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途怎走

看板NewAge作者 ( )時間7年前 (2017/03/23 11:08),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書堆裡滾久, 最後還是覺得,走向終點的路徑指引,大衛R.霍金自傳寫得最簡明, 每個階段主觀描述清楚扼要,在其他許多重要的書皆有雷同參照, 中文版是<心靈能量>引言, 英文版他的書是放在最後面,標題是autobiographic note。 這裡按步驟重新整理,可參http://tinyurl.com/kpxwpva 123是原文 =是我的想法 1.首先,想要達到這狀態的欲望非常強烈。 =這大約是要累積足夠的動機動力,推動你往下一步前進,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確定要上了嗎?真的有夠難的,火箭燃料裝得夠嗎? 動力能量不夠,一遇到困難馬上就退轉放棄了。 2.依據持續不斷、適用於一切的寬恕法則與溫柔來行動,沒有例外。 一個人必須對一切事物心存慈悲,包括自己的自我和思想。 =這裡的重點:A.寬恕、溫柔、慈悲。B:包括自我及思想。C:沒有例外! C亦即,隨時隨地對本心念頭的觀照。 這裡的功課就是時時觀照念頭,言行要修改成以A來出發, C代表不能分心,要分秒無漏地觀照! A就是奇蹟課程的寬恕、佛教的慈悲啊! 這裡要能坦然面對自己的身語意念是否符合寬恕溫柔慈悲。 這就包含了不能自欺的功課在內,包含對他人的寬容、勘忍、自尊的放下, 自卑憤怒忌妒壓抑緊張等內在的處理、包含被討厭的勇氣…… 這是現在許多NA人在努力的心理功課。 B連自我及我的思想也得寬恕溫柔慈悲對待,這步餵養了自我/小我, 但是得修掉小我對他人不好的行為,貪婪攻擊發怒控制……這也是許多NA人的功課。 另外此處提示思想與行為一樣有力量!有人或許覺得思想怎麼會有力量? 實際上有,大衛R.霍金書裡提過光用思想就足以改變世界: 『對於只靠想像就能改變世界上的事情,我越來越被其可行性所震撼。 我看見「愛」如何在每一次取代「不愛」的時刻改變世界。』 3.我生起一股意願,將這些欲望暫時擱在一旁,並在每一刻臣服於我個人的意願。 將每個念頭、感覺、渴望或行為臣服於神時,頭腦便越來越安靜。 =下一步的功課是D臣服、放下執著,原文是surrender。 先是寫到臣服於個人的意願,之後卻是臣服於神, 這裡的問題在"個人的意願"可能是身體的頭腦,同時靈魂、心裡得放下。 以上提示身/心/靈是3回事,詳情可參<靈魂的旅程>、<靈魂的命運>。 而臣服於"神",可能由於某些行為來自神,所以臣服於E自動行為就對了。 不管行為源自身體還是神,這一步的功課是讓一切自動化, 讓頭腦能夠安靜,放下個人意圖, 就是不要有自我意願,就是『去掉言行的執著!』 這可是薄伽梵歌的重點之一啊!阿朱納開戰吧: 「臣服於行動之結果,無有冀求, 總是知足而獨立; 於此實相, 他無所為, 儘管他顯然有所為。」 金剛經: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剝離言行中的執念,這超難。 執念中我想必然包含情緒,因情緒的喜惡引動慾望的要與不要。 情緒有什麼容易剝離的方式嗎?我想到<敲醒心靈的能量>敲一敲穴位就讓情緒散掉。 另一角度來看,情緒是大腦社交認知上判定真假的依據之一, 如果一個人有著父親的樣貌,卻無法令我感覺到與父親有關的情緒, 我會認定他是外人假冒的冒牌貨, 詳參葛詹尼加<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有種腦病人就是這樣表現。 情緒大約是在腦的某處有寫好的程式控管,是認知的成分之一, 如果情緒有這種成分作用,執念中的情緒可以用敲穴這種簡單的方式就處理掉嗎? 執念也有簡單的處理法嗎?不知道。大概要自己剝離。 執念有時來自身體/自我的意圖,經由腦浮現,所以得把腦中的意圖放掉, 例如我想要名牌、我要有成就名利、我要離群獨居躲進森林、我要海景公園第一排… 難的是我要怎樣分別自動化行為與慾望?我要畫畫跳舞不行嗎? 我要吃牛排,這個執念我可以確定來自身體。 我要受人尊敬,這個執念我也確定來自小我。 我中午要吃青菜湯還是燙青菜?這怎麼分辨?我要去森林裡走走,這個很難分辨。 這些事情之間似乎有個頻率差異,當行為自動化的時候,會少掉執念的頻率。 有點類似拉小提琴少掉泛音的感覺。 或者可以問,做這些行為,頭腦是安靜不出意見的嗎?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是F「我」,我來自哪裡? 我從小到大養成認知習性來自環境教育,我是誰? 我的職業、家庭角色、社會階級、種族國籍……我的各種認同…… 葛詹尼加的書提到,我來自左腦的邏輯演繹器,我是由左腦生出的主角與故事, 當左右腦一起運作時,左腦佔上風, 所以有「我」這個與世界、他人分別的概念、有我的人生故事,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養成的,我們幼時以為媽媽跟我是一體的,長大後已被教會分別不同。 這個我也是許多書裡的小我,小我自私自利,只想要自己喜歡的東西,會受傷會防衛, 小我的活動得停下來,小我是許多治療學處理的議題, 例如 http://tinyurl.com/obdz3nt 。 如果是右腦,是涵容整個世界的整體觀。所以要讓左腦安靜下來,讓右腦主導意識。 這也很難,但是如果生病就容易了。 吉兒.泰勒的左腦中風之後就進入了右腦的天堂世界。 她在TED有演講,也寫成<奇蹟>這本書。 英文名<My Stroke of Insight-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 喋喋不休的左腦要怎樣安靜? 4.起初,我打破頭腦中的整個故事與劇情片斷,然後是想法與觀念。 當一個人放下保有這些思想的念頭時,它們便不再衍生眾多細節, 而開始支離破碎,只能成形一半。 最後,便能夠在思想背後的能量形成思想之前,就將它打破。 =這便是G看話頭啊!施主! http://tinyurl.com/kgnqruy 這一段補充了上一段另一方面要做的事情, 讓頭腦安靜,得先放下對思想的執著之後,思想才不會衍生細節, 天哪!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真切地感受到, 當我描述整理腦內已知的內容,思想會重新生出補充的細節以完善之, 很像欲不斷繁衍的小我, 這真是兩股相反的作用力在互相拉扯! 當這種有形的思想停止生產,無形的思想的能量會逐漸看得清楚, 能量有形狀、質地,能量形成之前的生產也要停止, 整條思想形成的生產鏈都要停機,連開關都不能按開,要關掉,拔掉插頭, 連能量也生不出來。 在我練習G看話頭的時候,許多意念想法的動機、立場都會變得很清楚, 可以回過頭使得ABD變更容易,F自我也能輕易認清。 這一步我感覺很難的是音樂能量的瓦解。 樂句一旦出現在我腦海,常常會自動撥放一整天。 即使思想停止,也常常會自己冒出音樂。這時還是得放掉形成音樂的能量。 5. 進行日常活動時,繼續堅持不懈且穩定地保持專注,不容許片刻從靜心中分心。 =當左腦停下來之後,還要繼續維持安靜的頭腦,不能分心。 而日常活動還能繼續進行,可見E自動行為的範圍是日常活動。 可能是意識停歇以後,潛意識還有一些活動尚未完全止息, 所以仍要繼續維持頭腦的安靜。 這仍舊很難,所以作者寫了火箭筒的比喻: 「剛開始這似乎非常困難,但隨著時間過去,便習慣成自然、變成自動的, 不費吹灰之力。整個過程就和火箭離開地球升空的情況一樣: 起初,它需要巨大的能量,當它離開地球的重力場越來越遠, 需要的能量就越來越少,最後,它在太空中靠著自身的動力就能前進。」 6. 突然間,毫無預警,覺知的轉換發生了,存有出現,明白無誤且涵攝一切。 =這就是開悟,或覺醒了。 禪宗的看話頭看到這裡,存有就像整片地毯被掀起來看到底下的地磚一樣現身, 作者也用了這樣的比喻: 「存有是靜默的,傳達了一種寧靜狀態。 它無限輕柔卻又堅若磐石,它讓一切恐懼消失, 讓靈性的喜悅以無可言喻的狂喜形式悄悄出現。 由於對時間的體驗停止了,因此沒有憂慮、懊悔、痛苦或期待, 喜悅源源不絕、無刻不在。 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所以也不可能有失去、悲傷或欲望── 而且沒有什麼必須做的事,因為每一件事已然完美、完整。」 由於存有無形無狀,無以言明,包涵一切,因此各界都無法有明確的說法, 實際上因為一說就有了形,怎樣的形都無法回頭指向整個存有, 這符合禪的性質,或是大我的性質。 許多人都曾有過與存有連結的經驗, 例如無垢舞蹈劇場林麗珍、她的舞者在完全投入的狀態下與存有連結而舞蹈, 他們會在跳完舞之後充滿喜悅地淚泣。 存有的感知我猜在右腦,需要左腦把主導地位讓出來,才能讓右腦的感覺浮現, 這種自我與整個外界消融的感覺,其實我們小時候就是從這裡分出來的, 所以小時候更容易天真無邪地得到單純的快樂。 而長大後意識卻得經過多重磨練,打磨掉聲色世界的外衣地毯,才能見到存有的面貌。 或是像吉兒泰勒那樣因病關掉左腦、進入右腦。 我想我們的身體應該跟存有是相連的,但是左腦的自我意識關掉了許多身體的聲音, 所以身體的本質應該是傳達存有的愉悅,跳舞才會那麼容易感到純粹的開心, 成為許多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才能使用肌肉動力學、靈擺、o-ring那類工具。 7.自我死亡時,有幾個片刻的憂懼生起,接著存有的絕對點亮了敬畏的閃光。 這個突破無比震撼,比過去任何所知的一切還要更激烈── 一般經驗裡絕對找不到可與之匹敵的情況。 它所造成的強大震撼因「存有的愛」而稍獲緩衝。 若沒有那份愛的支持與保護,一個人可能就此覆沒。 接著,生起了片刻的恐懼,因自我仍執著於自己的存在,害怕它會變成虛無。 然而,當小我死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涵納萬物的「大我」, 在其中,它完美展現自己的本質,對萬事萬物皆洞然明白。 有了這種非局限性,一個人即是一切過去、現在、未來之所是的覺知生起。 一個人是全然、完整的,超越一切身分認同、性別或人類本身。 一個人再也不須害怕受苦、害怕死亡。 從這一刻開始,發生在身體上的事皆屬於非物質領域。 在靈性覺知的某些階段中,身體的疾病會康復或自動消失, 然而在絕對的狀態中,這種顧慮根本無關緊要。 身體會按照它預定的路線發展,然後回到它的來處。 這一點也不重要,一個人絲毫不受到影響。 身體似乎是個「它」,不再是「我」了, 它就像房間裡的家具,是另一個物品。 =當存有出現之後,小我必須死亡!當小我死亡之後,就會剩下大我,也就是存有, 作者對這兩者的形容是一樣的。 阿迪亞香提(我只看一點點)<覺醒之後>: 「完全覺醒純粹意味著我們從靈性的觀點,亦即從合一的視野來感知事物, 而且時時刻刻都是如此。從這樣的覺醒觀點來看,處處無有分離—— 世間沒有,宇宙間沒有,宇宙間的所有地方都沒有分離。 真理是遍在於一切處、一切時、一切領域,同時是為一切生命的。 這份真理是所有將被經驗之事的源頭, 包括生時、身後、在這個領域或其他任何領域的經驗。」 可能是因為相對的小我死亡之後,存有變成大我,這樣的轉變很震撼, 幸好存有的愛足以緩衝。 這裡再度看清身心靈是3回事,當小我死亡,剩下的身體就跟傢俱一樣, 難怪奇蹟課程說,身體沒有感覺,身體不會感到快慰或痛苦,身體只是工具而已。 至此,病痛恢復、回到來處,作者說:不影響人。這時候,人是什麼呢?不知道。 這說明了同樣是物質組成的,人為什麼能覺得自己不同於植物動物礦物呢? 到這個階段才能認出其實身體跟礦物、傢俱是相同的本質,人不是這具身體。 這樣在物質的微觀和巨觀上便統一了,剩下意識的問題。 小我畢竟會自私、害怕,這裡得付出的努力是放下對小我的執著,不要害怕小我死亡, 然後當小我死亡之後,就不會再需要害怕受苦、死亡。因為小我已死。 小我已死、身體唯物,身心靈3個裡剩下的那1個,是靈嗎? 我假設它變成會繼續努力走下去的那個大我。 這裡已經獲得強烈的狂喜迷醉,可能是剩下的靈連結大我的狂喜。 8.伴隨這情況而來的狂喜並非絕對穩定。記住,也會有強烈痛苦的時刻。 最強烈的時刻就是當狀態出現變動,沒來由地突然終止時。 這些時刻會帶來一段深沉絕望的時期,害怕自己已被存有拋棄。 這些跌落的經驗讓道途更為艱難,而要克服這些退轉,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才能辦到。 顯然,人最後必須超越這個階段,超越這種「失去天恩」的折磨。 於是,當人邁向超越二元對立的艱鉅任務,直到超越所有對立及其衝突拉扯時, 狂喜的榮耀就必須被放棄。然而,快樂地放棄小我的鐵鍊枷鎖是一回事, 拋棄狂喜的黃金鍊條又是另一回事。感覺就好比人必須放棄神, 出乎意料又引發了另一種層次的恐懼,這是踏入絕對單獨前的最後恐懼。 以我自己而言,不存在的恐懼強大無比,我不斷從中退縮。 這些強烈痛苦、靈魂之暗夜的目的,於是變得再明白不過── 它們如此難捱,因此這劇烈的痛苦激勵人必須付出克服恐懼所需的極端努力。 當天堂與地獄間的搖擺不定變得難以忍受時,存在的欲望本身就必須被放下。 唯有做到這點,才能超越一切萬有或虛無,超越存在或不存在。 這個內在過程的頂峰是最困難的階段,它是最終的分水嶺,在那裡一個人完全意識到, 他在此所超越的存在幻覺是不可逆的。從這一步開始,便沒有回頭路, 而這不可逆性使這道最後的障礙成為最令人難以跨越的選擇。 =還會再遇到被狂喜的大我拋棄, 而且拋棄之後的時期深深地絕望、害怕、絕對單獨、強烈恐懼, 這時候在那裏艱難地撐下去的是誰呢?是靈嗎? 這是繼火箭升空之後另一個又需要付出極大代價的時刻。 這時得放下最後的慾望或執念:「存有/大我」的幻覺。 如果沒有放下這個慾望或執念, 那就還會走回頭路,很可能退轉回到存有或小我,是否這可以作為判別進展的依據? 放下了之後,才沒有回頭路。 所以,以前有許多禪師開悟了之後,卻失去了悟,南懷瑾提過開悟後輪迴就失去了, 在佛教系統,許多佛會在佛命結束後降級變菩薩去幫忙其他佛,例如觀音、文殊, 我猜想是在這一步之前。 許多開悟的人都沒有提到神、或是沒有提到在神之前、存有之後那道更難跨越的障礙, 我猜想可能沒有走到這一步,沒有被存有拋棄,也沒有放下對存有的執念。 這更是無比艱難的選項。而且誰知道在存有之後竟然還有這一道? 誰知道「存有」那樣的狂喜迷醉仍然是另一重高不可攀的幻象? 9.事實上,這自我的最後天啟,這最後剩餘的二元對立性的瓦解── 亦即對存在與不存在、對身分認同本身的二元性── 在宇宙的神性中瓦解,並沒有留下任何個人意識在做選擇。 因此,這最後一步,完全是由「神」所掌控的。 =這裡,連做選擇的靈(?)也沒有了,剩下神來結束最後的二元對立。 上一步在暗夜裡死命撐著的靈(?),這裡已經完全化掉了。 奇蹟課程有講到這裡,姑且稱之為聖子吧, 聖子終於醒來發現自己原本就一直與天父同在。 薄伽梵歌則是認為: 他的心念始終未嘗偏離上帝。 摘要 1.想要達到這狀態的欲望非常強烈,累積能量 2.依據持續不斷、適用於一切的寬恕法則與溫柔來行動,沒有例外,包括自我和思想。 3.將這些欲望暫時擱在一旁,並在每一刻臣服於我個人的意願。 將每個念頭、感覺、渴望或行為臣服於神時,頭腦越來越安靜。 4.看話頭。 5.進行日常活動時,繼續堅持不懈且穩定地保持專注,不容許片刻從靜心中分心。 6.突然間,存有出現,明白無誤且涵攝一切。 7.自我/小我死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涵納萬物的「大我」。 這一刻開始,發生在身體上的事皆屬於非物質領域。 身體似乎是個「它」,就像房間裡的家具,是另一個物品。 8.當狀態沒來由地突然終止時。存在的欲望本身必須被放下。 9.最後天啟,剩餘的二元對立性的瓦解,由「神」所掌控。 心得 甲.在第二步之前,許多事情就已經要先做好, 面對自己、誠實、放下自尊、身語意的統一…… 乙.艱難 往往在人生病的時候會以為自己永遠就是這樣不適了,因而生起內心的悲哀。 病好了才知道我還是能夠恢復成活蹦亂跳的自在狀態。 有許多困境會令我以為是否永遠就是這樣,我後來會拿這裡的艱難來激勵自己, 後面還有更艱難的挑戰。 丙.孤獨、絕望、恐懼 同上,原來不管怎樣的孤獨,永遠後面還有更難的孤獨, 不管怎樣的絕望,後面還有更難忍的絕望。 不管怎樣的恐懼,後面還有最極端的恐懼。 丁.這看似是一個順序,有層次的差異,但在奇蹟課程,許多步驟都是間雜交錯進行, 例如會提到身體是工具,會提到寬恕,提到放下對世界、存有的執著, 並沒有先後次第之別。這是奇蹟課程的長處, 作為一種修行模式的範例,順序、時間,這些都是工具,都是幻象的玩具, 走向終點未必要依序進行。 不過順序仍有意義,當A~G做不好的時候4567必然難以完成, 而每往後一個步驟,前面未完成的功課會顯現出來,也比較有施力點。 戊.我不斷在ABCDEFG之間前後游移,只要我做越多G看話頭,能量潰散無形, 對於有形的E自動化行為就崩解更快,結果我連基本的事情都開始做不好, 好像腦中的程式被移除不完全一樣。要做的事情也經常卡彈、生不出來, 忘記自己要做啥。因而C觀照經常有例外、經常分心, 經常需要重回A寬恕D臣服放下執著G看話頭。 己.感謝葛詹尼加,大腦的論述讓一些過程有了形而下依靠, 而不會像禪師指月那樣流於空泛不明確的討論。腦與修行的關係變得無比緊密。 庚.許多未必意欲走這條路的人,看起來也與存有連結得很好,除了無垢舞劇之外, 例如: 「我到達某種境界,可以一邊講話,卻對接下來要說些什麼毫無頭緒。 我開始覺得好像有某種力量透過我說話。」 <The Tools:五大工具把問題變成勇氣、信心與創意> 最近與朋友見面,他是道教修行人,他說練內功會感受到內在心裡的喜悅, 雖然我以前聽他說過,也聽道行更高的師兄說過,以前並沒有感覺到。 這次見面就感覺到了那種隱隱的欣悅在身體內的幽微共鳴。 存有的本質是喜悅,在揭起地毯之後終於感受到喜悅, 但在聲色世界這層地毯之上,有人過得幸福快樂, 有人肉體上舒適精神卻嚐到無常淒苦。 這兩者的差異歸類在<宗教經驗之種種>說的 一度降生(天生感到喜樂)、二度降生(天生感到悲苦需要正視處理)。 但在努力磨穿地毯之後,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存有的喜悅。 即使只是揭開地毯看一眼。這些人阿迪亞香提有提過。 <流浪者之歌>可能也是結束在這個階段。 辛.怎樣的人算是開悟的人?至少達到7.小我必須死亡, 而不是揭開世界地毯看過「存有」就算數。 雖然看過一定會使得小我更容易化解。以前我舉目所望, 無不是悉達多亟欲脫離的那種苦澀,現在曾經一瞥存有的印象, 反而感覺這層不堪的表象下其實透露閃閃的光, 難怪奇蹟課程說,今天萬物都欣欣向榮地祝賀聖子,因為他接受了聖子的任務。 壬.當我報告魂發作,整理這些東西,過去許多修行上的疑問皆自動瓦解。 修行修行,從1-9整條路上無不稱之為修行。 小我感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56.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ewAge/M.1490238512.A.AF9.html

03/23 13:00, , 1F
推推,學習肌肉測試必讀的書
03/23 13:00, 1F

03/23 13:02, , 2F
霍金斯也提到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
03/23 13:02, 2F

03/24 10:58, , 3F
push
03/24 10:58, 3F

03/25 22:26, , 4F
先別管後面…第一步就砍掉大部分人了 台灣影視娛樂.休
03/25 22:26, 4F

03/25 22:27, , 5F
閒活動多采多姿 自己內心慾望對比之下黯淡許多
03/25 22:27, 5F

03/25 22:28, , 6F
加上台灣絕大多數人生活都能溫飽 沒有不拚會死的情形
03/25 22:28, 6F

03/25 22:30, , 7F
先別談慾望非常強烈 我比較推薦完美生活的練習這本書
03/25 22:30, 7F

03/25 22:31, , 8F
先從慾望越小步伐越小的"微行動"開始
03/25 22:31, 8F
文章代碼(AID): #1Oqpmmhv (Ne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