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二十個基金理財不適當的觀念(下)

看板NUK_AC98作者 (浪速醫大 財前)時間16年前 (2008/01/03 18:54),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Fund 看板] 作者: ffaarr (遠) 看板: Fund 標題: 二十個基金理財不適當的觀念(下) 時間: Thu Jan 3 11:25:47 2008 續前文,這篇原po於 http://blog.pixnet.net/ffaarr/post/12546014 ps.我部落格版權是 by-nc-sa,所以歡迎轉載,只要標注出處作者即可。 感謝大家對上篇的迴響,這部分比較偏向操作方式和資產配置的討論,也許大家 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歡迎指教討論。 ------------------------------- 十一、「我之前買xxx基金有賺xx%喔!這是支好基金」 基金的績效好壞不是以最後賺多少來判斷,同樣最後總報酬率15%(這 是一般銀行網銀顯示的報酬計算方式),投入一年和投入五年、用定期定額或 單筆,其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應該要考慮金錢的時間成本,計算投資的內部報酬 率,也就是你每一塊錢投入一年可以賺錢多少比例的報酬。例如單筆投入5年賺了 15%,年複利報酬率就只有2.835%,只比台幣定存稍好而已,還不及美金定存。 (詳細的計算方式以及定期定額報酬的算法,可以參見綠角的這篇文 章 http://0rz.tw/0a3xa 及文章下面列出的幾篇相關文章) 即使依此計算出自己基金的複利年報酬不錯(假設年複利報率20%), 也別高興太早,進一步該作的事是把它和相應的指數(例如xxx新興市場 基金就用msci新興市場指數來對照),在同一時間內的年報酬率拿來比 對,假如發現該指數的年報酬是25%的話,代表這支基金這期間的表現比大 盤還差,績效是不理想的,購買指數基金就可以打敗它了。 十二、「多買幾支基金就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基金組合要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要儘量選擇彼此之間相關性低的標的。 假如一個人買了十支不同的台股基金,前一陣子台股大跌時,大概十支都難 逃下跌的命運,因此這樣子買幾乎完全沒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一般人大概還沒笨到買十支同標的基金,但也不是說選擇不同區域、產業的 基金就一定能有效分散風險,因為近年來全球股市之間的連動性其實很不小( 多少都受美股影響),很多地區的股票其實要跌就很容易一起跌,所以在考慮投 資組合時,應先了解基金的實際投資標的比例,看彼此是否有過多的重疊部 分,再觀察投資標的之間長期以及近期的相關性大小(簡單的方式是把走勢圖拿 來比較一下)這樣才比較能確認是否有風險分散的效果。 除了相關性之外,每支基金本身的風險也要考量,例如債券基金和地產基金 同樣和股票的相關性都較低,但因債券基金的本身的風險較小,因此對於降低 風險的作用就更好,但加入風險小的部位,預期長期平均報酬也因此會因此而拉 低,這是選擇組合時必須考量的。 此外,同樣要分散風險,很多時候,一支標的較廣較全面性的基金(例如 xx新興市場,xx全球)其實已經足以分散不少風險,因此不需要每個區域或 國家都買一支,假如特別看好喜歡某個標的再加碼一支也就可以了,因為買 太多支基金,會造成不易管理(光計算整體報酬就要大費工夫,這是個人切 身經驗)以及可能的費用增加(因銀行會對每支基金收最低手續費或最低管 理費等),是較為不利的。 十三、「這個基金配置中保守部位(例如債券)放這麼少沒什麼作用,還 不如不要配置或放現金」 對於一個以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來說,不論放置多少比例的債券 部位,都有助於降低風險(如前則所述,二者原本風險就不同,而更重 要的是彼此的相關性很小)。根據一位美國學者的研究(資料是以資料完整 的美股和美國國債)在百分之百的債券配置中,增加10%的股票,都可以降 低整體投資的風險(再增加更多就不行了,畢竟股票的風險原本比較大), 更何況是在股票之中加入風險更低的債券,即使只放10%,也能有一定的效 果,至於要放多放少,就看每個人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和希望的報酬了。 一種說法是保留部分現金隨時準備再投入股票基金,會比放在債券還 要有效,這作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一定要這樣作就見仁見智了,對於希 望穩健放長期而不是積極伺機再投入的人來說,把同比例的保守部位改配置 波動最小的現金,可能會比債券稍微降低一些風險,但同時整體配置的長期 預期平均報酬也就拉得更低了。 十四、「錢這麼少不用作什麼資產配置,拿去買積極的基金拼拼看就對了」 有的人認為沒什麼錢還作資產配置,那錢增加的太慢永遠是這麼 少,所以資產配置是那些有錢人才要作的。但資產配置的作用就是要讓你投 資的錢能穩定的增加,而不是會突然減少很多,這不論有錢多錢少都是 一樣的。即使錢少,那也是你所有可以投資的錢,如果不能耐心地累積 (不論投資或工作賺錢)它是不會變多的,除非自己認定投資的目 標不是賺錢是而是學習或娛樂,不然不配置不考慮風險像押寶一樣的 買,少還要更少的機會並不算低。 當然這裡不是說積極型投資是不對的(我自己也是偏積極的投資者) ,因為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投資喜好偏向,有的人天生就能承受風險,喜歡 積極投資,有的人偏向穩健或保守,因此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但重要的是不 要因為你的錢的數量不多,就改變了原本應該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錢的數量少的時候,的確對於資產配置會有一些技術上的困難,例如一 個月只有3000可以投資的時候,買兩支以上基金就不太方便。但技術上的 問題有法有破,比如還擇一支範圍較大涵括較廣的基金,或者同時有股債的 平衡型基金來達成配置,另一種方式,則可以採用隔月扣款的方式,來定期 定額兩支基金,甚至三個月一扣買三支基金也可以。 十五、「要選擇看好會漲的貨幣作為計價幣別」 計價幣別一般只是用來計算基金資產價值的工具,和基金的報酬並無 直接的關係,與報酬相關的是投資標的的幣別,例如投資印度股票的基金, 印度盧比漲的時候,印度基金的績效會更好,反之亦然。 假如一支印度基金的計價幣別有美金和歐元兩種,美金跌,歐元漲時,因 為由盧比計價的股票換可以換得更多美金,換的歐元數目則減少,因此在帳面上 的淨值績效,美金計價會高於歐元計價,但因為美金跌歐元漲,所以換回台幣之 後得到的報酬其實是一樣的。 只有一種情況會造成二幣種計價基金的最後績效不同,就是該基金採用貨 幣避險,那計價幣種的昇降,就會影響到最後報酬,但多數的海外基金大多是不 避險或彈性避險,因避險要付出成本會造成績效下降,因此即使採彈性避險的基 金,實際上也很少使用避險工具,因此造成的影響不大,(例外的是台幣計價 投資海外的基金,因為政府有規定要作匯率避險)另外,因為在台灣換匯,美 金的匯差最小,因此在一般情形下,買美金計價的基金較為划算。(關於簡單的 匯差比較和說明可參見我這篇文章http://blog.pixnet.net/ffaarr/post/12268871) 十六、「只要定期定額放長期,一定會賺的」 定期定額以及長期投資,是減低短期波動造成的虧損風險的兩大利器, 但這不代表任何標的任何投資組合定期定額下去就一定有利,假如選擇的 是風險較大的區域或單一國家單一產業,在該標的空頭時有很可能幾年之內 都賺不回來。 當然,除非該國出現戰爭或大災難,定期定額持續十年以上還淨虧損 的機率非常非常低,但還必須要考慮金錢的時間成本,即前面所述的內部報 酬率,有可能放了長期,交了費用又承受了風險或虧損的壓力,最後報酬率 反而不如穩穩的定存,那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選擇長期定期定額的標的時,還是要將投資的範圍分布廣些,即使 要選擇一些波動較大的單一國家來提高預期報酬,任一國家也不宜佔投資過 大的比例,這樣才能進一步避開風險,提高獲利的穩定性,有助於財富的逐 漸累積。 十七、「定期定額一定要買波動大的基金,波動小的標的要投入單筆才會賺 得到比較多錢」 定期定額最大的功能之一的確就是減緩波動大基金的短期風險,但不 代表它只有這個功能,且非得要利用這個功能不可。例如定時儲蓄也是它的 功能之一,假如有人選擇定期定額的原因,純粹只是因為每個月有一筆固定 的收入要投資,而剛好他所能承受的風險較低,因此需要一個以債券為主股 票為輔的投資組合,這時以定期定額來買債券基金就很適當,而不應該因為 要定期定額,所以特別去找波動風險較大的來投資,這樣反而是本末倒 置了。 至於定期定額波動小的標的賺得很少,那只是從前面提過的「總報酬率」 的觀點來看,其實以內部報酬率來說,定期定額和單筆是相仿的(依基金波 動的方向二者會互有高低),也就是說假如你目標是買債券基金,手上又沒 完整的一筆錢,當然就採用定期定額來買就好了,不需要想說要等到有夠多 的錢再單筆買入,這樣子錢的投資使用效率反而降低了。 十八、「用定期不定額會比定期定額的獲利還好」 從直觀上來看,採用定期不定額跌得愈低扣得愈多,漲得愈多扣得愈少, 當然長期下來應該會以較低成本買入較多的單位數,賺得應該會比定期定額 還要多。 但事實上則不一定。當基金下跌時,將扣款數逐漸增加,固然能在基金反 轉時,賺到更多的報酬,但同時要承擔基金持續下跌的風險,因為不斷增加 扣款,很有可能會跌到手中的資金無法再扣款的程度,造成嚴重的損失。因 此,下跌中多扣款,可說是藉由提高大量損失的風險,來增加預期的獲利。 反過來當基金上漲時,減少扣款固然能降低之後回跌時的風險,但假如基 金一直持續上漲下去,越扣越少的結果,會造成上漲中的獲利不如定期定額來 得好,因此上漲中少扣款可說是藉由減低可能的預期獲利,來減少損失的 風險。 因此可以得知,假如一支基金持續在某個固定範圍內波動,定期不定額 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但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太多的持續上漲或下跌,那定期定 額的獲利反而會比定期不定額要好。 十九、「定期定額到了停利點,如果還看好就贖回一部分續扣就對了」 停利部分贖回,是當基金獲利到某個程度,且近來漲高不少之後,為減 小未來損失風險的一個操作手法,有一定的道理,使用與否可視個人需求喜 好加以選擇。但假如贖回停利的同時卻又直接在當月繼續扣款,就顯得不合理 了,例如贖回三萬元又扣五千,其實和贖回二萬五千停扣的意思是一樣的,但 前者卻多交了一次手續費。 除非在部分贖回停利到扣款日之間的短短數天或十數天之內,該基金突然 大跌,到扣款日時覺得價位已經回到風險較低的位置了,這樣決定再續扣就還合 理,不然正常情況下,既然要部分贖回就應先停扣,靜待價位跌回到自己設定認 為合理的位置,或因為某些因素,對於投資標的走勢整體看法有較大的改變,再 開始扣款。尤其最忌在停利之後,看到價漲上去又臨時心癢改變主意去追價,這 樣就不僅失去原本停利的意義,還白白花費了手續費。 二十、「xx基金最近都在跌,績效很爛,是不是應該趕快換一支了」 如果事先作好功課,有充分的理由買一支基金的話,著眼的應該是它的長期 績效以及在自己投資組合配置中的作用,因此僅僅是短期績效不理想,是不應 該急於換標的,因為近期的績效差不代表之後也會差,一支基金表現不好也不代 表你的整個投資組合不好,要是因為短期不滿意,把投資標的全部換成最近在漲 的標的,反而是最危險的。 如果真的想改變投資標的,這時也許可以先檢視自己當初的看法是否有 所改變,或者是否有很明確合理的理由認為該標的的確不適合再投資。或者, 如果能一開始就看清自己對這選擇的看法本身就很薄弱,又依自己投資特性 性格是不願意放長期等待的,那應該在一開始就設定好一定的投資記律(如 停損停利)來輔助自己操作,也是一個辦法。 最不理想的是一開始信心滿滿看好以為一定會賺,也不先思考資產配置 或投資策略,跌個幾天就信心全失開始覺得這基金很爛,然後急著想換標的或 贖回,如果這樣投資基金,可能最高興的就是收你手續費的銀行了。 二一、「隨時抓準時間買低賣高出入基金,才能獲得最高獲利」 這種策略理想的狀況就是常常能抓準時機買低賣高,提高報酬,這樣 就算手續費被收很多也沒關係,但基金的波動並非總是規率地上下上下,同 樣也有可能因為殺進殺出而此錯過幾個大漲的日子,而沒有避過跌了又跌的 危險,遇上這種情況,手續費只會讓損失雪上加霜。 考慮手續費的因素,其實短線進出基金就好像借一筆利息不算低的錢投資一 樣,雖然不確定會賺很多還是賠很慘,但可以確定的是會多增加一項成本,等 於把起跑線往後拉幾公尺後再開始跑,這樣作並不是一定不好,但畢竟對投資 本身是一項很不利的因素,對於投資來說,能省的錢還是盡可能省的好。 最後,如果還是習慣愛好這種殺出殺入的模式,買股票或etf會比買主 動基金更適合,如果要買國外投資標的etf也可以網上開美國帳戶來買,只要 投資的總數額不是太小(10萬元以下),匯款成本加交額佣金一定會比在台 灣殺進殺出一直付手續費划得來。 -------- p.s.寫下篇的時候臨時又多分坼了一則,所以變成二十一則了,但標題就還是取 概數作二十好了。: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4.142

01/03 11:38,
頭推
01/03 11:38

01/03 11:41,
頸推!~~
01/03 11:41

01/03 11:55,
下巴推!
01/03 11:55

01/03 11:56,
肩推
01/03 11:56

01/03 12:00,
屁股推~~~ (羞!!)
01/03 12:00

01/03 12:08,
大腿推
01/03 12:08

01/03 12:08,
喀桃烏推!
01/03 12:08

01/03 12:28,
寫得很深刻,很適合讓大家往後回頭檢視自己買基金的初衷
01/03 12:28

01/03 13:12,
01/03 13:12

01/03 13:15,
01/03 13:15

01/03 13:19,
01/03 13:19

01/03 13:20,
01/03 13:20

01/03 14:05,
超級有用的資料啦,謝啦
01/03 14:05

01/03 14:17,
很多不錯的觀念,支持一下
01/03 14:17

01/03 14:56,
這一次比較進階喔~推啦
01/03 14:56

01/03 17:35,
推~~
01/03 17:3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209.149

01/03 21:59, , 1F
士忽被盜帳號了,他不會po正經文阿~
01/03 21:59, 1F

01/03 22:34, , 2F
ㄚㄚㄚ遠請我PO的
01/03 22:34, 2F

01/03 23:09, , 3F
喔喔 你跟阿遠好好喔
01/03 23:09, 3F
文章代碼(AID): #17VBx8en (NUK_AC98)