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猴硐玩全攻略!貓橋、貓公車開通啦

看板N_E_Coastal作者 (640)時間11年前 (2013/04/17 01:0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HRODvqk ] 作者: k640640 (640)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猴硐玩全攻略!貓橋、貓公車開通啦 時間: Wed Apr 17 00:59:35 2013 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49101106 你心目中的猴硐是甚麼樣的印象呢? 這一篇不只說貓,要介紹更多猴硐煤礦時期的興衰光景。 這是我目前寫的最詳細最累的一篇攻略, 我紀錄下台灣那段最輝煌也最黑暗的採礦史。 我整理出了「猴硐15大特色景點」 你都一一看過了嗎? 1.世界第一座人貓共用的「貓橋」 2.台灣第一座音樂火車站 3.台灣第一輛特色「貓公車」 4.台灣貓村,最多貓也最好拍的攝影基地 5.當年全台灣第一座電梯 6.台灣最大的煤鄉,全台煤炭產能第一的礦坑 7.全台灣第一座圓拱大橋 8.有世界10大保育植物「鐘萼木」 9.有世界級的礦工畫家「洪瑞麟」留下的畫作 10.全台灣鐵道迷拍攝火車的天堂 11.台灣最神秘的單車隧道,走進「神隱少女」的山洞 12.吳念真拍攝礦工電影的重建場景 13.日本貓咪畫家Pepe愛上的咖啡廳 14.台灣最俏皮可愛的猴子溜滑梯 15.台灣獨特的「貓咪形狀」鳳梨酥 ------------------------------------------------------ 【猴硐建議行程】 輕鬆體驗路線-步行 時間:約3小時 猴硐火車站→貓橋、貓村(60分鐘)→內店仔(10分鐘)→地質生態館、礦工紀念館(40分鐘) →觀火車平台(20分鐘)→礦工宿舍(20分鐘)→復興橋(15分鐘)→運煤橋、整煤廠(30分鐘) →猴硐火車站。 一下火車站,就可以看見貓行館,是台鐵本舖的化身,販賣各式各樣旅遊文創品,或挑選 貓咪造型的紀念品。 整座橋樑以三角形單元做為鋼構組件,橋身包括25環斷面、500支方管構件、750片鋼鋁板 包覆,全部構件的尺度都不同。 橫跨火車站的橋樑形成貓身,後段上貓村的斜坡樓梯像上翹的貓尾巴, 而設在火車站那一端的頭部,更是以仰首回望貓村的貓頭,來彰顯貓的傳神動作。 橋身的造型充滿創意,外型似貓咪,又融合煤礦、隧道等猴硐特色。 就是這個角度, 最像是回頭的貓咪! 新橋樑內部寬敞明亮,設有人貓休憩椅、還設了貓跳台、走道,讓貓也成為新陸橋的主人 。 一出火車站,就可以聽到清快的音樂,並巧妙的融入貓叫聲,彷彿一隻隻貓開心的歡迎遊 客遠道而來。 新北市政府邀請知名音樂家林慧玲創作「我的心中住著一隻貓」,整天在火車站播放貓咪 特色音樂,成為全台獨有的音樂火車站。 【猴硐樂遊尋寶活動】 為慶祝貓橋開通,3/30(六)-4/30(二)至願景館索取或上網下載列印尋寶地圖, 跟隨尋寶地圖的指引,到指定景點收集6枚戳章, 可以參加抽獎喔! 猴硐貓橋開幕那天, 我一口氣把全部的章都蓋完啦! 沒聽導覽真的無從想像,當年猴硐煤炭產能高居全台灣第一,產量最大的時候,那時台灣 煤礦公司有398家,猴硐只有1家煤礦公司而已,年產量高達680萬公噸,就佔了全台1/7, 煤產量及品質稱霸全台,聚落居民也曾高達6千多人,連女性也需至礦場、選煤場工作。 旅遊資訊中心屋簷,昭和十年1935年建的,只有屋頂有修理過,其他牆壁都是原汁原味的 。 願景館原來是整煤廠的倉庫,表面拉皮重新開放空間,目前內容物不多,只是一些物品的 陳列。 這個涼亭是早期的廢水處理設備改建的,以前直接將汙水放流到基隆河,基隆河水變成黑 色的,70年代環保意識抬頭,請工研院研就一套汙水處理的設備,把汙水過濾變成煤泥的 沉澱物。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第三期工程,就是會把規瑞三整煤廠規劃成最重要的主題館區,幾千 坪的空間,屆時很多裝備和文獻未來都會展示出來。 猴硐是台灣煤礦產量最高的公司,先進的技術也是台灣第一,這裡是全台最先進的選煤廠 房。 猴硐的洗煤機總共有三部,日據時代1920年的報價,一台日幣40萬,相當於現在的7~8億 。 運煤橋是民國54年以混凝土重新興建的,猴硐人(瑞三公司)設計和施工,由猴硐人自己蓋 好的圓拱大橋。 1920年(大正9年)在基隆河邊興建完成當時台灣唯一的「選炭機」廠房(整煤廠)及運煤橋 ,廠房主體為三層樓建築,一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二樓以上則為木構造,「全台灣第一 部貨用昇降梯」也同時完成。 這可是全台灣的第一部電梯,載送器具不是載人的,以前猴硐沒有公路,火車可以載送很 大的器具來沒錯,那是沒有吊車的年代,大型器具(EX:抽水機、發電機...)沒有辦法送 到對岸去,所以利用火車送過來之後把它拆解運上去,送到礦坑裡面去組裝。 公廁外牆是一大片文字鏤刻在不銹鋼板外牆上, 是個極具引人注目的文化觀光服務空間, 一邊是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星張羽偉的「猴硐一板橋」歌詞, 一邊是「猴硐礦工口述歷史」。 我們的導覽大哥周章淋建議:「將來若廁所內能夠播放『猴硐一板橋』歌曲,那就有意思 了。」 台車道和礦車道,猴硐這個小地方居然有變電所,台北市那麼大的城市只有一個變電所, 在光復南路的捷運忠孝復興站那裡,代表猴硐的用電量相當大。 鐘萼木為自冰河時期至今不曾演化的樹種,鐘萼木被列為世界10大保育植物,全世界就只 這一科一屬一種。 台灣是其東邊可生長的邊界,而瑞芳地區又是鐘萼木的極東成長之地,由於鐘萼木的地域 性及稀有性,堪稱國寶樹種。 原被農委會依文化資產保護法公告為台灣保育類植物,91年1月14日農委會改列為易受害 (Vulnerable)類植物。 鐘萼木在台灣北部已發現大約有1,000株左右,其中接近半數都生長在猴硐山區,且因有 遺傳異變之故顯得更為珍貴,所以猴硐是國寶樹鐘萼木生態保育的大本營。 鐘萼木為落葉性喬木,可以長得7、8米高,花朵以總狀花序排列於枝頂,因花萼如鐘形, 故有此名。4、5月開花時一整串粉紅色的鐘狀花朵,十分鮮麗漂亮。7~9月為果期,9月乾 果裂開時,你看到那橙紅如寶石的種子,你絕對會驚艷不已。 每逢4月,鐘萼木頂端串串白花盛開,遠看猴硐地區就如同白鷺鷥佔據山頭般,因此區符 合其生長之懸崖地形、迎風面, 預估今年的盛開時間落在4/13(六)那週,4/13當天也有免費導覽,帶你沿途看國寶級的植 物。 ◎醫務所 醫務所的建築用砂岩,顯示當地的礦工規模和人數龐大,才會有醫生在這邊服務, 服務對象不只礦工,包括當地的居民他都會服務,包括接生都可以服務。 ◎礦工宿舍 黑色的這棟就是礦工宿舍,你看過去一個窗戶就是一戶人家, 由瑞三公司提供的,如此狹小的空間要容下一家人。 ◎所長宿舍 所長宿舍是瑞三礦業的CEO居住(老闆以外最大的長官), 當年很漂亮的日式房舍,屋頂是日式黑瓦, 目前上面的木構都垮掉了,後院可以眺望基隆河谷風光,可惜徒四壁立。 這一棟美援厝,是瑞三礦業民國46向「美援相對基金計劃標準處理程序」申請, 剛才的是一個窗戶一戶,這是一棟一戶, 美援厝在當時算是在當時算是相當高級的礦工住宅。 用美援基金蓋的房子,一樣也是土角厝,不是磚塊厝。 以前的土角磚,是用稻草、糯米混成土漿做的, 但美援厝採用的土角磚,材質的密實度和壓的功力,卻比同時期的磚塊還要好, 這一點讓我很訝異,台灣土角厝的佼佼者就在這裡了。 ◎試金石 這邊沒有護溪,歡迎來這邊釣魚,但是反對網漁,還有炸魚,8個月前曾經有人釣到長度 60公分的大魚! 讓我最開心的,就是聽說這裡有試金石,可以試出黃金的成分,原來口語中常說的「愛情 試金石」,就是這個模樣。 以前產金的年代,只要用金塊劃過試金石後,藉由石頭上色痕的深淺,各種K數瞬間立判 ,K數越低的顏色會越白,K數越高的越紅,其他石頭畫下去都會一樣顏色,無法辨別。 試金石的密度比嬰兒的皮膚更細,這石頭有保值的價值,目前演變為觀賞價值,有造型和 坑洞的比較貴。 ◎番仔寮 民國五十年代,這裡稱做番仔寮。當時礦工工作比較危險和辛苦都沒人做,勞動人口都外 移去台北市和台北縣工作,老闆就去花蓮找部落的頭目,把整個部落從花蓮移來這一棟房 子,剛開始怕他們不習慣,上面樓層給他們住,並請當地的歐巴桑來煮飯給他們吃,讓他 們適應礦工生活。 ◎木工場 ◎柴油機車庫(五分車) ◎本坑吊橋 吊橋多年未修鋼索已斷,僅留傾斜橋柱置於巨石上供人憑弔。 台灣天災頻仍,放眼每一個地方, 想必都會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共同經驗, 讓當地居民至今都還餘悸猶存。 台北人共同的痛,就是淹沒捷運車站的納莉颱風, 台中、南投地區,就是驚天動地的九二一地震, 高雄市區就是讓愛河滿出來,街道變河道的凡那比颱風, 高屏山區的劇痛,就是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一夜讓小林村滅村... 至於猴硐地區,當地居民口裡最難忘的災難,是哪一場? 是2000年(民國89年)的象神颱風, 基隆河上游暴漲,重創了猴硐地區, 九芎橋被沖毀,二十幾戶民房被掩埋,弓橋里民七人被活埋, 猴硐國小遭土石流蹂躪,如今已遷校 烘砂室,就是把砂烘乾的地方,在一個很像蚵仔煎的平台,在這空間炒砂。 因為猴硐這裡是山坡地,火車輪子容易打滑,煞車時會放一些乾砂在軌道上以增加摩擦力 。 烘砂室目前規劃為地質館,以介紹基隆河特殊地質為主。 ◎礦工紀念館 整個猴硐博物園區的重點,就是礦工紀念館,卻是很多人沒有走到的角落,這也是此行我 心靈觸動最深的景點。 礦工紀念館是從昔日的礦工浴室改裝而成,整個格局和結構都被保留下來, 仔細看會發現浴池被加上蓋子,變成了展示桌 ↓↓↓ 礦工出坑後全身佈滿汗水與煤塵,全身黑漆漆只剩黑白眼珠轉來轉去,所以會先到浴室清 洗乾淨才回家。 浴室有女工專門負責燒熱水,提供出坑工作人員盥洗之用。浴室是採用大池子供應熱水, 礦工是站在池外舀水出來清洗。 整體的空間展覽,是為了讓大家了解礦工一天的工作作息,展示礦工醫療史、礦工生活型 態、坑道模擬等。 這是個保命符,一旦發生狀況沒有氧氣時,含在嘴巴能將一氧化碳轉換成氧氣,有40分鐘 到2個小時的救命機會。 礦坑沒有電燈,裡面有瓦斯氣,怕電燈會起火花爆炸,因此礦工要自己帶電燈,但自己帶 也是會有火花,因此電池會裝在不銹鋼的盒子裡面,外面用橡膠絕緣,燈的地方也是跟空 氣隔絕,以防產生火花,這個電池有防爆作用,每天充電一次可以用8小時。 吳念真的爸爸是礦工,他的父親最後選擇以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吳爸爸得了礦工常 患的疾病「塵肺症」,肇因是在採礦時吸入大量的粉塵。 「塵肺症」說起來很恐怖, 一個人明明意識清晰,什麼都看的到、都聽的到, 也處於一個空氣充裕的空間裡, 卻會突然吸不到空氣,空氣進不去肺部, 眼睜睜看著自己無法正常呼吸...。 吳爸爸長期受不了「塵肺症」的折磨, 有一天夜裡就從醫院加護病房的窗戶,跳樓自殺了... 導覽補充說:這是礦工常有的...。 我導覽聽到這裡,心情無比的沉重,抑鬱到不行, 黑白照片裡的礦工年代,我不曾參與過的悲哀, 為了養家餬口,你能有什麼選擇? 你無力抗拒的走進那個黑洞, 你無力阻擋的徒留一身病症的侵磨...。 吳念真拍了一部電影「多桑」,他父親一生為藍本所拍的電影, 我回家把電影翻出來看完,那時的礦業社會實在是太新鮮 彷彿註定的悲哀,我心痛著看完多桑的晚景... 那何嘗不是種解脫,為黑金時代畫下句點, 吳念真帶著父親骨灰到日本富士山、皇宮,完成父親生前一覽日本的願望。 吳念真:「每個人解決悲傷的方法其實都不一樣, 我也是對自己最殘酷的那個人。 就像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當導演, 父親過世之後;我父親是從加護病房跳下去,跳樓身亡的。 那時候我三十八歲,那對我來講那是非常大的痛, 不管你兒子再厲害,你能幫你爸爸什麼? 你能幫他呼吸?幫他決定他生命喜歡最後的形式嗎? 你沒辦法,然後那種痛你沒辦法跟人家講。」 我深深佩服吳念真勇於面對傷痛, 如果你是導演,你有勇氣去重拍至親結束生命的最後一幕嗎? 那淚那痛要多久才能撫平呢? 洪瑞麟和「火焰畫家」梵谷一樣,有著礦坑經驗,他在礦場工作了35年,他視「開拓地下 數千公尺的中生紀層」的礦工為兄弟。 洪瑞麟35年的礦工繪畫,為台灣苦難的靈魂留下史詩般的生動紀錄,筆觸真誠而樸實。 吳念真說:「你們仔細看,洪瑞麟老師的礦工畫得真的很好。 因為他自己當過礦工,他其實能夠掌握礦工真正的生活景況, 你們看看,這個表情啊,線條啊,顏色啊, 就真的是礦工的樣子,像梵谷的農民也畫得很好。 基本上,只有在那個狀況下生活過, 才能夠畫出這些人真正的樣子。」 裡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這一張「火焚」。 他工作時不敢畫,是退休以後才畫的,說的是瓦斯氣爆,他知道這件事,但怕影響人心。 基隆河有三段壺穴 第一段:大華壺穴 第二段:猴硐壺穴 第三段:暖暖壺穴 大華壺穴已經被破壞了,暖暖壺穴沒有路可以到達,只有猴硐壺穴看的到摸的到,這裡的 壺穴有3700多個。 壺穴要產生在哪裡呢? 第一、要雨量很大的地方 第二、要上游的地方,下游就沉積泥看不到 第三、要硬質砂岩的地方 上游多水,夾帶大量的石頭沖擊它,剛開始小洞,後來越來越大洞,所以地貌會一直改變 ,這些洞會消失,也會回春。 內寮仔為民國57年於興建的礦工宿舍,一個窗戶一戶, 外部看起來是二層樓,但內部是隔成三層樓,廚房的爐灶保留完整。 這邊平常都是上鎖的,只有參加導覽的朋友,才可以進來參觀。 吳念真為了拍攝廣告影片,特別復舊了一戶,還原五十年代的居住環境。 實地看到每一戶的空間,我驚訝不已,這幾乎沒有生活空間。剛才所長宿舍是豪宅,這個 礦工宿舍是好窄! 那時空間太小,房事很難搞, 木頭的聲音特別大聲, 所以這裡的人,很難「做人」, 偏偏又很會「做人」! 最佳辦事的時間,就是「火車來了」, 五分鐘來一班。 導覽說這裡是台灣鐵道迷的天堂,相機準備拍攝,原因如下: 1.全台灣鐵道最彎的地方 2.背景的山色很漂亮 3.什麼班次都會經過這邊 你拍完火車頭,轉過身,可以繼續拍攝車尾巴,兩邊的鐵道都有彎道,方便拍攝過彎的車 身。 很多礦工都會這麼說:『入坑死一人,不進去死全家。』 礦坑裡再怎麼危險,能入坑就能賺到錢,就能維持全家大小的生計, 靠著這一代暗無天日的工作,換來下一代的光明未來。 這是台灣煤炭產量最大的礦坑,原名為「本坑」,,民國36年被老闆改做本鑛,鑛是日本 漢字,日本的「礦」都寫這個「鑛」字。 瑞三公司在民國34年到79年全台灣產量第一名,總共674萬噸,第二名的公司是466萬噸, 第三名378萬噸而已,可以看得出差距懸殊,所以猴硐第一名是實至名歸。產量本坑佔2/3 ,復興坑佔1/3,本坑是真正的台灣最大礦坑。 裡頭坑道總計60公里,深度由坑口海拔+96公尺挖至海拔-348公尺,相當於台北101的高度 ,上班走到最裡面需要一個多小時。 入口的檢身室現在仍然保留著,每次進去要把打火機拿出來,不然礦坑裡面會爆炸。 為什麼出來也要檢查? 因為怕帶炸藥出來,破壞社會安寧,現在裡面還是很多炸藥,因為沒有信管所以不會引爆 。 礦工有一種講法,進去不是人,出來才是人,出來第一個動作就是抽菸,感覺自我的存在 。 黑金客棧的位置不在猴硐煤礦展區旁,也不在貓村,而在公路貫穿的老街上。 對於小店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有猴硐最早開發貓咪形狀的鳳梨酥, 特別採用黃、黑2色,呼應早年猴硐金礦、煤礦產業,代表原味與烏梅口味。 鳳梨酥包裝上的「甘阿爸」, 對旅人訴說著猴硐的在地故事, 娓娓道出一個女兒對於父親的思念... 在那璀璨的黑金歲月裡,居民大都從事採礦工作, 小孩總是坑口等待父親平安歸來, 而礦工出坑時全身都是黑黑的,錯認父親是猴硐大部分孩子的共同記憶。 可愛的貓形狀,若不是飢腸轆轆,還真不忍吃下肚,嘴裡吃著鳳梨酥,平實的口味,品嚐 出時代留下淡淡的餘韻。 猴硐的河道也精采可期,這一條條突出的石稜, 是2千萬年前造山運動擠出來的, 由於岩層質地軟成分不同,經過河水的長期侵蝕,造成高低痕跡不一的差異侵蝕河谷。 2010年來「三也磅空」時,彷彿被時代遺忘的舊火車隧道,渾身散發著野性的魔力,讓我 深深著迷。 2013年再來,已經被整理成自行車道,依稀還能想像火車掠過隧道的光影。 同樣是火車隧道改建成自行車道,宜蘭舊草嶺隧道老是車水馬龍, 猴硐三也磅空仍保有寧靜神秘的質地,尚未被觀光客入侵, 這裡絕對是台灣最具神祕氣息的自行車道! 來猴硐不妨找一間咖啡店歇息,《猴硐Empress Gallery》是座滿滿貓畫作的藝廊,天窗 透進滿滿的光,你可以自在看著畫作,喝一杯咖啡,隨著光呼吸。 整家咖啡店因為貓而生色,因為貓而寧靜,因為貓而樂活。 咖啡廳的貓畫作,均來自日本福岡的pepe桑, 他將筆下的貓化身為人,用詼諧的角度記錄人生百態。 pepe桑熱愛旅行,是貓讓他愛上了猴硐, 也是貓讓他的作品和音樂可以走進台灣。 畫作中偶爾會出現熊的身影,別太訝異,店員說那是Pepe桑的化身。 喜愛旅行的Pepe桑總是在旅行中作畫,卻也在作畫中旅行。 總是像位哲學家的Pepe桑說:「給自己放個長假吧!」 也許是實質上的,亦或是心靈上的。 有時我們就只是需要拋開一切跳到水裡、走進山裡, 或讓腦子裡那些沉重的事物暫時放下; 就像Pepe桑畫筆下的貓咪們, 時而慵懶時而雀躍的姿態… Pepe桑在2012年有辦過畫展,今年一樣繼續辦畫展「A Long Vacation」, 展出地點不在《猴硐Empress Gallery》, 在台北市的《安和65》,時間為3/30~4/30。 Pepe桑還推出了「Pepe Shimada貓樂專輯」,全國唱片行都買的到喔, Pepe桑的歌聲時而溫柔時而歡樂,與大家像貓咪一樣同樂。 猴硐神社相較2010年來,入口意象有重新規畫,變得相當容易尋找, 如今只剩下參拜道和鳥居,就從殘跡中發思古幽情吧! 猴硐國小的溜滑梯絕對是猴硐的第一印象了,不容錯過啊! 步步高升的校舍,象徵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對岸看得尤其一清二楚。 2012年日本的Neko雜誌冬季號以大篇幅報導猴硐, 將台灣貓村介紹給日本的愛貓人士,做為旅行台灣的參考指南,希望能藉此打響猴硐的國 際知名度。 另外還有全國第一部貓公車也正式上路啦, 基隆客運為猴硐量身訂做「瑞芳─猴硐808貓公車」, 知名貓咪攝影家貓夫人號召本土藝術家「石頭貓李鴻祥老師」與插畫家「catophilia」, 公車內外皆繪有可愛貓咪的圖案,並裝設貓造型的把手。 車頭燈彩繪成大大貓眼,車燈亮時就像貓咪雙眼在發光, 車尾以猴硐特有的鐘萼木搭配貓咪呈現在地特色。 最特別的莫過於下車鈴聲,是貓咪音樂。 看完這篇,我眼中的猴硐,你認識了幾分? 這個周末,不妨就動身出發吧! 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49101106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love6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27.208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k640640 (118.168.227.208), 時間: 04/17/2013 01:00:51

04/17 12:23, , 1F
好詳盡
04/17 12:23, 1F
文章代碼(AID): #1HROF41D (N_E_Coa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