 , 1F
♡♡♡
04/03 16:41, 1F

04/03 16:41, 5年前 , 2F
所以這是一本書嗎?
04/03 16:41, 2F
是啊,只是我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貼連結,因為可能有打廣告之嫌。

04/03 17:36, 5年前 , 3F
整合頭薦骨+AC+物理治療+等等,可以發現脊椎筋膜更多可
04/03 17:36, 3F

04/03 17:36, 5年前 , 4F
能性。
04/03 17:36, 4F
是有聽其他執行師分享過,頭薦骨協同PT和OT的整合效果不錯,牙科拔牙與醫美削骨,還有新生兒的後續整合也有支持的效果。還蠻想嘗試看看的。

04/03 19:17, 5年前 , 5F
只要不違反4-4-3&5-3即可,若有疑慮也可以先貼給我看。
04/03 19:17, 5F
其實就只是買國外書免運的網站,而且這本書挺好找,標題直接google,就會看到一 本Michael Kern的頭薦骨取向專書,我就不貼了。

04/03 20:24, 5年前 , 6F
對顱薦骨很有興趣
04/03 20:24, 6F

04/03 23:08, 5年前 , 7F
我很推薦原po大軒的頭薦骨
04/03 23:08, 7F
咦?我們有做過個案嗎? ※ 編輯: Imbufo (61.230.135.236), 04/04/2019 00:13:48

04/04 00:21, 5年前 , 8F
沒有,哈哈!但我知道你很用心在給個案~
04/04 00:21, 8F
文章代碼(AID): #1Sf6ZeMx (Ne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